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_教学设计3_第1页
核舟记_教学设计3_第2页
核舟记_教学设计3_第3页
核舟记_教学设计3_第4页
核舟记_教学设计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舟记教学设计 3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疏通字词,掌握文章大意。2领略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3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生动细致的说明特点。二)教学时数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二)教学重点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内容。三)教学难点有关字词的读音或意思。教学过程多媒体镜头:放大展示微雕作品,如发雕。 资料展示和介绍采用欲扬先抑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惊叹声中激起对微雕艺术的兴趣, 对见识明代珍宝的兴趣,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同学们,请你们来鉴赏一下这幅字。请我们班擅长书法的同学为我们评点一下。镜头缩小明代桃核评点得挺到位。这幅书法的精妙之处不仅在于此,它有更令人惊叹之

2、处。至发丝),这幅字数多、笔法精湛的作品刻于仅几微米细的头发上。这就是微雕。中国微雕种类繁多,技艺源远流长。 1995 年,在宁波发现一枚稀世珍宝 舟:“苏轼夜游赤壁” 。桃核舟被列为宫廷秘藏,被奉为宝中之奇,贵于金银。因为桃核舟是果核雕刻的禁区。出示一枚桃核)桃核不同于其他果核外表光滑,它有不规则形麻纹,无数小孔深入核心, 设计布局极为艰难, 工艺要求极高, 仅选料往往要万中挑一。 在明代仅王叔远一人,清代也是寥寥几位大师才能雕刻。 宁波发现的这枚核舟就出自王叔远之手, 是世上现存雕刻年代最独立思考协作解决早、形体最小的核舟。从文学常识到字词读音、句读以及意思翻译,均经过学生 检测”的自主学

3、习过程,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1)给予学生充分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能够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去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新知识, 更重 要的是探索的快乐。 (2)老师只点拨学生不会的, 真正去担任一个指导者的角色。 学生也由 此能增强作为课堂主人翁的自信心。今天大家都能有幸一睹这枚稀世珍宝,有兴趣一同去欣赏一番吗?我们一起学习介 绍这枚核舟的文章 核舟记。请同学们整理一下文学常识。关于 虞初新志 ,同学能为我们作补充介绍吗?我们曾学过一篇同出于 虞初新志的作品,你们能说说是什么吗?让我们先疏通文意,熟悉课文内容。两位同学为一组,自由散读一遍课文,要求:1)互相合作扫清

4、字音障碍; ( 2)尽量读准确句子的句读。请同学们听范读,纠正试读过程中未能把握准确的词句。请同学在原文中标注以下字的读音。投影仪显示奇巧 峨冠 手卷 衣褶八分有奇 椎髻 壬戌 篆文请大家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通顺、准确、流畅。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备检索资料的能力。老师应在这方面给予指导。也可以查阅古汉语词典等,疏面,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调用已掌握的古文词句知识, 通文章大意。有不会的,可以和同学商量,还不会的,再问老师。十分钟后,我们以小组为 单位,比一比哪一组翻译得最准确、流畅。老师宣布一下比赛规则: 分为四大组, 以抽签的形式决定本组翻译的段落。 由老师抽调同学翻译。其他同学纠正、补

5、充,底分为100,被别组同学指出一处错误扣 10 分,如果是 本组同学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则不扣分。 (老师随时补充同学未发现的翻译错误或不当处。 )认真投入地竞赛活动的安排,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自觉、准备,从而达到学习、掌握的目的。作业1下面哪一组加点字的解释读音有错误?(A .中峨冠(高高的帽子)而多髯者为东坡居右者椎髻(梳着椎形发髻)仰面B .东坡右手执卷端(右端)其人视端(正)容寂C.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 1)明有奇(q )巧人曰王叔远D .珠可历历(清清楚楚)数也钩画了了(清清楚楚)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作

6、业提示及参考答案:这两题的设计意在考查学生能否掌握文章的词、句的大意。参考答案:题 (1 )为A。从整句句意的连贯程度看“峨冠”理解成 “戴着高高的帽 子”较恰当 (名词作动词) 。题 ( 2):佛印很像弥勒,敞胸露乳,抬头仰望,神情和苏黄不相类似。第二课时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领略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二)教学重点1.通过对文章词句的品读领略我国古代工艺精品的奇巧。三)教学难点1.理解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教学过程明代雕刻大师王叔远的核雕精品桃核舟,它的主题是什么?大苏泛赤壁”中的 “泛”是什么意思?宋神元宗时,苏轼在湖州任官时被人诬陷,入狱半年。第二年被贬黄州。苏轼到任后, 多次到黄州赤鼻

7、矶泛舟游览。你们知道他因此写下的著名散文吗?这枚核舟有多大?宁波发现的核舟长约 2.9cm,宽约2cm。请你们剪裁出相似尺寸的纸片。你们对核舟在 头脑中的再现,都不要忘记参照这张纸片的大小。请同学们齐读全文,共同欣赏这枚明代微雕精品核舟。请说说你们对这枚核舟雕刻的首要印象。通过朗读, 通过学生与文语文教学中应当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相信你们的审本的直接对话, 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整体感悟, 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进而感知美、 体味美。为什么这枚核舟能引起大家如此高的评价?你们作为一个小小鉴赏家, 美眼光,我相信你们能对它的雕刻艺术作一番较高品味的鉴赏。你们认为核舟中最精彩的部

8、分是什么?哪一个自然段介绍?请各位同学在§ 3 中寻找你的评论点,圈划评注。请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各自的看法。 (学生自由交流他们的发现。对于恰当的、有见地的给予及时的肯定。对于学生未能领会到位的语句,老师可作如下的引导提问。1“中峨冠而多髯者鲁直居左。”1)怎样从船头三人中辨识出苏东坡?2)三个人的座次,雕刻者是怎样安排的?为什么?2“苏黄共阅一手卷各隐卷底衣褶中。1)请三位同学为我们摹拟一下苏、黄、佛印三人的姿态。教师准备好道具。 )2)你们能从人物姿态中辨别出人物有什么特点吗?哪些词句特别能体现?3)你们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人物的雕刻吗?4)三人的神情、气质、风度各不相同,你们能理解

9、雕刻者为什么要把三个人物雕刻赤壁成这番样子吗?比如,三人一起阅读研讨,可以吗?教师补充:苏轼泛赤壁确有其事,可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但作者以 赋为依据,作了合理的推测想像,这不能不说是雕刻者的匠心之处。5)这组群像雕刻在不足半寸的空间中,哪些细节的雕刻最令人惊佩?这些雕刻足可以反映出王叔远雕刻的特点精细入微。对于王叔远的雕刻工艺,如果请你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形容,你们会用什么呢?你们觉得哪个词较恰当?为什么?不错,“奇巧”。“奇”在构思之奇妙,匠心独运。 “巧”在雕技之精巧,形神飞动。在大量的散漫的材料的积累、 处理基础上, 加以归纳总结, 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符合思维的规律。文

10、中最能体现雕刻家奇巧的概括性语句是什么?请大家一齐把§ 3 朗读一遍,回味品咂一番。在老师引导对范例的精读后, 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其他内容的品读, 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其他段落的知识点,更是一种巩固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方法。关于核舟的其他部分,我们是否也可以从这两方面来作一番赏鉴?同学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其中一方面,去探究核舟的精彩之处。然后交流大家的研究成果。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根据需要可作难点的提示。难点提示: 从舟子的动态,你们能否判断一下,这时的舟处于一种什么情况呢?(楫横放一边,两个舟子,一个手攀右趾者啸呼,一个煽火烹茶,均暗示了小舟是随波逐流,任其飘荡。后赤壁赋中有这样一句, “

11、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这个核舟状态的雕刻恰恰表明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紧扣主题,体现雕刻者巧妙的构思。多少情态、 多少奇趣尽在寸核中,令人称奇道绝, 叹为观止,令人不得不由衷赞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登峰造诣。作业请同学以 46 人为一组,合作调查中国民间工艺,挑选本组最感兴趣的一种工艺,进行深入的了解。作好资料的整理,并带上一件工艺品。作业提示及参考答案:对于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丰富博大精湛, 我们可从核舟这一奇珍中窥其一斑。 同学阅读完此文,会由衷地发出赞叹。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将眼光投向生活、投向历史,去切身领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 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

12、 本项作业完成的形式,旨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完成本项作业, 可以通过书籍、 网络或人物采访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 可以从种类、工艺产生的年代、地区、工艺制作的方式、过程,工艺的特点、杰出的工艺制作者和杰出的工艺作品等多方面作深入细致的了解。参考答案略。附: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说明结构。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说明语言。二)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说明结构。2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说明语言。三)教学难点借助丰富的想像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的说明。他是怎样成功地介教学过程我们能领略到古代微雕艺术的精湛技艺,归功于作者魏学 绍核舟的呢?这是我们这堂课要探

13、讨的内容。老师出示核舟的挂图给学生设置操作情境, 有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 进而提升至理性的思考。 新鲜的活动方 式,让学生有了更大的参与热情。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清晰,让学生自主查找阅读、思考,并进行阐释、归纳出结论,学生 完全有这样的能力。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 1)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作为活生生的力量, 带着自己的 知 识、经 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堂充 满生命力。(2)鼓励学生对课文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和创 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一种探索科学的习惯。现在,你们每人扛着一台摄像机,要把这枚绝世珍品拍摄下来。你们的眼睛

14、就是镜头, 请跟随作者的介绍,转移变换镜头,去追踪、发现作者成功写作的原因,同时注意,哪些语 句是镜头无法实拍的?这些语句是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老师朗读课文。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交流讨论,找出依据,归纳出你们的结论。写作特点参考归纳及说明)1总分总的结构,按空间顺序转换,主次分明。2扣住特点,细致观察,描写生动。在总长不到一寸的核舟上,经过雕刻家的多方开拓,容纳了很多人、物的雕像,不经过 细致周详、 烛微调幽的观察, 极容易把核舟上雕刻者匠心之处忽略过去。 作者没有辜负雕刻 家的一番心血, 尽目力之所极, 辨精析微,深刻领会雕刻家的奇巧构思,抓住每一个易被忽 视的细节。对人、物雕像的

15、刻画,摹影传神,细致入微,从神态、动作、方位、形状、颜色等多方 面描摹,各具情态。3合理想像,形神飞动发挥想像力, “如有所语” 、“若啸呼状” 、“若听茶声然”等,变静态的人、物雕像为 富于生命力的个体。作业将在班内举办民间工艺展览会, 请同学作现场解说。 因此,请同学学习作者的说明特色,分工完成执笔、修改、解说等为你们带来的民间工艺品准备一篇解说词,一小组完成一篇, 各项工作。作业提示及参考答案:本文精彩的说明特点值得学生学习, 但如果将单一的为写而写的写作练习变为有实用价 值,而且能展现学生研究成果的写作,同学的写作行为会变被动为自觉,而且兴趣盎然。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略。附:板书设计:成

16、功说明1条理清晰,主次分明2观察细致,描写生动3想像合理,形神飞动设计说明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的改革倡导的是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这种单一、 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 乏味而且负担很重。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 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 而应是学生亲自参与丰富、 生动的思维活动, 经历一个 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问 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重要的地位。 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可以根

17、据学生的提问或者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情况,提供示范、建议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大胆阐述并讨论他们的观点,让学生说明他们所获得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结论进行评价。本篇课文的三教时安排,每教时都设定一个比较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学生来说具备进行探索的余地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经过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学会一些探索、思维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参与学习,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 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体现出他们的积极思维,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点拨,推波助澜,启迪学生的思考,师生共同获得学习的愉悦感、成功感。克林伯格强调,现代社会要求于人的“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及其他一切素质,惟有在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中,借助于活动才能得以发展。美国学者波依尔认为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主体 “交互作用”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