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糖尿病与其并发症所属专业班姓学会计系10 班张宏玥201592510446摘要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 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 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 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根据糖尿病并发,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营养专家为糖尿 了 “三宜三不宜”健康食谱。病人开出症发病的急缓以及病理上的差异,可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 大类。急性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 性酸中毒等,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活性重度缺乏及 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导致血糖过高,而引起糖、脂肪和蛋 白质代谢
2、紊乱,以致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慢性 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大血管 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的病变等。微血管并 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神经病变,包括负责感官的 感觉神经,支配身体活动的运动神经,以及司理内脏、血管 和内分泌功能的自主神经病变等等。对糖尿病人来说,米饭 不能吃饱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饮食结构糖尿病作为慢性癌症杀手一直威胁着患者生命,到底糖 尿病是从何得来的怎么预防,如下作为简单介绍一、糖尿病(一)病因1 .遗传因素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 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 临床上至少
3、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 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 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 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 因、线粒体基因等。2.环境因素:饮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糖 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 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 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 疫反应,破坏胰岛素P细胞。(二)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 中毒时“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
4、酮症酸 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 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三)诊断1 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 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 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 .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 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 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 .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 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lc水平稳
5、定,可反映 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 值的指标。5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 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6 .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反映胰岛P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 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7 .血脂: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 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8 .免疫指标:胰岛细胞抗体(I CA),胰岛素自身抗体(I AA) 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
6、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 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9 .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可灵敏地检出尿 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四) 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 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 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般治疗1. 教育: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 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 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2 .自我监测血糖:随着小型快捷血
7、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 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药物治疗1 口服药物治疗:2 .(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 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 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 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a -葡萄糖苷酶抑 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用胰岛素治疗;用胰岛素治疗;形作用,早产、是合并严重感染, 三是糖尿病酮症 四是糖尿病孕妇死产发生率高,创伤及大手
8、术期间,临时改 、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 ,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 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 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 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 明显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 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 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2)双胍类降糖药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 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 的吸收,降低体重。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 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 可加
9、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 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 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 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 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不良反应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呕吐、食欲下降、腹痛、 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 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 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 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3)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 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
10、岛素联用。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 口服。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 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 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 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 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那格 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2.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 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 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 0。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 应为低血糖。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
11、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 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 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 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 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 游泳等。饮食治疗: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 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二、糖尿病病发症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 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 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 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 适当的干预措
12、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 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 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 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 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 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 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 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 )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 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 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 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 伴有一
13、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 或是有内在的联系;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 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3)糖尿病性白内障 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 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 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3. 糖尿病足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 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 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 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 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 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 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
14、和躯干上,不过 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4. 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 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化,高血糖、高收缩压、 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5.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 计,2型糖尿病患者有20 %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 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 尿病患者的主要死
15、亡原因之一。6. 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 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 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 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 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三、饮食结构1.总热量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 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 )-105 或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0 X 0.9 ;女性的标准体 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
16、表获得。算 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 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 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 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 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 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 51. 0kg为宜,待接近 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 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 些。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 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
17、 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 g , 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 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Og,重体力劳动 者40 0g以上。3.蛋白质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 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 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 重1. 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 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 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 6g。4.脂肪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 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 81g。动物脂肪主要含 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 动脉粥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沈阳理工大学《产品创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同到期了单位不续签通知模板
- 2024年拉萨驾驶员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简单版机动车借款抵押合同
- 2024服装制作合同
- 2024防水材料采购合同
- 2024深圳建设工程技术咨询合同样本
- 2024光伏发电安装合同范本光伏发电安装合同范本
- 2024教师聘用合同
- 2024幼儿园装修改造工程施工合同
- 幼儿园绘本故事:《老虎拔牙》 课件
- 2021年上半年《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真题
- 一个冬天的童话 遇罗锦
- GB/T 706-2008热轧型钢
-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 GB/T 25032-2010生活垃圾焚烧炉渣集料
- GB/T 13610-2020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 《彩虹》教案 省赛一等奖
- 2023年湖南建筑工程初中级职称考试基础知识
- 沈阳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司法考试:证据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