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同步练习4_第1页
《孟子两章》同步练习4_第2页
《孟子两章》同步练习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孟子两章 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肃穆(mq绥靖(su赃物(zhu aig)阻遏(e)B.米粟(s u)能耐(n瞥见(pi e呵护(h eC.域 (y U 民制裁(c d)荒谬(mi co)歼灭(jiai)D.俨然(y印)寒噤(jin)清涟(lid)轩敞(xu ai)2.下列划线字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好像)阡陌交通(交错相通)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B. 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濯清涟而不妖(清水)宜乎众矣(应当)C.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坚利:坚固锋利。多:充足。D. 选贤与(通“举)鳏寡孤独(老而无子的人)女有旦(女

2、子出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 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委而去之()(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

3、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_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准拼音,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A赃 物(z mg)C .荒谬(mi u)D.俨然(俨然)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o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

4、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日常学习中对课内文言重点词语的记忆。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o二、【答案】1. (1)舍去(2)限制(限止)(3)震慑(威慑)2. D3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被内外亲戚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作战 就一定能胜利。4要施行“王道”(“仁政”),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 人心”)【解析】1试题分析: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 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威”这里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o2试题分析:D中二者都是“凭借”;A:转折/承接;B:原因/的人;C:助词/代词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o3试题分析: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 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 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亲戚”等关键词的理解。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4试题分析:学生亮出的观点要明确,最好能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