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初步探索_第1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初步探索_第2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初步探索_第3页
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初步探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初步探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 学习联系起来, 学习有活力的、 活生生的数学。”可见,生活离不开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 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其原型。我们必须强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从实际出发,捕捉 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

2、力,从而 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一、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就是找到数学学习的起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已有经验的支撑, 帮助学生内化所需掌握的知识。 正如杜威所说: 必须填平儿童的兴趣经验与科学之间的鸿沟, 儿童的经验和文化应该成为学校学习的基础。数学概念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认识的特点则是具体形象的,他们的数学是现实 数学,他们认识数学的起点并不是符号所组成的逻辑公理,而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实践所形成 的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一定要生活化, 这样才能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掌握数学知识,学好数学,用好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

3、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 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 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因此,小学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沟 通抽象的数学与现实的实践的联系,强化数学的产生与运用真正回归儿童的生活现实。1、 生活中无处不用数学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 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数学就像空气一样 ,到处 都有淮都离不开它,但谁也不能直接看清它的面貌、它的影子我们观看精彩的球赛,比分牌记 录赛场风云的是数字 ;

4、我们看电影 ,对号入座靠的是数字 ;考试卷上记载的也是数字 ;每个人的年 龄、身高、体重等等 ,都要用数来表示。我们看到的日月星辰、高山大河、花草树木 ,从庄严的 天安门和雄伟的长城, 到小小的文具盒、铅笔、橡皮等等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 ,都有它们各自不 同的形状。数量和形状是物体最基本的性质 ,认识事物常常需要从研究数量和形状开始,而研 究数量和形状的科学 ,就叫数学。数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从古埃及时代的土地测量,到当今的信 息技术、数学化生存, 数学的应用自始至终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联。 “数和形的概念不是 凭空出现的,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先说“数”,幼儿学数

5、数时,是先从数自己的十个 指头开始的,我们的原始人老祖宗在打猎时,为了数清猎物的个数,才发明了自然数。再说 “形”,和数的概念一样,形的概念也完全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必须先存在具有一定形状的 物体,把这些形状加以比较,然后才能构成形的概念。比如说圆,正是因为自然生活中有许 多圆形的物体,所以我们才在这些物体的基础上抽象出圆形,还研究出了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值一一圆周率。只不过圆周率用字母“n”来表示时,它就被抽象化了,于是在表面上掩盖 了它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活中,大至国家税收,小至买日常用品 ,没有不用数学的。数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6、部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 定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应用观,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 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2、 数学应用的价值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人人学有价值(用)的数学。 ”那么什么是有价值的 数学?数学的价值又是什么?由数学的经验性和实践性衍生出来的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直接 决定了数学的实用价值。所以,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是因为实际生活和工作所需,学成 之后,也必将为实际所用。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再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不仅给学生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还能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 成,从

7、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能够学以致用。从生活中来,我们就要让数学的新问题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到 生活中去,就要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现实生活,让他们感觉自己学习的东 西是有用的,有现实价值的。选择和设计富有现实意义的、来源于生活的、具有一定数学价 值的、具备一定探索性的习题,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如一年级下册 “认数”练习中, 让学生读门牌上的号码、读公共汽车线路的编号、读电视频道、读球类比赛时的记分。二年 级下册“认数”一单元中,在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之后,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与现实生活相联 系的习题,如在 400 米长的跑道上跑步的数学问题、果园里的数学问题等

8、,还让学生读高速 公路测距牌上的数、读关于古树的一些信息、读报纸的期数、写一些野生动物的数量、写一 本书的页数、写描述一些植物的特点的数,等等等等,这些都能更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 用的价值所在。二、如何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一)课堂教学学生活数学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 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堂。 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教学时千万不要把自己和学生都死死捆绑在教科书里,死 记那些小学生认为枯燥的概念和公式。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把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的眼 光观察

9、生活中的事物,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问 题,让数学为实际生活服务。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1课堂内容要生活化 我们的老教材,往往忽视对于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新的课程理念则强调以儿童的现实 生活和已有经验为学习背景,倡导“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对所建的数学模型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有了熟悉的经验,有了探个究竟的心理存在,学习 兴趣必然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贯于整个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 学形式上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知生动有趣,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真正成 为他们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与

10、共同研究者。新教材能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每一个新授知识都为老师的教和学生 的学设计了参考的教学情境图,老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一种适合自己教学的模拟 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逐步产 生求知的欲望。第一册“统计”单元,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情境提出问题,体现了生 活里需要统计,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我对教材进行了加工,使整堂课围绕过生 日这一内容展开,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过生日时,家里来了哪些客人,并说说当时的场景,以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话锋一转,大象今天也过生日,看看它的家里来了哪些客人?这 时学生兴趣高涨,争

11、着说自己的发现。我抓住时机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 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显然正是由于学生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不仅学得主动,而且 兴趣盎然。又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 去发现和理解算法。 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 妈妈到商店买球鞋,身上有 123 元,每双 球鞋 99 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 “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付出 100 元,再用 23 元加上找回 1 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 123-100+1 的算式。2、思维训练要生活化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在课

12、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 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 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 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1组织学生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 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更多地在于点拨, “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 会思维。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首先运用身边的经常接触的实物,如墨水瓶中的墨水, 可口可乐中的饮料等等,给学生讲清体积的概念。接着要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时,我 取出一排 4 个棱长是1 厘米的正方体拼

13、成长方体,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与体积,学生很快就说出了长是 4 厘米,宽是 1 厘米,高是 1 厘米,体积是 4 立方,然后取 出三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一层,得出长是 4 厘米,宽 3 厘米,高 1 厘米,体积是 12 立方厘 米,紧接着再取六排同样的长方体摆三排两层,请学生仔细观察,得出最终的结论。经过以 上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这一过程,边指导学生 操作,边指导学生观察,能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 学、乐学。2参与社会生活,增强数学的实践能力。如教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利息和利率时, 以学生自己的压岁钱为例,

14、让学生模拟储存、取钱,参观银行,观察银行的周围环境,特别 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在看、听、记的时候,不知不觉接触了数学问题。象这样让学 生养成留心身边的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 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 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组织数学活动,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如:在学完常见的数量关系之后,可安排“为 秋游准备午餐”的作业。让学生先到超市调查有关面包、红肠、蛋糕、巧克力、牛肉干、可 乐、矿泉水、茶叶蛋的价格,并制成价目表。要求学生根据调查所得的食品价格帮助本组同 学设计出搭

15、配合理、经济实惠的购物单。调查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解数学题,而是在更为广阔 的社会情景中,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现状、合理安排、解决问题,让学生理解数学的现 实性和重要性。(二)、课外活动过数学生活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 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 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 指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6、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 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1在学完“直角”以后,我让学生在家里找找有哪些关于直角的物品。有的学生找到了 电视机、床、书桌、窗户、门 2在教学“线段”时, 我利用课余时间, 带着同学们一起到校园里到处寻找线段, 同学 们兴致勃勃,去教室门口找,去操场上找,还牵着我的手要去洗手间找。这次活动不仅使学 生学到活生生的数学,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中,而且使学生经历了一次愉悦的成功的情感 体验。通过长时间的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经历生活历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学生以自己的方 式

17、自主建构的目的,培养了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了学生以生活经验理解 数学的能力。2、 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一年级教学“普通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我要求学生用两种计时法记录一个 星期里最有意义的一天。在练习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两种计时法的联系和区别,并且在潜 移默化中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在教学“连加、连减”时,课后,我布置了一个小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下爸爸、妈 妈的岁数,然后,计算出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共的岁数。随后,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我还 让学生设计一个“家庭一天开支表” 。作为教师,应该坚持提供给学生综合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喜悦,使他们

18、 更加热爱生活,逐步养成从数学的角度真切地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和习惯。3、培养数学生活化意识。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 指导学生 运用数学知识写日记,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生活问题,让生 活问题数学化。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从买东西、玩、家庭情况等多方面的生活中“找”数学,培养学 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生活的意识。在购物时感受数学。如学生数学日记中写道: “我和爸爸 去买一个转笔刀,那个阿姨说要 25 元,我们跟她讲价只买了 18 元,便宜了 7 元。45-38=7” 在玩中体验数学。如“今天,我和爸爸、叔叔一起去钓鱼,我一边看一边数,数到爸爸钓了 4 条鱼,叔叔钓了 6条鱼,我算了一下,叔叔比爸爸多了 2 条。所以我对爸爸说加油。” 在家庭生活中领悟数学。买菜,做饭,分水果零食,家庭生活中的数学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