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共7页)_第1页
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共7页)_第2页
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共7页)_第3页
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共7页)_第4页
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共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论余秋雨文化苦旅之“苦”摘 要:文化苦旅是余秋雨钻研学问、溯源文化的里程碑,是他在行路中寻求诗与远方的答案,虽存在很多不足,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拉开了中国文化散文的序幕,也给中国文人提出了全新的研究历史文化与文人人格的方式。文化苦旅之“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山水寻觅之“苦”、文化探索之“苦”和人生求索之“苦”。“苦”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主旋律,文化苦旅中的“苦苦”探索,其本质上是对自然、文化、生命的探索。关键词:文化苦旅;苦;文化;忧患余秋雨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中通过山水风物溯求历史文化的脉络、人生命运的真谛,“苦”成为文化苦旅全书的主旋律。余秋雨览遍古老风物,忆尽岁月长流

2、,道出胸中之苦。本研究辩证地看待余秋雨文化苦旅中“苦”味儿,是对作家文化观点的尊重与延伸,也是对这趟行走在历史与文化间的“苦旅”的探寻。本文通过剖析文化苦旅,探寻作家厚重的文化意蕴,重点研究作品中“苦”的表现,从而形成对文化、历史、命运的思考,对千古文化的传承、漫漫历史的溯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山水寻觅之“苦”(1) 踏遍千山万水作为中国当代文人中的一员,共同的文人意识与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驱使余秋雨放下埋头古籍的生活,开始走上讲学游历之路,在这场山水之旅中,他逐渐感悟他所游历的山水并非单单是自然山水,更是他心中的人文山水。在行遍万千山水,抒怀心中丘壑的过程中,他时时在思考历史、人生与大千世界

3、的交错关系。(二)撰写丹心一片余秋雨撰写文化苦旅的“苦”在于内心对历史、文化、生命的感悟,在于走过现实的历史古迹,又巡游在思绪的千古传奇中,在中西文化碰撞中的惊诧中,也在古今交错的叹息中。在这段漫长的旅行中,不仅他的脚步穿越万水千山,他的心也曾跋山涉水,不断追溯着来自历史、来自古老文明、来自人生百态根源的声音。这种来自历史重压的苦,来自文化传承的苦,来自生命呐喊的苦,值得人们深思。2、 文化探索之“苦”文化苦旅作为文化散文的翘楚,摆脱了传统游记的单一性,在文化苦旅看似游记的背后倾注了作家深刻的文化思考,行文主要围绕文化展开。余秋雨认为“文人似乎注定要与苦旅连在一起”。全书在文化探索方面的“苦”

4、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浓烈的忧患意识、深刻的文化反思。(一)强烈的忧患意识文化苦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余秋雨面对文化流逝时一股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在先生在与文化对话时难以抑制的“苦”,这种“苦”不只是对文化逝去的无力之苦,更是对未来文化的拷问。这份历史的厚重感与文人的责任心让余秋雨在行文中处处体现出作为文人的担忧。当看到中国不是缺乏懂文化的人,而是缺乏保护文化的心,一种来自内心的呐喊从他的笔下流出。一方面,他以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荣,一方面又有在保护文化面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种无力感。而这种情感的深层蕴涵,乃是因为作者在感情上无法容忍中国文化面对现代文明所表现出的缺陷、弱点和“劣根性”。

5、1余秋雨的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也是作者首次将内心的“苦”记录在散文中,对于后来者却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这种忧患是其在文化探索中内心之“苦”的体现。先生并没有单单停留在对文化消逝的感叹痛惜层面,而是保持着理性的思维,将过去的忧患用于对现在的警醒、对未来的启示当中。(2) 深刻的文化反思余秋雨站在历经千年的文物古迹前,用千年后的眼光探寻文化的沧海桑田,在他的文化苦旅中可以看到他对自己所走过的路、所见过的物深刻的文化反思,这也是在他的这场思想溯回的苦旅中对文化探索的反思之“苦”。这种深刻的反思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思考、对文化共性的孜孜探索。1.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拥有着千年文明的中国传统文

6、化源远流长,也曾繁荣无限,历经岁月累积,兴衰变迁,在时间的长流里历代传承。余秋雨笔下,敦煌石窟也曾孕育不朽的文明,但却被王道士肆意地挥霍;阳关也曾见证过唐人的儿女情长,却消失在朔风中;天一阁也曾藏书万卷,而今却已颤颤巍巍。有很多曾经繁华,如今却只能在依稀残留的印记中找寻存在的痕迹。中华传统文化便是在这种生生不息、不断更新交替中形成,有繁花似锦的喜悦,同样也有化作虚无的悲痛,文化的流传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在文化兴衰变迁的同时担起传承与发展的重任。2. 对文化共性的孜孜探索余秋雨曾在自己的行旅生涯里结合国外多种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进行探索与总结。他的文章中“家”的思想时有流

7、露,对于家园文化的寻根是他在行路中一大感悟。中国是“家国”思想很重的国家,寻根文学也是无数文学创作的通性。在文化的探索过程中,余秋雨所见识过阐释过的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世界不同文明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引起各界相关人士的重视。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本就是不断探索、不断融合的过程,在抱憾已经消逝的历史文明的同时,读者也应该认识到对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任何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传承与发展。三、人生求索之“苦”(一)文人人格追求与摒弃1.受民本思想影响的文人在古代,文人通过科举制实现人生抱负,但科举制自古与封建政治中心相结合。因此,无数文人深受民本思想的影响,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

8、,无论位居庙堂,还是身处江湖,都心系百姓。柳宗元虽贬于柳州,却能做到“学士文章、自然游览与政事的统一”,造福柳州百姓。李冰虽未学过水利,却担起历史的使命,修筑都江堰,成为人民心中的神。这些文人也曾境遇艰难,却能在艰难中磨砺自己;也曾不被理解,但却能在困顿中保有坚韧。这种文人的“苦”是余秋雨所探求的文人人格中珍贵的一面。2.远离庙堂的文人余秋雨笔下还有另一种文人,他们隐居山野,淡薄安逸,生活难以富足,却有着丰富的灵魂。中国地大物博,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中国文人人格中也有包容的品质。余秋雨支持非官方文化的存在,他认为“深紫的色彩层层涂抹,够沉重了,涂几笔浅红淡绿,加几分俏皮洒泼,才有活气,才有活活泼

9、泼的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需要像唐伯虎那样的浪子艺术家。文人人格中带有的洒脱飘逸与生命中的清苦与透彻相得益彰,这也是文人人格中另一重“苦”的含义。3. 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的文人中国是个有着多元文化的国家,儒释道思想曾在中国交错发展,并影响着众多文人。余秋雨曾盛赞过身为儒将的岳飞,认为其所做政绩出自文化良知的激励。他认为儒家在文人治世方面的影响正是文人寻求人格完善的重要体现。但对梅妻鹤子的林逋,余秋雨气愤地认为这种无为的避世是对现实的逃避,这种来自道家思想的隐士之风又与文人从政情怀相碰撞,也正说明民族文化就是在走走停停中不断向前发展。余秋雨在西湖梦中涉及的许仙等反映出文人骨子里的懦弱。括而言之,无

10、论是主张作为的儒家,清苦避世的佛家,还是寄情于神仙的道家,都反映出中国文人在封建思想束缚下的“苦”,难以获得人格上的超脱与精神上的自由。(二)民族人格失落与传承余秋雨在苦苦寻根的行路中,历经山水寻觅的身体之苦、文化探索的内心之苦后开始对人生人格的追溯,在反思个人人格中的苦味、深析中国文人人格中的苦涩后,他并没有在这种现实的悲哀中沉溺,而是理性地挖掘文化精神的根源,对民族人格的失落与传承做出深刻的分析。在文化苦旅这部作品中余秋雨将文化人格作为其创作的基本主题,对文化人格进行了全面的探察和深刻的反思,这对新的历史机遇下的中华民族意义非凡。2余秋雨认为传统文化失落就是民族人格的丧失和精神的失落,而民

11、族精神的实质就是人文精神。站在千年以后的今天,看着文明被肆意践踏的痕迹,余秋雨表现出无限的愤怒,他恨的不是无知的王圆箓,他恨的是那些明明知道文化的价值却不作为的中国文人,这种民族人格的失落与中国文人人格的缺陷密不可分。显然,民族人格失落的“苦”,对余秋雨而言是至痛的。但他并没有在这种痛中一味沉溺,而是积极地探寻着文化遗产的保护、文人人格的呼吁与民族人格的传承,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忧患警醒未来的发展,这是弥足珍贵的。四、结论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第一次巧妙地将游记与文人之思相结合的成果,警醒了读者对传承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文章中也有不足之处,行文感情来得浓烈,叙述又得过显夸张,有掉书袋之嫌;他尽可能客观地去回顾历史,却也免不了对一些史实的评价显得主观,有为说明论点硬凑的尴尬;他激励着人们不要丧失了对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却并没有真正给出传承文化的有效措施,有后劲不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