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公差知识点七_第1页
齿轮公差知识点七_第2页
齿轮公差知识点七_第3页
齿轮公差知识点七_第4页
齿轮公差知识点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齿轮公差与检测知识点七、实践教学齿轮有关误差项目的检测1、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的测量3、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4、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的测量5、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知识点七、齿轮误差的检测由于齿轮检验项目较多,我们主要根据实验室现有条件,对有关项目进行介绍,以实际齿轮零件为被测对象1、齿轮齿厚偏差的测量1)实验设备及测量内容实验用齿厚卡尺的主要技术规格:刻度值0.02mm;测量齿轮模数范围m为116。a应用齿厚卡尺测量分度圆齿厚;b用游标卡尺(或百分尺)测量齿顶圆直径,用以修正分度圆齿高。2)仪器及测量原理说明为保证齿轮在传动中形成有侧隙的传动

2、,主要是通过在加工齿轮时,将齿条刀具由公称位置向齿轮中心做一定位移,使加工出来的轮齿的齿厚也随之减薄,因而可测量齿厚来反映齿轮传动时齿侧间隙大小,通常是测量分度圆上的弦齿厚。分度圆弦齿厚可用齿轮游标卡尺,以齿顶圆作为测量基准来测量(图11)。测量时,所需数据可按公式计算或查表。图11齿轮游标卡尺测分度圆齿厚1固定量爪;2高度定位尺;3垂直游标尺高度板;4水平游标尺;5活动量爪;6游标框架;7调整螺母3)实验步骤根据被测齿轮的参数和对齿轮的精度要求,按公式计算、(或从表中查取)及、的数值。用外径千分尺测量齿轮齿顶圆实际直径da实际,按修正值,得。按值调整游标测齿卡尺的垂直游标尺高度板3的位置,然

3、后将其游标加以固定。将游标测齿卡尺置于被测轮齿上,使垂直游标尺的高度板3与齿轮齿顶可靠地接触。然后移动水平游标尺4的量爪,使它和另一量爪分别与轮齿的左、右齿面接触(齿轮齿顶与垂直游标尺的高度板3之间不得出现空隙),从水平游标尺4上读出弦齿厚实际值实际。在相对180°分布的两个齿上测量。测得的齿厚实际值实际与齿厚公称值之差即为齿厚偏差Esn。取其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作为测量结果。按实验报告要求将测量结果填入报告内。按齿轮图上给定的齿厚上偏差Esns和下偏差Esni(EsniEsnEsns),判断被测齿轮的合格性。完成实验报告,做适用性结论。擦净量仪及工具,整理现场。2、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

4、的测量1)实验仪器实验用公法线千分尺的主要技术规格:刻度值0.01mm,测量范围2550mm;2)测量原理公法线长度W是指与两异名齿廓相切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图12),该两切点的连线切于基圆,因而选择适当的跨齿数,则可使公法线长度在齿高中部量得。与测量齿厚相比较,测量公法线长度时测量精度不受齿顶圆直径偏差和齿顶圆柱面对齿轮基准轴线的径向圆跳动的影响。图12公法线千分尺齿轮公法线长度根据不同精度的齿轮,可用游标卡尺、公法线百分尺、公法线指示卡规和专用公法线卡规等任何具有两平行平面量脚的量具或仪器进行测量,但必须使量脚能插进被测齿轮的齿槽内,与齿侧渐开线面相切。公法线长度偏差Ew是指实际公法线长

5、度与公称公法线长度Wk之差,直齿轮的公称公法线长度按公式计算或查表。3)实验步骤1根据被测齿轮参数和精度及齿厚要求计算W、k、Ews、Ewi的值。2熟悉量具,并调试(或校对)零位:用标准校对棒放入公法线千分尺的两测量面之间校对“零”位,记下校对格数。3跨相应的齿数,沿着轮齿三等分的位置测量公法线长度,记入实验报告。4整理测量数据,并做适用性结论。5实验结束,清洗量具,整理现场。3、齿轮径向跳动的测量1实验设备及测量内容应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测量齿轮的径向跳动。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主要技术规格:被测齿轮模数m的范围为16mm,被测工件的最大直径300mm,两顶尖间最大距离418mm。2仪器及测量

6、原理说明齿轮径向跳动测量仪的外形如图13。测量时,把盘形齿轮用心轴安装在顶尖架的两个顶尖之间(该齿轮的基准孔与心轴成无间隙配合,用心轴模拟体现该齿轮的基准轴线),或把齿轮轴直接安装在两个顶尖之间。指示表的位置固定后,使安装在指示表测杆上的球形测头或锥形测头在齿槽内于齿高中部双面接触。测头的尺寸大小应与被测齿轮的模数协调,以保证测头在接近齿高中部与齿槽双面接触。用测头依次逐齿槽地测量它相对于齿轮基准轴线的径向位移,该径向位移由指示表的示值反映出来。指示表的最大示值与最小示值之差即为齿轮径向跳动Fr的数值。图13齿圈径向跳动测量仪1圆柱;2指示表;3指示表测量扳手;4心轴;5顶尖;6顶尖锁紧螺钉;

7、7顶尖座;8顶尖座锁紧螺钉;9滑台;10底座;11滑台锁紧螺钉;12滑台移动手轮;13被测齿轮;14指示表架锁紧螺钉;15升降螺母3实验步骤在量仪上调整指示表测头与被测齿轮的位置。根据被测齿轮的模数,选择尺寸合适的测头,把它安装在指示表2的测杆上(实验时已装好)。把被测齿轮13安装在心轴4上(该齿轮的基准孔与心轴成无间隙配合),然后把该心轴安装在两个顶尖5之间。注意调整这两个顶尖之间的距离,使心轴无轴向窜动,且能转动自如。松开滑台锁紧螺钉11,转动手轮12使滑台9移动,从而使测头大约位于齿宽中间,然后再将滑台锁紧螺钉11锁紧。调整量仪指示表示值零位。放下指示表测量扳手3,松开指示表架锁紧螺钉1

8、4,转动升降螺母15,使测头随表架下降到与某个齿槽双面接触,把指示表2的指针压缩(正转)l2转,然后将指示表架锁紧螺钉14紧固。转动指示表的表盘(分度盘),把表盘的零刻线对准指示表的指针,确定指示表的示值零位。测量。抬起指示表测量扳手3,把被测齿轮13转过一个齿槽,然后放下指示表测量扳手3,使测头进入齿槽内,与该齿槽双面接触,并记下指示表的示值。这样依次测量其余的齿槽,从各次示值中找出最大示值和最小示值,它们的差值即为齿轮径向跳动Fr的数值。在回转一圈后,指示表的“原点”应不变(如有较大的变化需检查原因)。根据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判断被测齿轮的合格性。清洗量仪、工件,整理现场。4、齿轮齿距累

9、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的测量1)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齿轮的齿距累积总偏差是指在齿轮端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基准轴线同轴的圆上,任意两个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理论弧长的代数差中的最大绝对值,如图14(a)。图中虚线为轮齿理想位置,粗实线为轮齿实际位置,轮齿3与轮齿7之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的差值最大,该值即为。图14(b)为齿距累积误差曲线,实质上反映了同一圆周上齿距偏差的最大累积值。(a)齿距在分度圆上的分布 (b)误差曲线图14 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L实际弧长;L0理论弧长;D接近齿高中部的圆;Z齿序;轮齿实际位置对理想位置的偏差;1,2,8轮齿序号单个齿距偏差是指在齿轮端

10、平面上,在接近齿高中部的一个与齿轮基准轴线同轴的圆上,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如图20。取其中绝对值最大的数值为评定值。齿距偏差可以用绝对法或相对法测量。2)用齿距检查仪按相对法测量齿轮齿距偏差图20实际齿距与理论齿距的代数差1实验设备及测量内容实验用齿轮齿距检查仪的主要技术规格:刻度值有0.005mm、0.001mm,测量被测齿轮模数m的范围为315mm、216mm。应用齿轮齿距检查仪以相对法测量齿轮的单个齿距偏差、齿距累积总偏差。2仪器及测量原理说明本实验是用齿轮齿距检查仪以单齿相对测量法测量,如图19-3所示,图中可调式固定量爪4按模数确定,活动量爪3通过杠杆系统在指示表上反映其变化

11、数值;为了保证在同一个圆周进行测量,用一对定位量爪2在齿顶圆上定位。测量时以被测齿轮本身任一实际齿距为基准,调整定位量爪,使固定量爪与活动量爪大约在分度圆上两相邻同名齿廓相接触,并将指示表对准零位,随后逐齿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即可得到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3实验步骤根据被测齿轮的参数、精度要求,查表l,得齿轮齿距累积总公差值,查表2得齿轮单个齿距极限偏差值。表1 齿轮齿距累积总公差值(摘自GB/T 10095.1-2001) m分度圆直径法向模数精度等级dmmmnmm2345678910111250d1250.5mn26.59.013.018.026.037.052.074.

12、0104.0147.0208.02mn3.56.59.513.019.027.038.053.076.0107.0151.0241.03.5mn67.09.514.019.028.039.055.078.01l0.0156.0220.0图21 齿距检查仪测量齿距偏差1仪器本体;2定位量爪;3活动量爪;4固定量爪;5固紧螺钉;6紧固螺钉;7指示表表2 齿轮单个齿距极限偏差值(摘自GB/T 10095.1-2001) m分度圆直径法向模数精度等级dmmmnmm2345678910111250d1250.5mn21.92.73.85.57.511.015.021.030.043.061.02mn3.

13、52.12.94.16.08.512.017.023.033.047.066.03.5mn62.33.24.66.59.013.018.026.036.052.073.0将仪器安装在检验平板上(已装好)。根据被测齿轮模数,调整固定量爪4的位置,即松开固定量爪的紧固螺钉6,使固定量爪上的刻线对准壳体上的刻度(即模数)。例如,被测齿轮模数为5,则将固定量爪的刻线对准壳体上的刻线5,对好后,固紧紧固螺钉6。使固定量爪4和活动量爪3大致在被测齿轮的分度圆上与两相邻轮齿接触,同时将两定位杆2都与齿顶圆接触(图19-3),且使指示表指针有一定的压缩量(压缩一圈左右)。对好后用四个螺钉5固紧。手扶齿轮,使定

14、位杆2与齿顶圆紧密接触,并使固定量爪4和活动量爪3与被测齿面接触(用力均匀,力的方向一致),使指示表的指针对准零位(旋转表盘壳,使指示表指针与刻度盘的零位重合),可多次重复调整,直至示值稳定为止,以此实际齿距作为测量基准。对齿轮逐齿进行测量,量出各实际齿距对测量基准的偏差(方法与上述相同,但不可转动表壳,应直接读出偏差值),将所测得的数据逐一记入实验报告的表格内(注:齿轮测量一周后,回到作为测量基准的齿距上时,指示表读数应回到“零”,如变化过大,必须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按要求整理测量数据(详见5,测量数据的处理),完成实验报告,并作出适用性结论。清洁仪器、用具及工件,整理好现场。4测量数据的处

15、理求齿距累积总偏差和单个齿距偏差。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可用计算法和作图法。现以m4,z12的齿轮为例。(1)计算法见表19-3,其步骤如下。表19-3 相对法测量齿距的数据处理按顺序将测出的各齿齿距相对于测量基准的偏差值即读数值记在表19-1中。将读数值累加(i)求出平均齿距偏差即修正值:。齿距偏差为:是指在分度圆上的实际齿距与公称齿距之差。用相对法测量时,公称齿距是指所有实际齿距的平均值。故此例齿距偏差的最大值在第6齿序上,其值为+3.5m(第12齿序为3.5m)。按齿距累积总偏差的定义,应为在分度圆上,任意两同侧齿面间的实际弧长与公称弧长之差的最大绝对值。故此例在第511齿序上为:。(2)作

16、图法见图22,作图法顺序如下。图22作图法以横坐标代表齿序,纵坐标为齿距累积误差;将各齿的(即读数值以前一齿为起点)直接标在坐标图上。绘出如图22所示的折线,最后连接首尾两点,该线便是该齿轮齿距累积总偏差的相对坐标轴线,然后从折线的最高点A和最低点B分别向此斜线作平行于纵坐标的直线,和斜线相交于C点和D点,AC和BD两线段之和即为最大齿距累积总偏差值:。5、 齿轮径向综合总偏差和一齿径向综合偏差的测量径向综合总偏差是指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双面啮合时(前者左、右齿面同时与后者齿面接触),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一齿径向综合偏差是指在被测齿轮一转中对应一个齿距角(360

17、76;/z,z为被测齿轮的齿数)范围内的双啮中心距变动量,取其中的最大值max作为评定值。测量记录如图23。图23双啮仪测量记录曲线 被测齿轮的转角;a指示表示值;z被测齿轮的齿数1)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1实验设备及测量内容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的主要技术规格:齿轮轴心线间距离50300mm,可测齿轮模数m为110mm。应用齿轮双面啮合检查仪和测量齿轮,使测量齿轮与被检验的齿轮在双面啮合情况下,记录被检验齿轮回转一周时啮合中心距的变化曲线。2仪器及测量原理说明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是将被检验的齿轮(称为被测齿轮)与测量齿轮(精度比被测齿轮高二级以上的高精度齿轮)无侧隙双面啮合,当被测齿轮回转一周时,

18、通过两齿轮双面啮合中心距的变动数值来评定齿轮的加工精度。它是一种综合测量方法,测量简便,效率高,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应用广泛。但由于它不能反映运动偏心的影响,与齿轮实际工作的情况又不完全符合,故还不能用以全面评定齿轮的使用质量。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的外形见图24。量仪底座12的导轨上安放着测量时位置固定的滑座1和测量时可移动的滑座2,它们的心轴上分别安装被测齿轮9和测量齿轮8。按齿轮的参数、精度和齿厚偏差计算双面啮合时的公称中心距,在仪器的标尺上按计算的中心距调整,两齿轮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双面啮合。在两齿轮对滚时其中心距由于齿轮的误差而变化,此变化值可通过指示表6读数或由记录器7绘出误差曲线(图2

19、3),最后按其中心距的变化分析齿轮的加工误差。在被测齿轮一转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称为径向综合总偏差,在被测齿轮齿距角内,双啮中心距的最大变动量称为一齿径向综合偏差。图24 双啮仪1固定滑座;2移动滑座;3手轮;4销钉;5螺钉;6指示表;7记录器;8测量齿轮;9被测齿轮;10手柄;11手轮;12底座3实验步骤根据被测齿轮的参数、精度要求,查表3得齿轮径向综合总公差的值,查表4得齿轮一齿径向综合公差的值。表3 齿轮径向综合总公差值(摘自GBT 10095.2-2001) m分度圆直径法向模数精度等级dmmmnmm45678910111250d1251.5mn2.515223l4361861221732442.5mn4.01825365l721021442042884.0mn6.02231446288124176248351表4 齿轮一齿径向综合公差值(摘自GBT 10095.2-2001) m分度圆直径法向模数精度等级dmmmnmm45678910111250d1251.5mn2.54.56.59.513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