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_第1页
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_第2页
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_第3页
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_第4页
初中论文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如何加强新课程中的实验教学 何天英内容摘要: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科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现状不容乐观。要改变,教师须建立新理念,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学生须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保持实验热情,实验室须提高实验探究服务功能并进行有效的资源开发。关键词:实验 、现状、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正文:著名科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科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培养科学素质应把着力点放在实验功能的开发上,通过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理论指导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各方面得到综合提高。”课标也指出: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喜爱实验的心理,创设实验场景,并通过大

2、量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由此可知,实验不但重要而且在新课程中显示出比以往更突出的作用。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现状1、重知识的掌握,轻能力的培养。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又加上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纸上谈兵”或多媒体“播放实验”仍屡见于科学课堂教师对实验原理和结果进行重点讲解,实验操作方法和过程作一般介绍。学生没有对实验进行设计,也没有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操作、探究,缺乏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的学习和训练,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难以提高。 2、重实验的验证,轻实验的探究。 科学教材安排了很多探

3、究性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然而有些教师可能受陈旧教育思想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把探究性实验当作验证性实验或可有可无的实验来处理。如“探究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有些老师先让学生阅读种子萌发的条件,再来做这个实验,使学生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至于“为什么要种子的萌发与温度、水分等的关系?”、“怎样来设计实验证明种子的萌发与种子的形状、大小等无关?”等我们渴望看到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可能永远被埋没了。如何走出传统实验教学的篱笆,建构实验教学的新理念,是新课程下实验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 教师方面新课标指出:“科学专任教师,必须掌握开展实验

4、、实践教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素养。”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向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1、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 具备教育思想是任何一个优秀教师所具备的第一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如果一个领导没有教育思想就没有尊严,剩下的只是权力,一个教师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教育思想,工作虽然很认真勤奋,但缺乏科学性、方向性,那只是在盲干、蛮干、傻干。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变讲述式实验教学为探究实验教学,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让学

5、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挫折和成功,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创新求异,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2、 教师应该具备新型的实验专业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教师在实验中规范的操作、专业的讲解、优美的形体、严谨的作风无疑是学生最好的榜样。二、 学生方面1、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习惯很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6、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1)、预习习惯。 实验预习是实验成功的有力保证。每个学生实验都有它特定的教学目标、器材及实验步骤,如果不预习盲目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心中无底,会影响实验时间和效果,也易损坏仪器,严重的会造成实验事故。同时,预习习惯的养成,将会成为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对老师而言,也能达到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理想境界。在预习习惯的培养中,重点要做好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及时督促检查预习,经常激励预习。(2)、操作习惯。 任何的科学实验都离不开操作,正确的基本操作是学生完成实验活动的基础,

7、因此,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技能,为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操作习惯的培养中,重点要做到操作规范、不可随便,如使用电表、天平前必须调零,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同时做到及时观察、记录、分析、推理。(3)整理习惯。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是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在平时的实验中我们经常可看到学生乱扔垃圾、不及时清理等陋习,只有通过教师不断

8、地纠正,不断地督促,学生的良好整理习惯才会逐步养成。2、激发学生充分的实验热情 著名教育家布鲁诺言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对学生来说,科学实验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激发、保护学生的实验热情,使他们爱实验、乐实验、擅实验。(1)保护学生对实验的感知兴趣。 中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一些实验现象、实验器具都是他们所未见的,初见到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保护好奇心的同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所蕴含的美,如仪器美、物质美、操作美、实验装置和谐美、实验现象美。(2)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操作热情。 只有动手

9、操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动手操作才能真正落实探究过程,只有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探究成功的乐趣。教师要经常在演示实验中,给学生安排一些合适的角色,让他们参与其中,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潜意识地带动了他们动手操作。当然,鼓励操作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及时加以肯定,即使是在学生操作失败时,也要细心地保护和发展他们的积极性并给予必要的指导。(3)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兴趣。 实验是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以其丰富多彩、直观形象博得学生的喜爱,探索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求知心理状态,让学生参与重演科学事实的产生过程。教师要适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创设实验教学的最佳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

10、”走进实验室,带着更多的“问题”离开实验室,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教师自始至终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学会设疑,鼓励学生善于设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幻想、勇于探究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三、实验室管理方面1、提高实验服务功能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物质载体。新课程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达到“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辅导学生实验、会维修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因此实验员要提高业务水平,并把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保证能在准确备好实验用品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指导。准确备好实验用品,不仅仅包含实验材料充足,还包括实验器材完整好用,实验材料选择

11、科学,搭配合理。如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仪表必须能准确调零,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发生装置必须不漏气,橡皮塞与瓶口大小必须一致,实验药品的药性必须完好。2、做好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新课程为学生“科学探究”创设了平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动手做实验创造良好的条件。日常生活中可用于“科学探究”的资源很多,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整合学校、家庭实验资源,做到多样、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要立足于学校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开发一些使探究活动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资源,如开发日常生活实验教学资源,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用的废品废纸、一次性纸杯、衬衫袜子塑料包装纸、医用输液管、矿泉水瓶、吸管、塑料袋、易拉罐、小药瓶等去设计一些新实验并完成课本内的探究性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新课标实验教学改革在中学课程改革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广大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学习研究新课标,突出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增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创新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鼓励学生利用生活用品积极开展家庭实验。某学者说:“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