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明显陵选址及建筑所体现的风水特点姓名:刘乔学号:120110605学院:环境学院死后应在王府附近择吉地按藩王礼安葬。 在政治因素这一块, 陵墓选址规则研究 据就是风水理论。的观念的影响下,皇陵的选址事体重大,古人认为这个直接攸关国运,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划研究一文中,刘毅对明代帝王陵寝择址的规他认为制约明皇陵择址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即地理因素、政治因素、风 。明显陵的主人兴献王生前为一藩王“国安陆”,受地理因素的限制,由于明显陵不在帝陵区,故而不受陵区制制约。而摘要:从明显陵的选址及其建筑规划布局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风水学观念在陵寝选址和布局中的体现,为深入理解古代陵墓建筑风水提供材料
2、。关键词:明显陵;风水;选址;建筑规划布局Abstract: From the selected locatio n and the con structi on plan layout of Xia nii 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 asty, elaborate that fen g-shui is comp lied with duri ng the plan of Xian li ng Mausoleum, in order to better un dersta nding the fen g-shui theory of the ancient gr
3、aves build ing. Keyword: XianIing Mausoleum of the Ming Dynasty, feng-shui, selected location, construction plan layout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7.5公里纯德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皇帝和其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历时47年建成。园陵墓面积 1.83平方公里,其围陵面积 183.13公顷,是我国中南地区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墓,是我国明 代帝陵中最大的单体陵墓。明显陵是18座明陵中的第12座帝陵,在明代帝陵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和意义,其“一
4、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是绝无仅有的。1明显陵的选址在“事死如事生” 明王朝亦不例外。在 划做了详细的研究, 水理论及陵区制限制 大礼仪只影响到显陵的规格,并未影响其择址。因此,根据明代帝王一文,我们可以知道除受到地理因素影响外,明显陵的择址最重要的依之所以将显陵定址在钟祥(见图1),是因为我国山脉走向,西部呈西北向东南,东部呈东北向西南,而在中部稍偏东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山脉多呈南北走向,且东西对峙,节节八”形传递。东边外有太行、内有吕梁,西边外有贺兰、内有六盘;再往南东边外有大别、荆山的东西余支脉屏里,显陵则处钟颇具典型:松林山前的台地呈南向延伸, “来龙生旺”,吻合帝王所要求的
5、王气 的格局,成拱卫之势;前有屏山、 水口,内有大洪,西边外有秦岭、大巴,内有巫山、荆山。在这东、西两派峙立的群山北端,阴山 呈东西向横亘,形成东西北三面丛屏,钟祥就在大洪、 祥中心,位于吉地中心。从风水角度看,明显陵的地理形势(见图2),符合“负阴抱阳”的理想图式,松林山后,群山巍峨, 葱郁;山东西两侧的余脉,呈现 “左青龙,右白虎” 又形成护气之形;东有寨子河,西有洋子河,汉水自西向东南蜿蜒,对陵区呈环抱之势。玄 宫枕山望川,负阴抱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完备!WW;:厂(詁亍图2明显陵卫星图嘉靖兴都志在对显陵的风水环境进行了如下描述:“夫兹山之体,则峻而不激,雅” 2而不缓,层峦叠帕,含
6、藻藏蕴奇,虎踞而龙蟠,鸾翔而凤舞,然后翼翼绵绵盘纡前结,实为 天子之岗,佳名素定,非假人为也。2明显陵整体陵园建筑体现的风水特点从整体上来看,明显陵的建筑格局宛如一个巨大的“宝瓶”,分内外围城,外围城南端为两重陵门,分别称为新、旧红门。红门内似如游龙的神道连接着陵寝,神道两侧建有龙凤门,石雕文武臣、将军、立马、臣马、麒麟、象、狮子、骆驼、獬豸、华表、御碑亭,同时 九曲河蜿蜒其间,其上架有五道汉字白玉石拱桥。内围城建有棱恩门、棱恩大殿、明楼、茔 城、瑶台等。其中两大茔城呈“ 8”字形结构,两座隐秘的地下玄宫由瑶台相连(见图3)。图3明显陵整体陵园布局显陵的规划设计严格遵循了“千尺为势,百尺为形”
7、 3的风水建筑理论。在竖向设计上,最高建筑方城明楼和睿功圣德碑楼的高度都不超过工部营造尺的一百尺(约合32米);在平面设计上,明显陵确切的与“百尺”一一“千尺”经纬网进行设计,具体的做法是先在山水 格局中选定穴位,即陵寝地宫的核心“金井”,作为整个设计的中心点,按中轴线铺开的方4O格网,最后决定建筑布局,组群划分规模不超过一千尺,单体建筑的高度不超过一百尺显陵的神龙道长约 290m,其一反陵区神道通直和左右对称的原则,在原本平坦的路面 上,蜿蜒延伸,实为了迎合风水梨“大陆弯环玄字体,阳神三折穴前萦;直来直去无生意, 乙字弯身最有情” 5 o尽管没有太多的科学道理,但弯曲的神道在客观上确实起到了
8、与大自 然山川风貌相和谐,收敛视野,从而造成“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6(见图4)。图4明显陵龙形神道而显陵内的九曲御河和内外明塘的处理也体现了风水原理。九曲御河(见图 5)是-条人工开凿弯曲的河流, 贯穿于整个陵园,穿插陵园中轴神路,因此,在中轴神路就设置了五座石拱桥,横跨九曲御河之上,而这里“九”泛指多,在数理上,也合乎易经之理。 易卦阳为九,又以第五爻为“飞龙在天”称得位。皇帝称为“九五之尊”, 而“九”数通龙,表示天。“五”数居中,中为人,在古代中间是最重要的位置,是核心位置,充分表现古代 天人合一的思想。又由“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及“气者水之母,有气斯有水”两句可以看出,九曲河
9、的建造无疑出自风水上通脉互气的要求,同时其又将陵区分割为几 个不同的区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将景观与建筑有机地融为一体。图5明显陵九曲御河3明显陵在规划布局中,设置内、外明塘。在当时,可能与献皇帝和嘉靖皇帝笃信道教有 关,按风水意向设计了内、外明塘。“明塘”取“明堂”谐音,而“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原意为陵区内部开阔空地。靠近核心“穴”的为内明塘,不宜太宽阔,可“藏风聚气”。靠近外围的为外明塘,要宽阔忌狭窄,以为长久发展之计。明塘为聚气之所,为风 水格局中有关“生气”的关键部分,外明塘是根据原有的天然池塘改建,正好位于陵区的前端,是风水术中明塘的方位,对纯德山
10、的地气有界护的作用,但如今的外明塘是1999年复原的,东西长120米,南北长98米,呈椭圆形。根据兴都志记载,外明塘应南至山曲脚下”,而如今的外明塘实际上只有原始面积的三分之一;内明塘位于棱恩门前,是一个位 于中轴线上的人工开凿的圆形池塘,根据实地勘察,内明塘有聚集地下水的功能 (见图6)。0 =v.n- /記:"麓;,:严.y方 .血疋珂护述了、社匚 .3、8。其陵寝建筑 特别注重建筑与自 其“一陵两冢”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 ; . 叮:出.:寫哄妒:i.- n. I" /;.4 k :.图6明显陵内明塘显陵陵寝建筑的布局手法上充分的利用了地形,使“陵制与山水相
11、称” 规制不同于传统帝王陵寝的突出表现高大陵体的布局和环境处理的手法, 然山水的协调相称, 使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无仅有(见图7 )。图7显陵“一陵两冢”陵寝结构纵观整个陵寝,以人工建造风水使明显陵整体风水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砖瓦到楼殿, 从河道到地宫,从灵兽到仙草,其形状、颜色、数量、大小、位置、方位、用途及意义等都 有严格的规制和讲究,因此陵园建筑从部分到整体精致壮丽,陵寝风水从内到外灵动庄重。 2结论其风水形 是我国风水理明显陵在历代帝陵传统基础上有较大的创新、发展,呈现了异乎寻常的风格。势颇具典型,从陵墓选址的地理位置到其建筑风格,无一不体现了风水原理,论的典型杰作。参考文献中华书局,1刘毅,明代帝王陵墓选址规划研究,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三卷,2001 年;378-384。刻本。665卷,中华书2吴惺修、方远宜,兴都志卷7,传抄明嘉靖二一年(1542年)3郭璞(晋),葬经,古今图书集成一博物汇编一堪舆部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与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政策与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 影视工业化制作流程2025年质量控制与影视行业产业链整合研究报告
- 数字艺术展览数字化展览空间布局与观众游览体验深度解析研究报告
- 建立健全管理办法
- 投诉管理办法证券
- 强制休息管理办法
- 政府社区管理办法
- 林业事件管理办法
- 村级费用管理办法
- 生物识别技术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报告
- T-CACE 0109-2023 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评价指标体系
- 《龙族》读书交流party
- 汉书·律历志全文
- 工程竣工验收合同
- 锅炉换管施工方案
-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可靠性实验项目参考(车规级AEC-Q100)
- 物流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概述
- 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培训课件
- 直播间要点赞的话术
- 自卸车租赁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