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是消除消费需求瓶颈的根本性措施 作者李永民,河南财经学院马列部教师。随着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已经由传统的资源供应约束转向需求约束。需求主要由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最终需求(消费需求)和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外需求)三大部分组成。笔者认为,最终消费需求中居民消费率偏低是目前阶段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消除需求约束应以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为突破口。一、提高居民消费率是消除消费瓶颈的最主要手段居民消费率为居民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和构成最终需求。尽管最终需求、投资需求、国外需求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无论从发
2、达国家发展的历程还是从我们的具体国情来看,居民消费需求逐渐成为刺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手段。1从理论上看,满足消费者的最终需要是任何一个社会生产的最主要目的由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决定,我国社会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由此既可以看出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也可以看出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不仅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否实现的标志,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质量的重要因素。消费对生产重大反作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投资需求不过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和新的起点,只有消费才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所以,消费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才
3、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动力。2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潜力有限为扩大内需,从1996年开始,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6年开始的近5年来,共发行6600亿元的特别建设国债,加上正常的预算内投资资金共计9600亿,政府投资平均以1:3.33的比例带动了32000多亿元的国债投资项目建设规模,所以,从1997年开始,投资率(投资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1997年为38%,2002年上升到39.6%,为近年来最高水平。投资需求对GDP贡献率(投资需求每年增量占GDP增量的比例)近5年来不断上升,由1997年的24.23%上升到2002年的54.53%。表1、近5年来支
4、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年份资产形成率/投资率()最终消费率/消费率()国外需求()199719981999200020012002预计资料来源:1997-2001年数据取自2002中国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根据相关数据推算。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的角度看,当一个国家经济进入到工业化中期阶段,制造业加工度的提高会带动一国投资率的上升,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阶段投资率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所以,今后一段时期通过提高投资率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已经比较有限。3出口对扩大需求作用不大从理论上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在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一定情况下,扩大出头也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
5、。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1997年至今,在GDP总量中,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一直在24之间徘徊,所以,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是非常明显。尤其是从1997年至今,支持力度一直呈现单边下滑的态势,所以,依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效果不尽人意。再加上到目前为止,世界经济尚未出现迅速增长势头,而目前进行的海湾战争又为刚刚复苏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由此看来,扩大内需依然是近几年来我国刺激经济增长的主导方针。4扩大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最主要手段尽管近年来我国最终消费贡献率(最终消费每年增量占支出法GDP增量的比例)不断下降,由1997年的54.47%下降到2002年的45.19
6、%(2002中国统计年鉴),表1数据显示,尽管最终消费占GDP比重由2000年最高61.1下降到2002年的58.4%,但仍高于投资需求39.6%,所以,最终消费依然为拉动经济增长份额最大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依然发挥最大的作用。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有资料表明,我国政府消费与国际水平比较接近,高收入国家的政府消费一般在17%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一般在1114%之间,我国政府消费从1998年以来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11.6%提高到2001年的13.2%,继续扩大政府消费规模不仅可能增加财政负担,导致财政赤字,而且有可能产生更多腐败,引起整个社会的不满,所以,增加政府消费的潜力比较有
7、限。但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偏低,下表提供了19651994年世界不同收入类型国家和部分可比性较强的东亚、南亚国家居民消费率基本情况。国别1965年1980年1990年1994年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东亚国家南亚国家中国资料来源:根据世界银行19921996年世界发展报告和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居民消费率比低收入国家一般低1015个百分点,比南亚国家低15个百分点左右,比东亚国家低810个百分点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增加最终消费尤其是居民最终消费不仅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和其他拉动需求的手段相比也最有潜力。二、低收入群体
8、扩大是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率偏低的原因是目前缺乏新的消费热点,果真如此吗?住宅、汽车、手提电脑被称为当前消费品新三大件,可以称作为新的消费热点,尽管有关部门为拉动消费,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实际结果不尽人意。以住宅为例,据建设部信息中心统计,1998年底,全国城镇有300多万户人均住房面积在4平方以下,有3300多万平方米危房急需改造,而从1995年开始,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每年以1000多万平方米的速度递增。据建设部住宅房地产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998年底,全国空置商品房面积达8000多万平方米,空置率接近20%,接近空置危险期。其中住宅面积600
9、0多万平方米,空置一年以上的占全部空置房的52%左右。空置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何在呢?按照世界银行的考察结论,一套中等住房的售价应是一个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的36倍,如果超出6倍,商品房销售就会出现困难,但据广州市物价局的调查,目前上海为7.8倍,广州为8.3倍,北京高达11.9倍,由此可见,居民收入偏低或房价太高是造成空置率高企的根本原因。 武俊平:中国人为什么不化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另一种观点认为,消费观念落后是造成居民消费率偏低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为拉动消费需求,住宅、汽车等大件商品销售纷纷采用了消费按揭方式,消费者只要首付相当所购买商品2030%的货款,并承诺在双方约定
10、期限内分期支付余额,就可以获得该商品的所有权。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汽车销售商为扩大销售量,不惜降低首付比例,甚至一些单位将首付比例降到零。从理论上分析,消费按揭可以解决居民当前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与销售商预期相差甚远。由此可见,消费观念并不是造成居民消费率较低的主要原因。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差距过大是造成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诚然,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1年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为0.288,1990年上升到0.339,1998年上升到0.456,收入差距扩大速度快,而且高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日本1993
11、年为0.249,德国1994年为0.300、意大利1995年为0.273、法国1995年为0.327,均低于中国水平。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第180182页。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可以用两种数据验证。一是金融资产迅速向少数人手中集中,1995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调查显示,1994年中国城镇居民金融资产总额18547亿元中,7%的富裕、富豪型家庭拥有中国现有的全部金融资产的30.2%,而38%的贫困、温饱型家庭仅占全部金融资产的11.9%。二是城乡居民储蓄中,10%的低收入者仅占存款总额的3%,并呈下降趋势,而10%的高收入者却占存款总额的40%,并呈现上升趋势。 武
12、俊平:中国人为什么不化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对于上述统计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一方面,10%左右的人口拥有巨额的金融资产和储蓄,但由于潜在的消费已经基本得到满足,在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出现之前,消费率不会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90%的人口尤其是其中的贫困人口潜在的消费得不到满足造成这种状况根本原因是因为收入有限,占有的金融资产比较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占有巨额金融资产和巨额存款的人数较少,并不构成我国主要消费群体,也不构成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二是广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构成我国主要的消费群体,应成为解决供需矛盾的主要方面。三是刺激消费、扩大需求不应片面
13、追求高档,而应该主要面对广大中低阶层。四、制约居民消费的根本原因是广大居民收入偏低,收入差距扩大仅是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根本上看,提高居民消费率应从提高广大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着手。 华迎放: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要标本兼治,经济要参2002年第72期。),按全国13亿人口计算,占有全国80%的中低收入者平均每人拥有存款只有1346.15元。居民收入偏低还表现在城市贫困群体规模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993、1994年为1200万,1995年有两个数据,一是五等分法得出的1242万,另一个是以生活资料基数法得出的1500万 华迎放: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要标本兼治,经济要参2002
14、年第72期。居民收入偏低也表现在占我国人口绝对比重的广大农民人均收入不断下降。19781984年,增长率为17.7%,19851988年下降为4.9%、19891991年下降为1.9%、19972000年分别为4.4、0.3、0.5、1.7。其中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收入水平出现绝对下降。纯农户由1998年的2034元降为2000年的1933元,兼业农户由2031元降为1980元 张诚:非农化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2期。与广大居民低收入水平相对应,九五期间,整个服务产品的价格上升了80%,年均增长12.5%,其中学费年均上涨20.6%、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5%以上、居住价格上涨
15、5.5%。由此导致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由1996年的0.77降至1998年的0.236,降幅达70% 华迎放:解决城市贫困问题要标本兼治,经济要参,2002年第72期。三、增加居民收入、缩小低收入群体是消除消费瓶颈的根本措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结论: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阶层收入、缩小低收入群体、逐步培养中等收入群体应是消除消费瓶颈的根本性手段。实现上述目标应采用长短期政策相结合的办法:1短期政策:(1)完善收入转移支付制度对现有的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提高收入所得税起征点,对广大低收入阶层实行政策倾斜;适当提高高收入阶层的所得税税率,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财力支持;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尤其是
16、如歌星、体育明星、民营企业家等高收入阶层的税收征管,对偷税、漏税、逃税等违规、违纪行为予以重罚。建立和完善社会馈赠制度,对馈赠部分免税。尽早开征遗产税。其目的是通过缩小收入差距,增加低收入阶层的收入。(2)完善全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全社会范围内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国家财力允许范围内,尽量扩大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先从城市开始,随着国家财力增强,逐步扩大到广大农村;改变对低收入阶层的解困方式,帮助这部分人群尽快就业或者寻找新的生存门路,变输血为造血;2001年全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42亿,其中中央支出23亿,建议在保持中央和地方支出现有比例的前提下,实行各级行政长官
17、负责制,保证各级地方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需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其次,在所有企业中强制推行医疗、失业、养老三大保险,为广大就业人员解除后顾之忧。(3)完善和强化职业后培训和教育从城市看,失业是致贫的主要原因,而结构性失业又是失业的主要原因,由于知识结构老化、观念陈旧、年龄偏大等因素又影响到这部分人群再就业的进程。为此,应加强以下工作:、抛弃传统的行业等级和所有制等级观念,大力倡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思想,鼓励下岗、失业人员根据个人知识、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工作岗位尽早就业;、开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成绩合格由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相应资格证书,各用人单位凭资格证书招收员工。(4)大力发展第三
18、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既符合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也由于第三产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也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失业人员和下岗人员,有助于提高城镇低收入阶层收入。(5)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对广大农村广泛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由于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绝对比重,这决定农村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从目前看,由于农民知识匮乏、劳动技能较差影响到广大农村青年的就业机会,所以,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培训和对农村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可以增加农村青年的就业机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6)针对高收入群体消费热点缺乏的具体情况,在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学习提高等方面发现新的消费热点,增加高收入群体的消费。2长期政策:由于提高缩小低收入群体、逐步培养中等收入群体是消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0870-5-7:2025 EN Telecontrol equipment and systems - Part 5-7: Transmission protocols - Security extensions to IEC 60870-5-101 and IEC 60870-5-104 protocols applyin
- 【正版授权】 IEC 63185:2025 EN-FR Measurement of the complex permittivity for low-loss dielectric substrates balanced-type circular disk resonator method
- 【正版授权】 IEC 61000-4-11:2004 FR-D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 - Part 4-11: Test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s - Voltage dips,short interruptions and voltage variations immun
- 【正版授权】 IEC 60335-2-45:2024 EXV EN Household and similar electrical appliances - Safety - Part 2-4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portable heating tools and similar appliances
- 【正版授权】 IEC 60204-1:1997+AMD1:1999 CSV EN-D Safety of machinery - Electrical equipment of machines -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 电气安全装置课件
- 酱香酒知识培训课件下载
- 2025年新生儿科护士个人工作方案
- 2025年机关党建年度工作方案演讲稿
- 教职工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度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团课课件版
- 2025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二阅读(含答案)
- 2024年工商银行智能研发技术及应用白皮书
- 食品生产车间6S管理
- 糖尿病饮食的健康宣教
- GB/T 44569.1-2024土工合成材料内部节点强度的测定第1部分:土工格室
-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测试与装调》电子教案
- 2024年资格考试-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
- 柯坦镇中心小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方案
- 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上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