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_第1页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_第2页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_第3页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_第4页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 搜集整理。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地形图与剖面图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地物按图式符号加注记表示。地形图按表现形式分为平面地形图和剖面图两大类,平面地形图根据绘制的手法又分为示意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素描图。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女E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

2、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 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倒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倒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 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平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一1,12,23,34等

3、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l。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平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

4、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以我国沿320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0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0E一1350E,纬度从40 N一530 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

5、中西部地势高,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平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平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形区为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平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其基本的思路是:(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2)分析剖面线

6、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高低、坡度陡缓、地表形态如山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峡谷、陡崖等。 (1)判别高度和气温。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高度、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别某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从而计算某地气温。 (2)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3)判别河流的流

7、向、分布与类别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判别地势特点,进而判断河流的流向。 判别内(外)流河。如上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 另外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处等高线弯曲最大点的连线);山谷常有河流发育,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方向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4)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别坡度陡缓。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水流急;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5)判别坡度

8、。图幅太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6)判别相对高度。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一1)d<h<(n+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7)判别凹坡与凸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若某坡面等高线低处密集,高处稀疏,则为凸坡。如图所示,C处东坡为凹坡;C处西坡为凸坡。(8)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别地表形态。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为山地或丘陵。等高线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为盆地。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为山脊;最

9、大弯曲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集水线。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型的低地部位,为鞍部,也叫垭口。两组山脊等高线对垒,中间是一道比较狭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为峡谷。 等高线重叠或相交的地方表示为陡崖。如图所示西侧为陡崖。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f n十1)d,其中n为两地间不同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如图,陡崖相对高度为40米h<80米;绝对高度为160米h<180米。 (9)一些特殊等高

10、线的识别,如:新月型沙丘、火山,梯田。 (10)判别地形走向。等高线随山体的形状而弯曲,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的方向为坡度最陡的方向。 (11)判别两点问可否通视,可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判断。 (12)判别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的高度。如不在正常范围内则判别规律为“低于低值,高于高值”。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盆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如图A区域海拔低于400米;B区域海拔高于 600米。 2等离线地形图的应用 (1

11、)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要考虑是否需要移民、水分是否充足等。在不考虑地质等条件下,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坝址应选在河流流出洼地或小盆地河道最窄处。 (2)确定铁路,公路线。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二条等高线:尽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沼泽、断崖等。 (3)工业区位的选择。工业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销售市场。化工厂、炼油厂等既污

12、染水源。又污染大气,所以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或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向;产生固体废气物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并且也要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 (4)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开辟梯田,应选择坡度和缓、有灌溉水源及附近修建水库后,未赦淹没的地方等。 (5)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