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_第1页
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_第2页
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_第3页
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_第4页
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改革论坛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王莹梁美容金维兴摘要: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浅层学习方法在本科生中非常普遍, 该研究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入手,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 M 分析了教学方式、学生年级、学生浅层学习动机和策略的因果关系。研究证明:采用浅层学习策略; 在年级、教学方式和浅层学习动机中, 素; 同时浅层学习策略导致了差的学习表现。关键词:浅层学习方法; ; 结构方程模型中图分类号:G 648:1671-1610(2006 03-0093-05on Surface Learning Approach of U ndergraduatesWang Y ing Leung Mei Y ung Ji

2、n Weixi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 it is comm on compliant that undergraduates used to study in universities with surface learning approach. S tarting with systemic teaching 2learning process , causality analysis am ong the phenomenon is investigated by S tructural Equation M odels in this paper.

3、The results evidenced :(1 trans ferring style rather than shaping style or traveling style was con firmed to m ost easily induce surface m otive and surface strategy ; and (2 the m ore teachers employed traveling style , the less students studied with surface strategy , and (3 the surface m o 2tive

4、is the first factor bringing about the surface strategy am ong study year , teaching style and surface m otive ; (4 the surface strategy resulted in the negative performance.K ey w ords :surface learning approach ; surface m otive , surface strategy ; teaching style ; structural equation m odel现代科学技

5、术的快速发展及跨学科合作的不断深化, 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具备终身学习能力, 能够快速适应学科发展, 并在此发展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人才。而近几年的研究发现, 浅层学习方法在本科学生中非常普遍。1换句话说,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源于兴趣, 而是多由考试、就业等外部因素激励, 学习中不求甚解, 喜欢死记硬背。那么, 大学生为什么普遍采用浅层学习方法? 浅层学习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究竟会带来什么影响? 为了探究上述问题, 以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相关建议, 本文拟从教学过程的整体入手, 利用学生自填量表的结果, 定量分析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种重要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并考察和探讨这种关系背后的

6、人格、文化、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原因。一、建立模型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其核心就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它包括四种变量, 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环境(教学工具、课堂布置、392006年第3期现代大学教育感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此项课题研究提供资助(课题编号:D J08031 ; 同时感谢香港城市大学为此项研究提供支持(课题编号:7001533 。收稿日期:2006-02-19作者简介:王莹(1975- , 女, 陕西西安人, 管理学硕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应用经济学。西安,710055。梁美容(1970

7、- , 香港人, 哲学博士, 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教育心理学、价值工程。金维兴(1944- , 陕西周至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建筑工程教育、建筑工程管理。西安, 710055。课堂气氛等 , 和三个过程, 教、学、评价。2其中, 学生和学习过程是中心, 而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及影响这种相互作用的诸因素都是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首要关注的问题。3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者致力于建立模型来研究教学情境、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之间的关系, 其中影响广泛且被普遍认可的模型是澳大利亚教育学家John Biggs 创立的“3P ”模型(pres

8、age 2process 2product , 即:前提过程成果4, “前提”包括与学生有关的前提因素, 如预备知识和年级等, 还包括与教学有关的前提因素, 如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和教学内容等; 而“; “程, 。根据上述模型, 许多学者都试图证实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 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 此模型中的各因素到底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结果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之间5、学生的年级和学习方法之间6、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之间7、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满意度之间有着强的相关性, 可见这些因素是教学模型中的重要因素, 但由于不同学者在研究过程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不同, 而且他们主要采用的是两因素的

9、简单相关分析方法, 而这并不能代替他们在整体模型中的因果关系, 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为了客观分析本科学生选择浅层学习方法的原因和结果, 笔者将从整体模型出发, 把浅层学习方法放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考察, 选取学生的年级、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浅层学习方法、学生的表现和满意度作为研究变量, 其中“浅层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是核心变量, 下面对其进行简单解释。(一 学习方法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必须首先承认的是学习是一个建构性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复制的过程, 对学习材料的建构水平在人和人之间是不同的, 而这种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学习方法。在Biggs 的研究中, 三种学习

10、方法, 即浅层(surface approach 、深层(deep ap 2proach 、成就型(achieving approach 8被分别定义以区分不同学习方法下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浅层学习动机(surface m otive 是一种外部驱动的学习动机, 也就是学生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得到父母的表扬或将来能有一份好工作, 具有浅层学习动机的学生一般会采用浅层学习策略(surface strat 2egy , 即死记硬背, 不求甚解, 而且只把注意力放在最有可能考的重点部分, 不会去留心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被合起来称为浅层学习方法; 与此相对的深层学习动机(d

11、eep m o 2tive 源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具有这种学习动机的学生通常会采取理解记忆、深入钻研的学习策略, 即深层学习策略(deep strategy , 它与深层学习动机合起来称为深层学习方法; 而成就型学习动机(achieving m otive , 拥有成, , 合理地安排, 即成就型学习策略(achieving , 成就型学习动机和成就型学习策略结合起来称为成就型学习方法。这种有关学习方法的分类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接纳。在本文中, 浅层学习方法是研究对象。(二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使用的教学手段。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 教育学家以及教育工作者趋向

12、于用一对名词来区分教学法意义上的教学方式, 如“传统的/发展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正式的/非正式的”等。其中被广泛认可和应用的教学方式的分类方法是澳大利亚教育学家F ox 创立的教学理论, 将教学方式分为灌输式(trans ferring style 、塑造式(shaping style 、引导式(traveling style 和探索式(growing style 9 等四种。“灌输式”和“塑造式”属于简单教学, 它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简单, 知识只是不断地、简单地、单向地传递给学生, 这样的学习成果是可以预先设定的, 老师只是传递知识或塑造学生的简

13、单的工具, 这两种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引导式”和“探索式”属于发展式教学, 它认为学生实际是“学习旅程”中的“旅行者”, 它们依靠自身特有的经验、能力、动机、目标不断前行, 老师的责任只是在此过程中协助他们探索知识和建造自身。显然, 这两种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这四种教学方式具体的特征参见表1。49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表1四种教学方式的具体特征教学方式特征简单教学灌输式(trans ferring style 通常也被称为“喂饭”式教育。教师照本宣科, 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学生模仿书本知识。“讲课”是上课的主要塑造式(shap

14、ing style 教师将学生看作有待加工的原材料, 努力将他们培养成设计的人才形式。除了“讲课”, 试验课、讨论课也会被采用。在考核中, 事先设定好标准答案, 过分重视学生发展式教学(traveling 教育被次, 给准 而学生己学知识, 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指导。独立学习和小组讨论是最常见的“上探索式(growing style 教育的重点更多地放在“育人”上而不是传授知识上, 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发现真理, 并且不断创新, 自我更新。这种教育方式多用在研究根据各种变量在教学过程的因果关系, 建立模型(图1 。图1模型中每个方框代表一个研究变量, 箭头表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箭杆尾的变

15、量是“因”, 箭杆头的变量是“果”。模型假设学生的“年级”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浅层学习动机”; 学生的“年级”、“浅层学习动机”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共同导致了学生的“浅层学习策略”, 学生的“年级”和“浅层学习策略”决定了学生的“表现”; 而学生的“表现”决定了他的“满意度”。上述因果关系可以表示为式1:图1采用浅层学习方法的教学模型浅层学习动机=b 1年级+b 2教学方式(灌输式塑造式引导式 浅层学习策略=b 3年级+b 4教学方式+b 5浅层学习动机表现=b 6年级+b 7浅层学习策略满意度=b 8表现(式1香港城市大学梁美容博士在2005年的研究中发现, 灌输式、塑造式和引

16、导式教学方式, 尤其是前两种方式是本科教育中最普遍的教学方式, 探索式教学方式在本科教育中并不多见。不但如此, 灌输式、。在研究中为, 本文, 每个子模型包括一, 即:S A -TFT 模型(灌输式教学模型 , S A -SHP 模型(塑造式教学模型 和S A -T VT 模型(引导式教学模型 。二、问卷设计及定量分析基于上述目的, 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 背景信息; (2 教学方式; (3 学习方法; (4 学习成果(学生的表现和满意度 。背景信息旨在记录填表学生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学校等信息; 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部分中问题的设计是参照F ox 关于教学理论的

17、研究和Biggs 设计的学习过程问卷(198710, 199211 , 因为它们被普遍认为具有可靠性和一致性。问卷采用7分制, 从1到7表示由否定到肯定的程度, “1”表示“完全不是”, “7”表示“永远是”。此项调查是在5所大学的本科学生中开展的, 回收1799份问卷, 剔除452份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1347份, 其中各年级学生所占的比重是:一年级3418%, 二年级3313%, 三年级2111%, 四年级1018%。在完成数据搜集工作的基础上, 本文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量化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是统计分析方法中一个新发展的领域, 它兼顾了多元回归、因子分析、通经分析等统计方法的功能和优点

18、, 而又能避其之短, 因为它没有很严格的假定限制条件, 同时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 更重要的是, 它能够通过利用可观察的变量作为不可测量变量的“标识”来处理不可测量变量, 这一点尤其对于心理学、社会学的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也将使用这种方法进行量化分析, 并通过LISRE L 8154计算机软件12来完成。完整的结构方程模型包括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两部分, 测量模型59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表示如何用观察变量来定义潜在变量; 而结构模型表示观察变量定义下的潜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本文的模型中, 方框内的变量就是待研究的潜在变量, 每个潜在变量至少用问卷中的一个观察变量(一个调

19、查项目即是一个观察变量 来定义。在此基础上, 利用LISRE L 8154来确定表示各潜在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参数b 。三、研究结果分析及建议根据对软件运行结果中三个子模型中参数b 的估计值的比较分析, 可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灌输式、式中, , (b 2=0139, 0120, 0112 。在灌输式教学中, 教师只是充当传递信息的媒介, 以书本为中心, 照本宣科, 不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习惯, 学生主体地位无法实现, 于是学生就自然地将学习重点放在被控制的课程内容而非思维技能和学习过程中, 学习缺乏兴趣, 只是为了通过考试。但是, 笔者同时注意到, 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只解释了很少一部分浅层

20、学习动机的变异(r 2=0115, 0104, 0103 , 尤其是塑造式教学方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那还有什么重要原因导致了本科学生的浅层学习动机呢?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教育资源、经济资源相对于发达国家非常短缺, 这使得激烈的竞争无处不在。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 主要是考虑将来毕业后的就业情况, 学生对这个专业可能并不了解, 更谈不上是否感兴趣。而且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考试主导的国家, 自古就有学优而仕的制度和传统, 因此, 考试也必然成为大学里分配各种资源的最重要的工具, 学生的绝大部分利益都将会受到考试结果的影响, 包括奖学金、助学贷款、担任学生干部、评选各种名誉称号等, 所以

21、, 在考试主导的教育体制和社会选拔机制及未来的就业压力下, 通过考试必然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首要目标。第二、在年级、教学方式和浅层学习动机三者中, 浅层学习动机是导致浅层学习策略最重要的因素(b 3=0155, 0160, 0158 , 教学方式次之(b 4=0134, 0133, -0125 、年级对其影响最小(b 5=0117, 0109 。这一方面证实了传统教育理论, “如果只是为了通过考试, 学生就只会花时间看老师讲过的内容和那些有可能要考的知识点, 他们认为博览群书是一种浪费时间”。13另外, 研究表明, 如果教师采用的是引导式的教学方式, 学生就越不会采用浅层的学习策略(b 4=-01

22、25 , 这证实了一些学者的观点。14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它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基于需要解决的问题, 查阅书籍、资料, 小组讨论、多想、多问, 在探索中寻找快乐。另外, , 年级、教学方式(r 2=, 54, 。很多学者认为我国, 不可否认, 从幼儿园, 到小学、初中、高中, 甚至到大学, 大量的字词、公式、课文都需要学生记忆, 一遍一遍的背诵已成为很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习惯方法, 而且在大学里, 只要你仔细复习了任课老师指定的课本和上课的笔记, 你一般可以很顺利地通过主要由“复制”知识点的客观性试题的考试, 你并不需要到图书馆查阅更多的资料来通过考试。由此看来, 学

23、习习惯及大学里的教学安排和考核方法也是导致学生的浅层学习策略的原因。第三、研究表明, 学生的年级与学生的学习表现呈负相关(b 6=-0127, -0129, -0126 。这表示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表现差, 其实这在我国大学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许多学生由于高中时期刻苦学习的惯性影响, 在刚上大学时还能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 但是随着对管理相对宽松, 个体自由度较大的大学学习生活的不断熟悉, 以及高中时不曾有过的学习之外的各种社会活动、新鲜事物的吸引和影响, 再加上许多学生觉得高年级学的专业课要比低年级学的基础课容易得多, 所以他们放在学习上的时间会明显减少, 学习成绩也就会下降。另外,

24、研究还表明, 浅层学习策略确实会导致不好的学习成果(b 7=-0129, -0124, -0121 , 这与传统教育理论中的观点是一致的。第四、学生的表现越好, 他们的满意度就会越高(b 8=0181, 0180, 0179 , 而且学生的表现可以较好的预测其满意程度( r 2=0165, 0164, 0163 。这一点与传统的满意理论非常吻合。灌输式教学方式是在本科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 它被证明是导致学生采用浅层学习方法的重要原因, 而引导式教学方式不仅不容易导致浅层学习动机, 而且教师越多地采用引导式教学方69大学生浅层学习方法的实证分析式, 学生将会越少地采用浅层学习策略, 所

25、以我们主张在本科教学中更多的引入引导式教学方式, 在协助学生掌握必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步入社会后瞬息万变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要实现此项目标, 必须加大对师资教学方法与技巧培训、青少年心理与人格教育培训、教学工具如辅助教学计算机程序等培训, 使教师教学能力获得实质性提高。另外, 我们应加强学生学习考核方法的改革, 课程考核不但采用课程考试的方法, 还要注重引入更多实践环节的量化考评, 课程考试也应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 加强学生发散性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 一领域的专家, , 能达到这个标准, , 然而, 如果他达到了这

26、个标准, 他就一定称职了吗? 如果他不精通如何去教学生, 他将仍然不称职。但学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点通常都放在教师专业水平的认定上。而且随着学校科研水平在学校排名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学位、发表论文、参加科研项目的数量普遍成为各个高校教师聘用、年终考核和晋升职称的重要条件, 有些授课效果很好的教师, 因没有硕士学位或“科研任务”没有完成也面临下岗的威胁, 尽管这从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是无可厚非的, 但这将会使得教师将更多的精力从教学转到科研上来, 尽管学校也会采取教学检查、期中考评和学生给教师打分等方法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 尽管这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 但毕竟

27、学校作为监管方和教师作为执行者在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必然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的事实, 学校处于信息弱势地位; 而同时,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并对学生课程考核具有绝对评定权的任课教师和被指导、被教育的学生之间也必然存在信息不对称的事实, 学生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综合两者可以看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然处于信息强势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激励比监督更有效, 而目前高校普遍的激励方向是科研而不是教学, 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受到负面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如果能将教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 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机制, 也许这样可以兼顾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本科生的优质培养。参考文献1Leung

28、M. Y. , et al. The Learning Approaches O f C onstructionEngineering S tudents :A C tudy Between H ong K ong And China J.Education in the Built En 2, , , , .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owney , M. and K elly , A. V. Theory and Practice o f Educa 2tion (3rd Edition M.London :Harper &R ow , 1987:111.4Biggs, J. B. and Watkins , D. A. The Chinese learner :culturalpsychology and contextual influences M.CERC of the Univer 2sity of H ong K ong and the Australian C oun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