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目 录(一).、工程概况2 2(二).、观测内容3 3(三).、基坑变形观测方案3 31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3 32 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3 33 3、.提交的成果内容6 64 4、.仪器设备6 6(四).、沉降观测方案7 71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7 72 2、.设立水准基点1010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23 3、.主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10104 4、. 最终提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111附件:1.:1.监测点位布设示意图;2.2. 埋设点位示意图(一)、工程概况1.11.1 本建筑为射洪县中医院扩建工程、射洪县中医
2、院康复治疗中心建设项目 1#1#建筑,地处射洪中医院地块的西侧,其在美丰大道的北侧,开元路东侧;本项目为框 架剪力墙结构地下 2 2 层,地上 1616 层。建筑占地面积:2427.592427.59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430.6333430.63 平方米,其中(地下总建筑面积:5937.585937.58 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27493.0527493.05平方米). .本建筑%P0.00%P0.00 相对于绝对标高为:330.80m330.80m 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12m12m 根据有 关规范及成都市建委相关规定,本工程基坑安全等级确定为二级。建设方为获取该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支护结
3、构顶部的位移变化情况及主体建筑物 的沉降情况,拟委托我公司对该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对主体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区 拟埋设观测基准点 3 3 个,基坑支护项目埋设水平位移观测点 1616 个,基坑周边临近建筑 物及重要道路布设沉降观测点 9 9 个;主体建筑物埋设沉降观测点 8 8 个(详见点位布设示 意图)。基准点按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3一定的时间间隔,共观测 3 3 个周期, ,并且经常性地检核使用。基坑按每 七天为一个周期,共计六个月;主体沉降点观测按主体施工进度,主体每升高 2-32-3 层观测 1 1 个周期,自内外装修开始至大楼竣工,每1-21-2 月观测 1 1
4、个周期,直至沉降速率达到0.01-0.04mm/d0.01-0.04mm/d 要求为止,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的裂缝时,应 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二) 、观测内容射洪中医院扩建工程及康复中心项目基坑支护结构变形(水平、垂直位移)监测及主体建筑沉降观测。(三) 、基坑变形观测方案1 1、本方案所依据的有关技术标准(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JGJ8-2007(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GB50497-2009(3 3)本工程技术设计方案2 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2.12.1、
5、水平位移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4(1 1)水平位移观测精度要求观测精度按二级变形测量要求进行,即观测点坐标中误差w3.0mm3.0mm(2 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周期a a 基坑开挖时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基坑开挖期间拟每挖 1 1 米观测一次;基坑开挖到设 计标咼后,原则上每周监测一次,护壁完工至基础施工的间歇期每两周一次。b b 特殊情况基坑水平位移观测:如遇到变形较大、暴雨、积水、震动、荷载加压等情况可适当加密观测。按合同约定共观测六个月,预估观测2424 次。(3) 基坑变形的监测报警值:a a 护壁桩桩顶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 30mm30mm 变化
6、速率 4mm/d4mm/dd d 护壁桩桩顶竖向位移报警值:绝对值 25mm25mm 变化速率 3mm/d3mm/dc c 边坡水平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 30mm30mm 变化速率 10mm/d.10mm/d.d d 边坡竖向位移监测报警值:绝对值 30mm30mm 变化速率 5mm/d.5mm/d.2.22.2、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1) 基准点的布设在施工区附近( (变形范围外) )布设供水平位移观测使用的 3 3 个基准点, 预计观测 3 3 个 周期。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5基准网布设根据场地情况,可采用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或导线网;各种布网 均应考虑网形
7、强度,长度不宜悬殊过大。(2) 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在基坑上口边线变形敏感部位布设变形观测点,编号为 J#-J#J#-J#,位置见“基坑水平位 移点位布设示意图”。2.32.3、基准点观测方法观测方法参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二级精度要求进行,基准点水平角观测采用 J2J2 型全站仪按照 5 5 个测回测定,距离 4 4 测回测定。初始观测时如不稳定可适当增加观测的 测回数,平差后点位坐标中误差应小于 3.0mm3.0mm 否则应进行返工重测,直至点位坐标中 误差小于 3.0mm3.0mm2.42.4、水平位移观测方法(1 1) 基坑水平位移观测,主要采用前方交会法进行,即 : 在基准点上安置 J
8、J2 2 型全站 仪,用 2 2 测回测定观测点的水平角度及水平距离,计算出观测点的坐标值,与其初始值 进行比较计算出累计水平位移量。由于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各种水平位移一般均向基坑内测,为直观方便起见,坐标系统采用平行于基坑边的独立坐标系统。(2 2)首次观测前,由工程负责人编制工程技术设计书或施测纲要,并经审核工程师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6审核、总工审定。然后工程技术负责人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做到全体作业人员了 解各项内容及要求,其后整个工程严格按照IS09001IS09001 的标准要求进行监控和作业。另外在首次初始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3 3
9、)每次位移观测完毕后,应及时向业主提交临时观测成果,并作简要分析说明。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有关方面,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的工 程技术报告书。2.52.5、观测值的平差计算和成果整理分析对野外观测记录进行全部复核确认无误,检核有关限差均满足要求后,用计算机专 业平差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计算各观测点之坐标和精度。将各观测点之坐标汇总在己编定的统计表格中,并据此计算分次和累计变形量,同时在备注栏中注明日期、观测条件, 由此形成临时观测资料,然后再及时送交有关方面。若发现有明显的变形,则及时告之 委托单位,以便查明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 3、提交的成果内容观测期间,原则上每观测
10、一次向甲方报送临时观测成果一次,如有异常则加密观测 并及时报告。观测结束时,根据有关规范及设计要求编制并提交最终合格的成果报告, 其最终提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7交的成果资料包括:(1 1)基坑水平位移观测点及基准点位布设示意图;(2 2)基坑水平位移观测成果表;4 4、仪器设备变形观测采用 J2J2 型全站仪施测。内业采用台式 PCPC 计算机+ +清华三维 NASEVNASEV 专业平 差软件平差计算,AutoCADAutoCAD 软件绘图等相关专业软硬件;每次观测时,为了提高观测精度及可靠性,宜采用相同的观测网形和观测方法,并使用同一台(套)仪器设备,且每次固定相同观测
11、人员(专人负责)、选择最佳观测时段、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观测。(四)沉降观测方案1 1、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a a 、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 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S1 或 S05S05 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 金水准尺。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8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 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
12、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b b、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 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C C、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构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 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 间间距以10-1510-15 米为宜,均匀地分
13、布在建筑物的周围。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 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 住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9d d、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 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 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 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 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e e、
14、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 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3-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 核。f f、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未有特 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构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 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0各项观测指标要求如下:(1) 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h=h=Ea a 一刀 b b I I、
15、.n,表示测站数。( (或厶h=h=刀 a a 一刀 b b 1.01.0, L 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 前后视距: 50m50m(3) 前后视距差: 2.0m2.0m(4) 前后视距累积差: 3.0m3.0m(5) 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 1.0mm1.0mm(6) 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 N2N2 级别g g、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要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依据正确,严谨有序,步步校核,结果有效的原则进行成果整理及计算。2 2、设立水准基点建立水准控制网要求: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置 3 3 个以上水准点,其间距不大于 10100 0米;场
16、区内各水准点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检校;各水准点要设在建筑物开挖、 地面沉降基坑变形及主体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设计方案11和震动区范围之外,水准点的埋深要符合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根据工程特点, 建立合理的水准控制网,与基准点联测。(1 1)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 形范围外)布设供沉降观测使用的 3 3 个水准基点,由我公司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定点,高 程系统为独立高程系,观测路线由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并每间隔3 36 6 个月左右进行一次水准基点的稳定性检测,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高可靠性。(2 2)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用徕卡电子水准仪(S1S1 型)及相应的铟瓦水准尺和尺垫 进行二级水准观测,组成闭合水准路线。3 3、主体建筑物的沉降观测A A、拟在主体建筑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搪瓷卫生洁具的行业标准化建设考核试卷
- 司马迁的‘大数据思维’:《史记》如何成为历史数据整合的典范
- 汉代公务员体系解析:《汉官六种》的史料价值与研究
- 2025厦门房屋私人租赁合同
- 2025店面转让合同协议范本
- 2025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满月 企业临时工将面临何种挑战
- 2025网络平台信息服务合同协议
- 2025个人典当借款合同协议范本
- 债权保证担保合同
- 营销策划销售代理合同二零二五年
- 山东青岛平度市人社局招考聘用劳务派遣制就业人才综合柜员11人冲刺卷(3套)答案详解㈠
- 《跨境电子商务》教案
- 阿里腿部力量三板斧完整课件
- 废品入库单模板
- 2023年版-肿瘤内科临床路径
- 婚育情况登记表
- word精美小升初简历欧式模板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耳鼻喉进修汇报
- 岩芯鉴定手册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试讲PPT
- 甘肃历史与甘肃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