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教学设计_第1页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_第2页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_第3页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5页认识分数教学设计【内容简析】在小学阶段,分数的学习是个难点,很多孩子对分数的意义并没有从本质上 理解,只是停留在记忆、套用的层面上,所以遇到稍微灵活的题目,孩子就不知 所措。因此,我们老师要从分数的本质设计教学一一分数其实和整数一样,都是通过单位的计量得到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或者很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这节课在这个基础上,抽象出单 位“ 1”,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分数的本质。【教学目标】1. 认识单位“ T和分数单位,知道分数是由分数单位组成的,深刻理解分 数的意义2. 突出单位“ T和分数

2、单位的计量功能,沟通分数与整数的联系,把分数 放到数的体系中来认识3. 在学生反复经历感知分数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单位意识与创新精 神。【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T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4份,每人拿一份,是。【教学难点】理解单位“ 【教学过程】一、单位“ T的认识1. 温故知新(1)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 8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呢?生: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是。 师:有问题要问吗?生无语。师:老师有疑惑:(1)每份不到1个苹果,用来表示,可 是(2)每份是2个苹果,怎么也用来表示呢? 生:因为这里8个苹果是一个整体,每份2

3、个不到1个整体。 师:奥,我明白了 !原来这里把8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2个 当然不够1个整体了,也就用表示了。师:现在你对的认识是不是更深刻了,你能说一说在这 里的含义吗?试试看!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强调:把谁看成一个整体,谁 是谁的。【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这节课就直接从分一个苹果入 手,再到分8个苹果,每一份为什么都用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自主得出“把 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结论。2. 提升经验师:如果把8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生:每人分得20个,是这些苹果的。师:如果2019个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500个,是这些苹果的。师:如果是一堆

4、苹果呢? 生:每人分得这些苹果的。师:从分1个、8个到80个、2019个、一堆,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生:苹果的总数在变,每人分得苹果的个数也就变了,但是每人 分得的苹果都是占总数的。师:为什么呢?生: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人拿一份。师:那这个几分之一的分母是由谁决定的呢 ?生:是由平均分的份数决定的。师:与苹果的总数有关系吗? 生:没关系。师:也就是说不管是1个、80个、2019个,还是一堆,都是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分,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设计意图】从分1个到分80个、2019个、一堆,让学生体会什么在变,什么不变。不断促使学生思考,体验分数的高度抽象性,自然而 然地引出单位“

5、1”的概念。3. 认识单位“ 1”师:这个整体在数学上就叫做单位“ 1”。师:单位“ T可以是1个苹果、80个苹果,也可以是2019个、一堆,那单位“1”到底可以多大呢? 生:无限大。师:往小想呢?生举棋不定,有说最小是1,有说还可以更小。师:看,这是1个苹果的。我们还可以把它平均分成 4份, 每份就是生:。师:是谁的?生:是那一块苹果的。师:也就是说这里我们是把1个苹果的看成单位“ 1 “。继续分下去,单位“ 1 “就会越来越小了,到底可以多小呢? 生:无限小。师:除了一堆苹果可以看成单位“ 1”,还有呢? 生:一堆西瓜、一个学校、一吨水师:单位“ T真神奇,它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可大可小。

6、【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单位“ 1”,体会单位“ 1”无所不包、可大可小的特点。同时感受到数学中充满着“变中有不变, 不变中有变”的现象,初步渗透极限思想。二、分数单位的认识课件出示平均分成4份的8个苹果 师:其中的1份是。2份呢?3份呢?4份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师:、这几个分数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生:。师:是由几个组成的?呢?呢?师:你看我们是不是创造了一个单位呀?师:由于是分数的单位,我们就把它叫做分数单位。追问:分数单位是分谁得到的?生:单位1。师:刚才我们把8个苹果平均分成了 4份得到了这个分数单位,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生:还可以平

7、均分成2份,得到分数单位。生:还可以平均分成8份,得到分数单位。师:除了、还有其它分数单位吗?生:、八 师;写得完吗?生:写不完。师:所以分数单位有无数个,回想一下分数单位是怎么得到的呢?生: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那个几分之一就是分数 单位。师:你回答得真好!【设计意图】其实学生已经知道几分之几里面有几个几分之一了,但是学生 并没有意识到分数也像整数那样是由若干个计数单位得到的,只不过整数的计数单位是个、十、百、千、万,而分数的计数单位就是分数单位。请看图说出单位“ 1”和分数单位,并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设计意图】这一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单位“ 1”、分数单位、分数的认识,

8、 又使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变得清晰、明了。三、拓展延伸师:我们描述分数离不开单位1和分数单位,看到分数单位你想到什么呢? 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重量单位师:很好,这些单位都是用来度量的,比如我们可以用厘米来度量线段的长 短,那么分数单位能不能用来度量呢?如果我们用这条线段代表1,那么请你用一个数表示下面的线段。12学生很容易发现下面的线段是上面的 2倍,所以可以用2来表示。34这些数就是我们学过的自然数,请同学们思考有比更短的线段吗?生:当然有了 !1师:这条线段比“ 1”短了,用“ T直接量的出来吗?生:量不出来。师:怎么办呢?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这样提示:师:用平方米来刻画指甲的大小合适吗?

9、生:不合适,平方米太大了。师:平方米太大了,我们可以生:选择小一点的单位测量。师:对呀!我们可以选择小的单位呀!现在你有办法了吗? 生:可以用比“1”更小的单位来量。师:那比“ 1”小的单位是什么单位呢?生:分数单位。师:很好,那么你们觉得用哪个分数单位合适呢 ?生:。师:谁来找出。1用来度量合适吗? 不合适。没关系,重新找。谁来找一下。师 生 师 生 师1师:现在用来量量看,动画演示正好有这样的 3段,合适吗? 生:合适。师:为什么?生:正好有3段。师:3段就是生:。师:回想一下我们刚才度量了一条线段,由于它不够单位 1,直接用单位1 量行不通,从而迫使我们寻找更小的合适的单位, 功夫不负有

10、心人我们终于找到 了一个合适的单位量出了这条线段是。师:我们都是从1来看,往大想就是整数,倍的关系;往小想就是分数,分 数的关系。这样来看的话,分数和整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整数是对单位“ 1”的组合,而分数是对单位“ 1”的分解。【设计意图】本环节使学生充分感知了单位 1和分数单位的计量功能,打通 了分数与整数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知识链接】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 (非负整数),以后在度量和 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用一个作标准的量(度量单位)去度量另一个量,只有当量若干次正好量尽的时候,才可以用一个 整数来表示度量的结

11、果。如果量若干次不能正好量尽,有两种情况:例如,用言。b作标准去量a: 一种情况是把b分成n等份,用其中的一份作为新的度量单位 去度量a,量m次正好量尽,就表示a含有把b分成n等份以后的m个等份。在 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整数表示用b去度量a的结果,就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 -分数来表示度量的结果。 另一种情况是无论把b分成几等份,用其中的一份 作为新的度量a,都不能恰好量尽,就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无理数。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 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 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

12、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 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 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 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 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 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 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 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 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

13、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 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 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 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 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 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 起

14、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 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 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 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 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 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 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 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 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 的“米”。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开始人们只使用简单的分数,如一半, 一半的一半等,后来才逐渐出现了三分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