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_第1页
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_第2页
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_第3页
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应对风格与心理治疗             【摘要】应对风格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不同研究者本着对它的不同理解进行了分类。它对心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反应一个重要指标。     【关键词】应对;应对风格;治疗反应随着社会的,人们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许多心理方面专家不断研究和发展有关应对、应对策略、应对风格的理论。可以说,整个20世纪研究者从一个广阔的领域认为生活中的压力和应对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有着深刻的影响。研究虽然众多,但是对

2、于其中一些有与应对有关的概念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这是一个不同的研究者应用不同的理论来描述人们的行为的概念”。1作为应对的一个子概念应对风格更是存在争议,本文来试图通过讨论应对与应对风格的概念、类型及其在心理治疗效果中的作用,对应对风格作一个全面探讨。      一、应对与应对风格与应对有关的研究中,一个难点就是对应对相关概念的届定。“我们对于压力和应对的困惑来自于对两个概念的定义问题(石林2005)”,2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届定。        (一)

3、应对应对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应对研究早期,人们将其定义为寻求对现实的保护的任何努力。这一定义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太模糊,无法对研究产生指导作用。第二,忽略非现实倾向的策略(Beulter,Moos,2003)1。随着研究进展,定义的操作性越来越强,心家Lasarus将应对定义为“应对由应付(控制、忍受、减小)环境、心理需要、冲突的行为和心理努力组成的一种结构(construction)。”(Lazarus and Launier, 1978, p. 311)3,而1999年,他对应对重新界定,把应对看作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构。还有研究者认为应对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以管理被评价

4、为消耗或超出个体资源的外部或内部的要求。”。4Matheny和其同事则将下应对定义为:应对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的努力。这种努力包括健康和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努力。这种努力也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的影响给以忍受。5从研究开始到现在,可以发现,对应对的定义有的认为应对是个体为了对付应激而采取的各种认知活动和行为活动,是重要的心理应激因素6。因此,应对概念不仅包括针对具体应激所采取的行为的、认知的和情绪的反应,也包含针对应激而形成的一些固定的应对策略。从国内外研究可以看出,应对定义有广义狭义之分:一个是比较广泛的定义,是指针对应激做出的所有的认知的、行为的努力,这个定义与“应对技巧”较

5、为接近。另一个是更为狭窄的概念,指与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种比较持久的模式应对,或称之为“应对风格”。一句话,应对因情景而变(Lazarus,1993),但也存在跨时间和不同应激情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McCrae&Costa,1986;Hewitt&Flett,1996)。7若说应对是应对是特质与过程的结合,那么在应对过程中打上了某种不易改变的烙印,这就是应对风格。       (二)应对风格对于应对来说,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说明。针对具体的压力情景个体做出的具体反应,可以称之为应对技巧,个体在应对不同压力时会表现出一致性,

6、这种一致性我们可以称为应对风格。但是应对风格究竟是特质的还是情景的现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者认为其与人格、一样是特质的,较为固定,难以变化;一些研究者认为其既具有特质性特征也具有情景性特征。如国内学者石林(2005)认为应对风格不仅包含针对具体应激情景而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包括跨情景的不变特质成分。2正是上述原因,直到现在,很难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同的关于应对风格的概念。查阅资料发现,诸多定义是从特质性应对理论给应对风格定义的。如早期特质性理论的研究者者认为,人们都有自己偏好的应对策略,在不同情景下都会使用这些应对策略,称为应对风格。一些研究者将其定义为:一个人面临压力时可观察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示

7、了处理压力时的倾向性和性,同时显示了压力唤醒时个人的不同应对(Beulter,Moos,2003)。1这个概念将应对方式限制于行为上,而是否包括应对压力时思维和认知的变化,而且不能说明应对风格是压力情景的反应,还是处于情景中个人的反应。若将应对风格归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此概念定义比较模糊,区分不出人格与应对风格之间正确的关系。后来,Beutler和Clarkin经过研究和综合,认为应对风格是一种通过不同方式测量诸如冲动性、情感控制程度、社交、刺激搜寻、社会回避、自我投射和社会关系中的攻击性和被动性获得的一种行为结构。这些行为特性表现了人们适应性行为的持久特性,其中包括了许多人格特征。因此,应对

8、方式包含人格中的某些特征,但不是简单的人格构成。8因此,我们将应对风格定义为人们的某种或某些行为风格,而不包括认知、情感等,这也有利于我们界定其内涵,也易于研究者制定测量工具对其进行精确测量。      二、应对风格的分类应对风格究竟是一种状态还是一种特质,是情景性的还是特质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直到现在并没有达成一种一致性认识。因此,分类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早期分类早期的应对风格的研究认为可以将其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回避型应对风格(avoidant coping s

9、tyle),另一种是直面型应对风格(confrontive coping style)。由于这种划分被认为是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应对过程,许多研究者已经放弃了这种划分。       (二)Endler&Parker的分类Endler&Parker将应对风格分为情感定向和任务定向两大类,又称消极应对风格和建设性应对风格。前者主要包括了自我关注、白日梦、情感规律性反应等诸如此类的应对策略,后者包括从认知上重新界定问题或尝试去解决问题等应对策略。9101       &

10、#160;       (三)国内学者的分类 心家罗特曾提出关于控制感的理论,而Lazarus却认为应对是一种过程,会随应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石林结合二者的将应对风格分为三种类型:灵活的应对风格、控制应对风格和非控制的应对风格。灵活的应对风格是大多数人采用的一种应对风格,持有此应对风格的人会根据应激情景灵活调整应对策略,充分体现了应对的情景性特征。相对与灵活的应对风格来说,控制与非控制的应对风格则较为固定或“笨拙”。控制型应对风格一般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应对方式,认为所有的应激情景是可控的,可以改变的,而非控制型应对风格则认为应激情景是不

11、可控的,类似于古语所说的“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直”。石林根据以前研究者的理论,对应对风格进一步分类为四类型:灵活应对、问题应对、情绪应对和异常应对。灵活应对风格的人善于对应激情景进行评估,若情景是可控的就以问题应对为主,若情景不可控就以情绪应对为主。问题应对的风格在可控和不可控的应激情景下,都以问题应对为主;而情绪应对风格在两种应激情景下则以情绪应对为主。而异常应对风格则是在可控情景下采用情绪应对,在不可控情景下采用问题应对。      三、应对风格与心理Beutler,Harwood,Alimohamed,Malik对19个研究的综合得出

12、一个结论:应对风格在心理治疗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是预测治疗反应。这是因为“与人格的所有方面一样,应对风格可以在人们中分辨出来是因为他不仅能借助行为容易的表现出来,还具有跨情景和事件的稳定性。它不能解释行为发生的原因;他仅仅用来辨别已发生的或正在发生的特定行为(Beutler,Moos,Lane,2003)。1Beutler(2003)等在19个研究证明,19个研究中的15个表明应对风格从不同方面影响了心理治疗效能,这些研究主要设计为:一方面提出症状的表现和改进行为技巧,另一方面提升个人的顿悟和自我觉察水平。在所有15个研究中人际关系与顿悟定向的治疗对于使用强调内化形式的行为应对策略的患者最为有

13、效;基于症状和行为的治疗对与强调外在风格的行为应对模式最为有效。Beutler和Michell(1981)在早期研究中也发现了患者的应对风格与经验、行为和心理分析疗法之间的内部影响关系。与顿悟疗法相比,内在化的门诊病人从经验疗法中获益最大。与之相反,外在化病人从顿悟疗法中获益多于行为疗法。后来,这些发现被进一步证明,经验疗法可以减轻急性痛苦和精神病院的住院病人的消极影响。一旦后面这批患者转为门诊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与他们应对风格的功能是相关联的。国内研究者利用石林(2005)编制的应对风格量表考察中小学教师对压力反映时得出不同应对风格对压力反应是不同的,非控制型老师的心理反应高于其他风格。这也从

14、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心理患者在应用不同治疗方法时会出现上述变化不同的应对风格对压力和治疗方法出现不同的反应。Bloks等人研究发现,饮食紊乱(厌食和暴饮暴食)患者在接受心理治疗时应对风格的变化与饮食症状的改变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测量可以得出应对风格对症状改变有极大作用,说明适宜的应对风格是是康复的一个重要指示标准。虽然许多研究得出了应对风格是预测症状改变的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预测标准,但是也存在一些不一致的研究结果积极和消极的应对风格对被试的影响是不同的,既积极应对对思维紊乱、睡眠障碍和焦虑,而对情绪低落没有多大作用。     1Larry E. Beult

15、er,Rudolf H. Moos,Geoffery Lane. Coping, Treatment Planning, and Treatment Outcome: DiscussionJ.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3.     2石林. 职业压力与应对M. 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5.     3Richard Lazarus and R Launier. Stress related transactions between person and environ

16、mentM. In: A Pervin and M Lewis (Eds).Perspectives in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New York, Plenum, 1976.     4俞磊.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J.心理科学,1994,(3).     5Bond M,Perry JC. Long term changes in defense styles with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ve,anxiety, and

17、 personality disorders 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04,(9).     6姜乾金.“应对”近况研究. 中国临床医生J,1999,(11).     7Macgrae R.R, Costa P.T. Personality,coping, and coping effectiveness in an adult samp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86,54     8Beulter, L.E,& Clakin, J.F. Systemmatic treatment selection: Toward targeted interventionsM. New York: Blunner/Mazel.     9Endler, N.S.,& Parker, J.D.A (1990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