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猿声》习题_第1页
《三峡猿声》习题_第2页
《三峡猿声》习题_第3页
《三峡猿声》习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峡猿声练习一、注音淅()沥( )萧绎() 纤()绳凄怆( )貉()兽泠泠( )不绝 山水纡( )曲桓( )温二、阅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1. 这雨,是我前日从三峡带回来的, 至今不断。 现在湿了我的稿纸, 湿了我的心。 (旅途归来可以带土产、带纪念品,难道还能带雨吗?雨水“湿了我的稿纸,湿 了我的心”是什么意思?)答:2、第 1 段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 雨夜中,作者重温古人旅游三峡的诗章,生发出怎样的感受?4. “ 追究这里的内蕴,可真是一件别有情味的事儿”中“这里”指什么? 5譬如,我发现写猿声的诗可真多。而且这些猿声,竟千古不衰地表达了三峡中诗人们的旅怀。(句中两个猿声含义是否

2、相同?),收进清代人编辑的古谚谣中,读来最是凄、阅读题。 有一首巴东三峡渔者歌 哀感人:巴东三峡巫峡长, 巴东三峡猿鸣悲,这支古民谣不知作于何代。猿鸣三声泪沾裳, 猿鸣三声泪沾衣。 从文体上看, 再远也不会远于汉代吧?它反映了 长江渔夫的辛劳瓢泊之苦。猿声悲鸣,令人酸鼻。南北朝时代的萧绎,有一首写巫峡的诗,和前边提到的巴东渔歌非常相似: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仔细体味,觉得它和那首渔歌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痕迹。 不知是文人影响 了民谣, 或是民谣影响了文人?按正常规律, 应该是后者。 但还不能说这首民谣 对后来之作是最早的影响。最早发现猿在“啼”的,应该是我国第一个大诗人屈 原。他在九歌中,

3、已经唱出“雷隆隆啊雨淋淋,猿凄凄啊彻夜鸣”了,屈原 笔下的猿声悲凄的基调,已被历代文人唱了两千多年了。索性把这种诗句摘录一些,排列起来,也颇有意思的: 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隋,崔信明 若为教月夜,长短听猿声。隋,崔仲方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唐,高适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唐,李白李贺 刘禹锡 白居易 陆游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唐,杜甫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听老猿。唐, 巫峡苍苍烟雨时,青猿啼在最高枝。唐,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唐,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宋,从这些诗意看来,这里有寒猿、啼猿、催泪之猿、泣月之猿、入梦之猿。总 之,这猿声是不

4、断的,绵长的,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它也反映了古代旅人的一叶木舟、 一只橹、一片帆、 一根纤绳的漂泊远行之 苦,三峡的寂寞幽长之苦。不是愁如一江春水,是愁听两岸猿啼。宋代陆游乘官船从西陵峡口到瞿塘峡出口, 竟用了二十天时间。 其中西陵峡 中的黄牛峡,要走三天(而现代轮船只不过一二小时)。李白对此有诗道: 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过一次三峡,足可催人生 出白发来的。怪不得行人要和两岸猿声同悲了。1、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呜咽。 三峡猿歌有什么共同特点?它反映出什么?猿歌的特点是:(不超过 6 个字)它反映了:(不超过 32 个字)2、3、为什么作者断定巴

5、东三峡渔者歌的创作年代“再猿也不会远于汉代”?从所引诗句中分别找出与下列类型的猿相对应的句子。寒猿: 啼猿: 催泪之猿:泣月之猿: 入梦之猿:4、引述陆游过三峡的史实和李白的诗,说明什么?5、“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呜咽”一句中“这”指的是什么?表达 什么意思?6、“这是那古远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的呜咽。”一句中,“这”指代的是下 列哪一首诗所反映的思想感情?( )A、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B、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C、猿声出峡断,月彩落江寒。D、“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7、总之,这猿声是不断的,绵长的,

6、日日夜夜地悲哀在旅人的心头的。(“悲 哀在旅人的心头的”是不是病句,为什么?)四、阅读母猿哀子 ,回答问题。 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为什么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呢? 以我来说,从未见过猿,对猿连个感性印象也没有。但在读这些诗的时候, 却像中了魔法一般, 意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 感受了那种悲愁。 而且这种悲愁又 愁得那么美, 带一种难以申说的凄怆哀苦, 一种难以排遣的幽思游绪, 久久难以 自拔。1、作者说,他在读三峡猿歌时“却像中了魔法一般,意无条件地进入了意境” , 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不超过 30 字回答)2、引述水经注和宜都山川记的记载说明什么?3、引述世说新语中的桓温入蜀的传说说明

7、什么? 4、作者引述母猿哀子的故事想说明什么问题?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是什么关 系?5、作者认为,到底为什么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呢?6、“借助猿声能表现愁苦之情” 这一结论是通过哪两个层次的论述总结出来的?五、阅读猿灵悠悠 。八十年代初,我从三峡经过两次,峡中绝对听不见猿声了。李白有一首有名的诗道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如今我怀疑, 在全场一百九十多公里的三峡中, 当年啼声不绝于两岸的, 究竟是不是猿?或者 是猴吧?我读古人的书,觉得很少有“猴”的提法,是不是古人猴猿不分呢? 1、请结合语境,解释下面词语( 4 分)(1)凄怆:(2)猿灵悠悠: 2、文中对猿声的疑问以及对猿、猴之别的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