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分层作业(十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b消费者与无机环境之间可以直接进行碳循环c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进行d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独立地进行a消费者体内的碳能通过呼吸作用进入无机环境,但无机环境中的碳不能直接进入消费者体内。2生态系统中c、n等元素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循环的逐级递减反复出现,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abcdd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指元素的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循环的,反复出现的,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3根据下图所示碳循环的部分过
2、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o2化石燃料a参与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过程增强后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增强减少大气中的co2c生物群落内部碳循环的形式是含碳的有机物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b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它们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进入无机环境。生活中可以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草)等途径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co2,减少生物群落排放到大气中的co2量。碳在生物体内(生物群落内)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目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大气中co2含量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通过减少化
3、石燃料的燃烧缓解温室效应。4下列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圈的含碳量明显高于海洋b生物圈需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碳的补充c人类对能源的过度消费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d大气圈通过碳循环时刻保持着co2含量稳定不变c海洋是地球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海洋的含碳量明显高于大气圈的含碳量,a错误;碳循环是指在生物圈中的循环,因此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循环中的物质可以被反复利用,所以生物圈不需要从外界获得碳的补充,b错误;由于人类对能源的过度消费使co2释放量大于植物的吸收量,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c正确;冬季气温低,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减少,气温低,中高纬度的人们需要燃烧化石燃料取暖,使
4、co2排放增多,故大气中co2含量会随季节变化,而不是co2含量稳定不变,d错误。5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不可以说明()a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ba与b两种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c图中生理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b从物质循环的过程可以判断,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m是co2,n是o2。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a、d,b错误。过程主要是指光合作用,过程是呼吸作用,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6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细菌、真菌大多数属于_。(2)图中的e表示的生理作
5、用是_,b、c、d表示的生理作用是_,f所表示的动物与绿色植物之间的关系是_。解析:(1)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属于生产者;细菌和真菌大多数是营腐生生活的,属于分解者。(2)e是绿色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b、c、d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f表示动物以绿色植物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捕食7下图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乙表示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的比例,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甲乙(1)甲图中的a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指的是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_形式存在。(2)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6、表示的是_过程,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硝化细菌等生物的_过程。过程表示_。(3)现今全世界都倡导的“低碳生活”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_(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4)乙图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_,原因是_。解析:(1)甲图中a表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2)表示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生物群落的过程,为光合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碳,表示呼吸作用。(3)“低碳生活”是为了减缓化石燃料的燃烧。(4)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土壤中有机物少。答案:(1)分解者有机物(2)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呼吸作用(3)(4)b热带雨林温度高,分解者活动旺盛题组二物质循环和能
7、量流动的关系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二者是密切联系的两个过程b在能量流动过程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c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d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d对于一个生态系统而言,物质是循环的,而能量沿食物链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不是自给自足的,d错误。9下图为生物圈碳循环过程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是()a表示细胞呼吸,乙代表分解者b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食物网上流动时不断循环利用b表示各种生物的细胞呼吸,乙代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错误;过程中碳在
8、生物与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b正确;丁是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甲丙构成捕食食物链,c错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10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的碳流动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d代表4种动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_。大气中co2的来源除图中所示还包括_。(2)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3)群落中4种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和_有关。(4)人为因素导致图中_的大量减少,是导致温室效应的原因之一。解析:(1)据图可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除了来自生物群落中的呼吸
9、作用之外,还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2)根据乙中各生物的能量值,可以判断出营养级从低到高的顺序为a、b和c、d,其中b和c能量相等,应处于同一营养级。(3)在群落的垂直方向上普遍存在分层现象,动物的分层主要与食物和栖息环境有关。(4)温室效应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和植物(甲)的大量减少。答案:(1)丙化石燃料的燃烧题组三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1为探究落叶是否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错误的是()a可选择带有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b将落叶平均分成两份,置于网兜中c把土壤分成两组,对照组土壤进行接种微生物处理,实验组土壤不做处理d将落叶
10、连同网兜分别埋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土壤中,观察落叶的腐烂情况c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因此实验组土壤要进行灭菌处理,对照组土壤保持自然状态。12如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则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强弱依次是()aabcbcbaccbadacba森林中土壤有机物是植物落叶经风吹日晒形成的颗粒或碎屑,分解者再将其分解成无机物,所以根据落叶供给量与土壤有机物量的差值可判断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强弱,即a地区森林中分解者分解作用最强,c地区森林中分解者分解作用最弱。13.图中a、b、c、d表示某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箭头表示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a和c所包含
11、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c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c2的能量就越少cd不一定是原核生物db的含量增加将减缓温室效应c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a错误;c1的同化量越大,则流向c2的能量就越多,b错误;分解者一般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细菌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正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d错误。1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某细菌对树叶的分解作用,分别提出三种实验方案。其共同之处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等份,实验过程保持树叶湿润,其他实验条件和步骤如下表所示。哪种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序号实验处理甲乙方案一无菌
12、条件自然条件方案二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自然条件方法三先灭菌,再放于适宜条件下先灭菌,然后接种某种细菌,最后置于适宜条件下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三个方案都不能达到c欲证明树叶的分解是由“某种细菌”所引起的,应先将树叶灭菌,排除其他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同时应将灭菌后的树叶分成两组,一组接种该细菌,另一组不接种,两组均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以便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5某课外实验小组欲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下面是该小组制定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加以完善。(1)实验目的:探究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2)实验原理:将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放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用ph试纸测定此系统所发生的二氧化碳浓度的
13、变化来探究碳的转化情况。(3)实验材料和用具:试管架、4支试管、铝箔4张、光源、若干只大小差不多的田螺、若干基本相同的金鱼藻、50 ml量筒、去氯的自来水、ph试纸。(4)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支相同的试管,加入等量的去氯的自来水,并编号1、2、3、4。第二步:1号试管什么都不加,作为对照。2号试管加入适量的田螺,3号试管加入适量的金鱼藻,4号试管_。第三步:测定每支试管中的ph后用双层铝箔将试管口封住。第四步:将试管放在_。(5)实验结果:1号试管ph无变化,2号试管的ph_,3号试管的ph上升,4号试管的ph_。(6)实验结论:碳在无机环境、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转化
14、。解析: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两者均可引起溶液ph的变化。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13号试管的设置可判断4号试管应同时加入田螺和金鱼藻。2号试管中田螺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引起溶液的ph降低;3号试管内金鱼藻消耗二氧化碳引起溶液的ph升高;4号试管中同时加入等量的田螺和等量的金鱼藻,因此试管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可能不发生变化,或基本不变。答案:(4)加入等量的田螺和等量的金鱼藻较强的光源下照射(5)下降无变化(或基本不变)误以为植物可利用热能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含量夏季低于冬季b通过a的吸收,a、b的呼吸作用,c的分解作用及e的燃烧,实现碳循环c在正常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co2量大于整个生物群落排放co2量d只需将d的含义改为热能,题图即可表示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dd表示大气中的co2,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网络新世界 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中介买房纠纷合同范例
- 中式别墅转让合同范本
- 农村住宅拆迁安置合同范本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五 周长第3课时 长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北师大版
- 医院供销合同范例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苏州银行常州分行招考(007)号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人工修路合同范例
- 九江吊车出租合同范本
- 出租避暑房合同范例
- 2025年日历(日程安排-可直接打印)
- 《VAVE价值工程》课件
- 分享二手房中介公司的薪酬奖励制度
- 安徽省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试卷(含答案)
- GB 4793-2024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
- 挖掘机售后保养及维修服务协议(2024版)
- 2024年电工(高级技师)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公司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涂碳箔行业现状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3-2024年度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公需科目答案(第5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