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俗附雅鞭指巷_第1页
脱俗附雅鞭指巷_第2页
脱俗附雅鞭指巷_第3页
脱俗附雅鞭指巷_第4页
脱俗附雅鞭指巷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鞭 指 巷 济南的老街旧巷,那可是街街有传说,巷巷有故事。泉城路路北有一条叫“鞭指巷”的小街,宽有丈余,长有三百米。它虽然不过是躲在繁华泉城路腋下一条小巷,但关于它古老的故事却依然口耳相传。 开始,它的名字是鞭子巷。自明朝设府以后,济南遂成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济南老城中西部便是那时省、府、县各级衙门的所在地。明时,鞭指巷邻近布政司、都司、都察院等衙署,多住有高级官吏。巷内住过一位刘姓都察院都御史,人称“刘都宪”,因此这条街道一度被称为“刘都宪巷”。到康熙年间,此巷内逐渐有了若干家经营鞭子、缰绳、鞍子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和旧城西门外的剪子巷、篦子巷、筐市街、花店街等具有经济特色的老街一样,久而

2、久之,这条街巷便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鞭子巷”。再后来,该巷因一段饶有趣味的民间传说,而脱俗附雅,改称为“鞭指巷”。 话说清代乾隆某年一黄道吉日,济南城黄土铺地,闲杂人等一律回避,原来是乾隆皇帝驾临济南。他游了趵突泉,要去珍珠泉畔巡抚衙门休憩。乾隆皇帝高跨御马,旗锣伞扇,前呼后拥,进得西城门,沿院西大街浩荡而行。刚刚看了西门外护城河的水景,在西门内又看到城里一片繁荣景象,皇上好不高兴。忽然,乾隆皇帝的坐骑在鞭子巷南口停住,他见一巷子挤满卖马鞭、牛鞭等车马挽具的店铺,便马鞭一指,问身后随巡大臣刘墉道:“这街巷何名?”刘墉聪明灵敏,以书法和善断公案而闻名。听到问话,他灵机一动,立即回答:“禀报万岁,

3、这街正如御鞭所指,实为恩幸,可名之为鞭指巷。”乾隆皇帝对取名“鞭指巷”之名十分满意,为此还赏赐了刘墉。当天,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高级官员们,包括巡抚、布政使,急忙传谕济南知府和历城知县:“皇帝恩允赐给街名,乃千古未有之幸事,实为济南全城之恩荣,速即改称!”从此,鞭指巷的名字就在济南叫开了。民间传说为这条古老街巷增添了不少传奇的文化色彩。此外,鞭指巷的“状元府”(今鞭指巷9号、11号大院)和它的主人陈冕也值得一提。 据考,这所陈家大院由陈冕的祖父陈显彝最初建造。陈冕出身于晚清官宦之家,祖父陈显彝曾任山东盐运使,山东候补道,登、莱、青州兵备道;其父陈恩寿,曾任山东莱阳县、长清县县令。1859年,陈冕

4、便诞生在这座陈家大院里。据说,陈冕出生前,其父受众百姓赠送的一顶精致官帽,祝后人成栋梁之材,故生子名冕,字冠生。陈冕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幼承家训,博习经史,从师于山东举人、翰林院编修王芷庭。17岁时(光绪元年),以顺天府籍参加乡试中举。清光绪九年(1883年)陈冕一举夺魁,中癸未科殿试一甲一名,成为清代第105位状元,也是济南历史上唯有的两位状元之一,另一个状元是元代的张起岩。当时有一张有关科举考试的益闻录报纸,乡试、会试、殿试试题及录取名单均见于该报。益闻录光绪八年九月十七日刊录壬午科江南乡试名录,正榜147名,副榜22名,录取者为举人,有资格参加会试:光绪九年四月十七日益闻录,刊登癸未

5、科会试官板题名,共316名,中试者为“贡士”;光绪九年五月初九益闻录,刊登“癸未科殿试题名:一甲3名,状元(陈冕)、探花(寿耆)、榜眼(管廷献);二甲124名,赐进士出身,第一名为传胪(朱祖谋);三甲181名,赐同进士出身。” 就在陈冕中状元的那一年,黄河决口,山东历城、邹平、利津等县40余万灾民无家可归。陈冕和其父陈恩寿一次捐出巨款数万银两救灾,并亲自到抗洪前线参加救灾工作。陈恩寿因操劳过度于同年十月去世。临终前勉励陈冕“不要空有状元头衔,要为百姓多做善事”。陈冕闻讯回济南侍奉,父亡,在家守制。次年,黄河又泛滥,陈冕继承父志再次捐出巨款赈灾。他不顾个人安危,乘坐小船给灾民送饭送衣,还亲自选择

6、高地个人出钱建造民房干间以安置灾民。经过几次黄河抗洪救灾,陈冕已将祖父经营盐业积攒的钱财捐出了多半。3年丧满,陈冕回京任职。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任湖南乡试主考官。光绪十八年,其母病逝,离职回济南服丧。次年五月,陈冕将祖坟迁移到济南历城丁家庄,并在此修建“陈冕大院”(今丁家庄小学)。 光绪十九年(1893年),山西发生大旱,陈冕将家中余财凑成黄金千两全部捐献,并在济南街头当场写字募捐,共募得万余两黄金送往山西。就在这一年的八月十七日,34岁的陈冕因赈灾劳累过度而病逝于济南鞭指巷里的“状元府”内。英年早逝的他令朝野十分惋惜。陈冕出殡时,由济南西门到状元墓的路上,挤满了送葬的百姓。 陈冕作为

7、翰林院修撰时,曾任湖南乡试主考。他主张废八股,用策论,曾就黄河治理等问题向朝廷献策。陈冕还擅书画,史学造诣颇深,有碑传集补等专著传世。英年早逝的陈冕,或许就是因为才能未施,政绩不显,史料记载不多而鲜为人知,只留下其旧居俗称“状元府”。状元府虽历经沧桑颇有损坏,但门楼庭院的旧日风貌犹存,向后人昭示着往日的辉煌。状元府原来有南北并排的三座大四合院,每个大院内各有八个小四合院组成。1948年济南解放时,9号大院院门的门额上还悬挂有御赐涂金的“状元及第”匾额。状元府是济南老城里遗存最好的一处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它恢宏高深,气度非凡,集砖、石、木雕于一体,雕刻精湛,令人赞叹。如今,状元府原来屋顶的小瓦片已

8、经换成了大瓦片,院里住满了人家,府邸门楼上草高近尺,让人看了实在是荒凉得心痛。 1966年,“文革”大破“四旧”。因鞭指巷带有“四旧”色彩,红卫兵们将此街改称为云彩街。为什么改成云彩街呢,盖因原来鞭指巷巷中有一短胡同,名日“云彩眼”。至于云彩眼的传说则更有意思:有一市井无赖闲来无事,欲拿穷人开涮,于是叫来一洋车夫,上车后拿出一锭银子说:“你若能把我送到天上去,这锭银子就是你的,办不到就去见官。”这个无赖万万没想到车夫虽是一个穷汉却非常聪明,二话没说拉起他就走,三转两拐停下车说:“到了,拿银子吧。”无赖先是惊诧继而暴跳如雷:“这明明还在地下,你如何说到了天上?”车夫请他看一看街名。“云彩眼”三个字豁然在目,无赖还想耍赖,无奈看热闹的街坊四邻一起帮腔:“你要去天上,人家把你拉到云彩里难道不对吗?”无赖一看众怒难犯,扔下银子就跑了。 清末民初,鞭指巷中部还有一家熊家扁食楼,非常出名。扁食是水饺的古称,唐代已有关于扁食的史料,明代已经普及。到清代,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的作品里有“扁食捏似月牙弯,咸上凉水锅不沸”的描写。民国初年出版的济南快览一书中记载:“济南的鞭指巷之熊家扁食楼营业已近百年,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