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 第一讲_第1页
摄影技术 第一讲_第2页
摄影技术 第一讲_第3页
摄影技术 第一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摄影技术 第一讲绪论一、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 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然后把涂有沥青的金属板置于暗箱中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尽管曝光长达12小时,影像也不太清楚,但这是朝着最终实现梦想所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 1.摄影技术诞生于1839年1837年,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用涂有碘化银的铜板进行曝光,再放到加热的水银上熏,便得到影像清晰的照片,并在1839年将此技术公之于世,至此,宣告了摄影技术的诞生。 照相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18391924)。1841年发明了第一台金属机身的相机;1906年首次使用闪光灯;1913年发明了第一台135相机等。第二阶段(

2、19251938)1925年德国生产出第一批平视旁轴取景的135相机;1929年德国生产出第一台双镜头反光取景的120相机;1932年诞生了使用光电管的测光表;1936年德国研制出第一台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等。第三阶段(19391959)各种机械式相机更加完善,功能更多,性能更好。第四阶段(1960至今)1977年日本生产出第一台自动调焦相机;1985年日本生产出第一台集自动调焦、自动曝光、手动曝光、自动输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135单反相机,从而拉开了现代相机的生产序幕。感光片的发展黑白感光片的发展1822年,法国的涅普斯将一种印刷用的沥青涂在金属板上,然后把涂有沥青的金属板置于暗箱中拍出了世界

3、上第一张照片。 1871年,英国人马多克斯把含有溴化银的明胶趁热涂在玻璃板上,干燥后使用其感光性强,曝光时间能缩短为1/25秒,从而使摄影的感光材料方面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1889年,美国爱迪生研制出了35mm电影胶片。彩色感光片的发展1907年,德国人生产出第一批彩色片微粒彩屏干板;1935年,美国柯达公司生产出第一批彩色反转片(Kodachrome);1937年,德国阿克发公司生产出第一批彩色负片(Agfacolor)。二、光的基础知识摄影的英文是“photograph”,来自希腊文,原意是光画,就是用光线来描写作画。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散射: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在侧向看见光的现象

4、称为光的散射。3.光的反射4.光的折射5.光的吸收表面光滑和颜色浅淡的物体,吸收光较少;表面粗糙和颜色深暗的物体,吸收光较多。6.光的干涉7.光的衍射摄影时,如果使用很小的光圈,就容易产生衍射现象。8.光的色散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光的颜色光的波长(nm)红色光620700橙色光590-620黄色光565-590绿色光500-565青色光470-500蓝色光430-470紫色光400-4309.光的偏振摄影时使用偏振镜,可以减少非金属物面的反光,压深蓝天的色调,提高景物的清晰度。10.光通量:1秒钟到达某一物体上的光的能量称为光通量D。11.光照度:物体单位面积得到的光通量称为光照度E。点光源的照度

5、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第一章 镜头1.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类。中央部分比周围边缘厚的叫凸透镜。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像公式:u=时,v=f.像距=焦距u2f时,fv2f,像距介于f和2f之间,像距小于物距,是摄影的大量情形。fu2f时,v2f,像距大于物距,是摄影少量的近摄情形。像的放大率 m=像长/物长=像距/物距中央部分比周围边缘薄的叫凹透镜。 薄透镜的焦距厚透镜的焦距2.镜头的视角3.镜头的镀膜: 现代相机大部分都经过镀膜处理,我们看到的镜头表面呈蓝紫色、微红色、暗绿色等现象,就是镀膜的结果。镜头镀膜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4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选择和使用镜头都应注意到该镜头的焦距和口径。 5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的关系是:(1)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长,视角小;焦距短,视角大。(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6镜头的有效口径: “有效口径”是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也就是镜头的最大光圈。“口径”通常采用最大光孔直径与焦距的比值表示。若镜头的有效口径为F2,焦距为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