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_第1页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_第2页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_第3页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_第4页
声波的产生与传播知识讲解最新修正版最新修正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最新修正版声波的产生与传播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 知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3.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掌握利用声速的简答计算;3.知道回声现象,掌握回声测距。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要点梳理】 要点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 声波:2. 声源:3. 介质: 要点诠释:1、声波实际是声源振动的信息和能量通过周围的物质(通常叫介质)传播开去。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 播,这是由于真空中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不能形成疏密状的

2、声波。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 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要点二、声速 回声1、 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平 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2、 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 v固 v液v 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s=vt,可以算出发声出到反射3、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一部分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4、回声测距:测出从发声到接

3、受到回声的时间,知道了声速利用公式物间的距离。要点诠释:1、 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C声速大约增加0.6m/s。15C的空气的声速为 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 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 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 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

4、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 收声音。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物的距离大于17m4、声呐就是利用回声测量海水中目标物的位置的装置,如:用来测定鱼群、沉船和潜艇;探知海洋的 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的地形图。要点三、声波的接受一一耳1、人耳的构造与作用(1)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2) 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3) 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耳廓外耳道耳垂S/ I'昕小骨半规首前庭7咽議管議室存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

5、音7介质传声7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 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要点诠释: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如:讲话时,声带的振动往往经过牙床、上下颌骨等骨头, 传入内耳,引起听觉。【典型例题】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 _ (填“能”、或“不能”)听到类型一、声音的产生1. (2015?江门二模)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因是O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 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思路点拨】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可以利用“转化法”把微小的振动转化成容易感知的现象, 进行实验

6、探究。【答案】音叉振动幅度小;不能;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解析】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音叉振动幅度小;当小 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总结升华】 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有些振动是看不到的,我们就利用“转化法”来感知。 如:说话时虽然看不到声带的振动,但是可以用手触摸声带来感觉,拍桌子时虽然看不到桌面在振动, 但是可以在桌面上放细小的物理,观察到细小物体的振动。举一反三:产生。【变式】如图所示,当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小球时,音叉能把小球弹开。该实验证明了声音是由于物 体【答案】振动类型二

7、、声速A.B.C.D.2. (多选)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答案】AD【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必须借助于介质,真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故A对,B错;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故D对;查表可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 C不对。【总结升华】 题目主要考察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温度有关,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举一反三(2

8、015?工业园区模拟)某同学在学习了 “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变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是一种波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声音具有能量C( )A.B.C.D.【答案】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 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A. 1次【答案】【解析】3.2次 C . 3次 D . 4次BC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传播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也就不同,水管、水、空气共有三种介质,因为自来水管较长,声音先后经过水管、水和空气传来,所以能听到三次声音。【总结

9、升华】 问题情境中听到三次声的前提是水管足够长,如果太短,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小于 人耳是分辨不出两声的,就可能只听到一次声音。举一反三:【变式1】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大0.1s,,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响声,这是因为B.有回声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比在铁中的小【答案】C【变式2】有一段长为18m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 几次声音?(已知: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B. 2次C. 3次D.无法判断5200m/s、1500m/s 和 3

10、40m/s。人耳能分A. 1次【答案】【解析】tit2t3A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路程是18m所用的时间分别为:_ sV2sV30.003s5200m/s=0.012s ;1500m/s18m=0.053s。340m/ s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时间间隔相差不到 次声音。类型三、回声4.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1530m/s ,为了开辟新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 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s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到探测船的距离。【答案与解析】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探测仪器接收,声音信号从探测

11、船到障碍物,然后返回探测船的时间是0.6S。1 t =x0.6s=0.3s2障碍物到船的距离:s=vt = 1530m/SX 0.3s = 459m答: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总结升华】题目是利用回声计算两地的距离, 时间,或是返回来的时间。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问题属于回声定位的是(A.听到远处熟人的说话声B.C.通过闪电和雷声判断起雷的位置和距离【答案】B类型四、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从船所在的位置到障碍物的时间:459m要注意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所以时间是传过去的海豚通过收到的回声判断远处小鱼的位置和距离D.雷达截获敌机发出的雷达信号)C. 听小骨损伤D.鼓膜损伤If 5.属于神经性耳聋的是( A.耳蜗损伤B.耳廓损伤【答案】AA说法正确;耳廓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B说法不正C说法不正确;耳膜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解析】耳蜗损伤是神经性耳聋,故 确;听小骨损伤是传导障碍是非神经性耳聋,故 故D说法不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