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_第1页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_第2页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_第3页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_第4页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献综述158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10 月第 8 卷 第 30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October 2010, Vol.8, No.30符合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肌内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产品名: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浙江万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33020001)1mL ,隔日1次。治疗组自拟中药祛疣汤处方: 板蓝根30g 、生薏苡仁30g 、大青叶15g 、紫草 12 g,红花12g ,杭菊6g ,每天1剂 ,水煎服。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每天2次,7d 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对照组0. 1 %迪

2、维霜适量外搽患处,每天2次,7 d 为 1 个疗程 ,连续治疗24个疗程观察疗效。两组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相关药物 ,局部应避免挠抓 ,饮食宜清淡 ,忌煎炸、香燥、海鲜、酒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并禁用化妆品。1.4 疗效标准痊愈:皮疹全部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有少数色素沉着斑。显效:皮疹消退70%以上,但未达到痊愈标准。有效:皮疹消退30%69%。无效:皮疹消退不足30% ,或治疗后皮疹无变化。凡治愈后3月内再次出现皮损者计为复发。2 结 果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2=5.34 P 0.05 ) 。两组有效率比较亦有著性差异 (2=8.08 P 0.05)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随诊半

3、年治疗组复发 3例 (6.82%) ,对照组复发 5例(14.71%),见表1。3 讨 论疣(verruca ,wart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 感染密切相关。HPV 属乳头瘤病毒科,呈球形,无包膜,直径4555nm,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基因组为72008000bp的双链环状DNA ,分为早期区、晚期区和非编码区,早期区编码的蛋白与病毒持续感染和致癌作用有关。HPV 有100余种,其中近80种与人类疾病

4、相关。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HPV 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细胞内并复制、增殖,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人群普遍易感,发病高峰为1630岁,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BCG-PSN ),商品名迪苏,是卡介菌用加热 65的酸除去蛋白质后提取的有效成分,属多糖核酸类物质。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增强剂,有效地激活巨噬细胞和 T淋巴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及捕获抗原物质的能力,促进 T细胞增殖和提高分化速度,释放出大量淋巴细胞因子,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2-4。主要表现在:(1)使巨噬细胞在感染区聚集;(2)增强巨噬细胞杀伤所吞

5、噬的病毒能力;(3)产生新的巨噬细胞,杀伤衰老的和被感染的巨噬细胞。方中大青叶、板蓝根性苦味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之功,有促进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促进免疫功能作用亦是其抗感染、抗病毒的重要机制5。红花活血祛瘀通滞;生苡仁微寒清热,利水渗湿健脾;紫草凉血活血, 解毒透疹, 杭菊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除湿化瘀之功效,达到治疗目的。自拟中药祛疣汤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扁平疣,其痊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参考文献1 韩新峰, 田元生, 何英等. 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0-3

6、41.2 杨国亮, 王侠生. 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04-305.3 芮耀城. 实用药物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45.4 沈映君. 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5.5 杨明贵. 自拟消疣汤加减治疗扁平疣尖锐湿疣各90例J.皮肤病与性病,2005,27(1:28.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341669文献综述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张丽华【摘要】本文综述分析了静脉输液引起静脉炎的原因, 认为输入药物的PH 值、渗透压、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患者自身的机体因素、操作技术等是主要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以便提高护理质

7、量,避免医患纠纷。【关键词】静脉炎;留置针;药物;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58-03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100020)静脉输液目前是急救护理中的抢救措施之一,但是易引起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同时易造成医患纠纷。本文根据国内有关文献对输液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及护理进行文献综述。1 输液性静脉炎的评判标准1静脉炎的判断标准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级:穿刺点疼痛,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级:穿刺点疼痛,

8、红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疼痛程度按WHO 数字分级法: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2 输液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2.1 物理因素各种机械原因均可损伤静脉壁,而出现炎性反应。机械原因是指文献综述159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10 月第 8 卷 第 30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October 2010, Vol.8, No.30穿刺部位不恰当的选择和固定,造成针管的滑动;选用的导管径太粗;护士穿刺技术不佳,导致壁管受到刺激;静脉穿刺时穿刺的手法过于粗暴,可以使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并发血栓形成2。同一条

9、静脉反复穿刺输液,均可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萎缩和坏死,产生无菌性炎症。在以上因素综合作用下而造成机械性静脉炎3。2.2 化学因素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是诱发静脉炎的主要因素4。正常血浆pH 值7.357.45,输入药物会引起血浆pH 值的改变,对局部血管内膜造成刺激和损伤,引起局部血小板操作发生凝并释放一系列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血栓素和白三烯等,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发生局部血管的白细胞浸润性炎症,即静脉炎5。静脉炎发生与输入药物渗透压有关6。2.3 静脉留置的留置时间现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采用医用高等硅胶材料,导管柔软,刺激性小,但然而部分患者仍会出现静脉炎7静脉留置针留置

10、时间的长短也是发生静脉炎的重要原因。根据赵晓燕等8通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发现,留置时间小于1d 组:病例数、静脉炎例数及发病率分别为86例、4例和4.6%;23d组分别为151例、91例和5.3%;45d组分别为21例、13例和6.1%;67d组分别为110例、10例和9.1%;7d 组分别为47例、8例和17%。留置时间7d 组及67d组,同整体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三组同整体比较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的相关系数为0.9315呈正相关。留置时间超过5d 后,静脉炎的发生率即显着升高,因此建议同一部位的静脉留置针使用最好不要超过

11、5d 。2.4 机体因素免疫力低下是发生静脉炎的一个重要因素。免疫力显着降低,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也随之降低,致使在应用静脉留置针时发生静脉炎4。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如偏瘫患者,因患侧肢体血流缓慢,输液时药物滞留于局部静脉的时间延长,加上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受损,若较长时间输液,极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9。2.5 污染因素污染主要是指输液器、留置针、棉签、消毒液被污染,消毒液浓度不够及消毒液有效期已过。无菌操作观念不强,导致穿刺部位消毒不严格、消毒后被再次污染未进行重新消毒便进行穿刺。2.6 输液速度和输入液体量关于输液速度对输液性静脉

12、炎影响的研究结果,传统观点认为对于那些对静脉壁有刺激性的药物,降低输液速度可以减少药物对输液静脉的刺激10。当输液速度大于血流速度时,增加血管壁的侧压力,则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增高,特别是在下肢静脉内大剂量输液,由于下肢静脉瓣多,远端血流缓慢,血液在血管滞留容易形成血栓而淤滞,导致静脉炎发生9。但有关输液速度的因素尚缺乏对照试,因此关于输液速度与静脉炎发生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1。根据徐琳等12对输入液体量的研究发现,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和高渗液体以及输液量超过1500mL 时,容易引起静脉炎。 3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3.1 加强护理评估,选择合适血管对于活动度较大和血管条件不好的

13、患者,要尽量选择上肢静脉、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液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不易于固定的血管,这样可以减少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使患者减轻痛苦,降低护理成本。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开始,尽量选用管径3.0mm 的静脉13,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14。3.2 合理安排输液,正确掌握药物浓度,在应用某些药物时,把握好该药的浓度、滴速、配伍。先输入高浓度、刺激强的药物,后输入非刺激性药物。输入高渗性液体或刺激强的药物之后先用生理盐水冲管,再用肝素盐水封管15。同时输入液体应现配现用,配制好的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4h 。3.3 封管方法须正确封管是保证留

14、置成功的关键,如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封管液选用生理盐水稀释的肝素,封管时先匀速静脉注入1mL 肝素液,然后将头皮针退到肝素帽内,匀速正压注入肝素液3mL 时快速退出针头。正压封管速度不宜过快,确保导内充满封管液,而不是药液和血液16。我院常用的封管液为: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U ;其中每毫升生理盐水含肝素钠50U 。3.4 做好输液前的告知告知患者输液的相关事项,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输液过程加强巡视管理,建立输液巡视登记卡并记录每次巡查输液的情况,进行床头交接班17。对于一些极易产生静脉炎的药物在输注前要提前告知家属和患者,减少医患纠纷。3.5 观

15、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局部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要在平卧时炎症肢体抬高超过心脏水平,促进血液回流。同时立即根据情况积极给予相应处理,以消除红肿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以便尽早减轻患者的痛苦。上述了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其中静脉留置针以其保留时间长,使用方便,患者痛苦少,并且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量,已被临床普遍应用。静脉炎也成为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但会加重患者的痛苦,更会延误治疗。所以作为一名护士应在日常护理工作在中,做到合理选择静脉穿刺点、合理的安排输液、严格掌

16、握药物的配伍禁忌、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封管技术、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才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避免医患纠纷。参考文献1 武海珍. 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8,7(1:37-39.2 桑丽清, 朱曙东. 产生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志,2006,22(1A:72-74.3 王艳芬, 付联合. 浅谈输入肠外营养液引起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1:180.4 吕晓, 宗丽红, 孙昕. 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9-51.5 冯莺, 孔小敏,

17、 胡丽珍等. 三黄软膏预防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4:255.6 张春燕, 顾健. 输液静脉炎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5:363-367.7 张建兰, 樊小平, 陈彩林. 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8,6(11:2863-2864.文献综述160中国医药指南 2010 年 10 月第 8 卷 第 30 期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October 2010, Vol.8, No.308 赵晓燕, 宁宁, 王晓芳. 留置时间与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相关性研究J.

18、华西医学,2009,24(2444-445.9 吕美玲. 输液性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家庭护士,2007,5(7:44-45.10 杜颖. 浅析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因素及预防措施J.当代医学,2008,14(24:19-20.11 王建化. 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66-767.12 徐琳, 孙红霞, 张荣. 静脉留置针产生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6:96.13 马琳, 王素梅. 留置外周静脉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09.14 何瑾芳, 欧阳光华, 涂婵.

19、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26:73.15 陈静.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云南医药,2008,29(5:520-521.16 张艳娟, 苏莉, 李政. 外周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3:1543-1544.17 关雁君. 静脉输液引起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J.微创医学,2008,3(6:613-614.18 郑丁星, 粱顺妹, 陈淑莺.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维护J.中国医药导报,2005,2(23:98-99.药物对造血系统的研究进展陈 荣【关键词】药物;造血系统;给药途径;调控中图分类号:R972+.3 文

20、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0)30-0160-02江苏省大丰市刘庄镇卫生院(224111)经各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主要通过血液的传递而作用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发挥其治疗作用。药物的代谢和排出也经过血液,同时,血液系统细胞更新也最为活跃,因此血液系统比较容易受到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可引起骨髓或血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导致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源性溶血性贫血、药源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药源性疾病。药物诱发的血液病比较常见,约占药物不良反应的10.0,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1。某些药源性血液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据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统计,药

21、源性血液病的病死率为32.0,与肺梗死(33.8)和胃肠道出血(34.8)这两类主要药源性疾病的病死率接近。因此,在药物治疗的临床实践中,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1 造血系统及其调控骨髓造血在人胚胎第3.5个月时开始,出生时全部转移至骨髓造血,是制造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主要场所,并维持终生。成人时,骨髓以外造血都属异常表现。骨髓中存在着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群,称之为造血干细胞(HSC )。经过一定发育阶段,失去了多向分化能力,只能向一个方向分化的细胞,称之为定向干细胞或祖细胞,并逐级分化成为能在显微镜下辨认的各种系列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2。此外,骨髓中由血窦、微血管、多种基质细

22、胞组成的造血微环境在血细胞增殖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机体精细的调控,包括局部基质细胞与造血细胞之间的调控和体液因子(如肾上腺素能物质等)的调控。在Dexter 培养体系中,多向干细胞的调控因子具有专一性,如IL-1、IL-3、IL-6、IL-11、IL-12、白血病抑制因子等,能促使静止期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在其分裂形成的两个子代细胞中,一个向下分化成为髓系或淋巴祖细胞,并进步分化成熟成为相关血细胞;另一个则保持所有干细胞的特征,呈静止状态而回到干细胞池。髓系祖细胞和淋巴系祖细胞在相应的特异性细胞因子作用下逐步分化为各种血液有形成分。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 )为早期红系祖细胞,其中可见到巨核细胞、中性或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等。BFU-E 的生长依赖红细胞生成素(EPO )。而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 )是红系中较晚的祖细胞,在体外培养体系中的生存和增殖都需要EPO 。人的CFU-E 经过7d 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