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_第1页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_第2页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_第3页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_第4页
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厂运行中汽轮机用矿物油维护管理导则 GB/T 14541-93管理提醒: 本帖被 bjceppc 从 经营管理 移动到本区(2009-01-07) 本导则是参照了IEC TC10 23685汽轮机矿物润滑油使用与维护导则和 ASTM D437884a运行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透平油监督,并对国内部分电厂 汽轮机油的使用维护情况作了调研与资料收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由于各 单位情况不尽相同,在使用本导则时必须参考设备的类型和使用状况以及设备用油 的特性,必要时还应参考制造厂家的说明。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导则适用于电厂汽轮机系统用作润滑和调速的矿物油,也适用于水轮机调相 机及给

2、水泵等电站其他设备方面所用的矿物汽轮机油。 1.2 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电厂设备操作人员评价油品在设备中的使用状况,做好油质 监督维护工作提供指导。对油质评价的要求、油在使用中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及防 止油质劣化的措施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1.3 本导则不适用于各种用作汽轮机润滑和调速的非矿物质的合成液体。 2 引用标准 GB 264 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 GB/T 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 267 石油产品闪点与燃点测定法(开口杯法) GB/T 51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GB 2537 汽轮机油 GB 7596 电厂用运行中汽轮机油质量标准 GB

3、 7597 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 GB 7599 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酸值测定法(BTB法) GB 7600 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 GB 7602 运行中汽轮机油、变压器油T501抗氧化剂含量测定法(分光光度法) GB 7605 运行中汽轮机油破乳化度测定法 GB 11120 LTSA汽轮机油(防锈汽轮机油) GB 11143 加抑制剂矿物油在水存在下防锈性能试验法 GB/T 12579 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 SD 313 油中颗粒数及尺寸分布测量方法(自动颗粒计数仪法) SH/T 0124 含抗氧剂的汽轮机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08 润滑油

4、空气释放值测定法 DL 429.2 颜色测定法 DL 429.6 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 DL 429.7 油泥析出测定法 真空过滤对汽轮机油净化处理常作为离心分离或机械过滤的辅助措施,为提 高过滤设备的效率和油的净化程度,特别是对某些闪点降低的油或严重乳化油的处 理尤为必要,汽轮机油的真空过滤,在装置系统和工艺方法上与变压器油用的基本 一样(见图3),但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且含水量一般也较多,需对真空滤油装置 的油雾化方式,真空泵造型以及潜油泵电机保护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改善装置 的净化效率与使用可靠性。 10.2.4 运行油的滤油处理,常采用旁路循环方式,即将滤油机进出口与主油箱相 连,

5、由油箱底部放油阀门将污油注入滤油机,经净化后再返回主油箱净油区。为提 高净化效率,必要时,可采用两台离心分离机串联进行多级过滤(如图4),操作上 还应设法避免油系统可能有循环不到的死角,不停机滤油时,应做好安全措施, 要特别注意维持油箱正常油位,防止管路系统跑油或进空气,过滤油量一般 控制在总油流量的10%20%。 10.3 再生处理:指用物理化学方法或化学方法除去油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恢复或 改善油的理化指标,再生处理常用方法是吸附剂法;对严重劣化的油,可采用硫酸 白土法,要再生的油,一般都需要事前净化过滤,除去水分和杂质。再生后的油, 也应经过严格净化过滤,以防吸附剂等残留物带入运行设备。为

6、恢复和改善油的性 能,必要时还应添加或补加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10.3.1 吸附剂法可分为接触法与渗滤法,其中接触法只适合处理从设备上换下的油 (包括旧油和废油)。 a.接触法系采用粉状或微球状吸附剂(如活性白土、801吸附剂)和油在搅拌下 进行接触再生,其再生效果与温度、接触搅拌时间以及吸附剂性能、用量等因素有 关。应根据油质劣化程度并通过小型试验确定处理时的最佳工艺条件。另外,还要 注意在处理过程油中原有添加剂可能发生损失及其他副作用。 对处理防锈汽轮机油,如吸附剂处理不掉油的臭味,再生前可采用过热蒸汽 (170220)通入油中吹洗的方法。 b. 渗滤法所用装置的结构原理与运行油连续再生装

7、置相同,但设计尺寸应 适当加大。可填装较多的吸附剂,且装置要便于装拆和移动,渗滤再生装置的工 作方式,可用泵强迫渗滤(图5),也可借助油的高位差重力进行自流渗滤(图6)。 所用吸附剂的选择与处理同9.3.4条要求。由于汽轮机油粘度较大,渗滤再生时 温度应预热至7090,如油中含有较多水分、沉淀物,再生前应先用离心分 离机净化。 图 5 油渗滤法再生系统(间隙作业) 图 6 油自流渗滤法再生系统 10.3.2 硫酸白土法主要包括两个工序:硫酸处理与白土处理。硫酸处理能除去油中 多种老化产物,配合白土处理又能清除酸处理后残留在油中的不良物并进一步改善 油质。因此,硫酸白土法能使油得到深度再生。但也

8、会使油中含有添加剂和一些理 想组分带来损失。 应根据油劣后化程度和对再生油的质量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再生药剂用量与处 理工艺条件。 为改善硫酸白土法再生油的氧化安定性,可通过试验,在再生油中添加T501 抗氧化剂或与一定比例的新油混合使用。 对劣化特别严重的油,可在工艺过程中增加碱处理工序,即采用酸碱白土 法。 11 技术管理与安全要求 11.1 库存油管理应严格做好油的入库、储存和发放三个环节,防止油的错用、错 混和油质劣化。 11.1.1 对新购进的油,须先验明油种,牌号并检验油质是否合格。经验收合格的油 入库前须经过滤净化合格后方可灌入备用油灌。 11.1.2 库存备用的新油和合格的油,应

9、分类、分牌号、分质量进行存放。所有油 桶、油罐必须标志清楚,挂牌建帐。且应帐物相符,定期盘点无误。 11.1.3 严格执行库存油的油质检验。除按规定对每批入库、出库油作检验外,还要 加强库存油移动时的检验与监督。油的移动包括倒罐、倒桶以及原来存有油的容器 内再进入新油等。凡油在移动前后均应进行油质检验,并作好记录,以防油的错混 与污损。对长期储放的备用油,应定期(一般36月一次)检验,以保持油质处于 合格备用状态。 11.1.4 为防止油在储存和发放过程中发生污损变质,应注意: a.油桶、油罐、管线、油泵以及计量、取样工具等必须保持洁净,一旦发现内 部积水、脏物或锈蚀以及接触过不同油品或不合格

10、油时,均须及时清除或清洗 干净。 b.尽量减少倒罐、倒桶及油移动次数,避免油质意外的污损。 c.经常检查管线、阀门开关情况,严防串油、串汽和串水。 d.准备再生处理的污油、废油应用专门容器盛装并另库存放,其输油管线与油 泵均与合格油严格分开。 e.油桶严密上盖,防止进潮并避免日晒雨淋;油罐装有呼吸器并经常检查和更 换其吸潮剂。 11.2 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关技术档案与技术资料。主要有: 11.2.1 主要用油设备台帐:包括设备铭牌主要规范,油种、油量、油净化装置配备 情况,投运日期等记录; 11.2.2 主要用油设备运行油的质量检验台帐:包括换油、补油、防劣化措施执行, 运行油处理等情况记

11、录; 11.2.3 主要用油设备大修检查记录; 11.2.4 旧油、废油回收和再生处理记录; 11.2.5 库存备用油及油质检验台帐:包括油种、牌号、油量及油移动等情况记录; 11.2.6 汽(水)轮机油系统图、油库、油处理站设备系统图等。 11.3 油库、油处理站设计必须符合消防与工业卫生有关要求。油罐安装间距及油 罐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应具有足够的防火间距(参照附录B)且应设置油罐防护堤。 为防止雷击和静电放电,油罐及其连接管线,应装设良好的接地装置,必需的消防 器材和通风、照明、油污废水处理等设施均应合格齐全。油再生处理站还应根据环 境保护规定,妥善处理油再生时的废渣、废气、残油和污水等,

12、以防污染环境。 11.4 油库、油处理站及其所辖储油区应严格执行防火防爆制度,杜绝油的渗漏与 泼洒,地面油污应及时清除,严禁烟火。对用过的沾油棉物及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均 应清除干净。油罐输油操作应注意防止静电放电。查看或检修油罐油箱时,应使用 低电压安全行灯并注意通风等。 11.5 从事接触油料工作必须注意有关保健防护措施。尽量避免吸入油雾或油蒸 汽;避免皮肤长时间过多地与油接触,必要时,操作需戴防护手套及围裙,操作前 也可涂抹适当的护肤膏,操作后及饭前应将皮肤上的油污清洗干净,油污衣服应经 常清洗等。附 录 A 防止油老化措施和油处理方法所用材料及设备 (补充件 ) A1 常用吸附剂性能(见表

13、A1) 表A1 A2 常用油处理设备规格 A2.1 压力式滤油机(见表A2) 表 A2 A2.2 离心式滤油机(见表A3) 表 A3 A3 T 501抗氧化剂的质量标准(见表A4) 表 A4 注:1)贮存后允许变为淡黄色但仍可使用。 2)测定水分时,手续改为取34mL溶液甲,以溶液乙滴定至终点。不记录 读数。然后迅速加入试样1g(称准至)在不断搅拌下使之溶解,用溶液乙滴定 至终点。 A4 十二烯基丁二酸防锈剂(T 746)技术指标(见表A5) 表 A5 注:1)、2)、3)试验用油均为20号或32号;未加添加剂的汽轮机油其防锈剂添 加量为0.030.01。 附 录 B 油库的安全要求 (补充件

14、) B1 一个油罐区内油罐壁间的防火距离(见表B1) 表 B1 注:D为两相邻油罐中较大的油罐直径,m。 B2 油储罐与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见表 B2) 表 B2 注: 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最近的储罐外壁算起,但防火堤外侧基脚线至 建筑物的距离最小不应小于10m。 一个单位如有几个储罐区时,储罐区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中相 应四级建筑的间距值。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组成房屋构件的燃烧性能和构件最低的耐火 极限决定的,具体是:一级为1.50h,二级为1.00h,三级为0.50h,四级为0.25h 。 附 录 C 汽轮机油国内外标准索引表 (参考件) 表 C1 注:GB国家标准; JIS日本国家标准; SD水利电力部标准; 苏联国家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DIN联邦德国工业标准;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 IP英国石油协会标准; ISO/DP国际标准建议草案; BS英国国家标准;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