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 . I / 43编编 号号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论论文文)相相关关资资料料题目:题目:关于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分析 法 学院 社会工作 专业学 号 1102090103 学生 钟永欣 指导教师 加军 讲师二一三年六月. . . . 摘要摘要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公民公共服务需求的日趋增长和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解决问题和提供服务的新方式,开始逐步在我国兴起。公益创业指的是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感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益,是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是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和更加有
2、竞争力的实体。由于受社团发展、教育体系、制度建设和配套政策等多方面的限制,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面临着创业平台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足、理论知识欠缺和实践锻炼机会少等多种困境,针对这些困境,文章基于市场失灵理论、治理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高校、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四个维度,提出推动公益创业人才培养,发展社团组织,推进公益创业教育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等一系列对策。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对策. . . . ABSTRACTABSTRACTChina is now in the key period of system transition and social transitio
3、n.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of public service and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in social problems, as a new method to solve social problems and offer servic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s now rising in China step by step.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means that person, social organization or network and so o
4、n pursue innovation, efficiency and social benefits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social mission, social activities which build up new organizations, offer audience product or service and entity turning social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more sustainable and competitive. Due to the limitation in school g
5、roup, education system, system construction, related policy and other aspects, undergradu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aces the troubles including the lack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tage support,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ory knowledge, practical chances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se troubles, based
6、 on the market failure theory, governance theory and social support theory, this passage comes up with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promotion i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cultivation, developing group organization, completing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related policy, l
7、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government, university,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erson.KeyKey words:words: Undergraduat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countermeasure. . . . III / 43目目 录录第 1 章绪论11.1 相关概念辨析11.1.1 创业的概念11.1.2 公益创业的概念11.1.3 公益创业的特点21.2 研究背景与意义31.2.1 研究背景31.2.2 研究意义41.3
8、国外研究概况41.3.1 国外研究概况41.3.2 国研究概况51.4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71.4.1 研究框架71.4.2 研究方法71.4.3 创新点7第 2 章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理论基础92.1 市场失灵理论(MARKET FAILURE THEORY)92.2 治理理论(GOVERNANCE THEORY)92.3 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NETWORK THEORY)10第 3 章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价值133.1 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133.1.1 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新领域133.1.2 拓展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133.2 探索解决社会问
9、题的新机制143.2.1 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143.2.2 调解社会矛盾和激活社会创造力143.2.3 促进社会组织的整合与协作143.3 推动公民社会孕育成长153.3.1 唤醒企业社会责任意识153.3.2 推动公民社会发展进程15第 4 章目前大学生公益创业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74.1 大学生与公益社团的发展性缺陷17. . . . 4.1.1 公益创业者特质缺乏174.1.2 高校公益社团自身发展不足184.2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194.2.1 对公益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够194.2.2 公益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194.2.3 公益创业教育的师资比较缺乏194.
10、2.4 公益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机制建设相对滞后204.3 公益创业缺乏有力政策法规支持204.3.1 公益创业的法律法规不完善204.3.2 公益创业的政策支持不够214.4 公益创业缺乏社会企业的扶植214.4.1 企业公益指数低下214.4.2 社会组织扶持力度亟待提高224.5 大学生公益创业缺乏社会认同与支持224.5.1 公益创业缺乏社会认同224.5.2 公益创业缺乏广泛的市民支持22第 5 章推动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255.1 促进公益创业人才培养和推进公益社团发展255.1.1 培养公益创业者特质255.1.2 促进公益社团发展265.1.3 强调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2
11、65.2 完善高校公益创业教育275.2.1 明确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目标275.2.2 设计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课程275.2.3 建设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师资队伍285.2.4 健全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组织与制度285.2.5 搭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保障平台295.3 完善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295.3.1 完善我国公益创业经济法律制度295.3.2 政府对公益创业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305.4 社会企业加大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扶植力度305.4.1 建立公益基金会,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315.4.2 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成果转化315.5 提高公众对公益创业的认同与支持315.5.1 营造社
12、会慈善公益文化氛围315.5.2 鼓励私人慈善行为32. . . . V / 43参考文献33致35. . . . 1 / 43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新的公益模式在全世界吸引了广泛的关注,让我们看到了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新现象崛起的力量和发展趋势。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和社会体制创新管理的探索,近十年来,公益创业也在一些志士仁人和社会组织的引领下进入了中国并掀起了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新浪潮,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探索解决社会问题新机制、拓展高校教育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落实企业社会责任和促进公民社会孕育成长等方面体现着重要价值。公益创业已在我国引起关注和研
13、究并略有成效,但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实践只处于初步阶段。大学生公益创业存在大学生公益创业者特质缺乏、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不完善、有力的政策法规与政府支持的缺乏、公益创业的社会企业扶植不够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广泛认同不足等主要问题。因此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以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主体联动的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对建立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良性生态环境具有迫切性的重要意义。1.11.1 相关概念辨析相关概念辨析1.1.11.1.1 创业的概念创业的概念创业这个词很早就有。如, 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诸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创业是当前的流行话题。 现代汉语词典的
14、解释是“创办事业” 。 辞海的解释是“创立基业” 。杰弗里(Jeffry A. Timmons):“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机会驱动注重方法和与领导相平衡。创业导致价值的产生、增加、实现和更新,不只是为所有者,也为所有的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1”郁义鸿等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机会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不考虑当前所控制的资源而追求机会的过程。创业行为的本质在于,识别机会并将有用创意付诸实践。1.1.21.1.2 公益创业的概念公益创业的概念公益创业(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也译为“社会创新” 、 “社会创业
15、” 、“社会企业”或“公益创新” 。胡馨建议将其译为“公益创业” ,他认为:“Social Entrepreneurship 的含义是强调第二部门商业企业的规和第三部门公益事业的结合。然而社会这个字眼并不等同第三部门。 ”2“公益创业”一词最早由世界非营利组织阿迦(Ashoka)创办人比尔德雷顿(Bill Drayton)提出。阿迦秉承“鼓励人们开创思维,善于利用自己的新想法,使社会得到改革,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宗旨,致力于公益创业并在1 Jeffry A. Timmons. New Venture creationJ. Irwin McGraw Hill, 1999, (4): 3-72 胡
16、馨. 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2006(2): 23-27. . . . 全球推广之,物色和培养公益创业优秀人才,为他们提供支持,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创新想法并投入实践运作,从而对社会改革进程起到持续的、有效的、良好的推进作用。但在学术界, “公益创业”最早的定义是由迪兹(Dees J. Gregory)提出,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不断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活动1。学术界对公益创业的定义有多种讨论。Dennis R. 认为“公益
17、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通过捕捉新机会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社会性创新产业活动。梅尔(Johanna Mair)和马蒂(Ignasi Marti)认为“公益创业”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新的公益组织等方式,催化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要,不以获取经济利润为最终目的2。沃克(Andrew M. Wolk)认为“公益创业”是以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模糊边界为背景,利用资金可持续性的创新活动应对市场失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3。我国大学的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的定义包括创建非营利组织、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志愿公益活动和“产学研”一体化四个方面的容4。如前所述, “公益创业
18、”这个概念在学术界缺乏统一的界定。但学者们大多认同其包括公益性和创业性两个基本特征维度。综合国外对“公益创业”的讨论,笔者认为“公益创业”指的是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感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益,是面向社会需求、建立新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是将公益事业办成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的和更加有竞争力的实体。1.1.31.1.3 公益创业的特点公益创业的特点公益创业是传统创业的拓展,更强调创业的公共利益导向,主要特点是:(1)公益性。公益创业的核心特点就是公益性。公益创业把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应用在创业过程中,是以公益为导向的创业活动,以服务社会为目标,促进社会改革和
19、发展。(2)创新性。创新性是公益创业的灵魂。公益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活动,依靠创新把握更多社会资源,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办法、优秀新型人才等对企业本身进行改革重组,其目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率。(3)价值性。公益创业是发现与创造价值的过程。在创业的过程中,在满1 Dees J. Gregory, 1998. “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ntributed from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Funders Working Group, 6pp2 Johann
20、a Mair, Ignasi Marti.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A source of explanation, prediction, and delightM. IESE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Navarra, 20063 葛建新,周卫中,霍佳园.社会创业与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理论研究,2010(3):41-45 4 唐亚阳,等.公益创业学概论M.XX:XX 大学,2009. . . . 3 / 43意原则下,兼顾多方利益,新服务、方法、资源等价值被创造出来,从而对一个社区、社会或市场做出一定贡献。(
21、4)市场导向性。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公益创业斯库尔研究中心认为,公益创业具有市场导向性。 “市场导向性”表明公益创业的绩效驱动、竞争性和前瞻性,这需要更大的责任担当和跨部门合作。(5)过程性。公益创业不是简单的一个慈善行为,其包括了在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决策、组织、监督、控制等活动,从而达到新效应的一个突破的过程。1.21.2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背景与意义1.2.11.2.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西方在对市场的狂热迷信后,人们发现市场机制存在着不完备性和失灵现象。于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以求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出现了负面作用,例如政府公共财政负担增大、社会问题解决乏力、
22、管理效率低下以与寻租行为频现,于是政府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经历了“从社会福利国家到新自由主义的、以市场为主的分配机制的转变,政府(对福利事业的)资助大为削减。1”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福利事业的财政拨款在 1980 年代削减了 23%,在 1990 年代继续减少2。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捐助非营利组织,并把用于公益福利事业的资金放归到民间按市场规律运作,同时放宽非营利组织注册建立的条件。这些有力条件刺激了非营利组织的增长,形成了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非营利组织开始“借用商界专业化操作和市场运作的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效率,更好地进行公益服务3” 。于是过去商业中专用
23、的“企业家” 、 “创业”等字眼出现在公益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跨部门行业诞生,这就是“公益创业” 。20 世纪 80、90 年代,随着政府在公益事业中活动围的缩小、政府权力不断限制和政府行为方式需要日益规,公益创业作为第三方力量,作为“解决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的一种新方式” (Reis)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平衡发挥了突出作用。在全球近三十年的社会公益活动中,公益创业以一种新型的公益模式取得巨大关注。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国一些体制性与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全面1 Johnson, Sherrill, 2000.
24、“Literature Review on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Canadian Centre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2 McLeod, Heather, 1997. “ Cross over: the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Inc: Special Issue: State of Small. 19(7)3 Reis, Tom, 1999. “Unleashing the New Resources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the Common Good: a Sc
25、an, Synthesis and Scenario for Action. ” Battle Creek, MI: W. K. Kellogg Foundation. 27pp. . . . 凸显出来。公民对公共服务需求急剧增长与政府供给之间的供求矛盾突出。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 2200 多万、农村低保人口 2620 万,每年有近 8000 万灾民需要救济,有 6000 万残疾人需要救助,同时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城市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公民的环境保护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等。面对这些不断扩大的公共社会需求,政府的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完全深入其中。我国近年来增加了公益事业的投资,非营
26、利组织不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 90 年代以来,伴随着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等知名公益事业的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增多,活跃度提升,沟通与合作增多,实力不断增强,获得了一定的社会了解,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近年来,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公益创业道路,旨在把这种新调节性工具用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缓解我国凸显的社会矛盾,并尝试从体制等方面对公益事业进行改革,以使国民生活更加美好。我国公益创业处于萌芽期,关于公益创业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不多但也日益增多。国已有学者尝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创业理论体系。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学创立的中国公益创业研究中心,唐亚阳的
27、著作公益创业学概论 ,还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推出的“大学生公益创业行动”项目等等。笔者认为我国公益创业虽然处于初步阶段,难以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探讨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的构建,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可以率先对此进行摸索性探讨。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的分析,对大学生公益创业起到指导和疏导障碍的作用。1.2.21.2.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近年来,大学生公益创业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公益创业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促进公共服务部门的整合与协作、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探索解决社会问题新机制和推动公民社会孕育成长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正面作用。但是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者本身创新就业能力不足
28、、高校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不够、社会配套资源缺乏、国家政策法规支持不足和社会认识与支持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如何准确把握面临的问题,进而从个人、高校、政府、企业、社会这五个方面探索出适合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的路径模式,对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31.3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1.3.11.3.1 国外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国外关于公益创业的研究也较早和全面。 “公益创业”一词最早由阿迦创办人比尔德雷顿提出。在学术界, “公益创业”的定义最早由迪兹提出,指个人或者社会组织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不断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益,是一种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活动。学术界对公益创
29、业的定义有多种讨论。Dennis R. 认为“公益创业”是个人、机构和网络. . . . 5 / 43通过捕捉新机会挑战传统结构失效的社会性创新产业活动。梅尔和马蒂认为“公益创业”通过提供新产品和服务、建立新的公益组织等方式,催化社会变革和满足社会需要,不以获取经济利润为最终目的。沃克认为“公益创业”是以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模糊边界为背景,利用资金可持续性的创新活动应对市场失灵,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学术界对于“公益创业”的定义没达成共识,但都具有几个特点:公益性、创新性、价值性、过程性、市场导向性和商业化管理。1.3.21.3.2 国研究概况国研究概况大学生公益创业在我
30、国虽是新兴事物,但国有识之士已经开始了研究探索,根据文献梳理可知,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是当前中国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常见路径。一方面,多数学者基于大学生公益创业个案对大学生公益创业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能够深度理解和揭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实证性研究则相对缺乏。就这些相关资料看来,有关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的研究主要涉与公益创业的定义、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作用价值、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推动建议几方面。(1)关于“公益创业”的涵胡馨认为, “公益创业” 是指个人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在非盈利领域援用商务领域的专业作风,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在争取慈善资金的竞争中独树一帜,将公益事
31、业办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竞争力的实体1。唐亚阳认为,公益创业是指个人、社会组织或者网络等在社会使命的激发下,追求创新、效率和社会效果,是面向社会需要、建立新的组织、向公众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社会活动2。(2)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作用的文献海泉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不仅能有效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还为他人创造了工作机会,同时极满足了社会需求3。曾德明认为,高校公益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具有真正创新素质和能力的终身学习者,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4。加军认为,公益创业主要涉足于扶贫、环保、教育、社区服务、养老等社会问题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经济价值的创造和社会价值的贡献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
32、思路、新方法5。王漫天认为, 公益创业理念在中国1 胡馨.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2)2 唐亚阳,等.公益创业学概论M.XX:XX 大学,20093 苏海泉,周志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探究J.青年探索,2012(3)4 曾德明,汪忠,孙耀吾,李平.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 金融经济,2009(6)5 潘加军,X 焕明.基于公益创业实践基础上的大学生就业推进模式探讨J.XX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 . . 的推广,有助于唤醒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启发企业探索更切合实际地承担社会责任的路径1。
33、鹏飞认为,这种理性的创新精神是公民社会发展和公民文化孕育的精神资源和动力。(3)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面临的困境观点志认为,大多数大学生缺乏对公益创业的科学认识并且难以具备公益创业者必需的基本特质2。何健认为,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研究与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师资比较缺乏3。鹏飞认为,目前我国的公益事业管理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体制4。何健认为,目前全国颁布的针对学生创业的政策法规和优惠措施只局限于学生毕业之后的直接创业,而对在校学生的创业立法还是空白的。王漫天认为,中国公益事业的现状是慈善远远没有成为公民或者企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回馈社会的容在企业文化里也往往是缺位的。涛认
34、为,整个社会对公益创业的理解不够清晰,观念和意识不到位5。(4)关于促进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政策建议胡馨认为,公益创业者的特质是公益组织发展的一个重要公关战略,尤为重要6。曾德明认为,公益创业教育包括教学、研究、实践等,完善高校公益创业体系要做到转变思想,规化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构建系统教育研究,营造校园文化,促成社会支持体系形成等。他还认为,政府部门要加强在支持公益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7。志认为,政府应切实发挥信息提供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的职能,加大对公益创业的扶植力度和政策支持,提供宽松适宜的发展环境。加军认为,目前公益组织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作,考虑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支持联盟,
35、设立大学生公益创业创投基金等。耀吾认为,要在全社会培育鼓励自我创业的社会文化,大力宣传公益创业的重要性8。志认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慈善公益、助人自助和社会责任感等理念,营造浓厚的公益文化氛围。1 王漫天,任荣明.公益创业与其在中国的发展J.XX 师 X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2 杨志.大学生公益创业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XX 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3 何健.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D.XX 大学,20094 赵鹏飞,等.公益创业:一种创新的社会实践模式J.金融经济,20095 陶涛.谁来关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N.中国
36、青年报,2009-12-14(4).6 胡馨.什么是“Social Entrepreneurship”(公益创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双月刊), 2006(2):23-277 曾德明,汪忠,孙耀吾,李平.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 金融经济,2009(6)8 潘加军,X 焕明.基于公益创业实践基础上的大学生就业推进模式探讨J.XX 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 . . 7 / 431.41.4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1.4.11.4.1 研究框架研究框架文章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外研究概况、研究框架
37、、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相关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阐述了相关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其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相关关系;第三部分从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价值;第四部分从多方面分析大学生公益创业现在面临的困境;第五部分通过吸取国外成功经验的启示,对大学生、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主体综合提出理论、制度和行动层面上的对策建议。1.4.21.4.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1)理论分析法。本文在论述市场失灵理论、治理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的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上述理论与公益创业的相关关系,并延伸至对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探讨和尝试提出建议。(2)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大学生公益创业相
38、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对比,分析出当前国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的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材料。(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外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研究作出对比分析,得出其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再根据我国国情为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提出合理的建议。1.4.31.4.3 创新点创新点本文的出发点的创新之处在于探讨大学生这一即将踏入社会的有较高学历的活跃群体要在公益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所需的较好平台支持,这有利于大学生和社会公益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进一步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的理论探索和实践落实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 . . . . . 9 / 43第第 2 2 章章 大学生公
39、益创业的理论基础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理论基础2.12.1 市场失灵理论(市场失灵理论(MarketMarket FailureFailure TheoryTheory)市场失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弗朗西斯M巴托于 1958 年在市场失灵分析一文中提出。传统狭义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市场难以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手段,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这时市场就失灵了。市场失灵导致了更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失业和就业问题只是其中之一。社会失业与就业问题不仅是公益创业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公益创业这一行业本身可以解决问题之一。公益创业是慈
40、善事业的新型实践模式,通过调查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包括失业问题等,争取社会资助来解决问题。中国转型时期社会问题与矛盾剧增,加之中国人口之大,公益行业大有作为,这说明公益创业本身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失业问题的解决,同时有助于缓解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传统的市场失灵理论认为,当市场失灵时,为了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干预,这实际上已经明确了政府干预经济的调控边界。现代广义的市场失灵理论又在狭义市场失灵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市场不能解决的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问题也需要政府出面化解,从而使得政府的调控边界突破了传统的市场失灵的领域而大大扩。政府干预经济领域的扩一方面说明政府在市场
41、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另一方面政府自身要求其行为加以规,以提高管理效率。公益创业的初期都需要政府的扶植,待公益事业发展起来后,转而依靠自身发展和社会企业等资助。公益事业终归是由民间群体主体主持和实践的。公益创业的兴起绝不是偶然的,透过表象化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链式,即“市场失灵政府弥补”和“政府失灵志愿服务” 。美国政府经历了“从社会福利国家到新自由主义的、以市场为主的分配机制的转变,政府(对福利事业的)资助大为削减” (Johnson,2000)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福利事业的财政拨款在 1980 年代削减了 23%,在 1990 年代继续减少(McLeod,1997) 。
42、同时,美国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私人捐助非营利组织,并把用于公益福利事业的资金放归到民间按市场规律运作,同时放宽非营利组织注册建立的条件。这些有力条件刺激了非营利组织的增长,形成了组织之间的良性竞争。非营利组织开始借用商界专业化操作和市场运作的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效率,更好地进行公益服务。于是过去商业中专用的“企业家” 、 “创业”等字眼出现在公益领域,标志着一种新的跨部门行业诞生,这就是“公益创业” 。2.22.2 治理理论(治理理论(GovernanceGovernance TheoryTheory)治理一词的英文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自从 1989 年世界银行在概括当时非洲情形首次使用“
43、治理危机” (crisis in governance)一词后, “治理”一词开始在政治科学领域被广泛使用。俞可平教授在治理与善治一书中的介绍,作为一种理论的治理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观点,分别是: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治理意味着在为社会和经济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存在着. . . . 界限和责任方面的模糊性;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与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治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 不限于政府的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伴随着治理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治理失效的可能性,
44、善治(good governance)成为治理最求的更高目标,有关善治理论的研究成为新的焦点议题。现代政治研究往往将治理和善治并举,其相关理论也被称为治理与善治理论。善治的表面含义即良好的治理,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它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一种最佳状态。它意味着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实质上是指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1。公益创业是一种新型的公益慈善模式,是公益事业和社会与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诞生的新模式。公益创业是一项在初期由政府扶植助推发展起来,中后期依靠民间机构的志士仁人领导发展,通过社会各界资助
45、而维持发展的。公益创业并不从属于政府,而是在政府的助力下和新时代社会再分配变革中必然出现的。其在西方国家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随着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投入社会服务的资源急剧减少,数目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陷入了对有限的资源的争夺中。同时,因为缺乏商业运作和不符合市场规律,许多非营利性组织无法有规模、有效率地运作,对社会问题解决不力,资助者要求非营利组织合并并缩小规模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怀疑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是否完全要依靠政府,甚至是非营利组织,慢慢地开始有有盈利企业进入传统上由非营利企业经营的领域。公益创业可以同时存在于非营利组织和营利部门中。公益创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权力的下放,体
46、现着政府与社会共同对公共生活的管理。公益创业的出现和发展是善治理论的体现。政府与社会机构共同管理社会,并且政府释放更多权力,发展公民社会,让更多公民参与到社会管理中,体现着公民社会的理性精神。大学生是公益创业活动里的新群体,充满活力、青春、创意和激情。大学生公益创业关注的领域只要是当前一些热门社会问题,例如养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农民工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社区建设问题和环保问题。大学生通过公益创业参与到或者创建社会组织,在这片土地上实践着蓝图中的社会治理理想。大学生没有太多规思想并且受过高等教育,有利于推动社会组织在规中前进,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以更好为社会服务。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和
47、社会管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是需要国家建设的生力军慢慢意识到并参与到行动中。2.32.3 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理论(SocialSocial SupportSupport NetworkNetwork TheoryTheory)社会支持理论,也称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首先在精神病学的研究领域中提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引起广泛关注。狭义的社会支持是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等。广义的社会支持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以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是与群体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
48、大,就能越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5):37-41. . . . 11 / 43好地应付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包括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付能力。社会资源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提供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社会支持理论同时认为,强化社会弱势群体其网络围和支持功能。公益创业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以公益为导向的创业活动。而大学生虽然具备活跃思维和激情,同时也有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个人能力不足、起步和维持资金缺乏、风险管理缺失、法律援助不足和社会支持认同不够等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缺乏等问题。为了使大
49、学生公益创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联动主体的扶植和支持,以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公益创业发展的社会网络支持平台。创业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其更能应付公益创业所带来的挑战。这是广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关于大学生公益创业的应用。过去几十年中,在社会工作和心理学界,关于社会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影响个人发展和使用社会支持因素、社会支持影响个人心理状态的机制的研究。以社会支持理论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
50、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扩大他们的社会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大学生公益创业体系构建中一个重要容是高校公益创业教育,而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一个重点容是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社会工作是以社会问题和社会利益为导向的专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并在行动上帮助实现弱势群体的需要,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这和公益创业的公益性具有在一致性。社会工作涉与扶贫、教育、环保、医疗和养老等领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工作者主以“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帮助服务对象构建起适当的资源支持网络,包括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挖掘,通过对社会的新接触,获得情绪和物质服务的支援,重新建立个人的社会性
51、身份,通过建立个人寻找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以应对各种不定时发生的生活事件。这是狭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 . . . . . . 13 / 43第第 3 3 章章 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价值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现实价值公益创业引起全球社会广泛关注,进入了主流学术研究视野,将会推动所在国家法律框架和公共政策的改变,在新型市场国家和地区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大学生公益创业的主要价值体现在以下几方面。3.13.1 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有利于推动大学生就业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3.1.13.1.1 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新领域为大学生开辟了就业新领域在如今国际金融危机
52、以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中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就业渠道不足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和大学生成为市场的就业大军,就业市场提供的岗位数量总体上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同时,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有城市低保人口 2200 多万、农村低保人口 2620 万,每年有近 8000 万灾民需要救济,同时还有 6000 万残疾人需要救助。面对这些庞大的针对弱势群体的公共社会需求,一方面政府的人力物力有限,不能完全深入其中,另外,许多企业认为社会公益的利润较小而不愿参与其中,这都为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公益创业带来广
53、阔的发展前景1。公益创业不同于传统的创业模式,是以社会公益取向和创新灵活等优势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视角。非营利组织关注并致力于解决多方面社会问题,一直是西方作为推动就业的重要渠道,其在服务类就业中的世界平均水平为 10%,而我国仅为 0.34%,这显示了我国公益领域存在着等待挖掘的巨大就业潜力。同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家明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方针。大学生善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有理想有追求、参与程度高、拥有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更多地考虑公益性和社会责任感而不是报酬,这为公益创业提供了一定的主观条件;同时,大学生因参加比赛等活动得到的来自机构等的资金资助而降低了创业门槛,在
54、公益实践活动中能积累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本,提高公益意识,明确职业定位。这些都体现了目前大学生和公益创业之间确实存在着较强的双向需求互动关系,都为有志于公益服务的大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创业新领域。3.1.23.1.2 拓展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高等教育为我国学校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也存在问题。如“忽略了教育的非现实超功利性价值的一面,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塑造学生优良品行,培养学生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担当,传承人类文化、价值、知识与文明,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合格公民2” ,这表明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有待改进。公益创业教育强调公
55、益创业的公益性,将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认为创业还可以是一种精神与思维模式,拓展了传统创业教育的概念,弥补了传统创业教育的不足。1 苏海泉,周志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社会支持探究J.青年探索,2012(3)2 胡友珍.从在校研究所现状管窥本科教育的弊端J.中国高教研究,2007(7):71-73. . . . 另外,大学生公益创业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实践模式,拓展了高校教育模式下的社团组织的发展路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
56、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的社团存在实践模式单一、过多停留在口头和文案而缺乏行动、流于形式主义、社团缺乏组织体制管理而导致成员松散与堆积、缺乏明确的正当性目标等问题。而大学生公益创业作为一种新型社会实践模式,强调创新性,对大学生社团提出了更符合时代步伐的要求,强调把社团当作一个创新的过程,依靠创新把握更多的社会资源,引进先进的社团管理技术和发展经验、合理培养优秀社团人才,以提高社团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高校公益创业教育强调社会责任精神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教育相结合,培养公益创业高素质人才,深化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是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有益尝试。3
57、.23.2 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机制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机制3.2.13.2.1 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益创业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产物,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现实需求。市场观念的渗透和持续发展愿景为公益创业的发展创造了现实需求。纯社会价值与纯经济价值为公益创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公益创业的诞生就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效。公益创业在公益领域中引入市场原则和商业精神,在坚守社会使命的同时,借助市场机制获取社会资源,借鉴企业经营方式优化组织管理,以准市场主体身份参与竞争,提高优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成为现代非营利组织获取自身可
58、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对市场与政府失灵起到了重要的弥补作用,作为第三方力量发挥了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作用,使公益事业不至于处于市场和政府的无序混乱中停滞不前。3.2.23.2.2 调解社会矛盾和激活社会创造力调解社会矛盾和激活社会创造力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情况下,我国的一些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更加明显。公益创业正是处理社会矛盾的调节性工具。公益创业以提供公共服务和创造社会价值为导向,主要涉与扶贫、环保、教育、医疗、养老、社区服务等社会问题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经济价值的创造和社会价值的贡献结合起来,以商业运作的方法和管理模式盈利,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
59、为探索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同时,公益创业的实践将激活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升社会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容纳群策群力的更大空间,最终形成社会合力,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公益组织作为沟通政府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缓解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和载体。3.2.33.2.3 促进社会组织的整合与协作促进社会组织的整合与协作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国外环境变迁、公共社会需求多元化和复杂化、组织弹性化和自主化等困境,因此对传统组织的整合是时代的召唤,具有积极意义。组织的界限状况与渗透性反映着组织的开放或封闭程度。传统的社会组织界限过于清晰,渗透性不明1 中共
60、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 号,2004:8-16. . . . 15 / 43显,不善于与其它组织协作和交流,降低了组织开放度,使组织之间的资源得不到更充分的整合和利用,不利于组织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公益创业的时代性和复杂性要求其对社会变化必须敏锐并抓住创业机会,因此公益创业的组织就更需要灵活的组织和基础架构。公益创业是新型的社会实践模式,其重要特点是创新性和开放性。创新性体现在公益创业实践对传统的不合时宜的老套路径的依赖性形成了强烈冲击,提出创新服务形式的要求,从思维定势中摆脱出来。在整合方面,公益创业提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整合与高层次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