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市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第1页
三下市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第2页
三下市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第3页
三下市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第4页
三下市中《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教学目标1. 能正确、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辨析形近字“钓”和“钩”、“未”和“末”、 “允”和“充”、“毫”和“豪”,理解“斩钉截铁、小心翼翼、允许、铭刻、涟漪”等词 语的意思,并会用“允许”、“必须”造句。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说出汤姆钓鱼的过程。3. 通过反复朗读感悟,从字里行间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读 出感情,读出味道,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 ,并懂得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 处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4. 理清课文顺序,紧扣汤姆心情变化这一线索、抓住关键词句复述课文。5.

2、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不管,都”进行造句训练,加深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的理解和体会。6.学习心理描写,拓展小练笔:汤姆再次面对诱惑会怎么想,怎么做。、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理解“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含义,体会认同 “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三、教学评价设计1. 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交流评价等形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读 书及对课文内容初步掌握情况。概括课2. 在初读感知环节,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继续练习“要素概括法” 文的主要内容,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3. 在精读感悟环

3、节,采用读一读、想一想、比一比、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等形式, 培养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认真品味父亲话语的含义。4. 借助小练笔,汤姆再次面对诱惑会怎么想,怎么做,深化学生的认识,让自觉遵守 规定成为学生的内在行为。四、教与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页)教师:1.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单。2. 提前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一一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1.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 题,“必须”两字用红笔写)2. 质

4、疑课题:这课题跟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学情预设:(1)有引号。师:对,这是一个人说的话。12“必须”两个字用红笔写。师:猜猜老师为什么用红笔写?(不容置疑的语气)这是个句子,句末有感叹号。感叹句该怎么读?(命令式的,强调说话语气)3.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4.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情预设:(1)这是谁说的话?(2)你是谁啊?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5)结果怎样呢?5. 古人说:学贵有疑。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课文。(二)借助预习单,初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 .读准字音。2. 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

5、的句子多读几遍。3. 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 检查预习生字词。(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针对学生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了为止。重点指导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唇”、“垂”,平舌音“遵”, 后鼻音“铭”。)钓鱼鱼钩鱼竿鱼饵遵守丝毫嘴唇赞赏低沉规定回响铭刻夜幕初垂斩钉截铁慢吞吞小心翼翼必须允许从未拖出汤姆涟漪弧形(2)默读红色的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说一说,记一记,写一写钓 钩 竿 允 未 拖 汤 垂 规 毫 师范写“钓”、“垂”和“钩”。(重点强调“钓”与“钩”的区别。儿歌帮助:一点 鱼饵钓钓钓,带上弯钩钩钩钩 )

6、指导书写“垂”时,为了加强记忆,可以引用儿歌:春天来了,千万棵小草从土里 钻出来,长得高一点,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长得矮一点,下面的横就写得短一点。 比较易混淆的字?(3)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指名分段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2. 读后解决初始疑问。我相信有些问题你们通过自己读课文已经有答案了。这句话是谁说的?(汤姆的爸爸)“你”指谁?(汤姆)这条鱼指的是什么鱼呢?(一条大鲈鱼)3. 出示练习:爸爸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谁能在这句话中的横线上加一个词,来说明爸爸是怎样说的?(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指

7、导。)学情预设:A.爸爸低沉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B.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C.爸爸语重心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D.爸爸意味深长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E.爸爸坚定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防掉。”4再读课文,思考: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怎么说这句话的,汤姆听了又是怎么做的?汤姆(起因),爸爸却告诉他:汤姆心里(经过),最后他。(结果)5. 对于写事的文章来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说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同位 之间练习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小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最后又将鲈鱼放走了,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走

8、进小汤姆。(四)品读汤姆的心理变化出示:仔细读读课文,画出表现汤姆心情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有哪些变化。1.“大”字入手,作下铺垫。(1)出示句子:哇!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理解“从未见过” 抓住两个感叹号及感叹词“哇”,体会到一一鲈鱼之大。体会小汤姆的心情。(2)再究:还从哪些词句体会到鱼之大?学情预设: “,鱼竿变成了弧形”。(出示句子)你是怎么想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正因为鲈鱼大而重而笔直的鱼竿呈使弧形。可以借助细竹棒来实验。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小心翼翼地,拖,”(出示句子)理解“小心翼翼”,用“小心翼翼”说一句话。老师能不能将“拖”改成“甩”呢?为什么?(师生配合,做一做两个动作。做

9、完动作让学生谈感受。)(3) 指导朗读2. 因势利导,悟到惊喜。资料牵引:野生的鲈鱼很难钓,野生的大鲈鱼更是少见。鲈鱼的味道十分鲜美,很多人“江上往来人,都爱吃鲈鱼。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就写过这么一首诗表达对鲈鱼的喜爱之情: 但爱鲈鱼美。”(2) 所以,此时此刻,小汤姆面对从未见过的大鲈鱼,心中充满了一一(板书:惊喜)(3)想象说话:如果你钓到了这样一条大鲈鱼,你会怎样?会用那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 你?(欣喜若狂、喜出望外、手舞足蹈,)(4) 谁能带着惊喜来读好这几句话?指导读好两个“!”。(五) 了解钓鱼过程,品味朗读1.汤姆是在什么环境下钓到这条鱼的?(1) 抓住第一自然段“夜幕初垂、明月、慢慢

10、”感觉在月光下钓鱼的悠闲和宁静的美。(2) 指导朗读:请把这种美读出来。(齐读第一自然段)2.汤姆是怎样钓到这条鱼的?(1) 默读第24自然段,划出相关词语。套上鱼钩 甩起鱼竿 抛向远处 划破水面 沉入水中 泛起涟漪恢复平静察觉动静一阵惊喜小心翼翼拖出鲈鱼(2) 出示关键词语,指导复述:学生读词语,快速记住。用上这些词语,说说汤姆是怎样钓鱼的?(3)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汤姆怎么样 ?(钓鱼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喜欢钓鱼)3. 爸爸赞赏,侧面感悟。难怪爸爸在一旁也微笑着,投来了一一赞赏的目光。爸爸会怎样赞赏汤姆呢?4. 练说经历,比较感悟。你钓过鱼吗?能学着课文用上一些动词给大家讲讲当时的

11、情景吗?(练习说话,相机 指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默写词语2. 过渡:汤姆钓到了这么一条大鲈鱼,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呀!正当汤姆感到万分 惊喜的时候,爸爸却要汤姆把鱼放掉,这到底怎么回事呢?环节二、部分理解一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二)继续品读汤姆的心理变化1 .体验不情愿。(1)交流,相机出示句子,齐读:“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比较句子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3) 理解词语“必须”,练习造句。(4) 指导学生用 “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5) 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小汤姆愿放

12、这条鱼吗?(板书:不情愿)(6) 学学小汤姆嚷一嚷:“为什么? ”指导读好这句话。2 .体会遵守规则的必要。(1) 是呀,为什么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父子俩的对话,来找找原因吧。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 因为,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2) 讨论、交流。预设1出示:因为现在是晚上10点一一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当地规定的钓鲈鱼时间:晚上12点以后 补充介绍:许多国家为了保护鱼类的生息繁衍,在某一段时间内是禁捕的。我们无锡的太 湖也是有禁捕期的。如果我们无节制的去捕鱼,那鱼就会怎样呢? 这个规定太有必要了。可是光有规定

13、就行了吗?还必须怎样?(我们去遵守规定) 是的,现在才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 2个多小时,时间未到,所以,孩子(指读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必须”加点)。看,父亲是个多么遵守规定的人呀。(板书:遵守规定) 小汤姆听从爸爸的话了吗?他怎么认为?(出示:“汤姆朝湖的四周看看,月光下没有渔舟,也没有钓客。汤姆说:“放心吧,爸爸, 没有人看见我们,也没有人知道我们在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指名读) 预设2出示:因为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所以,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对于父亲的话你是怎么想的?对,有人看见,要遵守;没人看见,更要遵守,这就叫自觉。(板书:自觉) 所以,孩

14、子一一(指读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学生交流)“不管-都-”来说一说吗?(3)小汤姆没有办法了,我们来帮帮小汤姆求求父亲吧?(4)大家说得都非常的诚恳,父亲会答应吗?为什么?是的,父亲严格地遵守当地的钓鱼规则。(5)你知道,在我们身边有哪些规定需要遵守呢?你能用(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过马路时,不管(),都()。自习课上,不管(),都()。在公园里,不管(),都()。(6)是的,规定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否则,我们的生活将,“不管有没有别人看 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所以,父亲会用怎样的口气说这句话的。(斩钉截铁)理解“斩钉截铁” 谁能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这句话。(指名读)过渡:父

15、亲的话是这样的坚决,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所以(指读课题: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 .分角色朗读对话。这是一段多么令人难以忘怀的话语呀,同学们愿不愿意像汤姆一样将它们牢牢记住?那么, 谁愿意来做汤姆,谁又愿意做父亲,来模仿他们的对话。4.无奈放鱼(1)父亲的话是这样的斩钉截铁,他告诉汤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遵守规则。所以, 汤姆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汤姆 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请你体会体会,汤姆此时什么心情?你从哪儿感受到的?(只好、慢吞吞、叹了口气)(2)看着大鲈鱼摆动着强劲有力的身子游向湖心,汤姆心想:引读一一“我这辈子再也 钓不

16、到这么大的鱼了。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3)看,汤姆是不情愿放这条鱼的,可是又没有办法,真是无奈呀!(板书:无奈)(4)让我们一起来读出汤姆的这份无奈吧。环节三、回归整体一一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七)情感升华,再悟主题1.汤姆把鱼放掉,他后悔吗? 一条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重要?生齐读最后一段。一直铭刻在真的,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那么大的鱼。可是那晚的情景却 他的记忆里,爸爸 坚定的话语也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2.理解“铭刻”。 如今的汤姆已是纽约一位出色的设计师了,事业有成的他时时会遇到像大鲈鱼一样的诱惑,但是每当他进行道德抉择的时候, 他的耳畔总会响起父亲曾经告诫 过的话。爸爸的哪句话会

17、铭刻在他的记忆里,回响在他的耳边呢?3. “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呀!生活中, 有许多规定,不管有没有人看见,有没有要求,都应该自觉遵守。你能联系实际,谈谈对这 句话的理解吗?4. 汤姆仅仅记住了那晚的情景,父亲的话吗?不,他时时刻刻地提醒着自己,不仅要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更要做一个(自觉)遵守 规则的人。5. 让我们一起再读读爸爸的话,永远把它铭刻在心中。(八)总结写法,升华延趣1.怎样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1) 回顾本文的写法本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汤姆钓到大鱼时,“一阵惊喜”;当爸爸要求“必 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又“很不情愿”;“慢吞吞地”从

18、鱼唇上取下鱼钩,充满了无奈;看 着大鲈鱼游向湖心,檀木“叹了口气”,心中很是遗憾;后来汤姆还时时想起那晚的情景, 想起爸爸坚定的话语,说明他确实受到了教育,对自己的行为并不后悔。(2) 巧支妙招写习作时,恰当的运用心理描写,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能够使读者了 解人物的思想状态,从而揭示习作的思想内容。描写方法有三种:直接刻画、交待和说明。 利用旁白,说出人物的心里话。 通过梦境和幻想来描写。(3) 再次朗读课文,加以体会。2. 拓展延伸,迁移运用现在,长大的汤姆又在这里钓着鱼,回忆着那一晚的情景,父亲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可就在这时,汤姆的鱼竿又动了,一条肥美的大鲈鱼上钩!和小时候

19、的那条不相上下,他满心欢喜地抬起手表看,11点多钟了,他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运用今天学习的心理描写,请你拿起笔来写一写吧(九)作业.抄写课后第三题。.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板书设计: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惊喜f不情愿f无奈 爸爸:赞赏f斩钉截铁必须自觉遵守规定“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预习单“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课前预习单姓名班级时间预习评价【读一读】大声、自由地朗读课文3 5遍,边读边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难读的词 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写一写】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将难写易错的字写在下面。【比一比】未(允(毫(钓(末(充(豪(钩(【说一说】用允许和必须说一句话

20、。允许 必须【查一查】1.查词典:小心翼翼、斩钉截铁、铭刻、允许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2. 了解一下美国的钓鱼法规。【画一画、读一读】从文章中找出描写汤姆心情的句子并画出来,好好读一读。1、汤姆小心翼翼地把鲈鱼拖出水面。哇! 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为什么? ”汤姆很不情愿地嚷起来。、他只好慢吞吞地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把鱼放回水中。 、汤姆叹了口气,心想:我这辈子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鱼了。【想一想】“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怎样?教后反思:成功之处:、整体入手反复读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统领全文,抓住主线。通过仔细品读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甚至每个标点,来感悟写作目的,体会文本情感,直至内化成为学生的内在感受。在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从整体入手,通读全文,引导学生抓住汤姆的情感变化 这一主线,画出有关语句。然后抓住关键的句子,关键的词语,以及关键的标点,引导学生 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体会汤姆在不同阶段的情感。这样使学生情有所动,心有所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把课文读得淋漓尽致,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