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解读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1.gif)
![非法集资解读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2.gif)
![非法集资解读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21/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2b11fd86-8242-441b-ab69-fc58bd572206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读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 1502 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下文简称解释)。 该解释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刑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适用进行了具体的 界定,既延续了以往的司法立场,也有新的弹性变化。一 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该罪规定于刑法第 176 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扰乱金融秩序的,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
2、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客体的国家的存款管理秩序, 即国家对吸收公众存款实行的特许经营制度;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其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 行为人不能具有非法占有存款的目的。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的难点集中在其客观方面。 刑法第 176 条没有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行为作出具体界定。 1998 年, 国务院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 4 条第二款对这两种行为作出了规定。“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
3、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出具凭证, 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谓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 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相同, 即都是还本付息的活动。”该规定强调的特征有相互联系的两点,即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和向不特定对象吸收存款。“非法吸收”的“非法性”主要体现为未经批准,即主体资格不合法。但是该规定还是过于抽象,操作性不强。解释第一条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作出了较为具体的界定,即“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 吸收资金的行为,
4、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 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 应当认定为刑法第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该规定除了强调行为主体资格的违法性之外,还具体强调 了手段的公开性、还本付息的多样性和公众的不特定性。 该条第二款还就“公众” 作了特别的除外, 即“未向社会公开宣传, 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
5、款。 ”也就是说,“社会公众”不是单纯的人数概念, 行为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社会联系也是需考虑的重点,以排除亲友、同事之间的帮助或互助互利性行为。此外,解释第二条还结合以往的审批实践,对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典型行为进行了列举。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 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
6、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四)不具有销售商品、 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 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的, 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 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 以假冒保险公司、 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十)利用民间“会” 、“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 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以
7、上几种行为都具有欺骗性,不能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只是非法融资性质。 如果行为人对所吸收资金主观上具有占有不还目的, 则构成集资诈骗罪, 而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如果利用非法吸收的资金从事其他犯罪行为,则可能构成数罪并罚。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追诉标准上,解释第三条第一款基本延续了2001 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数额在 20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 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
8、公众存款对象30 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 150 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 万元以上的;(四)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在量刑上,解释有两点的新内容。 其一,解释第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界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 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 款,数额在 100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二)个人非法吸收或
9、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 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 人以上的;(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 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 万元以上的;(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 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 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 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其二,是解释第三条第四款的规定,“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
10、罪处理。”其中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的在法定量刑范围(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以下处理,而不是在法 定量刑范围以内的从轻处理。最高人民法院的这一立场值得关注。二、 关于集资诈骗罪刑法第 192 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 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这是刑法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规定。 集资诈骗罪在客观方面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有
11、很多相似性, 其核心区别是在主观方面。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资金的意图;集资诈骗罪在主观上表现为将资金非法占为己有的意图。所以,解释第四条第一款进一步明确规定,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 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第四条第二款将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 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12、(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 逃避返还资金的;(六) 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家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解释认为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 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 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一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在量刑上,解释第五条对集资诈骗数额的认定进行了量化规定,便于实务中统一操作口径。 个人进行集资诈骗,
13、数额在 10 万元以上的, 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 3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数额在 10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 数额在 50 万元以上的, 应当认定为“数额较大” ;数额在 15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巨大” ;数额在 500 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集资诈骗的数额计算应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扣除案发前已归还的数额。 但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折抵本金以外, 应当计入诈骗数额。此外,解释还对与上述犯罪行为相似或者相关行为的定性进行了具体规定。其一,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行、以转让股权等 方式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 企业债券, 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 变相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累计超过 200 人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 “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 。构成犯罪的,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定罪处罚。其二,违反国家规定,未经依法核准擅自发行基金份额募集基金, 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其三,广告经营者、 广告发布者违反国家规定, 利用广告为非法集资活动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卡
- 三年级下册口算题
- 统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
- 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工程造价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师范学院《经济学说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关于设备管理工作要点计划月历表(30篇)
-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工业仪表与工程测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社区管理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师资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人工智能与车载通信系统的协同发展
- 必修3《政治与法治》 选择题专练50题 含解析-备战2025年高考政治考试易错题(新高考专用)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测试卷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全套课件
- 外贸业务员面试试卷
- 纪检知识答题测试题及答案
- 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课件
-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舆情成因及治理
- 道教系统诸神仙位宝诰全谱
- 中国经济转型导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课件
-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 第三版 Book 2 unit 8 教案 讲稿
- 村务公开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