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_第1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_第2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_第3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_第4页
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八年级上册期中实验题答案一解答题(共15小题)1(2015通辽)如图所示,物体甲的长度为3.80cm,停表乙的示数为337.5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使用之前,需要首先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刻度尺如果发生零刻度线磨损的情况,可以从某一个完整的刻度开始测量,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测量时,要放正,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时,既要记下数值,又要记下单位(2)根据秒表的结构和刻度盘的单位进行分析,即小刻度盘的单位是min,大刻度盘的单位是s,然后读出时间【解答】解:(1)1cm=10mm;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根据图中

2、显示,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为mm,木块的长度是3.80cm;(2)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5×60s+37.5s=337.5s故答案为:3.80;337.5【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秒表的读数,要注意每种测量工具的分度值,在初中物理中,除了长度测量需要估读外,其它测量都不用估读2(2015杭州)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

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从而得出打电话时,驾驶员刹车反应是变快还是变慢【解答】解:(1)反应时

4、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0.7s;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故答案为:8;0.7;变慢【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3(2015秋绵阳期中)如图所示

5、,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塑料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塑料球的作用是扩大音叉的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简答题;转换法【分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发声的音叉也在振动,所以会将接触它的塑料球弹开;音叉的振动比较小,通过塑料球可以起到放大的作用故答案为:塑料球被弹开;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扩大音叉的振动【点评】此题考查声音产生的条件,通过转化法将声源的振动放大4(2015上甘岭区校级模拟)如图,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

6、边的音叉也在振动,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空气【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实验题【分析】(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音叉的振动不易观察到,但是借助泡沫塑料球的弹起,将音叉的振动放大;(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两个音叉之间的传声介质是空气【解答】解:(1)左边的音叉的振动,是通过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体现出来的;(2)声音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的音叉,是借助它们之间的介质空气实现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此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是一种放大的方法,要学会应用5(2015江都市一模)智成同学利用吸管进行了如下小实验:(1

7、)取一根吸管,将一端压扁用剪刀倾斜剪去两刀,如图甲所示用嘴吹吸管剪过的一端,可听到吸管由于振动而发出响亮的声音边吹吸管,并用剪刀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去,听到吸管发出声音的音调将变高(变高/变低/不变);(2)将吸管与头发摩擦后,放置在撕碎的小纸屑堆中,发现吸管能吸引很多小纸屑,其原因是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请列举出该现象在生活的一个实例:用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摩擦起电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电流和电路【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

8、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2)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解答】解:(1)用嘴吹吸管的一端,可听到吸管由于振动而发出响亮的声音;用同样的力吹吸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吸管,使得吸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2)将吸管与头发摩擦后,吸管带上电荷,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所以会吸引碎纸屑;例如:用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故答案为:(1)振动;变高;(2)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用梳子梳头的时候,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影响音调的因素

9、,带电体的性质,是一道基础题6(2015陕西模拟)如图所示,将手机放在玻璃广口瓶中,并用抽气机将其中的气体不断的向外抽打电话呼叫罩中的手机,这时手机能收到呼叫信号(填“能”或“不能”),由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如果把玻璃广口瓶换成金属容器,再打电话呼叫其中的手机,这时手机不能收到呼叫信号(填“能”或“不能”),这说明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电磁波的一些重要特性:(1)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2)电磁波遇到金属会被反射【解答】解:(1)因为电磁波能在真空中能传播故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的空气,打电话呼叫罩内的手

10、机,手机也能收到呼叫信号(2)因为电磁波遇到金属会被发射将手机放在金属容器(如饼干筒)中,打电话呼叫容器中的手机,这时手机不能收到呼叫信号; 故答案为(1)能,电磁波在真空中能传播(2)不能,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点评】本题是一道难度系数很高的题,平时很少出现电磁波知识,因此学生对电磁波比较陌生;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电磁波的一些重要特性的理解和掌握7(2015萝岗区模拟)如图所示,小甘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小甘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他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他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后三空选填:音色、音调、响度)【

11、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传播,一般情况下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弦的粗细和松紧都影响音调【解答】解:小甘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小甘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改变了弦的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他用力拨动吉他弦,增大的弦的振幅,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

12、不同的吉他弦,弦的粗细不同,故音调也不同故答案为:空气;音调;响度;音调【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能利用这些特性来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8(2015贺州一模)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v介质v/(ms1)介质v/(ms1)水(5)1450冰3230水(15)1470软橡胶(常温)40至50水(20)1480软木500海水(25)1531铁(棒)5200(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只须写出两种)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

13、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计算出海水深度为多少米?【考点】声速;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声现象【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总结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固体的传声速度大于液体、气体中的传声速度;声音在同一介质中传播时,温度越高,传声速度越快(2)从表中查出声音在温度为25的海水中的速度,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出海水深度【解答】解:(1)观察表中数据,不难发现: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介质种类有关;声音在 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说明声速大小和温度有关(2)声音在温度为

14、25的海水中的速度v=1531m/s,声音从海面到海底时间t=×2s=1s,v=,海水深度为h=s=vt=1531m/s×1s=1531m故答案为:(1)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速大小可能和介质有关;(2)海水深度为1531m【点评】此题考查声速的影响因素、回声测距的知识,考察学生读表、总结能力9(2015山西)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垂直(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

15、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70°230°60°350°40°(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

16、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考点】光的反射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2)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光路可逆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3)要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让纸板B不与纸板A在同一平面上来研究【解答】解:(1)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实验时从

17、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2)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20°、30°、50°时,反射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20°、30°、50°,而70°,60°,40°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所以是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不合理实验中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故答案为:(1

18、)垂直;漫;(2)把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了反射角;(3)不合理应将纸板F沿法线方向折转,再次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而不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并考查了探究的方法,应注意掌握10(2015黑河)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不合理(选填“

19、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考点】光的反射定律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多做几次试验,然后才可以得出结论;(2)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3)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

20、线、法线是否共面【解答】解:(1)不合理实验有偶然性,不能只由一组数据就得出结论,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当光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入射时,反射光线也逆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即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以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在白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是因为纸板OB面和反射光线以及法线不在同一个平面上,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

21、(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点评】本题考查了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本实验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以及光路具有可逆性11(2015阜新)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1)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BC两支蜡烛(填字母)(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垂直(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实验结束后,小

22、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实验中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物体在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5)根据平面镜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

23、面对称【解答】解:(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2)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3)实验时镜面与桌子必须垂直;(4)实像可以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5)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故答案为:(1)G;确定像的位置;(2)BC;(3)垂直;(4)虚;(5)10:35【点评】实验前我们要明白,

24、实验时为什么要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为什么要选择透明的玻璃板?为什么要选择薄一些的玻璃板?为什么要使用刻度尺等等明确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时目的性会更强12(2015义乌市)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CDBA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

25、蜡烛的位置A(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应该是先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再点燃蜡烛做实验,为得到普遍规律,应改变玻璃板前蜡烛的位置,多做几次实验(2)初中物理用实验探究物理问题时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有的是多次测量

26、发现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分析图示实验答题;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其连线与镜面垂直【解答】解:(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实验步骤A、B、C、D的合理顺序是: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后面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

27、像的位置B、B;C、C(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要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由图乙所示实验现象可知,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故答案为:(1)CDBA;(2)进行多次实验来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13(2015泉州)小丽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

28、板做实验就合适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2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

29、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用光屏是否能承接到像,是判断实像和虚像的最佳方法;(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解答】解:(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以选择2mm的玻璃板;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

30、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故答案为:(1)2;大小;(2)像;不能;虚;(3)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重合【点评】从现象分析结论和设计实验是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习题,中考中又频繁出现,学生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14(2015威海)如图所示的甲、乙两图分别是“探究平

31、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跟它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调整蜡烛、透镜和光屏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此时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像的不同点是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要想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则光屏应从图乙的位置向远离(选填“靠近

32、”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同时能看到成像物体的像和镜后和像对比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2)可以从平面镜与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倒正等方面来进行比较;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物距离变小时,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变大【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当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