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最新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第一章一第五章)1.根据历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表中数据并回答问题指标一单位上顿g加口“州3现叫一川05小仝面糠食产量2万吨1525845711*何&九>16947全部工、|卜岱4260745P3X*5361加喈加值,.主过国内生产息值¥亿元.9”年1023gMp110094-182321J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赞亿元。纪3克和M4320%>g55118心70073毙的45(1)什么是增加值机构单位和产业部门如何计算增加值(2)什么是国生产总值从三种不同角度考察它,各自的容是什么(3)根据上述资料,计
2、算我国“十五"时期粮食产量,国生产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答:(1)增加值就是总产出减去中间投入后的差额,反映一定时期各生产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每个部门的增加值是该部门所有生产单位增加值之和,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为国生产总值.机构单位增加值是指一个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和固定资产使用的转移价值.机构单位增加值说明一个机构单位对于社会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对社会的贡献越多,也就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越大.机构单位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收入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总产出-机构单位中间投入(生产法)机构单位增加值=机构单位劳动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十生产税净额(生产税-
3、补贴)+营业盈余产业部门增加值是反映生产净成果,体现生产过程的附加价值,并作为收入分配的起点指标,国生产总值及最终产品的计算依据.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的方法有生产法和分配法.1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生产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总产出-该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汇该产业的基层单位总产出-该产业的基层单位中间消耗2 .产业部门增加值的分配法(收入法)核算.某产业部门增加值=该产业部门劳动报酬+该产业部门固定资产折旧+该产业生产税净额+该产业部门营业盈余答:(2)国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部位所进行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是为了反映一
4、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生产活动成果而设计的统计指标或经济变量.英文简称为GDP.三个角度理解1生产过程或生产成果价值总量.2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价值总量.3生产过程结果的收入分配的收入总量.国生产总值实际上是最终产品的总流量在生产,分配和使用三个阶段分别以产品,收入和支出体现出来的总量指标.所以,对国生产总值的核算相对应地也就有三种方法:生产法,分配法(收入法),支出法(最终产品法).1 .生产法.从生产角度计算国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计算是在计算出部门增加值的基础上,将所有部门的增加值相加即得国生产总值.用公式表示为:国生产总值=汇各部门的增加值=各产业部门(机构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机
5、构部门)中间消耗2 .收入法.从增加值的初次分配角度计算国生产总值的方法.具体项目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及营业盈余.把所有产业部门(机构部门)的上述项目加总起来,就是国生产总值.用公式表达为:国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十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 .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角度计算国生产总值的方法.一国在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可用于以下方面:被国常住单位使用,包括用于消费和投资;出口到国外.由于国使用包一部分产品,故计入国生产总值的应该是出口减去进口的净值.用公式表达为:国生产总值=总消费十总投资+净出口答:(3)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发展速度=x100%=100.91国生产
6、值的年平均发展速度=x100%=115.31%3,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哪些容(10分)答:主要数据包括国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第三产业增加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国生产总值及指数和构成,各地区资本形成总额及构成,各地区最终消费及构成,投入产出表和消耗系数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容上看,包括生产的增加值国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国民储蓄投资及资本形成金融资产和负债产业结构和消费水平以及国际经济往来的国际劳务国际投资国际资本和金融等容.某企业2003年各项生产活动支出的全部劳动报酬32亿元,提取的全部固定资产折旧4亿元,向政府交纳的全部生产税净额8亿元,企业全部营业盈
7、余21亿元。要求计算企业2003年增加值。解答:分配法(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2+4+8+21=65(亿元)*3.已知某地区2001年以下统计资料:(1)总产出15000亿元;(2)最终消费8110亿元,其中居民消费5600亿元,公共消费2510亿元;(3)资本形成总额2037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亿元,库存增加24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3亿元;(4)出口1200亿元;(5)进口1060亿元;(6)固定资本消耗1480亿元;(7)劳动者报酬5240亿元;(8)生产税610亿元;(9)生产补贴15亿元;要求:(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
8、的国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2)编制该地区的国生产总值账户。解答:(1)国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出口-进口)=8110+2037+(1200-1060)=10287(亿元)中间消耗=总产出一GDP=15000-10287=4713亿元)营业盈余=GDP囿定资产折旧一劳动报酬一生产税净额=1028714805240(610-15)=2972(亿元)(2)编制该地区的国生产总值账户。国生产总值单位:亿元国生产总值单位:亿元使用来源总产出15000减:中间消耗4713总消费8110居民消费5600公共消费2510总投资2037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010库存增加24贵重物品净
9、获得3净出口140出口1200进口1060劳动者报酬5240生产税净额595生产税610减:补贴15固定资产折旧1480营业盈余2972国生产总值10287国生产总值102874、已知如下我国实际最终消费统计数据资料:单位:亿元年度最终消费额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国生产总值最终消费占GDP勺比重(衿资本形成占GDP勺比重(衿200054600.932499.82240.289340.961.136.4200158927.437460.82204.798592.959.838.0200262798.542304.92794.2107897.658.239.2200367442.551382
10、.72686.2121511.455.542.3200475439.762875.34079.2142394.252.9844.16要求:(1)计算各年度的国生产总值。(2)计算各年度最终消费占国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3)计算各年度资本形成总额占国生产总值的比率,并做出分析。解:(1)见表(2)各项分析如下:支出法计算的国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总额,它反映本期生产的国生产总值的使用及构成。本期间,我国的国生产总值逐年增长。从国生产总值使用看,最终消费占据比例最大,其次是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为正,说明出口大于进
11、口,数值在不断增大。本期间,最终消费占国生产总值的比率逐年提高,表明我国消费的相对地位在连续提高。(最终消费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对于货物和服务的全部最终消费支出。也就是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但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领土的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本期间,我国资本形成总额占国生产总值的比率呈小幅波动。*5.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中间使用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合计中间投入第一产业20502090400第二产业7020060330500第三产业10502080200合计100
12、3001005001100总投入4005002001100国民经济核算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参考答案(第四章一第六章)一、简答题1、简述收入分配过程的基本容及其核算的账户组成。答:收入分配是一个由众多收支组成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个阶段。收入初次分配阶段自增加值的分配开始,产生各种与生产有关的分配流量,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财产收入,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原始收入,这些容被编制成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收入再分配以收入初次分配结果为基础,主要记录各种由经常性转移形成的分配流量,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调整后可支配收人,这些构成了收人再分配账户和实物收入分配账户的容。2
13、、结合收入初次分配的各个流量,解释收入分配中“收入形成”和“原始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答:收入形成分配是直接与生产相联系的收入分配,分配的起点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记录的是那些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的分配流量,包括交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支付给政府的生产税,以及各机构部门作为生产单位所占有的营业盈余。因此,收入形成从功能上说反映的是各机构部门的增加值要素构成,由此反映了劳动者、政府和机构单位本身二者之间的最初分配关系,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奠基作用。原始收入分配是收入形成分配的继续,其初始流量就是由收入形成转来的营业盈余(或混合收入)。记录的容可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各部门作为收入接受者从收入形成
14、支付中所获取的生产性收入;二是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发生的财产收入流量。通过原始收入分配,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3、根据2003、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填写下表并解释相关指标的含义:指标单位2000200120022003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28068607703847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2253236624762622.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9.237.937.737.1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9.147.746.245.6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联合国对其提出的数量界限以其经济意义:解答:可支配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结果。从形
15、成过程看,它是各部门原始收入加减该部门应收和应付转移收支后的余额,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从去向看,它是各部门当期获得的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最终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的经济意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会呈现下降的趋势。恩格尔系数常用于衡量居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以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状况。联合国标准:该系数在60%U上为生活名6对贫困,50%-60%1勉强度日,40%-50嘀小康水平,20%-40%&富裕,20%Z下为最富裕。4、试依据资本的平衡项(净贷出或净借入)与金融的平衡项(净金融投资或净金融负债)之间的关系
16、,说明金融在经济交易流量核算中所处的位置。解答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资本账户与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后者解释了前者记录的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二、计算分析题1、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解
17、答:总营业盈余=增加值-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680-256-(85-6)=345(亿元)原始收入总额=总营业盈余+财产收入净额=345+(38-42)=341(亿可支配总收入=原始收入总额+经常转移收入净额=341+(0-7-3-43)=288(亿元)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收入分配如下(单位:亿元):收入形成单位:亿元使用来源劳动报酬总增加值256680生产税净额79总营业盈余345合计合计680680原始收入分配单位:亿元使用来源财产收入42原始收入总额341总营业盈余345财产收入38合计383合计383收入再分配单位:亿元使用源来经常转移支出原始收入总额53所得税43社会福利7捐款3可
18、支配总收入288341合计合计3413412、(1)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完成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表。2002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情况单位: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2)解释并计算相关指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消费率恩格尔系数解答:(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2271.84+590.88+388.68+430.08+626.04+902.28+624.36+195.84=6030(元)(2)消费率为:平
19、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7703=78.28%(3)恩格尔系数为:人均食品支出/人均消费性支出=2271.84/6030=37.7%3、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89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562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368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375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解答: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
20、的资本转移收入为89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即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368=562+455+375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562+455+375-89-368=935(亿元)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935-455=480(亿元)4、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68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495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800亿元,银行存款86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35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280亿元。计算:(1)居民储蓄额(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资本和金融,并简要说明
21、资本和金融的联系。解答:(1)居民储蓄额=可支配收入一总消费=68004950=1850(亿元)(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总储蓄+资本转移净额一非金融投资=1850+0-800=1050(亿元)(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存款+股票+保险)一净金融投资额=(860+350+280)-1050=440(亿元)(4)账户: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账户单位:亿元使用源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950总1850合6800合6800居民部门资本账户资产变化1 1 1800净贷出(+) /净借入(-) 1050单位:亿元负债和净值变 化总1850合1850合1850金融资产变化860单位:亿元负债变化债股票和35
22、0保2801F1490440净金融投资额1050合149068002000300400300800600400200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的联系在于金融账户解释了资本账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5、已知如下机构部门的资料(单位:万元)(1)期初资料非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其他金融资产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2)期流量资料实物投资额金融投资其中:黄金和存款1680证券160其他金融资产200金融负债:其中:长期贷款1160其中:负债160(3)重估价资料非金融资产220证券200其他金融资产220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部门的期末资产负债表。解答:(1)非金融资产=
23、期初非金融资产+期实物投资+重估价非金融资产=2000+200+220=2420(万元)(2)金融资产=现金和存款+证券+其他金融资产=(300+1680+0)+(400+160+200)+(300+200+22。=1980+760+720=3460(万元)(3)负债总额=长期贷款+商业信用+其他负债=(800+1160+0)+600+(400+160+0)=1960+600+560=3120(万元)(4)净值=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2420+34603120=2760(万元)期末资产负债表单位:万元资产负债和净值笠化非金融资产负债24203120金融资产长期贷款34601960现金
24、和存款商业信用1980600证券其他负债760560其他金融资产净值7202760合计合计588058806、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400,金融资产320,对外金融负债360。计算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解答:利用第六章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中的资产平衡关系中的“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争值”计算。在国民经济(全国合计)中,净值即国民资产负债总额。计算为:国民资产负债总额=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对外金融负债=(有形资产+非金融无形资产)+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净额=4000+400+320360=4360(亿元)期中测验下面是我国1999-2003年国民经济统
25、计数据,试按题目的要求进行计算和分析。单位:亿元“份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底总人口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万人)199980571447240557.35087.5470.627037.74460.36910.31257869.482200088251462844935.39047.588829904.65408.673161267434.233200195727.915411.84875042374.66375331535968.37918.8127627200210351611752980.45975.7005.436074.86240.38
26、476.712845353.6.3222003116603.217092.161274.153092.98181.338885.76715.69238.1129227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生产总值并说明国生产总值是由哪些生产成果组成。(2)根据给出的统计数据,计算各年度的国外净要素收入并作出分析。(3)计算人均国生产总值(4)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生产总值有何不同。(5)简述国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和国外净要素收入之间的数量关(6)结合我国近年经济建设的情况,计算1999-2003年国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并分析国生产总值构成及各产业增加值结构的
27、变化及特点。解答:年份国民生产总值年底总人口数(万人)国生产总值(亿元)国外净要素收入(亿元)人均国生产总值(元/人)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125786-1488.199980579.4.082067.516524.417.649.432.9126743-1214.200088254.0.089468.117059.016.450.233.4127627-1586.200195727.9.097314.897624.915.850.134.1128453105172.-1618.2002103553.6.0378187.615.350.434.312922711
28、7251.2003116603.2.09-648.79073.314.652.333.2(1)国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各年度结果如上表。国生产总值具体包括的生产成果有: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和固定资产折旧。(2)1999-2003年国外净要素收入均为负值,说明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生产总值,即我国公民在国外获得的要素收入小于外国公民在我国获得的要素收入。(3)人均国生产总值计算结果见上表。(4)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而国生产总值按国土原则。比如:一个在日本工作的美国公民的收入要记入美国的GNPK但不记入美国的GD叶,而记入日本的GDFO因此,若某国的
29、GN雨过了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国公民从该国获得的收入。GDP本国国民在外国国土上的产出一外国国民在本国国土上的产出=GNP(5)国民总收入=GDP+自国外的原始收入-付给国外的原始收或者写成:GDP病外要素净收入=国民总收入(6) 1999-2003年国生产总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从表中国生产总值的构成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减小,而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逐渐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基本持平。3参考答案(第七章第十章)1、 简答题1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与差别。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与国外账户的主要联系为:(1)二者关于国外和对外交易的定义、围、核算
30、原则的规定具有一致性。(2)在核算层次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与国外账户中货物与劳务对外账户、原始收入和经常转移对外账户基本对应,资本和金融项目与对外积累账户中资本账户、金融账户也是基本对应的。2 人口核算包括哪些容?人口的经济构成包含哪些容?答:人口核算包括三部分容:(1)人口总量统计。包括常住人口统计和现有人口统计。(2)人口变动统计。包括人口自然变动统计和人口机械(迁移)变动统计。(3)人口构成统计。包括: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人口地区构成统计;人口的社会构成。人口的经济构成包括两方面:(1)按人口所从事劳动的性质,将人口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2)按家庭主要收入
31、来源的提供者分为:雇主、雇员自给劳动者和财产及转移收入的接受者。3 简述国民经济指数核算的主要容。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包括按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容设置的各方面物价指数,主要有投入产出方面的物价指数、最终需求方面的物价指数和国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采用紧缩法编制。采用紧缩法编制国民经济核算物价指数的两项基础工作。2、 计算分析题(写出计算公式及过程)1某国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单位:万美元项目差额贷方阿经常项目-6599.25424.507023.75货物与服务-6669.75342.07011.75资本和金融项6614.250502.50目-22.507116.75112.50储
32、备资产7.5090-净误差和遗漏7.50(1)填出上表中带?处的数字。(2)根据上题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数据,计算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并简单分析该国2002年的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解:经常项目收支差额=货物差额+服务差额+收益差额+经常转移差额=-6670.50+0.75+45.00+25.5=-6599.25资本和金融项目差额=贷方金融项目-借方金融项目=7116.75-502.5=6614.25国际收支总差额=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净误差与遗漏项目差额=-6599.25+6614.25+7.5=22.5该国在2002年度的国际收支中,经
33、常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逆差,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差额呈现顺差,在数额上前者稍小于后者,使储备资产略有增加。该国经常项目有大额的逆差,说明该国在这一核算年度进口的商品远远大于出口的商品,这对一国的对外贸易来说很不利;资本和金融项目有大额的顺差,说明该国吸引了很多投资,或者是借了很多的外债。因此,从长远看,该国必须注意提高本国商品出口的竞争力,注意所吸引外资的合理利用,并且密切注意外债的规模和偿还能力。2.某国有如下资料:(1)劳动报酬20000亿元,生产税21000亿元,所得税6000亿元,生产补贴160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12800亿元,营业盈余926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60亿元。(2
34、)国民可支配收入50000亿元,总消费36000亿元,总投资11000亿元,进口1380亿元,出口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30亿元。要求:(1)用两种方法计算国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等指标;(2)计算总储蓄、净金融投资指标。解:(1)支出法。国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36000+11000+(1440-1380)=47060(亿元)收入法=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0000+12800+(21000-16000)+9260=47060(亿元)国民总收入=GDP侏自国外要素净收入=47060-60=4700(亿元)(2)总储蓄=国民可支
35、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50000-36000=14000(亿元)净金融投资指标=总投资+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11000-30=10970(亿元)3已知某地区某时期的下列资料:(单位:亿元)( 1) 期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最终消耗3858,总资本形成889(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固定资本消耗589),产品中出口1124,进口1093。( 2) 期劳动报酬支出2583,来自国外劳动报酬净收入-10,生产税净额601。其中,对国外支付产品税5,另对国外财产收入净支付16。( 3) 来自国外经常转移净收入1,资本转移净额-3。( 4) 期对国外负债1632,其中,长期资本往来
36、1500,短期资本往来132;金融资产净购买1630,其中,长期资本往来1530,短期资本往来100。根据以上资料:( 1) 计算下列指标:国生产总值:解:(1)国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8553-3775=4778(亿元)国民总收入:解:国民总收入=国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国民财产收入-国民财产支出=(2583-10)+(601-5)+0-16+1594=4747(亿元)国民可支配收入:解:国民可支配收入=国民净收入+来自外国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158+1=4159储蓄:解: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支出=4748-3858=890。乙元)国外净资本流入:
37、解:国外净资本流入=对国外负债-金融资产净购买=1632-1630=2(亿元)(2)编制国民经济流量账户体系。货物和服务账户使用来源总产出8553中间消耗3775进口1093最终产品使用5871最终消费3858总成本形成889固定资本形成总905额316固定资本形589成净额-16固定资本消耗1124库存增加出口总供给9646总需求9646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生产账户使来用源中间消耗3775总产出8553国生产总值4778固定资本消耗589国生产净值4189生产支出总额8553生产总额8553使用来源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258360115
38、945891005国生产总值固定资本消耗国生产净值47785894189收入形成使用总额4778收入形成来源总额4778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收入形成账户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使用来源财产收入支出16劳动报酬2573国民总收入4747生产税净额596固定资本消耗589总营业盈余/混合总收1594国民净收入4158入固定资本消耗净营业盈余/混合净收入5891005合计6163合计6163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收入再分配账户使用来源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国民总收入4747固定资本消耗589固定资本消耗589国民可支配收入4159国民净收入其他经常转移收入41581合计4748合计4
39、748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使用来源最终消费支出3858国民可支配总收入4748国民储蓄总额890固定资本消耗589固定资本消耗589国民可支配收入4159国民储蓄净额301合计4748合计4748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资本交易账户使用来源总资本形成889国民储蓄净额30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905资本转移收入净额-3库存增加-16固定资本消耗(一)589资金余缺-2合计298合计298表格错误!未定义书签。金融交易账户使用来源金融资产购买净额1630资金余缺负债净额-21632合计1630合计16304.已知某地区期初人口资料如下:(1)常住人口400万人,其中暂时外出人口
40、2.5万人。(2)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8万人。并已知该地区人口变动情况如下:(1)常住人口中死亡3.5万人,出生7万人,新增暂时外出人口6000人,从外地返回本地2000人。(2)在外地暂住本地区人口中,死亡350人,出生1500人,离开本地区600人,新增外地暂住本地100人。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地区期末常住人口、现有人口和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解:(1)期末常住人口=期初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增加常住人口减少=400+7-3.5=403.5(万人)(2)期末暂时外出人口=期初暂时外出人口+本期增加-本期减少4参考答案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 在国民经济核算历史上,英国经济学家(B)主要领导
41、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A.J米德B.R.斯通C.克利夫D.S.库兹涅茨2 下列经济量中,属于流量的是(D)A.固定资产数B.存款数C.人口数D.销售数3 .MP骸算体系中的生产活动(A)A. 只局限于物质生产部门B. 只局限于非物质生产部门C. 既包括物质生产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D. 以上都对4 下列经济单位中,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D)A. 在国旅游的外国旅客居民户C.在我国境外的中资企业企业5. 下列单位中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A. 自来水厂B. 机床厂B. 在国外定居的华人D.在我国境的外资D )。C. 建筑公司 D. 医6.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取的现形市场
42、价格,素不同,存在以下关系( D ) 。A. 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C.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购买者价格由于各种价格包含的因B. 购买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7. 下列不计入服务产出的是( D )A. 政府为住户提供免费服务B.住户提供免费服务C. 医院为病人提供了医疗服务D.非盈利机构为住户整理家务8国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B )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格。A. 生产单位B.常住单位 C. 企业事业行政单位D.经济组织9. 在国生产总值核算中,计算总产出和中间消耗的价格标准是(A)。A.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购买者价格计算B.总
43、产出按购买者价格计算,中间消耗按生产者价格计算C.两者都按生产者价格计算D.两者都按购买者价格计算10 已知第j部门总投入为100亿元,其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价值20亿元,则直接消耗系数为(A)A.0.2B.5C.120D.无法确定11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B)。A.贷款B.地下资产C.债券D.机器设备的租借12 收入初次分配是对(A)的分配。A.增加值B.总产值C.国民收入D.经常转移收支13 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则该项活动属于(A)A.经常转移B.资本转移C.初次分配D.实物转移14 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中,通常属于投资资金不足的主要部门是(
44、B)A.居民部门B.企业部门C.金融部门D.政府部门15 进行资产负债核算时应采用(A)估价。A.现形市场价格B.固定价格C.同类资产平均价格D.以上都可以16 从美国进口一批货物,按实际离岸价格计算为350万美元,离境后抵达我国口岸的国际运费和保险费等共计20万美元,这批进口货物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计为(C)。A.借方400万美元,B.贷方400万美元C.借方350万美元D.贷方350万美元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1包括在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核算中的有以下容(ACDE)A.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B.森林、矿藏等价值C.报纸、书刊
45、等的投递业务D.建筑业活动及房屋经营活动E.政府部门活动及其服务2. 投入产出表第II象限的宾栏包括(ABCE)A.最终消费B.C.净出口D.E.库存增加3个人消费支出包括下述容(BCD)A缴纳个人所得税B.C.耐用消费品支出D.固定资产形成生产税净额非耐用消费品支出文化服务费用支出E.购置房产4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关系是(CDE)A. 二者除了围外,完全一致B. 前者是后者的简单汇总C. 前者以后者为基础D.在基本存量概念上二者基本概念一致E.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有不同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特点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一般包括(ABCE)C. 经常转移E. 收益D.资本往来A.货
46、币贸易B.服务贸易6直接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降的原因有(AC)人口性别构成人口净长安迁率BCDE )库存物价指数政府最终消费物价指数A.人口出生率B.C.人口死亡率D.E.人口年龄构成7最终需求的物价指数包括(A.投入产出物价指数B.C.居民消费物价指数D.E.进出口物价指数三、名词解释1. 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2. 国生产总值:从生产活动和围看,国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全部生产单位所生产创造的增加值的全部或总量。它表示生产活动的总规模或生产成果的总水平。3. 非金融资产:是指非金融性的经济资产,包括各种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和各种不
47、具有实物形态或依附于某种实物形态的非金融性无形资产。4.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是一国或地区宏观总体上的统计核算,以微观企业法人、各级政府和居民住户的资产为基础开展统计核算。四、简答题1. 国民经济核算用哪些主要的总量指标来描述国民经济运行?答:在生产阶段,用国生产总值来反映国民经济生产的最终成果。在收入分配阶段,用国民原始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收入来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结果的总量特征。在最终使用的消费领域,最终消费支出分为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在最终使用的积累领域,储蓄构成主要资金来源,其中部分储蓄进入资本形成,部分储蓄进入金融市场。主要有金融负债、金融投资,资本形成。2. 简述收入再分配中
48、记录的经常性转移流量?答:(1)收入税主要是现期所得税、财产税等,它是住户部门和企业、金融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等法人单位针对当期所得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收入税。( 2)社会保障缴款和社会福利。它是旨在维持居民当前和未来的福利而在机构单位之间作出的经常转移。社会保障缴款是住户部门为保证在未来某个时期能获取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或各单位建立的基金所缴纳的款项。社会福利是居民从政府及其他部门收到的经常转移,形成住户部门的转移性收入,政府和其他部门的转移性支出。具体包括社会保险福利和社会救济福利。( 3)其他经常转移。它指除上述转移之外的各种经常
49、性转移,它们发生于各机构部门及国外之间和机构部门部,具体包括政府不同部门或不同单位间的经常性转移,本国政府与国外政府及国际组织间的经常转移,如援助、捐赠、会费缴纳或定期付款,对私人非营利机构的经常转移,如会费、捐赠、赞助及其他形式的缴款,国际间的私人转移,以及罚款、抽彩赌博等形式引起的各种现期转移。3. 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统计原则?答:(1)复式记账原则。就是说每一笔国际经济交往,都应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和贷方同时反映,但所借贷的科目不一定相同。贷方项目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出口、服务贸易收入、接受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等;借方项目主要有:货物贸易进口、服务贸易支出、对外提供
50、的无偿援助或捐赠、对外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等。(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价原则。例如,加工贸易原材料进口按照进口实际价格记录,加工后成品出口按照出口商品的市场价格计算,不一定完全等于加工货物出口的收汇额。( 3)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准的记录时间原则。一般来说,货物和金融资产的交易,当他们不再是原来所有者帐上的资产而成为新所有者帐上的资产时,就应加以记录。( 4)所有的记账一般要折合为同一种货币。记账货币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其他国家的货币。( 5)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每个项目的贷方减去借方,就是相应项目的差额。当贷方大于借方时,表明该项目是顺差,反之则是逆差。五、计算题1.给出某地区的投入产出简表和
51、相应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如下。试根据系数定义和表式平衡关系,推算出表中所缺的数据,并计算该地区的社会总产出和国生产总值。(本小题12分)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间投入第一产业60801298250第二产业8012012188400第三产业1020684120增加值10018090总投入250400120社会总产出=250+400+120=770(亿元)国生产总值=100+180+90=370(亿元)2.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6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256亿元,上缴生产税85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6亿元,支付银行利息等财产收入42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和等财产收入38亿元,用于职工生yS困难补助支出7亿元,支援灾区捐款3亿元,上缴所得税43亿元。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账户。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 3.4.3 草原风情 教学设计
- 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虎门销烟》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第10节 交流评价网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信息技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 桥梁接线施工方案
- 克拉玛依202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招聘事业编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4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隧道高处施工方案
- 佛山2024年广东佛山市季华中学招聘编制教师(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南2024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招聘非事业编制辅助岗位工作人员(第二批)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1 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泳池渗漏施工方案
- 十万头生态养猪场项目可行性报告
- 2025年安全评价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回顾与模拟试题
- 大学高数函数试题及答案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武汉四调)
- 道路普通货物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
- 街道综治中心管理制度
- 2025新版上海市房屋租赁合同样本
- 分娩镇痛后护理
- 血滤机操作培训讲义(上)
- 【9数一模】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新能源发电并网与储能作业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