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1页
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2页
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3页
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4页
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溶性CdSe/Cd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作者:林成芳, 黄风华, 蓝亚玲, 程陈, 王锐环  【摘要】  目的探讨以半胱氨酸(Cys)表面修饰的CdSe/CdS核壳纳米晶(CdSe/CdS/Cys)在标记牛血清白蛋白中的应用。方法用紫外及荧光光谱法研究CdSe/CdS/Cys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标记牛血清白蛋白后CdSe/CdS/Cys纳米晶的荧光发射峰强度明显

2、增强。结论新型CdSe/CdS/Cys纳米晶可用于标记牛血清白蛋白,标记牛血清白蛋白的CdSe/CdS/Cys的吸收及发射光谱变化可能是由于二者之间存在配位以及静电相互作用。 【关键词】  纳米结构; 生物学标记;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分析  由于半导体纳米晶具有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因而展现出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具有优良的光谱特征和光化学稳定性,其作为荧光生物探针,在生物医学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极大关注15。1998年,Alivisators等首次报道了将半导体纳米晶作为荧光探针对鼠组织细胞进行标记1,纳米晶在生物科学中的应用很快就引起人们的兴趣。但由于

3、早期的纳米晶是在有机相中制得,因此不溶于水、不适于生物应用,这种方法制得的纳米晶需通过改性转移到水相中,而改性往往使得纳米晶发光量子产率降低。在水相中直接合成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发光稳定的水溶性核壳式纳米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68。唐爱伟等已合成了巯基乙酸为稳定剂的CdSe/CdS核壳纳米晶,因巯基乙酸具有毒性,故本课题组以无毒性的半胱氨酸(Cys)为表面修饰剂及稳定剂,在水相中合成了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合成表征部分另文发表),该纳米晶具有高的发光量子产率和光化学稳定性,并且表面修饰剂含有COOH及NH2两种基团,故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具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在前

4、期工作的基础上,笔者用紫外及荧光光谱研究该新型水溶性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Cary 5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RF54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PHS3C精密pH计(上海雷磁仪器厂)。   1.2试剂3(羟甲基)氨基甲烷(简称Tris碱,BR级,上海国药集团)、牛血清白蛋白(BSA,相对分子质量67 000,BR级,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溶性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由本实验室合

5、成并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3水溶性CdSe/CdS/Cys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准确称取BSA 670 mg溶解于二次水,并定容至100 mL,放置于4 冰箱保存,作为储备液。往10 mL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晶溶胶及一定体积的1×104 mol/LBSA溶液,用TrisHCl缓冲液(pH 7.4)稀释至10 mL,静置1 h,扫描荧光光谱(ex420 nm)及紫外吸收光谱。    2结果   2.1水溶性CdSe/CdS/Cys纳米溶液及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光谱水溶性CdSe/CdS/Cys纳米

6、溶液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见图1A,该纳米粒子发射峰位于567 nm,是一强的荧光发射峰(ex420 nm)。牛血清白蛋白的发射峰位于345 nm与666 nm处(图1B,ex275 nm)。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与水溶性CdSe/CdS/Cys纳米晶的在测定过程中互不干扰。   2.2.1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吸收分析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浓度一定,不断增加BSA的浓度所得吸收光谱见图2。随着BSA的浓度从0增加到4×105 mol/L,纳米晶的吸光度逐渐减弱,在457 nm处出现一等吸收点。   2.2

7、.2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分析25 下CdSe/CdS/ Cys核壳纳米晶与CdSe/CdS/CysBSA在不同pH的TrisHCl缓冲液体系中的荧光图谱见图3。a,b,c,d, e曲线为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在pH为5,6,7.4,8,9下的荧光曲线,而f,g,h,i,j分别为CdSe/CdS/CysBSA在pH为5,6,7.4,8,9下的荧光曲线。用公式   FFCdSe/CdS/Cys-BSAFCdSe/CdS/Cys   (式中F为荧光强度值)   求出各pH下的两种溶液体系的荧

8、光强度差值F,再用F对pH作图,可得图4。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pH的增大,F逐渐增大,当pH为7.4时,F最大,也即敏化程度最大,继续增大pH,则F则减小。可见pH7.4时,BSA对该纳米晶的敏化程度最大。   对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不同物质的量的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情况进行荧光光谱研究发现,以420 nm激发,该核壳纳米晶的荧光发射峰位于569 nm处,在纳米晶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往纳米晶溶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发射峰强度明显增强,峰的位置略有红移(图5)。   2.2.3猝灭常数的测定对牛血清白蛋白与不同物质的量的CdSe/CdS/Cy

9、s核壳纳米晶相互作用情况进行荧光光谱研究(pH7.4)发现,以275 nm激发,当BSA浓度一定时,往BSA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随着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浓度逐渐增大,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急剧下降,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浓度为5.0×10-4 mol/L时,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几乎被完全猝灭,纳米晶猝灭了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图6)。一般地,猝灭剂对荧光体的猝灭作用可用SternVolmer方程式描述为   F0/F =1+Kq0Q1+KsvQ   其中F0、F分别为未加猝灭剂时和加入猝灭

10、剂时的荧光强度。Kq为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0为没有猝灭剂存在下荧光分子的平均寿命。Q代表的是猝灭剂,Q代表猝灭剂的浓度,Ksv称为SternVolmer猝灭常数,它可以大致反应出猝灭剂和荧光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当猝灭剂浓度低时服从SternVolmer方程式,由荧光强度F0/F对猝灭剂作图可以得到斜率Ksv即SternVolmer猝灭常数。            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浓度 a:0; b:0.25; c:0.5; d:0.75; e:1.0; f:1.25;

11、g:1.5; h:2.0; i:2.5; j:5.0(×10-4 mol/L). ex275 nm.   图625 ,不同浓度BSA的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溶液中的荧光图谱   Fig 6Fluorescence spectra of BSA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dSe/CdS/Cys nanocrystals   25 与37 ,pH 7.4,从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数据作SternVolmer曲线(图7),将图7的结果整理得表1。&#

12、160;  3讨论   3.1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该纳米晶的吸光度逐渐减弱,这是由于BSA的浓度的增加,产生减色效应的缘故10;同时等吸收点的出现,则说明有新物质的生成,减色效应及等吸收点的出现这两种现象均表明了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BSA之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3.2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当pH为68时,BSA的加入使得体系的荧光强度相对于原CdSe/CdS/Cys纳米晶明显增强,原因可能是:(1)在该pH下,CdSe/CdS

13、/Cys表面的半胱氨酸以羧基的形式存在,使纳米晶表面带负电荷,与BSA中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有静电作用11;(2)BSA的氨基酸侧链中的羧基与CdSe/CdS/Cys纳米晶的Cd()进行二次配位12。   同时,CdSe/CdS/Cys纳米晶的荧光强度随BSA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可能是由于加入BSA之后,BSA以某种方式与纳米晶相互作用(静电或配位作用)而包覆在核壳纳米晶表面,起到钝化纳米晶表面和量子限域作用,使得荧光发射峰红移,荧光明显增强。   3.3CdSe/CdS/Cys纳米晶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常数的测定25 ,37 下纳米晶对蛋白的猝灭常数分

14、别为1.656 5×104,1.120 6×104 L/mol,故可说明Cys修饰的核壳CdSe/CdS/Cys纳米晶体对牛血清白蛋白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而温度升高,Ksv反而更小,也即斜率减小,表明该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13,从而也说明了纳米晶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生成了复合物14。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知牛血清白蛋白与CdSe/CdS/Cys核壳纳米晶之间可能存在静电或配位作用,形成复合物,表明新型CdSe/CdS/Cys纳米晶可用于标记牛血清白蛋白,进一步的实验还将研究如何将标记了CdSe/CdS/Cys纳米晶后的荧光生物探针应用到生物

15、大分子检测中去,进一步的研究可望使该新型半导体纳米晶生物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上有广阔的应用。【参考文献】  1Bruchez M,Moronne M,Gin P,et al. Nanocrystals as fluorescent biological labelsJ. Science, 1998,81:20132016.Mirkin C A,Taton T A. Semiconductors meet biologyJ. Nature, 2000,405:626627.Caroline S. Quantum dots get wetJ. Science, 2003,300:8081.

16、林章碧,苏星光,张皓,等. 用水溶液中的量子点做为生物荧光标记物的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24(2):216220.李军,袁航,赵奎,等. CdTe纳米晶与蛋白相互作用研究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3,24(7):12931295.俞英,周震涛. 核壳纳米晶二硒化镉/硫化镉的合成及荧光法测定溶菌酶J. 分析化学, 2005,33(5):650652.唐爱伟,滕枫,高银浩,等. 水相中CdSe与核/壳CdSe/CdS量子点的制备与发光特性研究J. 无机材料学报, 2006,21(2):322327.Kumaranand P,Xue Cuihua,Ganesh Arumuga

17、m,et al. Watersoluble,cyclodextrinmodified CdSeCdS coreshell structured quantum dotsJ. Chem Mater, 2006,18,1275 1280.俞英,廖尖,黄发德. 牛血清白蛋白与酸性铬兰K结合反应研究J. 光谱学和光谱分析, 2002,22(6):10671069.10Hasselbarth A,Eychmuller A,Eichberger R,et al. Chemistry and photophysics of mixde CdS/HgS colloidsJ. Phys Chem, 1993,97:53335340.11Willard D M,Carillo L L,Jung J,et al. CdSeZnS quantum dots as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donors in a model proteinprotein binding assayJ. Nano Lett, 2001,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