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1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2页
《望月怀远》导学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望月怀远导学案文题解读一、诗人名片张九龄(678740),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 (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 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 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 但未被采纳。 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 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 “贤相”。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 而终。谥号文献。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 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 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 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 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

2、 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 先”。二、诗词故事张九龄开山因受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 张九龄被贬到岭南任职, 由于五岭的阻隔, 岭南地区交通不 便,经济、 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 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 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 的艰难, 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 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已离开官 场,上奏唐玄宗, 提出凿山修路, 得到允许。 岭南荆棘丛生, 山石嶙峋, 开凿工程十分艰巨。 此举赢得百姓的交口称赞,被传为千古佳话。三、文题背景望月怀远 是张九龄被贬谪到荆州之后所作。 开元二十五年, 因李林甫陷害, 张九龄 被贬为荆州长史。这不只是张九龄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唐玄宗由开

3、明到昏聩的显著分界线, 甚至还可以说是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开端。 张九龄离开长安, 带走了盛世的平和安详, 也带 走了诸多与他志同道合的诗人 (如王维 )的激情。张九龄在荆州只呆了两三年,便郁郁而终。 文本赏读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I。不堪/盈手/赠,还寝/梦 /佳期I。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提示 该诗为怀人诗。 首联意境雄浑阔大, 读时最好能读出这种意境。 后面几联语浅而 情深,宜用深情语调款款读出。二、悟读,诗情画境 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

4、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衣,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 以寄远方的亲友,倒不如复回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三、品读,鉴赏评析1诗题 “望月怀远 ”,说说诗人是如何扣住诗题中的 “望 ”和“怀”来写景抒情的。答案 因望而怀, 寓怀于望。 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 起势遥远, 没有写 “望月 ”,但“望” 的神情隐约可见, “天涯 ”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 “远”,而暗示了 “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 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三、四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 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5、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 还是醒 )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 ”望(月而想到将光辉赠与对方 );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相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 )。全诗句句扣住 “望月 ”的景色,表达出 “怀远 ”的情感。2首联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乃千古名句,好在哪里? “生 ”字好在哪里?答案 “海上生明月 ”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 看起来平淡无奇, 没有一个奇特的字 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

6、, 点明题中的 “望月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也象征了诗人的情愫 随海潮与明月油然而生。 “生 ”字既写活了景物,又表达了情感的产生。 3前人曾称望月怀远 “是五律中离骚 ”,认为它并非借月来怀念远方之人,而是一 首有所寄寓的政治抒情诗。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案 第一种理解: 同意。 从张九龄的生平遭遇和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意来看, 它不是一 般的情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强烈地抒发了他在政治上的渴望和追求。第二种理解: 不同意。 此诗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深切思念和真挚期盼团圆的情感。联写仰望明月,相思之情油然而生;颔联写相思无眠,竟埋怨长夜漫漫;颈联写夜不能

7、寐, 辗转室外,不怕寒露沾衣;尾联写无法赠与情人满手月光, 想回去在梦中与情人相聚,可是 又难以成眠,愿望不能实现。文本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感遇十二首 (其一 )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1) 诗的开始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两种高雅植物的特点: 兰草迎春,生机勃勃;桂花在秋,皎洁清雅。(2) 诗的前四句写兰与桂,不见一个人影,但第五句用“谁知 ”一转,引出居于山林中的 “林栖者 ”,“林栖者 ”指的是什么人?答案 指的是那些隐逸之士,他们爱慕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和理想。(3) 诗篇在表现形式上以比兴的艺术手法抒发了情感,并且卒章显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