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主要写红字部分农村存在的问题(张京祥总结)1.经济:农业衰落、生产力低下+劳动力流失、乡村发展与劳动力结构性不足市场:乡村市场体系建设迟缓2.土地:耕地占用、土地利用效率地下3.民生:(收入和保障方面)农民收入、社会保障落后4.生态(环境:):村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破败5.文化:乡村文化瓦解,流失,乡愁不再。自己总结:应对举措(总):乡村问题是系统性问题,应该以整体性思维探索解决办法。应该从规划、治理两方面入手,从城市乡村两个视角出发,从而实现乡村各类资源配置合理化,发挥乡村在城乡一体化网络中的比较优势,实现乡村复兴。关键词:(系统性、整体性 多方措施、资源配置合理化、比较优势、乡村复兴)规
2、划层面:理念:(城乡统筹、市场优势、被动到主动)统筹的城乡发展,实现乡村与城市分工互补;发挥市场优势,从被动城镇化向主动城镇化转变,通过乡村规划推进主动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倡农村自组织的多元化发展编制模式:从以往的精神规划为主,逐渐转变为精英加民众协作的渐进式规划;统筹多方面要素,实现“全域规划”。规划编制层面:一、用地空间层面:1.1统筹安排三生空间:划定禁止建设区、注重保护农业耕地、合理布局生产空间方面,合理布局安全农业生产,以及新兴产业,如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等等,及非日常性的适合郊区布局的第三产业。尤其注重保护农业耕地,划定禁止建设区。生活空间方面,保护乡村型居住空间,以及郊野型乡
3、村居住模式。生态空间:划定乡村的区域生态保护区,研究区域生态基地空间,与产业结合,实现生态型增值。1.2建设用地:集约紧凑型发展加强对宅基地管理,实行一宅一户创新土地治理,推进土地合理配置资产化;加强对宅基地的管理,实行一宅一户,杜绝乱占宅基地;探索土地整治技术体系;2.文化方面 2.1实行分类保护,针对引导 将乡村分为改、建、保三类,对于需要保护的传统村落,特色村落,划定保护控制范围,构建长效保护机制,结合自然人文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旅游,2.2文化要素与产业要素结合,与民生结合。探寻乡村文化特色的资源禀赋;探索艺术介入型的复兴方式;将文化项目与民生项目相结合。3生态(区域融合、集约发展、绿色发
4、展)3.1 “区域融合加强村庄生态系统与周边生态功能板块的联系,融入区域生态网络的大格局中; (如乡村绿道体系具备综合功能,在布局上可以与镇的基础设施,网络绿地体系相协调。)3.2集约发展,提质增效 乡村规划需本着“集约发展”的理念,划定乡村各类功能空间,严格控制村庄建设规模3.3“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循环型工业、生态旅游和有机农业等资源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产业体系。4.经营:(扩规模、推供给侧、流转、经营权、土地配置、绿色证书)4.1.经营规模: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开放经营权)、改善农业发展环境,开放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流转,以市场决定土地的资源合理配置。4.2.农民培养:同时,培养
5、新型农民(培训),实行绿色证书制度。5.文化(资源普查、分类保护、与民生结合)5.1 应本着历史传承的原则开展风貌规划与建设,加强乡村历史建筑保护,体现地方文化魅力;对乡村地区推行特色资源普查工作,加强对乡土景观环境的动态监测和分类保护,积极恢复被破坏的景观功能与形态;挖掘和传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将传统技艺手工、民风民俗、特色建筑有机渗透到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并与乡村产业、乡村旅游结合,发展乡村文化。6.设施保障,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均等化6.1(政府主导,市场盘活;推动PPP模式,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2在区域层面统筹城市、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大城市边缘地区, 应避免因快速城镇化带
6、来的公共服务配套的盲区。7.产业:(统筹评估、突出定位、发展全域旅游;实现城乡错位发展)7.1统筹评估全区域内的产业情况,综合定位乡村产业特色,突出乡村之于城市的比较优势,吸引城市要素向乡村流动;7.2 针对有特色资源的村庄,可以探索艺术介入性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旅游产业等特色产业,实现“全域旅游”。 8.推动小城镇、特色小镇的发展,为农业人口有序化转移提供缓冲平台乡村治理方面:1. 政府权力适当下放,实现村民自治的民主化转型,推动村民议事议会制度;2. 加强合作社组织的地位,提升农民民主意识。如果只问“存在问题、困境”1)“半城市化”问题突显(城乡差距拉大、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权益得不到保障被
7、孤立、半城市化严重)2) 乡土文化流失(单一经济目标乡村特色文化破坏乡村畸形、乡愁破坏)3)公共服务设施短缺,土地问题迫在眉睫我国乡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存在产权不明晰、征地制度补偿标准低和程序不合理等问题,土地资源未能进行有效配置。随着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乡村土地无人管理,出现“空心村”和荒废土地等问题。4)农村空心化(即当前农村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空心化及由此引起的农村缺乏活力、生产力得不到提高、文化缺乏传承等。关键词:转型过程中 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的空心化 概括总述主要表现为:随着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籍结构,城乡差距拉大,农村老龄化、人口空心化严重,
8、并且由此种种引起了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活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资金非农化和土地非农化农村空心化(即当前农村存在问题): 关键词:转型过程中 人口、土地、产业、基础设施的空心化 概括总述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缺乏吸引力,农村生活缺乏活力,村庄格局缺乏协调性,乡土文化缺乏延续性,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资金非农化和土地非农化。机制:(工业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常住人口减少人走房空人口老龄化明显土地、产业、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劳动力结构问题农村年轻人比例下降。当前,土地承包权流转市场上的土地承包权供给显著低于需求,通过土地流转形成
9、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很小,致使广大农户难以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由此引发大量农业劳动力外出,部分村庄里的中青年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少。土地:村庄建设用地浪费严重耕地减少,房屋闲置增多并存农民外出引起的“人走房空”由个别现象逐渐扩展为普遍现象,导致村庄房屋大量闲置。很多农户改善居住条件时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造成村庄布局混乱。在人口大量外出的背景下,村庄建设用地规模继续扩大,耕地资源减少和房屋闲置增多并存。文化:乡土文化被边缘化。在交通体系改善、人员互动增多和信息网络覆盖面扩大等因素影响下,外部文化渗透农村的速度加快,乡土文化趋于边缘化,家庭意识趋于淡化,恋土情节趋于弱化,延续几千年的乡土文化有逐渐消
10、失的危险。经济:生产率发展缓慢、市场周转不利现代生产要素的过度使用不利于农业永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引发农业机械和现代生产要素对劳动力的替代,单位耕地上的劳动投入量和劳动强度都显著下降。然而,化肥对有机肥的替代、除草剂对除草作业的替代等加剧了农村土地污染,影响农业永续发展。原 因(帮助理解,问“举措”时不用写)1.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弱。即:技术不先进对规模经营无高要求平均经营规模小农业竞争力不强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没有出现对规模化经营有迫切要求的生产技术体系,致使种植业(粮食生产)仍停留在超小规模经营的水平上。农户平均经营规模过小,劳动力无法充分就业,致使农业吸引就业的竞争力不强。2.农户参与整治土地的权益少。表层原因为规划不足、管理缺位、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深层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农户利益)村庄布局混乱的表层原因是村庄规划不足、土地管理缺位和宅基地退出机制缺失,深层原因则是村庄土地整治没有妥善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农户利益之间的关系。只有改变政府是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最大受益者的制度安排,让农户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为农村土地整治的主要受益者,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才会成为农户和农民集体 经济组织的自觉行为。3.乡土文化传承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挂靠车辆押金合同范例
- 2025上海市技术服务合同
- 山林管护合同范例
- 皮革原料采购合同范例
- 公证服务合同范例
- 承包种植树合同范例
- 沉降观测检测合同范例
- 学校印刷服务合同范例
- 工厂配电箱租赁合同范例
- 社保医保基本知识简介课件
- 宣传片专题片视频拍摄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标)
- 日间化疗病房的运行方案
- 砸墙安全的协议书(通用)
- 康复科建设可行性方案
- 白雪公主 台词
- 课题五-车刀简介(车刀种类及用途)
- 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研究
- 检验与临床沟通与案例分析
- 《发电厂风烟系统》课件
- 高二历史期末复习核心知识串讲(选择性必修1第1-10课) 【知识精讲精研】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