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计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类别:成果推广课题名称:QY11号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申请单位:NC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盖章)项目(课题)负责人:XXX起止年限:20XX.XX?20XX.XX通讯地址:NOWXH区抚生路1189号邮政编码:XXX联系电话XXX(传真)XXX报告编制单位:NC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二O<x年XX月QY11号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NC市农业科研研究所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背景(一)品种简介“QY11号”(XX688)系NC市农科所与JX农业大学通过市校合作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亲本来源是采用GD1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天丰A与自选

2、恢复系昌恢121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中熟晚油新组合,亦是NC市科技局20XX年市校合作重点攻关项目一一优质恢复系选育及其新组合配制课题的交帐品种。20XX20XX年参加JX省晚稻中熟组品种区试,产量连续二年均居同熟组第一位,20XX年初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审定名为XX688),同年,JX现代种业有限公司已独家经营销售1000余公斤。大田生产一般亩产530550kg,且米质优、有香味、抗性强,是一个很有推广前景的高产、优质杂交晚籼新组合。(2) 产量表现1、区域试验结果0XX688)QY1储)参加JX省晚稻中熟组区试,20XX平均亩产526.69kg,比CK汕优46增产1.57%,不显著,居E组

3、第一位,全生育期125.4无比CK汕优46长1.4天;20XX年平均亩产468.38kg,比CK汕优46增产4.98%,不显著,居B组第一位,全生育期122.0天,比CK汕优46长1.4天。两年平均亩产495.54kg,平均全生育期123.7天。省区试主持单位推荐品种审定(附件2)。2、生产试验结果。20XX和20XX年参加本单位品种比较试验,亩产550.86和561.05kg,比CK汕优46分别增产7.81咐口8.32%,抗性好,品质优。20XX年参力口GD省MZ市晚造中迟熟组和20XX年早造中迟熟组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4.13kg和484.8kg,比对照汕优122增产4.01咐口3.9

4、3%,分别居第一名和第二名,即将通过GDeMZ品种审定(附件3)。20XX年参加GXG市晚稻区试,比对照汕优46增产12.3%,居参试组合第一位,20XX年平均亩产515.3kg,比对照U优868增产4.4%。20XX年在JXND&石上镇湖岭村作晚稻种植150亩,经专家现场选取1块有代表性田块通过实割测产,产量为674.6kg/亩(附件4)。另外,作为国家粮食产工程项目试验示范品种,XX688(QY11号)20XX年在JX进贤、余干、都昌、奉新、南城等地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和小面积示范,均表现突出,其中在JX南城点晚稻新组合品种试验中,亩产达685.7kg(附件5),在JX都昌点平均亩产

5、达721.60kg(附件6)。(3) 特征特性1、主要农艺性状。该组合株高100cm左右,全生育期124天,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分蘖力强,生长茂盛主茎叶片数15叶,叶片厚挺,叶色浓绿,抽穗整齐,后期落色好,一般亩有效穗19.7万,每穗总粒数154粒,结实率76%,千粒重25g。2、品质分析结果。20XX年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出糙率81.6%,精米率68.9%,整精米率57.8%,垩白粒率26%,垩白度3.9%,直链淀粉含量26.53%,胶稠度40mm,粒长7.3mm,长宽比3.3,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水分11.8%,理化分43分。有香味;20XX年省区试品质分析结果为出糙率80.1%,精米

6、率68.8%,整精米率58.9%,垩白粒率57%,垩白度4.0%,直链淀粉含量25.34%,胶稠度30mm粒长7.1mm长宽比3.2,透明度2级,碱消值4级,水分11.9%,理化分39分。有香味。3、抗性鉴定结果。20XX年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5级,叶瘟5级。穗瘟0级;20XX年稻瘟病抗性自然诱发鉴定:苗瘟0级,叶瘟3级,穗瘟3级。二、立项依据(一)项目的目的、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农户对高产、优质、高抗新品种的渴望,尽快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的物化成果一自选新品种“QY11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该物质成果的产业化经营步伐。即通过对其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技术的进一步研究

7、,并与原有成熟的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技术组装集成,形成一套QY11号丰产、高效栽培的技术模式或规程,且通过建立百亩示范方,以点带面,在全市普及推广,进而辐射全省。这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大而又现实的意义,达到四个有利于:1、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在我国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对世界的粮食安全的影响重大,若我国发生粮食危机,则整个国际粮食市场都会产生动荡,解决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关键还是靠我们自己。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国有65%的

8、人口以水稻为主食,在我国的粮食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提高水稻的产量,只有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单产水平。目前,由于种稻效益低和规模化生产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导致的劳力紧张,农民的种稻积极性普遍不高,因劳动紧张而不能适期移栽引起单产下降的现象加重,水稻免耕直播技术的推广,可以大大节省用工,缓解季节与劳力的矛盾,提高劳动效率,对提高农业种稻积极性及劳动紧张区的单产水平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2、 有利于减轻劳动强度和增加农民收入。种植水稻的劳动强度大和效益低,一直是困扰我国水稻生产的一大难题。本课题将水稻免耕技术和直播技术两项省工节本技术进行有机藕合,可以大大节省用工与成

9、本,减轻劳动强度,预计每亩可节省整地、育秧、移栽等成本110元左右,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水稻免耕栽培可减少因翻耕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减少水土流失,水稻畦沟半旱式栽培,可以提高土壤通性气性,减少土壤渍害,改善土壤生态,同时,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直播田的病害发生和农药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很好的社会生态效益。4、 有利于促进水稻生产发展。随着水稻生产规模化和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的增多,水稻生产的季节和劳力矛盾日益加剧,省工轻简化生产技术越来越受到农民青睐,特别机收和化学除草技术的普及应用,为水稻免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有强大的需

10、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是水稻栽培技术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符合水稻生产的发展趋势。(二)相关技术领域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5、 30年来粮食作物生产的提高归结为品种更新、化肥投入增加及栽培技术的进步。自上世纪50年末以来,品种更新先后经历了单季改双季、高杆改矮杆、杂交水稻推广,我国双季晚稻生产出现了一个飞跃,每亩单产由350公斤提交到了500公斤水平,但自19XX年以后,为解决主推杂交稻品种米质差,抗逆性弱的难题。水稻品种的选育方向发生了转变,即由产量向抗逆性和米质转变,致使水稻单产徘徊不前,早稻或晚稻亩单产500公斤的瓶颈近20年没有突破。我国水稻生产肥料用量也同时经历了依靠有机肥为主,到有

11、机肥与化肥并举,再到以化肥为主的发展历程,其主要原因是:70年代化肥供应紧缺,80年代已供需平衡,90年代以后一度供大于求。与国外相比,我国水稻生产的化肥用量,特别是化肥用量较大,单位面积化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75%而N肥利用率仅为30%fc右,比发达国家低15-20百分点。肥料用量已达到水稻生长的上限,同时水稻施肥中还存在肥料N.P.K施用不平衡的问题。水稻栽培上则是根据品种特性,自然环境、物质生产条件而来取相应技术,做到了与时俱进,尤其是一些节本、省工、高效的水稻生产单项技术日趋成熟,如塑盘育秧技术、合理稀植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薄露灌溉技术、化学除草技术和保健栽培、免耕栽培、直播栽培、抛

12、秧栽培等。JX是一个水稻主产省,随着生产规模与劳动力的转移,水稻生产的季节与芝力的矛盾日益凸现,特别是NC作为省会城市,劳动力成本更高,因此,省工、省力、节本、高效的轻简栽培技术更受欢迎。因此将自选新品种与现有成熟的轻简栽培技术有机藕合,组装成集成技术,将是水稻生产的一种发展趋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三)项目申请单位及项目主要负责人的基本情况1、项目申请单位基本情况NC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XX年,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省会城市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土壤肥料、耕作制度及农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农业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现有科技人员27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

13、学历16人,大专5人,中专6人,具有高、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骨干10人,其中享受政府津贴专家2人,JX省优秀中青年专家1名,市首届科技明星1名,外聘及返聘的专家学者10人。科研设施较为齐全,拥有试验地120亩,试验地灌溉渠道畅通,路网配套,并建立了与良种和种子繁育有关的设施,NC市良种引育中心、NC市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和全国“双低”油菜基地已落户我所。“XX期间,先后承担部、省、市(厅)各类科研课题20余项,获各类科技成果奖5项次,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尤其是在水稻育种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早米品质改良工程、超级稻生产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优质早釉稻优质图产图效和

14、综合配套技术推广、早制!稻图产局效轻栽技术及,f【智拓精文】2018年最新知名项目示范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物化产品组装配套示范与推广、超级晚稻新品种筛选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水稻双免双抛栽培技术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与推广工作。2、主持单位负责人情况XXX男,19XX年生,研究员,19XX年毕业于JX农业大学,20XX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NC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NC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JX省优秀中青年专家,JX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星火计划先进个人,NC市首届科技明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以及省、市科技进步奖评委、市农业系列中级职称评委,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从事农业

15、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达25余载。期间,先后主持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25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加的项目获全国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JX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NC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四)支撑条件1、整合力量,实施单位资源优势互补。本项目示范推广以NC市农科所为主持单位,NC市农业局粮油站为参加单位,进贤县、NC县、新建县、安义县、青山湖区和湾里区四县二区农业局为协作单位,整合科研院所、行政部门和推广机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共同联合组织实施。2、 精心组织,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机制。在项目实施、推广过程中,建立项目组织管理层级负责制,实行“四统一”

16、即: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上下联通,横向贯通,指挥灵活、高效、协调;二是统一供应,技物结合。本项目实施统一供种(良种“日优11号”)、供肥、供药,做到技物结合,达到良种优先,良法配套;三是统一方案,分类指导。本项目实施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技术方案,栽培模式进行统一操作,针对各个片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指导解决;四是统一技术,分层培训。每年举办水稻丰产技术层级培训班,也就是由市农科所负责培训各项目实施县(区)、乡(镇)农技负责人、示范基地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典型示范大户等,尔后,由各项目实施县(区)农业局组织县级培训班,培训基地村技术能人和广大农户,通过技术能人手把手帮教,田间地头就近指导,辐射带

17、动周边千家万户,普及“QY11号”丰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知识。3、强化领导,相应成立项目推广小组。为切实把本推广项目实施好,抓紧、抓实、 抓出成效,拟相应成立以NC市农科所为技术龙头,市农业局粮油站、四县二区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乡(镇)农技部门参与的项目实施推广小组,NC市农科所主持技术全面工作,负责技术方案制订、包衣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市农业局粮油站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县(区)农业局、乡(镇)农技站承担各辖区项目示范、推广实施。三、实施方案(1) 示范推广内容1、 建立百亩示范方。在我市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之一的NC县广福乡和进贤县温圳镇各选择一个科学种田水平高、田园规划较好、群众基础扎实

18、、交通较为便利的示范村建立百亩示范方各1个,并按照“四统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统一方案,分类指导;统一技术,分层培训;统一供应,技物结合)的要求进行种植示范,并带动周边乡村辐射种植。2、 举办层级培训班。为实施好本项目,在广泛宣传、普及科学种田知识的基础上,印发资料,每年春季举办市、县二级“QY11号”丰产技术培训班36期,培训技术骨干100200人,即由市农科所负责培训各项目示范县农技站负责人、示范基地村干部、农民技术员和典型示范大户等,尔后由各项目实施县农业局组织培训基地村技术能人和广大农户,通过技术能人手把手帮教、田间地头就近指导,辐射带动周边千家万户,普及“QY11号”高丰产高效栽

19、培集成技术知识。3、 带动万亩辐射区。通过边示范,边总结经验,切实搞好示范,抓好典型,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在全市带动万亩辐射区。4、总结出技术模式。通过“QY11号”多年、多点百亩连片示范,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探索并建立一套“QY11号”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综合栽培技术集成模式,并在NC地区普及推广,辐射全省。(2) 技术关键品种创新和单项创新技术集成。(3) 技术措施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QY11号”为载体,以农科所为技术依托,以市农业局粮油站、县区农技推广体系为主体,以目标管理和建立合作分工负责制为手段,以培训农民、改变农民传统水稻种植习惯为重点,提高“QY11号”普及率和到位率,实现以点带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