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课件 (2)_第1页
诫子书-课件 (2)_第2页
诫子书-课件 (2)_第3页
诫子书-课件 (2)_第4页
诫子书-课件 (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乔庄镇乔庄中心小学刘晓东 诸葛亮(诸葛亮(181181234234),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南)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守持联吴以据曹策诸葛亮自刘备三顾茅庐以来,守持联吴以据曹策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终始刘备部由弱变强,略,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终始刘备部由弱变强,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与曹魏孙吴呈三足鼎立之势。然“江流石不转,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遗恨失吞吴。”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白帝城

2、托孤后,诸葛亮意图老骥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伏枥,问鼎中原。但六出祁山,功败垂成,病逝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五丈原。诸葛亮一生凭其高尚的品行,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道德文章,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高风亮节,成为后世楷模。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古传颂。之志,千古传颂。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诫子书诫子书是诸葛亮是诸葛亮5454岁临终前写给岁临终前写给8 8岁儿子诸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其葛瞻的一封家书。其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十分重视。诫子书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

3、持续发展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背景简介背景简介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读准字音,熟读成诵。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夫(夫(f) 澹泊(澹泊(dn)()(b) 淫淫(ynyn)慢慢 遂(遂(su) 庐(庐(l)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诫子书 夫夫/ /君子君子/ /之行之行, ,静静/ /以修身以修身, ,俭俭/ /以以养德养德; ;非非/

4、 /澹泊澹泊/ /无以无以/ /明志明志, ,非非/ /宁静宁静/ /无以无以/ /致远。夫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学须静也,才/ /须学须学也。非学也。非学/ /无以无以/ /广才,非志广才,非志/ /无以无以/ /成成学。淫慢学。淫慢/ /则则/ /不能不能/ /励精,险躁励精,险躁/ /则则/ /不能不能/ /治性。年与时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驰,意与日/ /去,去,遂成遂成/ /枯落,多不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接世,悲守/ /穷庐,穷庐,将将/ /复何及!复何及!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读准字音,熟读成诵补充注释:补充注释:诫诫:警告,劝诫。警告,劝诫。 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

5、信又叫: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尺牍”或曰或曰“信札信札”,是一种应用,是一种应用性文体。性文体。 夫夫:语气词。:语气词。以以:用来。:用来。 修身修身:修养身心。:修养身心。 养德养德:陶冶德行。:陶冶德行。 广广: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扩大。这里是增加的意思 。成成学:成就学:成就励励精精:振奋振奋年年与时驰:年华与时驰:年华意意与与日日去:意志;岁月去:意志;岁月遂遂成成枯落枯落:最终;枯败;凋零。最终;枯败;凋零。对照注释,翻译课文对照注释,翻译课文1夫君子之行,夫君子之行,静静以修身,俭以以修身,俭以养德养德。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 他们是依靠内心安静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的, 是

6、依靠俭朴的作风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2非淡泊非淡泊/无以明无以明志志,非宁,非宁静静/无以致远。无以致远。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表明心志。 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 3夫夫学学须须静静也,也,才才须须学学也,非也,非学学/无以广无以广才才,非,非志志/无以成无以成学学。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 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冶性。 追求过度享乐的放纵和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 冒失急躁不能陶冶性情使品德节操高尚。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年与时驰,意与日

7、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龄随时间飞驰而去,意志随时光流逝而消沉,年龄随时间飞驰而去,意志随时光流逝而消沉, 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最后就像衰老的树叶般一片片凋落, 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一点用处,大多不能够融入于社会,不能继承前辈的事业,入于社会,不能继承前辈的事业, (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到那时,)守着贫穷的小屋,悲伤叹息,知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道要悔过、改过,却怎么也来不及了。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主旨

8、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着重围绕一个“静静”字加以论述,同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躁”字,对比字,对比鲜明。鲜明。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实均可)吗?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A. A.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

9、述。 B.B.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个“静静”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字,修身要静,学习要静,获得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成功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于“躁躁”字,字,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把静、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的效果。 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薛谭学讴,自足而归,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躁”的最好的例证。的最好的例证。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条件是什么?问题研问题研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一要有志,二

10、要淡泊宁静。这就一要有志,二要淡泊宁静。这就是是“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的完整意的完整意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义。这就是诸葛亮的治学之道。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A、淡泊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渊明);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4.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之行,静

11、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静”字。字。“俭以养德俭以养德”与与“静静”有何关系?有何关系?问题研究问题研究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俭以养德”是建立在是建立在“静静”的基础上的美德。的基础上的美德。 又诫子书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终而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豪,可以至醉,无致迷乱。【注释】【注释】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