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超强总结)_第1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超强总结)_第2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超强总结)_第3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超强总结)_第4页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各册章节知识点总结(超强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标题第一章丰富图形世界第二章有理数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第四章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第七种可能性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各章标题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各章标题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二章实数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各章标题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分解因式

2、第三章分式第四章相似图形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六章证明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各章标题第一章证明(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第五章反比例函数第六章频率与概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各章标题第一章直角三角形边的关系第二章二次函数第三章圆第四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 丰富图形世界1、 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2、 常见几何体的分类:球体、柱体(圆柱、棱柱、正方体、长方体)、锥体(圆锥、棱锥)3、 平面图形折成立体图形应注意: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相等。4、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表面全部展开

3、是两个和一个; 圆锥的表面全部展开图是一个和一个; 正方体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和两个小正方形,; 长方形的展开图是一个大和两个。5、 特殊立体图形的截面图形:(1)长方体、正方形的截面是: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2)圆柱的截面是:、圆(3)圆锥的截面是:三角形、。(4)球的截面是:6、 我们经常把从看到的图形叫做主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7、常见立体图形的俯视图几何体 长方体 正方体 圆锥 圆柱 球主视图正方形长方形俯视图 长方形圆 圆左视图 长方形 正方形8、点动成,线动成,面动成。第二章 有理数1 、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 以

4、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 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2 、有理数(1)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整数和分数统称。 0 既不是数,也不是数。(2)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3)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 2 的相反数是; -2 的相反数是; 0 的相反数是(4)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对值是

5、0。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 、有理数的加减法(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符号, 并用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一个数同0 相加,仍得这个数。(2)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4、 有理数的乘除法(1)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 相乘,都得0。(2) 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 的倒数是;绝对值是;相反数是。(3) 有理数除法法则1 :除以一个不等于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有理数除法法则2:两数相除,同号得,异号得

6、,并把相除。 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 的数,都得0。(4) 求 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 。在 a 的 n 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 n 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次幂都是0。 -1 的奇次方是; -1 的偶次方是。第三章、字母表示数1、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字母叫做代数式。2、求代数式值要注意:字母的取值必须确保代数式有意义;字母的取值要确保它本身所表 示的数量有意义。3、代数式的系数应包括这一项前的符号;如果代数式的某一项只含有字母因数,

7、它的系数就是 1 或 -1 ,而不是0。4、同类项所含的相同;相同字母的也相同。注意: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5、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不变。6、去括号法则:(1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2)括号前市“-”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第四章 平面图形及位置关系1、直线、射线、线段(1)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直线端点:射线个端点:线段有个端点。(2)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3)线段的比较方法:叠和法和度量法

8、。(4)线段的中点:如果M 是 AB 的中点,那么;反之,如果点M 在线段AB上,并且有(AB = BM ),那么点 M是AB的中点。例: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可得AC= =,或者 2AC= =AB ,AC+ =AB , BC=AB-。2、角的度量与表示(1) 1度=;1分=;1周角二度;1平角=度=周角(2)角的三种表示方法: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或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 ABC ,vA;用希腊字母表示(如V 3 );用数字表示(如V 1, < 23、 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按大小分可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2)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角平分线

9、是一条射线。如果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则我们可知道v AOC =<AOB=2vBOC=, <AOC+ =<AOB , <BOC=<AOB-4、平行线(1)如何画平行线?(2)平行线的性质1:过直线外一点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5、垂直(1) 如何画垂线?(2) 垂线的性质1:过一点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线的性质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中,最短。垂直的性质3:点到直线的距离。6、有趣的七巧板:七巧板是由5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一个组成的。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1、 从算式到方程方程是含有

10、未知数的等式。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2、等式的性质:(1) . 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结果仍相等。3、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要移就得变)4、在日历牌中,一个竖列上相邻两个数相差, 的数比的数大 7;一个横行上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常用体积公式:长方形的体积=长X 宽 X棱柱的体积=x 高;圆锥的体积=X 高。的数大1 。正方形的体积=边长X 边长 X 边长 ;圆柱的体积=

11、底面积X;6、常用的相等关系:(1)禾1润=售价-;禾I润率=禾|润+成本(进价)(2) 利息 =本金 X 利率 X ; 本息和=本金+利息 =本金 X( 1+利率 X 期数)利息税=利息X 税率 =本金 X 利率 XX;贷款利息=贷款金额XX。7、行程问题的主要类型及相等关系:(1)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追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两地间的距离。(2) 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总路程。8、解应用题的关键是。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1、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 iwa<io,n为正整数),就叫。(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 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

12、个数的有效数字。)2、扇形统计图的性质:各扇形分别代表每部分在;各扇形占整个圆的百分比之和为。(3) (1) 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X 该部分占总体的;(2)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二部分数量+=该部分所对应圆心角的度数与的比。4、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5、各统计图的特点:(1)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3)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现出。第七章可能性必然事件:事先能肯定它确定事件不可能事件: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事件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它1、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机会大的不确定事件不一定发生,机会小的不确定事件也不一定不发生,机会大大小只能说明发生的程度不同。2、要

13、学会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整式的运算单项式整式多项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幂运算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 负指数幂 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单项式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 或1。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7、单

14、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11、单项式的系数是1 或 1 时,通常省略数字“1”。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二、多项式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三、整式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

15、式。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四、整式的加减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律。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五、同底数幂的乘法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

16、,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哥),其中a为底数,n为 指数, an 的结果叫做幂。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3、同底数哥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哥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 an=am+n。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m+n = am . an。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六、幂的乘方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 am) n 表示 n 个 am 相乘。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m) n =amn。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 n=( an) m。七、积的乘方1、积的

17、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 n=anbn。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 =( ab) n。八、三种“幂的运算法则”异同点1、共同点:( 1 )法则中的底数不变,只对指数做运算。( 2)法则中的底数(不为零)和指数具有普遍性,即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式(单项式或多项式) 。(4) 3) 对于含有3 个或 3 个以上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2、不同点:( 1 )同底数幂相乘是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是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是每个因式分别乘方,再将结果相乘。九、同底数幂的除法1、同底数哥的除法法则:

18、同底数哥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m+an=am-n (aw。)。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 am-n = am + an (aw 0)。十、零指数幂1、零指数哥的意义: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哥都等于1,即:a0=1 (aw。)。十一、负指数幂1、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一 p次哥,等于这个数的 p次哥的倒数,即:注:在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中底数不为0。十二、整式的乘法(一)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 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2、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3、相同字母的幂相乘时,底数不变,指数相加。4

19、、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一起写在积里,作为积的因式。5、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结果仍是单项式。6、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二)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单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率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中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a+b+c)=ma+mb+mc 。2、运算时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3、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4、混合运算中,注意运算顺序,结果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从而得到最简结果。(三)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1、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20、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3、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4、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5、对于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 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时,可以运用下面的公式简化运算:(x+a)(x+b)=x2+(a+b)x+ab 。十三、平方差公式1、(a+b) (a-b尸a2

21、-b2,即: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之差。2、平方差公式中的a、 b 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平方差公式可以逆用,即:a2-b2=( a+b) (a-b)。4、平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a+b)?(a-b)的形式,然后看 a2与b2是否容易计算。十四、完全平方公式1、 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 倍。2、公式中的a, b 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3、掌握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变形公式:( 1)( 2)( 3)4、完全平方式:我们把形如: 的二次三项式称作完全平方式。5、当计算较大数的平

22、方时,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简化数的运算。6、完全平方公式可以逆用,即:十五、整式的除法(一)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一般地,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根据法则可知,单项式相除与单项式相乘计算方法类似,也是分成系数、相同字母与不相同字母三部分分别进行考虑。(二)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用字母表示为: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注意多项式各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余角余

23、角补角补角角两线相交对顶角同位角三线八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尺规作图一、余角与补角1、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为互余,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为互补,称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3、互余和互补是指两角和为直角或两角和为平角,它们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角的位置无关。4、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5、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用数学语言可表示为:( 1 ) 则(同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4) 且 则(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6、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是证明两角

24、相等的一个重要方法。二、对顶角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4、对顶角的性质在今后的推理说明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是证明两个角相等的依据及重要桥梁。5、对顶角是从位置上定义的,对顶角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不一定是对顶角。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 个角。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4

25、、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5、这三种角只与位置有关,与大小无关,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不存在固定的大小关系。四、六类角1、补角、余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六类角都是对两角来说的。2、余角、补角只有数量上的关系,与其位置无关。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只有位置上的关系,与其数量无关。4、对顶角既有数量关系,又有位置关系。五、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

26、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六、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4、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具备互逆的特征,其关系如下:在应用时要正确区分积极向上的题设和结论。七、尺规作线段和角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3、尺规作图中直尺的功能是:( 1 )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 2)将线段向两方延长。4、尺规作图中圆规的功能是:( 1 )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一个圆;( 2)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一段弧;5、熟练掌握以下作图语

27、言:(1)作射线XX;(2)在射线上截取X X = X X ;(3)在射线XX上依次截取XX =xx=xx;(4)以点X为圆心,XX为半径画弧,交XX于点X;(5)分别以点X、点X为圆心,以XX、XX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X;(6)过点X和点X画直线X X (或画射线XX);(7)在/XXX的外部(或内部)画/XXX =/XXX;6、在作较复杂图形时,涉及基本作图的地方,不必重复作图的详细过程,只用一句话概括叙述就可以了。(1)画线段XX =xx;(2)画/XXX =/xxx;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单位换算 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 生活中的数据精确数有效数 字 精确度 统计图(象形统计图)一、单位换

28、算1、长度单位:( 1 )百万分之一米又称微米,即1 微米 =10-6 米。( 5) 10 亿分之一米又称纳米,即1 纳米 =10-9 米。( 6) 1 微米 =103 纳米。( 7) 1 米 =10 分米 =100厘米 =103 毫米 =106 微米 =109 纳米。2、面积单位( 1) 10-6 千米 2=1 米 2=102 分米 2=104 厘米 2=106 毫米 2=1012 微米 2=1018 纳米2。3、质量单位( 1 ) 1 吨 =103 千克 =106 克。二、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 的较小数据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 1的较小数据时,也可以表示为 axion的形式,

29、其中1W I a I <10,n为负整数,n等于这个数的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所有零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零)的相反数。三、近似数与精确数1、精确数是指一个物体或描述一事件的真实数值。2、近似数是指用测量或统计的方法、四舍五入、估计等得到的数。3、近似数产生的原因有:( 1 )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的局限性不可能得到物体的准确值;( 2)有些事件也不可能或没有必要得出它的精确值。4、近似数a 的真值的范围大于或等于a 与它的最末位的半个单位的差而小于a 与它的最末位的半个单位的和。例如近似数1.60 的真值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595 而小于1.605。四、有效数字1、对于一个近似数

30、,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2、对于科学计数法型的近似数,由 aX10n (iw I al <10)中的a来确定,a的有效数字就 是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与x 10n无关。3、对带有记数单位的近似数,由数字来确定,与单位无关。五、近似数的精确度1、近似数的精确度是近似数精确的程度。2、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3、精确度是由该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4、对于单独一个近似数,根据最后一位有效数字在该数中所处的位置直接确定精确度。5、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应注意将其还原为原来的数后,再确

31、定其精确度。6、对带单位的近似数,也要还原为原来的数后再确定其精确度。7、对近似数进行取舍时需要注意一般形式与科学记数法形式。六、统计图(表)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2、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3、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4、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之间的意义。5、从统计图中获取更多的有用信息,应做到以下几步:( 1 )审清统计图横轴和纵轴代表的意义,若是象形统计图则要看准每个形象图标代表什么意义;( 2)把各部分的数据找出来;( 3)以图中读出的信息作为参考(已知),推测相关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 4)对需要计算后回

32、答的信息要准确地进行计算。6、制作象形统计图( 1 )象形统计图比一般的统计图更直观、更简洁生动,极富有个性和情感,但准确性差一些。( 2)制作象形统计图没有固定的格式,需要具有较强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3)制作象形统计图:一是要明确制作的统计图的特点;二是要结合具体问题,分析数据特点和规律,通过设计简明、直观、形象的统计图,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第四章概率必然事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概率等可能性游戏的公平性概率的定义概率几何概率设计概率模型一、事件1、事件分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2、必然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一定发生,不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是

33、100%(或 1) 。3、不可能事件:事先就能肯定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指该事件每次都完全没有机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为零。4、不确定事件:事先无法肯定会不会发生的事件,也就是说该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 和 1 之间。5、三种事件都是相对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来说的,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100%,则为必然事件;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为0,则为不可能事件;若事件不一定发生,即发生的可能性在0s 1之间,则为不确定事件。6、简单地说,必然事件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是指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7、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通常有

34、三种:( 1 )用语言叙述可能性的大小。( 2)用图例表示。( 3)用概率表示。 二、等可能性1、等可能性:是指几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等。2、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就是看游戏双方的结果是否具有等可能性。( 1 )首先要看游戏所出现的结果的两种情况中有没有必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若有一个必 然事件或不可能事件,则游戏是不公平的;( 2)其次如果两个事件都为不确定事件,则要看这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即看 双方获胜的可能性是否相同,只有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游戏才是公平的。( 3)游戏是否公平,并不一定是游戏结果的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都是二分之一,只要对 游戏双方获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样即可。三

35、、概率1、 概率: 是反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量,它是一个比例数,一般用 P 来表示,P( A)= 事件A 可能出现的结果数/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数。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 (必然事件)=1;3、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 (不可能事件)=0;4、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在0sl之间,记作0<P (不确定事件)<1。5、概率是对“可能性”的定量描述,给人以更直接的感觉。6、概率并不提供确定无误的结论,这是由不确定现象造成的。7、概率的计算:(1)直接数数法:即直接数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的总数n,再数出事件 A可能出现的结果数m,利用概率公式 直接得出事件 A的概率。

36、( 2)对于较复杂的题目,我们可采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四、几何概率1、事件 A 发生的概率等于此事件A 发生的可能结果所组成的面积(用SA 表示)除以所有可能结果组成图形的面积(用S 全表示) ,所以几何概率公式可表示为P( A) =SA/S 全,这是因为事件发生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概率是相同的。2、求几何概率:( 1 )首先分析事件所占的面积与总面积的关系;( 2)然后计算出各部分的面积;( 3)最后代入公式求出几何概率。五、设计概率模型(游戏或事件)1、设计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游戏或事件)是对概率计算的逆向运用。2、设计通常分四步:( 1 )首先分析设计应符合什么条件;( 2)

37、其次确定选用什么图形表示更合理;( 3)然后再按一定要求和操作经验来设计模型;( 4)最后再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验证设计的模型是否符合条件。第五章三角形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条重要线段角平分线中线高线全等图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SSS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作三角形、三角形概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AASHL (适用于RtA)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三角形,可以用符号表示。2、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 ABC”,读作“三角形 ABC”。3、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即边AB 、 BC、

38、AC ,有时也用a, b, c 来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用a表示,边AC、AB分别用b, c来表示;4、/ A、/ B、/ C为A ABC的三个内角。二、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1、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用字母可表示为a+b>c,a+c>b,b+c>a ; a-b<c,a-c<b,b-c<a。2、判断三条线段 a,b,c能否组成三角形:( 1 )当 a+b>c,a+c>b,b+c>a 同时成立时,能组成三角形;( 2)当两条较短线段之和大于最长线段时,则可以组成三角形。3、确定第三边(未知边)的取值范围

39、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大于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即.三、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 1 )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A”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 C所对白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3 、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最大角的度数。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5、 任 意一个

40、三角形都具备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都具有三边关系和三内角之和为 1800 的性质。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包含一个等式,它是我们列出有关角的方程的重要等量关系。四、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是指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 )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3、三角形的中线:( 1 )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4、三角形的高线:(

41、 1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它们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区别相同中 线 平分对边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 1 )都是线段( 2)都从顶点画出( 3)所在直线相交于一点角平分线平分内角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表内部高 线 垂直于对边(或其延长线)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线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其中两条恰好是直角边钝角三角形:其中两条在三角表外部五、全等图形1、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3、全等图形的面积或周长均相等。4、判断两个图形是否全

42、等时,形状相同与大小相等两者缺一不可。5、全等图形在平移、旋转、折叠过程中仍然全等。6、全等图形中的对应角和对应线段都分别相等。六、全等分割1、把一个图形分割成两个或几个全等图形叫做把一个图形全等分割。2、对一个图形全等分割:( 1 )首先要观察分析该图形,发现图形的构成特点;( 2)其次要大胆尝试,敢于动手,必要时可采用计算、交流、讨论等方法完成。七、全等三角形1、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用符号“0”连接,读作“全等于”。2、用“0”连接的两个全等三角形,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是今后证明边、角相等的重要依据。4、

43、两个全等三角形,准确判定对应边、对应角,即找准对应顶点是关键。八、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5、注意以下内容( 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中必须是三个元素,并且一定有一组边对应相等。( 2)三边对应相等,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一边及任意两角对应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

44、三角形全等。6、熟练运用以下内容( 1 )熟练运用三角形判定条件,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2)已知“ SS”,可考虑A:第三边,即“ SSS"; B:夹角,即“ SAS”。( 3) 已知 “ SA”, 可考虑 A: 另一角, 即 “ AAS ” 或 “ ASA ”; B: 夹角的另一边,即 “ SAS”。(4)已知“ AA”,可考虑A:任意一边,即“ AAS”或“ASA”。7、三角形的稳定性: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SS)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了,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九、作三角形1、作图题的一般步骤:( 1 )已知,即将条

45、件具体化;( 2)求作,即具体叙述所作图形应满足的条件;( 3)分析,即寻找作图方法的途径(通常是画出草图);( 4)作法,即根据分析所得的作图方法,作出正式图形,并依次叙述作图过程;( 5)证明,即验证所作图形的正确性(通常省略不写)。2、熟练以下三种三角形的作法及依据。( 1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作三角形。十、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1、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实际上是利用已有的全等三角形,或构造出全等三角形,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把较难测量或无法测量的距离转化成已知线段或较容易测量的线段的长度

46、,从而得到被测距离。( 、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 )先明确实际问题应该用哪些几何知道解决;( 2)根据实际问题抽象出几何图形;( 3)结合图形和题意分析已知条件;( 4)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十一、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2、“HL”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判定条件,对非直角三角形是不成立的;3、书写时要规范,即在三角形前面必须加上“ Rt”字样。十二、分析-综合法1、我们在平时解几何题时,采用的解题方法通常有两种,综合法与分析法。2、综合法:从问题的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条件,依据所学知识

47、,逐步探索,直到得出问题的结论。3、分析法:从问题的结论出发,不断寻找使结论成立的条件,直至已知条件。4、在具体解题中,通常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既运用综合法,又运用分析法。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变量的概念因变量变量之间的关系表格法关系式法变量的表达方法速度时间图象图象法路程时间图象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1、在某一变化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量叫做变量。2、如果一个变量y 随另一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则把x 叫做自变量,y 叫做因变量。3、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 )自变量是先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后发生变化的量。( 2)自变量是主动发生变化的量,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量

48、。( 3)利用具体情境来体会两者的依存关系。二、表格1、表格是表达、反映数据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中获取信息、研究不同量之间的关系。( 1 )首先要明确表格中所列的是哪两个量;( 2)分清哪一个量为自变量,哪一个量为因变量;( 3)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绘制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1 )列表时首先要确定各行、各列的栏目;( 2)一般有两行,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 3)写出栏目名称,有时还根据问题内容写上单位;( 4)在第一行列出自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第二行对应列出因变量的各个变化取值。( 5)一般情况下,自变量的取值从左到右应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样便于反映因变

49、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关系式1、用关系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是用含有自变量(用字母表示)的代数式表示因变量(也用字母表示),这样的数学式子(等式)叫做关系式。2、关系式的写法不同于方程,必须将因变量单独写在等号的左边。3、求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式的途径:( 1 )将自变量和因变量看作两个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关于未知数的方程,并最终写成关系式的形式。( 2)根据表格中所列的数据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3)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写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 4)根据图象写出与之对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式。4、关系式的应用:( 1 )利用关系式能根据任何一个自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因变量

50、的值;( 2)同样也可以根据任何一个因变量的值求出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3)根据关系式求值的实质就是解一元一次方程(求自变量的值)或求代数式的值(求因变量的值)。四、图象1、图象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又一重要方法,其特点是非常直观、形象。2、图象能清楚地反映出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3、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又称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又称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4、图象上的点:( 1 ) 对于某个具体图象上的点,过该点作横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自变量的取值;( 2)过该点作纵轴的垂线,垂足的数据即为该点相应因变量的值。( 3)由自变量

51、的值求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时,可在横轴上找到表示自变量的值的点,过这个点作横轴的垂线与图象交于某点,再过交点作纵轴的垂线,纵轴上垂足所表示的数据即为因变量的相应值。( 4)把以上作垂线的过程过来可由因变量的值求得相应的自变量的值。5、图象理解( 1 )理解图象上某一个点的意义,一要看横轴、纵轴分别表示哪个变量;( 2)看该点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位置(数据);( 3)从图象上还可以得到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变化趋势。五、速度图象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速度,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 )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增加;(

52、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匀速行驶或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速度减小。六、路程图象1、弄清哪一条轴(通常是纵轴)表示路程,哪一条轴(通常是横轴)表示时间;2、准确读懂不同走向的线所表示的意义:( 1 )上升的线:从左向右呈上升状的线,其代表匀速远离起点(或已知定点);( 2)水平的线:与水平轴(横轴)平行的线,其代表静止;( 3)下降的线:从左向右呈下降状的线,其代表反向运动返回起点(或已知定点)。七、三种变量之间关系的表达方法与特点:表达方法特点表格法多个变量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张表格中关系式法准确地反映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值关系图象法直观、形

53、象地给出了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分类轴对称角平分线轴对称实例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等边三角形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镜面对称的性质图案设计轴对称 的应用镶边与剪纸一、轴对称图形1、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理解轴对称图形要抓住以下几点:(1 )指一个图形;(2)存在一条直线(对称轴);(3)图形被直线分成的两部分互相重合;(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的只有一条,有的则存在多条;(5)线段、角、长方形、正方形、菱形、等腰三角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二、轴对称1、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可以说成:这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2、理解轴对称应注意:(1 )有两个图形;(2)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3)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是全等形,但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4)对称轴是直线而不是线段;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区别是一个图形自身的对称特性是两个图形之间的对称关系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对称轴只有一条共同点沿某条直线对折后都能够互相重合如果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