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量_第1页
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量_第2页
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量_第3页
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量_第4页
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低温魏源Qd件功实验五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的测实验目的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实际工作能力;2、学习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加深对热学基本知识的理解;3、测定电冰箱的制冷系数。1、电冰箱制冷的理论基础二、电冰箱的制冷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外界的变化。因此,只能通过某种逆向热力学循环, 外界对系统作一定的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冷 端)传到高温物体(热端),如图5 l所示。Q是系统向高温热源放出的热量,Q是系统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W是外界对系统所做的功,那么:(5-1)Q=Q-W电冰箱就是通过逆向热力学循环对循环系统冷端的利用,称为制

2、冷机。2、制冷的方式制冷可利用熔解热、升华热、蒸发热、珀尔贴效应等方式。电冰箱则是用氟里昂作制冷剂,当液体氟里昂在蒸发器里大量蒸发(实际是沸腾,但在制冷技术中习惯称为蒸发)时,带走低温处的热量,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因此,电冰箱是一种利用蒸发热方式制冷的机器。Wg3、制冷剂氟里昂 氟里昂是饱和* 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的统称。本实验中使用的氟里昂12的分子式为CCLF2,国际统一符号为 R12。R12无色、无 味、无臭、无毒、对金属材料无腐蚀性。当氟里昂容积浓度不超过10%左右时,人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当氟里昂容积浓度达到80%人有窒息的危险。R12不燃烧、R12的几个有关参数如下:不爆

3、炸,但其蒸汽遇到800C以上的明火时,会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毒气。沸点(latm)-29.8 C凝固点(latm) -155 C临界温度112C临界压力4.06 Mpa其P-V图如图5-2所示。从图5-2中可见,真实气体的等温线并非都是等轴双曲线。如在Im部分,真实气体的等温线与理想气体的等温线相似;在m点气体开始液化,在 m至n点这段气体的液化过程中,气体体积虽在减少,4、真实气体的等温线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状态变化,遵循真实气体的状态变化规律,但气体压力保持不变,因此该过程是等压过程,我们称其压力为饱和蒸汽压;至n点气体完全液化。等温线的mn部分为饱和蒸汽和饱和液体共存的范围,但在no部分

4、,曲线几乎与压力轴平行,这反映了液体的不易压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液体共存状态的范围从mn线段缩小为温度继续升高,等温线的平直部分缩成一点,在 PV图上出现一个拐点m n线段,而饱和蒸汽压增高。K,称临界点。通过临界点的等温线称临界等温线。在临界等温线以上,压力无论怎样加大,气体不可能再液化。在p-V图上,不同等温线上开始液化和液化终了的各点可以连成曲线nK线称温饱和液体线,以干度 X=0表示。曲线mK的右边完全是气体状态,mKn曲线nK的左边完全是液体, mK线称干饱和蒸汽线,以干度X=1表示(干度X表示气液体共存区里饱和蒸汽所占的比例。例如干度X=0.3时,表示饱和蒸汽占30%饱和液体占

5、70%。电冰箱的制冷循环如图 5 3、图54所示,其中图53为循环示意图, 图54表示在PV图上的制冷循环过程。5、电冰箱的制冷循环图电冰箱的制冷循环主要有四个过程:压缩机压缩R12蒸汽,使它的压力由低增高成高温高压蒸汽;冷凝器(散热器)使高温高压蒸汽放热冷凝为中温高压液体;毛细管使中温高压液体节流膨胀为低温低压汽液混合体,并不断供向蒸发器;蒸发器使R12液体吸热成低温低压蒸汽,从而达到制冷循环的目的。四个过程的具体情况如下:(I)压缩过程(绝热过程)在压缩过程中,由于压缩机活塞的运动速度很快,可近似地将此过程看作是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绝热压缩。在P-V图中为一条绝热线。绝热线下的面积即为压缩

6、机对系统所做的功W(2)冷凝过程(等压过程)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刚进入冷凝器时是过热蒸汽,它被空气冷却成干饱和蒸汽,并进一步冷却成中温饱和液体,再进一步冷却成过冷液体。一般情况下,进入毛细管之前的制 冷剂是过冷液体,这是等压过程,为冷疑压力Pi,在P-V图中为一条水平线,在此过程中制冷剂放出热量.(3) 减压过程(绝热过程)制冷剂通过毛细管狭窄的通路时,由于摩擦和紊流,在流动方向产生压力下降,此即焦耳一汤姆孙节流过程,在P-V图中为一条绝热线。(4)蒸发过程(等压过程)从毛细管出口经过蒸发器进入压缩机吸入口为止的制冷剂,状态尽管有在P-V图中为一条水平线,变化,其压力是不变的,都是蒸发压力P2

7、 o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是汽液混合体,制冷剂在通过蒸发器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 蒸发成干饱和蒸汽, 再进一步成过热蒸汽被压缩机吸入,在此过程中制冷剂吸收热量Qo以上四个过程,构成电冰箱的制冷循环过程。6、制冷系数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制冷机的制冷系数为:(5-2)从上式可以看出,压缩机对系统所作的功W越小,自低温热源吸取的热量Q越多,则制冷系数越大,系统工作越经济。制冷系数是反映制冷机制冷特性的一个参数,它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 o如把制冷机看作逆向卡诺循环机,则制冷系数为:JL =石(5-3)由此式可见,Ti、T2越接近,即冷冻室的温度与室温越接近时,制冷系数的功率,可以从低温热源吸取较多的

8、热量,从而获得较好的制冷效果。当冰箱里没有需要深度冷冻的物品越大,也就是说消耗同样时,不必将冷冻室的温度调得很低,一般保持在-5 C左右即可,这样可以省电。s25?三、实验装置本实验所用的装置主要有:模拟电冰箱制冷系数测定装置(MB- W型),功率因数表。学生可以根据图55所示实验装置了解上述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对照实物,搞清实验中装置各部分的作用。l、冷冻室其组成是在杜瓦瓶中盛三分之二深度的含水酒精作冷冻物;用蛇形管蒸发制冷剂吸热;用加热器平衡制冷剂蒸发时的吸热,并用马达带动搅拌器使冷冻室内温度均匀。温度计to用于读出冷冻室内含水酒精的温度,以判定冷冻室是否已达到了热平衡。2、冷凝器即散热器,

9、在实验装置的背后,接 -冷凝汽入口 B和冷凝器出口 E。3、干燥管和毛细管干燥管内装有吸湿剂,用于滤除制冷剂中可能存在的微量水分和杂质,防止在毛细管中产生冰堵塞或脏堵塞。内径小于0.2毫米的毛细管用于制冷剂节流膨胀,产生焦耳一汤姆孙效应。4、压缩机和电流表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使其压力由低变高。电流表用于监测压缩机的工作电流,当电流大于1安培时,制冷系统可能有堵塞情况发生。电流表后装有通电延时器,以防压缩机启动时电流过载。小型电冰箱压缩机的内部包括压缩机和电动机两部分,由电动机拖动压缩机做功。 电动机因种种损耗,n电-0.8 ;压缩机也因种种损耗,用于压缩汽体输向压缩机的功率小于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P

10、电,其效率的功率小于电动机输向压缩机的功率,其效率n压-0.65。因此压缩机对制冷剂作功的功率P(简称压缩机功率)。P= n P电=n电n压P电=0.52P电55图 5 65、接线柱 I 、U、* 和调压变压器加、U加、接线柱共两组,I加、U加、*组用于接测量加热功率的功率计:I电、U电、 *组用于接测量压缩机电功率的功率计。 如不用功率计测量,也可用交流电流表 (串接在 I 、 *接线柱间)或交流电压表 (I 、 * 接线柱短接 ),但事前需作出电流功率或电压功率定标曲线。实验时根据测得的电 流值或电压值,查得实际的功率值。调压变压器用于调节加热器电压 U,以改变加热功率。6、开关K为压缩机

11、电源开关,K2为加热器电源开关。四、实验内容1、对照讲义和实物,认清仪器的各个部分,搞清楚它们的作用。2、连接功率因数表,方法如下:功率因数表后面有六个接线插孔,分别标为左边上、中、下和右边上、中、下。旋下主机中部下方的 6 个功率测量接线柱旋钮,去掉连接上、中接线柱的导线,按上、中、下的顺序分别与功率因数表的对应孔相接,如图 5 6。3 、合上右侧制冷开关,冰箱压缩机组开始工作。观察压缩机的电压、电流是否正常(正常电压约220V,正常电流约1A),工作正常后高压压力表读数应逐渐上升至0.9MPa左右,低压压力表读数一般小于0.1MPa。4 、先将加热器的调压变压器手柄逆时针旋到底,即输出电压

12、为0 伏,再合上左侧电源开关。能听到电动搅拌器开始工作,冷冻室伴有轻微振动。同时,数显温控仪也开始工作,连续测量显示冷冻室温度,精度为0.1 Co (可设定温控上限,加热时一旦超限会自动断开加热器电源,以保安全。)5、测量制冷系数:制冷数分钟后,可观察到冷冻室温度逐渐下降。在达到一定温度后(如0C以下),顺时针旋转调压变压器手柄,开始加热。调节时注意观察电压、电流表的指示。加热后,冷冻室的温度下降速度开始变慢,改变加热功率,可使冷冻室温度在某一个温度时保持稳定不变,此时,加热器的放热量与蒸发器的吸热量达到平衡(忽略次要因素)。记下此时的冷冻室温度t、压缩机电压V压、电流I压、功率因数 n 压、

13、加热器电压V 加、电流 I 加、功率因数 n 加,按下式计算:压缩机输入功率P压=耳压V压I压压缩机制冷功率P=0.52P 压因温度达到平衡,说明蒸发器吸热功率等于加热器发热功率,即:Q=P加=n加V加I此温度下的制冷系数为改变加热功率,平衡温度将发生变化,可测出下一个温度下的制冷系数。一般可间隔4、5度测一个点, 共测4、5个点,作出t曲线。6、取数据点的方法有两种:1 )取等间隔的整数温度值,如 0C、-5 C、-10 C此法得到的温度值整齐美观,作图时容易取点。 但实际操作时,要调加热功率恰好使温度稳定在某一个整数比较困难,需反复调整,很花时间。2)调整加热功率,使温度稳定在适当的值即可,不一定取整数和严格的等间隔。此法测量速度较快,效果同样,建议采用。7、分析讨论本实验的系统误差。五、注意事项1.加热器绝对不能干烧。2.压缩机工作时注意经常观察工作电流,正常值为1A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