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_第1页
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_第2页
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_第3页
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_第4页
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浅析摘要 高校贫困生认定难点主要在于界定标准的确定和认定成本的分摊方面,学生对公示制的质疑、贫困生的“忌贫”倾向和假贫困生争夺济困资源行为客观上又加大了认定难度。本文认为对生的生活费用支出、家庭人均年收入、缴纳学费情况进行横向比较;将月生活支出与当地居民最低生保障线以及学生平均月生活消费水平线相比较,可有效认定贫困生。还应调查贫困生的实际生活状况技能素质、心理特征等以进一步识别贫困生。同时应理顺各方主体职责,注重提升学生自立能力,加消费观念引导,教育学生诚信做人,从而不断完善贫困生认定和资助体系。关键词 高职院校;贫困生;评定一、引言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高校办学规

2、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贫困生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贫困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为了加大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2007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助学、奖学的五个配套办法和一个意见。这些办法和意见对高校助困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助困政策体系。高校助困工作基本类型有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学金、高校自身为困难学生提供的勤工助学岗

3、以及各具特色的,根据各校自身实际推行的助困方式,比如我院食堂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及多媒体教室管学生卫生管理等岗位,可以说从国家到地方,从社会到校园,从集体到个人,都在想方设法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7年,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助困形式分为三个档次,一般困难、困难、特别困难,资助金额分别是1000元、2000元、3000元,涉及的困难学生的当年比例约是20%。按照这样的投入和助困面,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费将不成问题。如果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再获得其他资助比如国家励志奖学金或者得到高校设立的奖学金,那么,这个学生上学将不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国家助困体系中一系列惠民为民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无疑

4、是党和国家利为民所谋,益为民所受,情为民所系的真实反映,起到了惠及民生,恩及苦读寒窗的困难大学生的作用。多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贫困生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二高职院校助学金评定过程存在的问题(一)贫困证明遍地是。学生申请助学金、助学贷款,学校一般会要求贫困生提供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开具贫困证明,以此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资助和应该资助的程度。是事实上,一些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的“水分”,不需要出钱的顺水人情,县、乡、村大都愿意做,学校又不可能到每个贫困生家里去调查一遍,其中,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规

5、定,每年9月1日前,中央主管部门和省以下财政、教育部门负责将国家助学金预算下达所属各高校。每年9月30日前,学生根国家助学金的基本申请条件及其他有关规定,向所在高校提出申请,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组织评审,提出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初步名单及资助档次,报学校领导集体研究通过后,于每年11月15日前,将本校当年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情况按隶属关系报至中央主管部门或省级教育部门备案。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受助名额落实到每个班级时,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许多班级难以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评定出班内应得到资助的贫困生。学校部门下发通知只有一两周时间,就要上报个班人员名单,笔者2007年,担任07级物流管理

6、第一次就收到36份贫困证明(班级学生67人,其中还有5份,在邮寄途中,),通过紧张班级调研,班干部谈话,确定13个学生名单,事后,发现有3个非常贫困生没有顾及到。实际过程中确定贫困生的认定难度大。教育部门规定:家庭经济困难,月生活费来源(含家庭、亲友及学校提供的各种资助)持平或低于学校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难以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学生可认定为贫困生。看起来这个规定很明确,但操作来却很困难:一是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及时有效掌握这些变化并给予资助,并不是一件容易办的事情;二是各个高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相同,在同地域的高校之间,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学生的消费情

7、况都有差异,而且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线与当地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往往并不一定吻合,维持正常学习和生活开支的标准定为多少比较合理,各高校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线;三是各地经济情况差异较大,各大中小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也有很大的区别,国家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贫困问题,所以学生所在地政府出具的困难证明也很难说明家庭困难程度问题;四是“贫困”概念是相对的,学生本身对贫困问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由于资助资源有限,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庭为使自己在资助对象“轻重缓急”的排序中占据有利地位,往往会提供夸大其贫困程度的信息,不管如何确定标准都缺乏有说服力的依据。其次,贫困生认定成本难以分摊。贫困生认定是需要成本的,学校对

8、贫困生家庭情况逐一进行核实,准确性比较高,但在目前人数多、生源分布广的情况下显然难以办到。由生源地政府来核实“贫困生”的成本比高校要低得多,但学校对生源地政府缺乏约束,他们在认定中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常常出于乡土人情,会出具没有公信力的贫困证明。无奈之下高校往往采取由学生申请并提供政府出具的各种困难证明,再通过调查、评议等途径来认定贫困生。(二)、贫困情况受质疑。除了有必要的贫困证明,申请补助的时候还需要交申请表,说明家庭情况。但是,就目前的一些情况而言,家庭困难或比较困难的学生比较多,都想得到学校的资助为了减轻家庭经济的负担,有的学生在填写家庭收入时尽可能地少报或不报,拖欠学费,申请学

9、费减免或资助。另外,各个学生家庭的收入情况不同,家庭能否承受得起学生的费用,学校更是不得而知。而辅导员通过个别访谈,以及班干部进行公开投票选举,采取票数优先政策,有部分学生就会公开拉选票。拉票现象较普遍。投票选举本来是一种相对民主的方法,但在如今的高校里面,已被演变成为一种另类的风气。其根本原因就是小团体的存在。有一个宿舍里,或者老乡,或者关系很好的。因为贫困生的名额有限,这样只有通过选举产生,也让本因和睦的集体产生了小团体主意。是班级凝聚力大大下降。对特别需要照顾的学生也是一个心理伤害,丧失生活信念。以及班级和学校大爱。让这些学生心理不能健康发展,会导致他们不信任社会,将来缺乏同情心、爱心。

10、(三)、另类申请成风,补助款项胡乱使用。有的学生不交学费,申请补助的时候就有优先,理由是可以先把学费补上,但很多学生并非真的没有能力交学费,而只不过想利用这种方式获得补助。有的同学填写申请表时,常常弄虚作假,而是抱着怎么容易通过就怎么写,怎么惨就怎么写,完全不顾基本的诚信原则。学校、政府和国家发放的这些补助本意是想分担贫困学生经济负担,但很多学生想法搞到助学金后,却用在其他一些地方,有的学生拿了钱就去做头发,买电脑、手机、MP3等,还有一些同学拿了钱以后去上网,交男女朋友,以及答谢帮助他获得助学金同学,请他们大吃一顿等。这种补助胡乱用的现象比较普遍。这就极大浪费国家助学金比例。同时失去帮助那些

11、确实需要帮助学生,以及造成不良影响。(四)真正贫困学生难发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般的学校往往仅把主动申请资助的学生作为考察对象,而忽略了部分不愿意或不善于说明情况的学生(这是他们的隐私,他们不想博得大家的同情,异样的眼光)这样会造成相当一部分贫困生不能及时获得帮助,所以,如何以全新的思路来认定贫困生,成为高校必须解决的一个敏感问题。高校到底该如何认定贫困生?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发生了偏差,将有限的资助资源给了非贫困生,则又意味着公平正义原则的失守。在更深远意义上贫困生认定及其资助工作的现实表现,会从一个 侧面影响高校学生对真实、公平、正义等价值观念的认同。所以,贫

12、困生认定及其资助工作,在高校总体工作中可能是一个小问题,可是对于辅导员工作,对于学生成长其价值意义却不容忽视。三、贫困生评定对策(一)提出明确的建档条件和标准,把好资格审查关。首先贫困生申请建档的条件包括必须条件和排除条件。必须条件将目前高校学生家庭致贫的主要因素进行罗列,具备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建立贫困生档案排除条件,要包括与贫困生的消费水平明显不符的所有消费行为。标准:无生活来源和法定赡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靠亲友或社会有限资助的孤耳为极困生;来自单亲家庭且单亲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难以维持本人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为特困;家庭人口多,父母年老多病或身体残疾,城乡低保家庭子女为普困生

13、,另外学校对学生本人在校的消费进行核对。可以借鉴中国科技大学的“隐性认定法”。学生处与网络中心、饮食中心、财务处等部门联合,通过“一卡通”网络系统对学生在食堂用餐情况进行了解,发现有学生在校内食堂月均用餐60次以上、消费总额在150元以下的,无需学生申请,校方就会从侧面核实情况,并在其“一卡通”账户中存入一定数额的补助款。这种补助方式体现了对贫困生的尊重,避免了插标签做法,学生比较认同。其次做好资格审查。贫困学生申请建档资格的审查应该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参与下进行,可以通过审阅申请人申请表及相关证明,与同班同学特别是同宿舍同学以个别谈话的方式了解申请人日常生活消费情况,调取申请人就餐卡的月消费状

14、况,与申请人家庭所在地的相关机构和单位联系对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进行核实,来审查申请人所陈述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是否符合建档条件,申请人所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真实、合法、有效。(二)个别群体要调研走访,处理好公示与申诉事宜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性的指标,如残疾、单亲、离异等等。我们可以进行实地走访,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消费支出情况、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家长农闲时的喜好、居住环境和家长及学生在当地的评价,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为确保建档的科学合理保障学生的权益,在班级评议及投票结束后,如果班级同学中对符合建档必要条件的学生存在建档排除条件的,可以以书面形式向

15、辅导员、系部、学院提出异议,由学院核实后,根据核实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进行反馈。同时经班级投票不符合建档必要条件的申请建档学生对班级评议结果有异议,也可以以书面形式向学院提出异议,由学院根据审查核实的情况,确定其是否符合贫困学生的认定标准,并将审查结果向提出申诉的学生反馈。(三)转换目前高校的贫困生资助模式目前我国高校“奖、勤、补、贷、减”的资助体系从总体上看是一种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的助学体系。这种体系使学生的权利与义务脱节,对许多非贫困生产生巨大的诱惑和吸引力,进一步刺激他们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增加了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难度。因此高校在以后的资助工作中要加大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力度和奖学金的奖励力度,进一步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在国家完善国家奖助学金制度的基础上应该逐步取消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措施,使高校的资助体系实现权利与义务对等,这样将避免非贫困生免费搭车现象,有助于 实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客观和公平,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效率。 改变“免费午餐”资助方式,形成以助学贷款为主,勤工助学、助学金、奖学金为辅的资助体系,逐步缩减无偿资助,变经济资助为能力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采取项目基金方式,以参与“提高高校贫困生能力”项目取得的基本经验,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不白给贫困生发一分钱,而是支持有创新精神的贫困生在坚持“实事求是、可持续、易推广、参与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