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_第1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_第2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_第3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_第4页
从小红花谈对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反思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美国教师来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该校教育专家一同旁听了一堂小学数 学课。课堂上,数学教师运用发放小红花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为了争取小红花,学生认真听讲,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热烈而 井然有序。这堂数学课结束后,美国教师却眉头紧皱,并提出使用小红花是一 个很大的错误。这位数学教师十分困惑,使用小红花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 入学习,全国各地每一所小学中几乎将小红花作为重要的课堂管理工具,更何 况美国学校也常用小金星来激励学生,这一有效又普遍的奖励方式怎么会成为 一个很大的错误呢?不仅这名数学教师有此疑问,就连很多喜欢使用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外在奖 励的教师恐怕对此也会十分困惑。

2、小红花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外 在奖励能否使学生长时间地维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怎样能正确地使用外在奖 励?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探讨。一、从 xx 的猫到动机理论1. 外在奖励的依据 效果律追溯小红花的理论源头,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操作性 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源于桑代克的 “饿猫迷笼 ”实验:桑代克将一只饥饿的猫关在一个笼子里,猫能看到笼外的食物,但不能出 来。猫在笼中四处活动,当偶然触碰到某一按钮时笼子打开了。之后再将猫关 在笼中,猫很快便会重复触碰按钮的动作并逃出笼子。桑代克由此提出效果 律,即如果行为之后伴随一个奖励,那么行为会被增强,导致该行为在以后更 有

3、可能出现。此理论后来由斯金纳完善成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并被行为主 义者视为学习的基本原理 1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即 “胡萝卜加大棒,做出一个行为得到一个奖励,此后 该行为就会反复出现 ”。小红花正是基于此原理:认真学习之后得到一朵小红花,此后学生将认真学习。事实上,尽管很多教师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在遵循行为主义的原理,但 在实际中他们已将此原理运用得炉火纯青。2. 动机理论与行为主义不同,动机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动机驱动。动机分为 两类,即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指 “个体从事活动不是为了获得奖 赏,或是出于某种外在的压力,而是基于好奇心以及寻求挑战,获得理解和掌 握的愿望 ”

4、,外部动机是指 “个体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惩罚而学习 ”2。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研究表明内 部动机往往能使人们取得非凡成就,做出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外部动机则 不大可能 3。另外,有研究表明,外部动机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随年级升高而递 减,高年级学生的学习更加依赖于内部动机 4 ,因此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 们必须发展出内部动机。布鲁纳认为,推进真正学习行为的动力,必须是在学 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内部动机,那些真正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往往是受内 在兴趣驱动的人 5。在探讨外在奖励对内在动机作用的过程中,研究者提出很多假设,然而, 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则指向一个结果,即

5、外在奖励很有可能会削弱内在动机。二、案例分析心理学研究成果与现实中的认知大相径庭,原来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外在奖 励竟然有损学生的内在动机,下面结合三则案例分析该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是如 何体现的。案例一:新学期开学,班里来了一名实习教师。第一堂课上,实习教师向学生展示 了他亲手做的 “荣誉证书 ”,上面贴着一朵明晃晃的小红花和漂亮丝带,好看极 了。这位教师说,哪位学生上课时表现最好就奖励他荣誉证书,学生听完眼睛 都亮了,一个个坐得笔直。然而,开始上课后他苦恼起来:学生太积极,为了争抢回答问题的机会,经常打断其他同学说话,或者在 教师问题还没问完时就站起来回答,课堂秩序一片混乱。这位教师只好改口说,在

6、实习期间谁表现最好、最听话就奖励谁。学生听完果然安静许多,在其 实习期间表现良好。一个月后,实习教师离开,学生又回到原来的样子。其他 教师苦恼地发现,以前对学生管用的奖励措施已不能激起学生的动力。案例二:心理学家以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实验者让学生玩解密游戏, 一组学生得到报酬,而另一组学生没有。接下来学生被告知,他们可以休息一 段时间再继续解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实验者秘密地观察 着学生的举动,并记录他们在休息时间中用来玩解密游戏的时间。结果是那些 得到报酬的学生马上停止玩解密游戏,做起其他事情,而那些没有得到报酬的 学生却有很大一部分仍在解密。这表明,得到报酬好像使

7、学生对任务本身的兴 趣减弱了,或者正如心理学家自己所说, “钱似乎把一个人对于任务的内在兴趣 收买'了”6。案例三:一群十多岁的孩子每天在上学路上都会经过一位老人的房子,他们很喜欢 对着房子大吼大叫,老人受够了他们的行为却无法制止。一天下午,老人告诉 孩子们,只要他们坚持每天在他的屋子面前大叫,他就给他们每人每天一美 元。孩子们吃惊又喜悦,第二天果然叫得更起劲了。一段时间后,老人告诉孩 子们,他只能每天给他们 1 美分了,孩子们对此结果十分不满,此后再也没有 到老人屋前喧闹过。老人的计划事实上非常简单,孩子们把大吼大叫看作一种 有趣而刺激的游戏,而老人却对他们的自愿行为给予报酬。一段时

8、间后,孩子 们不再把这看作一种游戏,而是一种工作。一旦物质奖励消失,行为自然就会 停止。案例一中的实习教师用外在奖励激发学生动机,表面上看似乎很成功,然 而,这种动机仅仅是一种依赖于外部事物的动机,当外在奖励不存在,学生的 兴趣就会消失。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外在奖励的要求也会提高,为 了维持学习动机,教师只能绞尽脑汁地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外在奖励,但这种行 为事实上无异于饮鸩止渴。在案例二与案例三中,心理学家与老人对那些原本 就比较有趣的事情给予外在奖励,把游戏变为一种不得不承担的工作。在故事结尾,孩子们不再愿意做他们曾经觉得有趣刺激的事,反而把这种 事情看作一种负担。事实上,校园中每天都

9、会在发生类似的故事,初入校园的儿童对他们所看 到的一切拥有充盈的好奇心:好奇地打量着校园中的一草一木,喋喋不休地询问教师各类问题,回到家 则会不停地与家长诉说学校中的所见所闻。正如布鲁纳所言,儿童有着与生俱 来的好奇心与好胜心,不需要用物质奖励刺激他们去学习。然而,随着时间的 推移,他们逐渐发现学习会带来各样奖励,可以得到引人艳羡的小红花,兑换 丰富的物质奖励。此时,学习不再是一种游戏,而是一种为得到奖励而不得不 承担的工作,使得学习失去最初的色彩与乐趣。三、对正确使用外在奖励的反 思与建议尽管有很多研究证实外在奖励确实有负面作用,但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奖惩 制度不能被简单地完全否定。首先,外在奖

10、励确实会削弱内在动机,但在实际 教学中,并非所有学生对任何科目都会产生充足的内在动机,当学生对某一科 目缺乏内在动机时,适当的外在动机会保证学生的学习能继续下去。其次,尽 管外在奖励可能会降低学生的自主感,让其觉得自身行为受他人控制,从而对 任务本身产生厌恶,然而,也有研究表明外在奖励可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让 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最后,以小红花为代表的奖惩制度其实 已经深入社会的方方面面,绩效考核就是一种典型的外在奖励,短时间内不可 能将此制度连根拔起,也没有必要对这一制度全盘否定。因此,我们应该在认 识外在奖励负面作用的同时,尝试正确地使用它。1.模糊奖励与任务的区别,减少对内

11、在动机的削弱外在奖励之所以会削弱内在动机,也许是因为奖励为行为提供过多的外在 原因。当教师为学生的某一行为提供奖励时,常常会让他们认为,提供奖励是 因为任务本身不值得做。必胜客餐厅在美国曾经举办过一个“ food for readi ng活动,只要学生阅读一本书,就会奖励他们一块披萨,结果造就一大批不爱读书 的胖孩子。因此,要想规避这种负面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模糊奖励与任务之 间的界限,简单来说是用另一本书去奖励读书这一行为。例如,奖励班上爱读 书的孩子一本他想阅读的新书;奖励喜欢画画的孩子一套水彩笔;将喜欢助人为乐的孩子任命为 “助人委员 ”,让他拥有更多帮助他人的机会 , 这些奖励不仅不

12、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而且还能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更多的内在兴趣, 发挥特长。2.把外在奖励作为 “惊喜”,而不是 “任务清单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班级喜欢制定一套系统的班规贴在教室的墙上。班规 上常常写着:“读一本书奖励三朵小红花,做一次值日奖励一朵小红花,助人为乐一次奖 励两朵小红花。 ”这种规定看似非常合理有效,但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造成各式问 题。最明显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开始为了获取小红花而 “制定规划 ”。比如,他 们会把班规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时常拿出来看一看自己做了哪些、哪些没 做。再如,他们会对行为的 “价值 ”进行区分,做值日不如帮助他人,帮助他人 不如读书,所以 “好钢用在

13、刀刃上 ”,尽量把时间用来读书而不是做值日。类似 这样的班规,把原本有意义的行为变成学生的 “任务清单 ”,学生完全被班规牵 着走,使其内在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消失。要想避免这种负面作用,教师可以尝 试着把外在奖励变为 “惊喜 ”。简单而言,即在任务前不告知学生会得到什么奖 励,而是在任务完成后给予奖励,防止学生把过多的期待放在奖励上,而不是 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3. 防止造成过度竞争气氛,私下给予外在奖励很多教师在实践中或许会疑惑,一朵简单的小红花或者一颗奶糖真的有那 么大的作用吗,居然足以使学生忘记自己原本的兴趣?事实证明,吸引学生的 也许不仅仅是外在奖励,还有随之而来的隐性奖励,比如

14、同学艳羡的目光、家 长的夸耀、打败别人的喜悦等。当教师在课堂中发起一场竞赛,把小组或者个 人获得的小红花贴在墙上,每隔一段时间评选一次时,外在奖励就已经被赋予 了很多的其他含义。我们会在教室中看到,胜利的小组耀武扬威,失败的小组 情绪低迷,有些胜利者甚至尝试 “指挥”失败者。当然,这并不代表要在教室中 根除竞争,适度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力,但过度竞争往往会在集体中造成 一种充满敌意、怨恨和妒忌的氛围,更有可能阻碍同学间的相互帮助。因此, 教师在授予外在奖励时最好私下进行,比如单独让学生到办公室来等。4. 反向运用外在奖励,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外在奖励会削弱内在动力,当对学生原本感兴趣的 事物给予外在奖励时,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学生喜欢 “奖励”,不喜欢 “任务”,这 种原理也可以反过来运用。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谈到一个特别喜欢玩陀 螺而不喜欢学习的孩子,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是 “孩子喜欢玩陀螺,就放手让他 玩,而且让他一天玩上好几个小时 ”。当 “他玩得烦得不得了时,你说 如果你在 规定时间内完成抽陀螺的任务时,我就奖励你去读书 '。”洛克还提到, “对于孩 子来说,做任何事都没有太大差别,然而他却把一些看得比另一些重要,这是 受他人影响造成的。所以,你说读书是奖励,孩子就认为读书是奖励 ”7。 现实 中教师可能会发现,一些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