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1页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2页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3页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4页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22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010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autoclaved fly-ash perforated bricks masonry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 2010-00-00发布 2010-00-00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联合发布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55吉林省地方标准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autoclaved fly-ash perforated bri

2、cks masonry engineeringDB22/T -2011主编部门:吉林省建筑标准化管理所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1年 月 日2011·长春前言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是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其材料为硅酸盐混凝土,块型则采用烧结多孔砖的规格尺寸。采用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替代烧结粘土多孔砖和实心砖既保护了耕地,又大量利用粉煤灰、节约能源,还可以沿用现行砌体设计及相应的施工验收规范。近几年,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在我省已经开始研制及生产,为规范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设计、施工及验收,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我省的具体特点制定本规程。本程规程包括:总则、术语、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基本

3、设计规定、构造要求,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验收共七章。本规程由编制单位负责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注意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地址:长春市绿园区升阳街1599号;邮编:130062;E-mail:jlsjcy),以供修订时参考。本规程主编单位:吉林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本规程参编单位:吉林省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本规程主要起草人:陈宇腾 李升宇 关洪波 张明华 李云飞 钱红宇 钱惠生 黄旭光目次1 总则2 术语2.1主要术语2.2主要符号3 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4 基本设计规定5 构造要求5.1墙、柱的

4、允许高厚比5.2一般构造要求5.3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6 抗震设计6.1一般规定6.2计算要点6.3多层砖房抗震构造措施7 施工质量验收7.1基本规定7.2砌筑砂浆7.3砌体工程一般规定主控项目一般项目7.4饰面工程7.5冬期施工本规程用词说明条文说明1 总则1.0.1 为了促进吉林省墙体材料革新,使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在砌体工程中得到更合理的推广和应用,使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建筑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吉林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8度地区和非抗震设防地区,以蒸压粉煤灰多孔砖为承重墙体材料的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的设计、施工和验收。蒸压

5、粉煤灰实心砖砌体工程可参照本规程执行。1.0.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1 主要术语2.1.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autoclaved fly-ash perforated bricks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是以粉煤灰、生石灰(或电石渣)为主要原料,可掺加适量石膏等外加剂和碎石(炉渣)等集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多孔砖。主规格外形尺寸为240mm×115mm×90mm,孔洞率25%35%,孔型宜采用圆型或椭圆型盲孔或半盲孔。2.1.2 专用砌筑砂浆 special mort

6、ar由水泥、砂、水及掺和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经机械搅拌后,专门用于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筑的砂浆,简称专用砌筑砂浆。2.1.3 砌体结构 masonry structrue由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2.1.4 配砖 auxiliary bricks砌筑时与主规格砖配合使用的砖,如半砖、七分头、240mm×115mm×53mm的实心砖等。2.1.5 型式检验 type inspection确认产品或过程应用结果适用性所进行的检验。2.1.6 原位检测 inspection at original space采用标准的检验方法

7、,在现场砌体中选样进行非破损或微破损检测,以判定砌筑砂浆和砌体实体强度的检测。2.1.7 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control grade of construction quality按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若干要素对施工技术水平所作的分级。2.2 主要符号K多孔砖砌体孔洞效应折减系数;其他符号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2.2节相关规定。3 材料和砌体的计算指标3.0.1 用于承重结构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除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粉煤灰砖(JC 239)之外,尚应满足本规程的规定。3.0.2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及其砌筑砂浆的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如下规定: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强度等级应为

8、:MU25、MU20、MU15;2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质量吸水率不应大于20%。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干燥收缩值不大于0.50mm/m。4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抗冻性应符合表3.0.2的规定。表3.0.2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抗冻性要求(%)使用条件抗冻指标单块质量损失率单块强度损失率吉林省地区F50220注:F指冻融循环次数。5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碳化系数应不小于0.85。6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软化系数应不小于0.85。7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的放射性应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6566)的规定。8 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为:M15、M10、M7.5、M5。9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的砌筑和抹灰宜

9、采用专用砂浆。10 有抗冻性能要求的砌体,砌筑砂浆的抗冻标号应符合表3.0.2的规定。3.0.3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应按表3.0.3采用。表3.0.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MPa)砖强度等级砂浆强度等级砂浆强度M15M10M7.5M5.00MU253.602.982.682.371.05MU203.222.672.392.120.94MU152.792.312.071.830.82注:1 表中砂浆强度为零时的砌体抗压强度设计值,仅适用于施工阶段新砌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强度验算;2 当砖的孔洞率大于30

10、%时,表中数值应乘以0.9。3.0.4 龄期为28d,以毛截面积计算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和抗剪强度设计值,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时,应按表3.0.4采用。表3.0.4 多孔砖砌体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抗剪强度设计值(MPa)强度类别破坏特征砂浆强度等级10M7.5M5.0轴心抗拉沿齿缝0.150.120.10弯曲抗拉沿齿缝0.260.230.18沿通缝0.150.120.10抗剪沿通缝0.150.120.10注:当砌体中的块体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的比值小于1时,其轴心抗拉设计值t和弯曲抗拉强度设计值tm应按表数值乘以搭接长度与块体高度比值后采用。3.0.5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

11、砌体不得采用C级施工质量控制。3.0.6 下列情况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其砌体强度设计值应乘以调整系数;1 跨度不小于7.2m的梁下砌体,为0.9;2 无筋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毛截面面积小于0.5m2时,为其毛截面积值加0.5;配筋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毛截面面积小于0.3m2时,为其毛截面积值加0.7。构件截面面积以m2计;3 当砌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对表3.0.3中的数值,为0.9;对表3.0.4中的数值,为0.8;4 当验算施工中房屋的构件时,为1.1。3.0.7 在表3.0.3和表3.0.4中数值为混合砂浆砌筑数值,如采用专用砂浆,可根据可靠的试验确定。3.0.8 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

12、的新砌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可按砂浆强度为零进行验算。冬期施工采用掺盐砂浆法施工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的强度等级提高一级时,砌体强度和稳定性可不验算。配筋砌体不得用盐砂浆施工。3.0.9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收缩率、摩擦系数和重力密度应分别按以下规定采用。砌体的剪变模量可按砌体弹性模量的0.4倍采用。1 砌体的弹性模量可取1060,为砌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 砌体线膨胀系数可取8×10-6/,收缩值可取-0.2mm/m。3 砌体的摩擦系数,可按表3.0.9采用。表3.0.9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摩擦系数材料类别摩擦面情况干燥的潮湿的砌体沿砌体或混凝土滑动0

13、.700.60钢沿砌体滑动0.450.35砌体沿砂或卵石滑动0.600.50砌体沿粉土滑动0.550.40砌体沿粘性土滑动0.500.304砌体的重力密度按所采用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实际情况取值。3.0.10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的热工性能用热阻R0(不含内表面换热组和外表面换热组)和热惰性指标Db按表3.0.10采用。表3.0.10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热阻和热惰性指标计算值墙体厚度h(mm)热阻R0(m2·K)/W热惰性指标Db1200.291.742400.583.48注:1 R0为墙体两面各抹灰20 mm,不含内表面换热组和外表面换热组;2 当有可靠的试验数据时,热阻、热惰性指

14、标可根据试验值确定。房屋的建筑节能设计可按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2/436-2007)执行。4 基本设计规定4.0.1 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U20的蒸压粉煤灰实心砖,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M10的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砌体应采用强度级别不低于MU15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筑。4.0.2 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的严重性,建筑结构应按表4.0.2划分为三个安全等级,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表4.0.2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安全等级破坏后果建筑物类型一级很严重重要的房屋二级严重一般的房屋三级不严重次要

15、的房屋注:1 对于特殊的建筑物,其安全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确定;2 对地震区的砌体结构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根据建筑物重要性区分建筑物类别。4.0.3 对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房屋,应对以下部位进行验算:1 短墙、墙垛等砌体截面较小的和轴向力较大的部位进行受压承载力验算;2 支座反力较大的梁下、挑梁下支承面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3 楼盖梁跨度大于9m,且梁支座伸入砖(带壁柱)柱中较长或当楼盖梁、板伸入墙体全厚并与梁垫(圆梁)整浇时,除应按规定考虑本层梁端支承压力的偏心影响外,宜再按梁两端固结计算梁端弯矩,将其乘以修正系数后,按墙体线性刚度分到上层墙底部和下

16、层墙顶部,修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0.2 (4.0.3)式中梁端实际支承长度;h支承墙体的墙厚,当上下墙厚不同时取下部墙厚,当有壁柱时取hT(T形截面的折算厚度)。4.0.4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局部承压计算,应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进行。并应符合本规程第5.2.4条的要求。4.0.5 轴向力的偏心距e按荷载设计值计算,不宜大于0.4y,且不应超过0.6y。y为截面重心到轴向力所在偏心方向截面边缘的距离。4.0.6 除以上条款外,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基本设计规定和构件计算均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中烧结多孔砖砌体的相应规定。4.0.7 承重墙砌体应用砖质量等

17、级中的一等品,合格品可用于自承重墙。5 构造要求5.1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5.1.1 墙、柱的高厚比按下式验算:当墙高H不小于相邻横墙或壁柱间的距离S时,应按计算高度H0=0.6S验算高厚比;当与墙连接的相邻横墙间的距离s12h时,墙的高厚比可不受本条限制。= H0/h12 (5.1.1)式中 H0墙、柱的计算高度;H墙厚或矩形柱与H0相对应的边长;1非承重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2有门窗洞口墙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应按表5.1.1采用。注:1 墙、柱的计算高度应按GB50003的第5.1.3条选用;2 变截面柱的高厚比可按上、下截面分别验算,其计算高度可按GB50003的

18、第5.1.4条的规定采用。验算上柱的高厚比时,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5.1.1的数值乘以1.3采用。表5.1.1 墙、柱的允许高厚比值砂浆强度等级墙柱M5.02416M7.52617注:1 验算施工阶段砂浆尚未硬化的新砌体高厚比时,允许高厚比对墙取14,对柱取11;2 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的允许高厚比,可适当提高。5.1.2 带壁柱墙和带构造柱墙的高厚比验算,应按下列规定进行:1 按公式(5.1.1)验算带壁柱墙的高厚比,此时公式中h应改用带壁柱墙截面的折算厚度hT;当确定带壁柱墙的计算高度Ho时,s应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2 当构造柱截面宽度不小于墙厚时,可按公式(5.1.1)验算带构造柱墙

19、的高厚比,此式公式中h取墙厚;当确定墙的计算高度时,S应取相邻横墙间的距离;墙的允许高厚比可乘以提高系数c:c= l+bc/ l (5.1.2)式中 系数,=1.5;bc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l构造柱的间距。当bc/l>0.25时取bc/l=0.25;bc/l<0.05时取bc/l=0。注:考虑构造柱有利作用的高厚比验算不适用于施工阶段。3 按公式(5.1.1)验算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高厚比,此时S应取相邻壁柱间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带构造柱墙,当b/s>1/30时,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b为圈梁宽度)。如不允许增加圈梁

20、宽度,可按墙体平面外等刚度原则增加圈梁高度,以满足壁柱间墙或构造柱间墙不动铰支点的要求。5.1.3 厚度h=240mm的自承重墙,其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1应按1.2采用。上端为自由端墙的允许高厚比,除按上述规定提高外,尚可提高30%。5.1.4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允许高厚比修正系数2应按下式计算:2=1-0.4bs/ s (5.1.4)式中 bs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总宽度(m);s相邻窗间墙或壁柱之间的距离(m)。当公式(5.1.4)算得2的值小于0.7时,应采用0.7。当洞口高度不大于墙高的1/5时,可取2等1.0。5.2 一般构造要求5.2.1 五层及五层以上房屋砌体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

21、符合下列要求: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采用MU15,砌筑砂浆采用M7.5;2 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5.2.2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的墙,采用MU20以上蒸压粉煤灰实心砖砌筑。表5.2.2 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潮湿房间墙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基土的潮湿程度砖水泥砂浆稍潮湿的MU20M10.0很潮湿的MU20M10.0含水饱合的MU25M15.0注:1 对安全等级为一致或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的房屋,表中材料等级应至少提高一级。5.2.3 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5.

22、2.4 跨度大于6m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5.2.5 支承于240mm厚墙的梁跨度大于或等于6m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5.2.6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拉结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40mm,但板端缝宽不小于80mm,灌缝混凝土不宜低于C20.5.2.7 填充墙、隔墙应分别采取措施与周边构件可靠连接。5.2.8 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屋面构件应与山墙可靠拉结。5.2.9 在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中留槽

23、、洞及埋设管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不得在已砌墙体上凿槽打洞。2 不应在墙面上留(凿)水平槽、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和斜暗管,无法避免时,应采取将暗管居中埋于局部现浇的混凝土水平构件中等必要的措施或按削弱后的截面验算墙体的承载力。3 墙体中的竖向暗管宜预埋:无法预埋需留槽时,槽的深度及宽度不宜大于120mm×120mm。安装管道后,应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当槽的平面尺寸大于120mm×120mm,应对墙身削弱部分予以补强并将槽两侧的墙内预留钢筋相互拉结;4 在宽度小于500mm的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管线;5 管道不宜横穿墙

24、垛、壁柱;确定需要时,应采取带孔的混凝土块砌筑。5.3 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5.3.1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由温差和砌体干缩引起的墙体竖向裂缝,应在墙体中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应设在因温度和收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伸缩缝的间距可按表5.3.1采用。表5.3.1 砌体房屋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40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32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48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4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60无保温层

25、或隔热层的屋盖48瓦材屋盖、木屋盖或楼盖、轻钢屋盖80注:1 有实践经验并采取有效措施时,可不遵守本表规定;2 在钢筋混凝土屋面上挂瓦的屋盖应按钢筋混凝土屋盖采用;3 按本表设置的墙体伸缩缝,一般不能同时防止由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温度变形和砌体干缩变形引起的墙体局部裂缝;4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房屋及构筑物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少;5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结构的其他变形缝相重合,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必须保证缝隙的伸缩作用。5.3.2 为了防止或减轻房屋顶层墙体的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 屋面应设置保温、隔热层;2 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

26、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并与女儿墙隔开,其缝宽不小于30mm;3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4 非抗震地区,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与墙体圈梁的接触面处设置水平滑动层,滑动层可采用两层油毡夹滑石粉或橡胶片等;对于长纵墙,可只在其两端的23个开间内设置,对于横墙可只在其两端各l/4范围内设置(l为横墙长度);5 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 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14的钢筋;顶层端部两开间墙体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6钢筋,间距500 mm;6 顶层挑梁未端下墙体灰缝内设置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4,横筋间距不

27、宜大于200mm)或26钢筋,钢筋网片或钢筋应自挑梁末端伸入两边墙体不小于1m(图5.3.2);7 顶层墙体有门窗等洞口时,在过梁上的水平灰缝内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纵向钢筋不宜少于24钢筋,横筋间距不宜大于200 mm)或26钢筋,并应伸入过梁两端砌体内不应小于800 mm;8 顶层及女儿墙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10。9 顶层端部开间墙体内宜增设构造柱,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浇在一起;10 房屋顶层端部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图5.3.2顶层挑梁末端钢筋网片或钢筋1-24钢筋网片或26钢筋5.3.3 为防止或减轻房屋底

28、层墙体裂缝,可根据情况采取下列措施:1 增大基础圈梁的刚度;2 在底层的窗台板下设置通长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带,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 mm,纵向钢筋不宜少于310钢筋,横筋6,间距2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20。5.3.4 门窗洞口两侧的墙体(一砖长)应用同等级规格的蒸压粉煤灰实心砖砌筑,洞口两侧设有构造柱时除外。5.3.5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交接处宜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6钢筋或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每边不小于900mm。5.3.6 宜在各层门、窗过梁上方的水平灰缝内及窗台下第一和第二道水平灰缝内设置焊接钢筋网

29、片或26钢筋,焊接钢筋网片或钢筋应伸入两边窗间墙内不小于900mm。当砖实体墙长大于5m时,宜在每层墙高度中部设置2-3道焊接钢筋网片或36的通长水平钢筋,竖向间距宜为500mm。5.3.7 当房屋刚度较大时,可在窗台下或窗台角处墙体内设置竖向控制缝。在墙体高度或厚度突然变化处也宜设置竖向控制缝,或采取其他可靠的防裂措施。竖向控制缝的构造和嵌缝材料应能满足墙体平面外传力和防护的要求。5.3.8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体预留宽度不小于500 mm的电表箱、消防栓洞口时,应沿洞口周边设置封闭的钢筋混凝土边框;5.3.9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用于填充墙时,砌体与梁、柱或墙体结合的界面处(包括内、外墙),应在

30、抹灰前设置细钢丝网片(网片宽400mm,沿界面缝两侧各延伸200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裂措施;5.3.10 高度大于4m的填充墙(隔墙),应在其1/2高度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其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00 mm,纵向配筋不应少于310,横向钢筋不小于6,间距25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20;5.3.11 当在窗台下安放散热器时,宜在散热器与墙间放置聚苯铝箔反射板或岩棉或玻璃棉镀锌铁皮反射板,并宜在与散热器相邻部位的砌体灰缝中设置4焊接钢筋网片。6抗震设计6.1 一般规定6.1.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6.1.1的规定。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少的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应

31、比表6.1.1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应根据具体情况,再适应降低总高度和减少层数。注:横墙较少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如达70%以上宜视为横墙很少。表6.1.1 房屋的总高度和层数限值(m)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mm)设防烈度678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孔砖砌体240186186155底部框架抗震墙240206206175注: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6.1.2 砌体承重房屋

32、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底部的层高,不应超过4.5m。注:当房屋某楼层的层高超过规定限值时,应于该楼层承重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处构造柱。6.1.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宜符合表6.1.3的要求。表6.1.3 房屋最大高宽比设防烈度678最大高宽度比2.52.520注:1.单面走廊房屋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2.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少。6.1.4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屋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6.1.4的要求。表6.1.4 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房 屋 类 别设防烈度6度7度8度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51512装配

33、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12129木楼、屋盖85注: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最大横墙间距应允许适当宽度。6.1.5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宜符合表6.1.5的要求。表6.1.5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部位6度7度8度承重窗间墙最小宽度101012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2非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0内墙阳角至门窗洞边的最小距离101015无锚固女儿墙(非出入口处)的最大高度050505注:超出表中限值时,应采取局部加强措施,局部尺寸不足的程度不宜超过表中数值的25%。局部加强措施可用:a.加大墙段内的构造柱截面和配筋;b.在门窗洞口两侧加设

34、截面宽度不小于120的边柱,配置212钢筋,但不应将门窗间墙段全部改为混凝土墙;c.采用水平配筋砌体。6.1.6 多层砌体住宅应设置不少于三道纵墙,每道纵墙应沿各自轴线对齐(错位尺寸不宜大于0.5m)、贯通(每开间的洞宽不宜大于1.5m)。当有错位时,每段纵墙的高长比不应超过本规程表6.1.3的限值,并应在较短墙的两端增设构造柱。在仅有一道内纵墙的情况下,外纵墙的开洞率,6度时不宜超过55%,7度时不应超过55%,8度时不宜超过50%。6.1.7 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2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

35、续,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3 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50100mm。1)房屋立面高差在6m以上;2)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当相邻楼盖高差不大于1/4层高且不大于0.8m时,错层交界处的墙体,除两侧楼盖处的圈梁照常设置外,还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内构造柱)。3)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4)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否则,应将楼梯间休息平台窗洞分成上下两个,使楼层圈梁连续通过。7度时顶层楼梯间外墙和横墙间应沿墙高设置26500通长钢筋。楼梯间外墙不应开设较大的出入口)。5)烟道、风墙、垃

36、圾道等不应削弱墙体;当墙体被削弱时,应对墙体采取加强措施,不宜采用无竖向配筋的附墙烟囱及出屋面的烟囱。6)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6.1.8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结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上部的砌体抗震墙与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墙应对齐或基本对齐。2 房屋的底部,应沿纵横两方向设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并应均匀对称布置或基本均匀对称布置。6、7度且总层数不超过五层的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应允许采用嵌砌于框架之间的砌体抗震墙,但应计入砌体墙对框架的附加轴力和附加剪力;其余情况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3 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与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

37、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4 底部两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与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5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抗震墙应设置条形基础,筏式基础或桩基。6.1.9 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除应符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GB50011-2001第6章的有关要求;此时,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框架和抗震墙的抗震等级,6、7、8度可分别按三、二、一级采用。6.1.10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最低要求: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材料的强度等级按本规程第5.2.1条

38、规定;2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宜采用HPB235(Q235)、HRB335(20MnSi)热轧钢筋。6.2 计算要点6.2.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fVE=NfV (6.2.1)式中 fVE砌体沿阶梯形截面破坏的抗震抗剪强度设计值; f V非抗震设计的砌体抗剪强度设计值; N砌体抗震抗剪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应按表6.2.1采用。表6.2.1 砌体强度的正应力影响系数0/ f V0.01.03.05.07.010.015.0N0.801.001.281.501.701.952.32注:0为对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39、砌体截面平均压力。6.2.2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体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fVEA/REK (6.2.2)式中 V墙体剪力设计值; A墙体横截面毛面积;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承重墙对两侧均设构造柱的墙体,应取0.9,其他墙体,应取1.0,自承重墙应取0.75; K多孔砖砌体孔洞效应折减系数。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孔洞率在25%35%之间,可以统一取0.9。6.2.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的截面抗震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V1/RE(cfVE(A-Ac)+ft Ac+0.08 fy As) (6.2.3)式中 Ac中部构造柱的截面面积(对横墙和内纵墙,Ac>0.

40、15A时,取0.15A;)Ft中部构造柱的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采用;As中部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截面总面积(配筋率不小于0.6%,大于1.4%时取1.4%);中部构造柱参与工作系数;居中设一根时取0.5,多于一根时取0.4;c墙体约束修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0,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8m时取1.1。6.3 多层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抗振构造措施6.3.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屋应按下列要求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1 墙厚不小于240mm时的房屋构造柱设置部位应符合表6.3.1的要求。2 外廊式或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

41、的层数,按表6.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处理。3 教学楼、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应根据房屋增加一层后的层数,按表6.3.1的要求设置构造柱。表6.3.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房屋层数设 置 部 位6度7度8度4、53、42、3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2.1m洞口两侧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654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65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注:当有楼盖高差不大于

42、1/4层高且不大于0.8m的错层时,除两侧楼盖处设置圈梁外,尚应沿墙长每隔不大于2m增设一根墙中构造柱。6.3.2 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1 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12,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2 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根6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4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5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本章表6.1.1的

43、限值时,纵横墙内构造柱间距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楼层的构造柱间距适当减少;2)当开间大于3.9m时,外纵墙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4.2m。6.3.3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或木楼、屋盖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横墙承重时应按表6.3.3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 现浇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可不另设圈梁,但楼板边沿应加2根12的加强钢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表6.3.3 蒸压粉煤灰

44、多孔砖房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要求墙类设防烈度6度和7度8度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6.3.4 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应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2 当圈梁在规定的间距内无横墙时,应利用梁或在板缝中配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带替代圈梁;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配筋应符合表6.3.4的规定。表6.3.4 圈梁配筋配筋6度和7度8度最小纵筋410

45、412最小箍筋6间距250mm6间距200mm6.3.5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房的楼、屋盖应符合下列规定: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板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不小于240mm厚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不小于240mm厚内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板在梁上的支承长度不应小于80mm。3 当板的跨度大于4.8m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圈梁拉结。4 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

46、6.3.6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梁与砖柱的连接不应削弱柱截面,各层独立砖柱顶部应在两个方向均有可靠连接。6.3.7 7度时长度大于7.2m的大房间及8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6拉结钢筋,并每边伸入墙内不宜小于1m。6.3.8 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板的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栏板。2 在7度和8度区,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通长钢筋。3 在8度区,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500mm,并应与圈梁连

47、接。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 mm设2根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6.3.9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在8度区,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6.3.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6.3.11 预制阳台应与圈梁和楼板的现浇板带可靠连接。6.3.12 后砌的自承重砌体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根6的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500mm;在8度区,长度大于5m的后砌

48、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可靠拉结。6.3.13 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或桩承台),宜采用同一类型的基础,底面宜埋置在同一标高上,否则应增设基础圈梁并应按1:2的台阶逐步放坡。6.3.14 横墙较少的多孔砖住宅楼的总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表6.1.1规定限值,应采取下列加强措施:1 房屋的最大开间尺寸不宜大于6.6m。2 同一结构单元内横墙错位的数量不宜超过横墙总数的1/3,且连续错位不宜多于两道;错位的墙体交接处均应增设构造柱,且楼、屋面板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3 横墙和内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1.5m,外纵墙上洞口的宽度不宜大于2.1m或开间尺寸的一半;且内外墙上洞口位置不应影响内外纵墙与横

49、墙的整体连接。4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200mm,上下纵筋各不应于少于310,箍筋不小于6,间距不大于300mm。5 所有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的中部,均应增设满足下列要求的构造柱:在横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层高,在纵墙内的柱距不宜大于4.2m,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240mm×240mm,配筋宜符合表6.3.14的要求。表6.3.14 增设构造柱的纵筋和箍筋设置要求位置纵向钢筋箍筋最大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最小直径(mm)加密区范围(mm)加密区间距(mm)最小直径(mm)角柱1.80.814全高1006边柱14上端700下端

50、500中柱1.40.6126 房屋底层和顶层的窗台标高处,宜设置沿纵横墙通长的水平现浇钢筋混凝土带,其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00mm,宽度不应小于240mm,纵向钢筋不应少于36。7 施工质量验收7.1 基本规定7.1.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的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的有关规定。7.1.2 进入现场的蒸压粉煤灰多孔砖除应有产品的合格证书之外,尚应进行复检,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同一工程应用同一厂家的同一主规格产品。7.1.3 砌体工程检验批验收时,其主控项目应全部符合本规程的规定;一般项目应有80%及以上的抽检处符合本规程的规定,或

51、偏差值在允许偏差范围以内。7.1.4 分项工程的验收应在检验批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检验批的确定可根据施工段划分。7.2 砌筑砂浆7.2.1 蒸压粉煤灰多孔砖砌体宜采用混合砂浆或专用砂浆砌筑,其性能指标应符合建材行业标准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砂浆(JC860)的要求。7.2.2 水泥进场使用前,应分批对其强度、安全性进行复验。检验批应以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编号为一批。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其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7.2.3 砂浆用砂宜采用中砂,砂中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7.2.4 拌制砂

52、浆用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7.2.5 拌制混合砂浆用的石灰膏、粉煤灰和磨细生石灰粉应符合以下规定:1 块状生石灰熟化为石灰膏,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d;当采用磨细生石灰粉时,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2d;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消石灰粉不得直接用于砂浆中。2 粉煤灰的品质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的规定。3 生石灰及磨细生石灰粉的品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生石灰(JC/T479)、建筑生石灰粉(JG/T480)的规定。7.2.6 当砂浆掺入外加剂时,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53、。7.2.7 砌筑砂浆稠度、分层度、试配抗压强度必须同时符合要求。砌筑砂浆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7.2.8 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化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检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的型式检验报告。7.2.9 砂浆现场拌制时,各组分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7.2.10 砌筑砂浆应采用机械搅拌,自投料完算起,搅拌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不得少于2min。2 水泥粉煤灰砂浆和掺用外加剂的砂浆不得少于3min。3 掺用有机塑化剂的砂浆,应为35min。7.2.11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应分别在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最高气温30时,应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注:对掺用缓凝剂的砂浆,其使用时间可根据具体情况延长。7.2.12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验收时其强度合格标准必须符合以下规定: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必须大于或等于设计强度等级所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同一验收批砂浆试块抗压强度的最小一组平均值必须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