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二部分技能一专项2统计图表_第1页
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二部分技能一专项2统计图表_第2页
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二部分技能一专项2统计图表_第3页
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二部分技能一专项2统计图表_第4页
2020届高考全国通用版地理大专题复习达标:第二部分技能一专项2统计图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历史烁速度赞能力 高效冲剌课后限时达标学生用书专题强化练(十五)P141(时间4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渗率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地表的水量,常用mm/h计。在某种情况下,降雨渗入地表时的最大下渗率,叫“下渗容量”,不同的下垫面其下渗容量不同。降雨损失量包括地表的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下面两幅图分别表示下渗率随时间变化图和不同地表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1.在同一区域中,图1四个时间点中降雨累积损失量最大的是()A. tiC. t38. t2D. t42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地表中下渗容量最大的是()A.草地B.水泥路面

2、C.裸地D.沥青路面3 .若降水量相同,与图 2中至符合的是()A.草地、裸地、沥青路面、混凝土方砖B.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C.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草地、裸地D.混凝土方砖、裸地、沥青路面、草地解析:1.D 2.A 3.B 第1题,在同一区域中,降雨时间越长,降雨累积损失量越大, 故t4时最大。第2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上述四种地表中,草地的下渗率最大,其 下渗容量也最大。第 3题,若降水量相同,草地、裸地、混凝土方砖、沥青路面对雨水的截留、下渗依次减弱。实施了 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2016年1月1日正式结束,开始全面实行二孩政策。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

3、构中,014岁比重17.8%,1564岁(劳动力)比重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据此完成46题。0 2n 40 SO SC 岁 f % )4.上图各点中能正确表示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B.D.A.C.5 .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A.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B.延缓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C.提高了少儿抚养比重D.使得人口总数不断减少6 .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B.职业构成D.年龄结构A .性别构成C.素质高低解析:4.A 5.A 6.B 第4题,根据材料,至U 2015年底,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中,0 14岁比重为17.8%, 1564岁(劳动力)比重

4、为71%,65岁以上比重为11.2%。根据三角坐标图,图中各点能正确表示 2015年安徽省人口年龄结构的是 。劳动力人口约25%。014岁人口约55%。014岁人口约30%。第5题,安徽长期的一孩政策,加速了人口增长模式转型。014岁人口比重减少,降低了少儿抚养比重,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数继续增长。第 6题,安徽省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增加,儿童比重增加,促使相关产业发展,最先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新增人口不能影响劳动力性别构成。不能很快影响素质高低。不能改变劳动力人口年龄结构。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

5、的总和。下图为一些国家或地区生态承载力占比图。读图,完成78题。7 .导致巴西、俄罗斯生态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C. 土壤肥力8.下列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有(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放 态农业A.C.B.国土面积D.水资源数量)围湖造田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B.D.解析:7.A 8.B 第7题,读图分析,巴西比俄罗斯土地面积小,但生态承载力大,主 要因为巴西是热带气候,俄罗斯是温带、寒带气候,形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根据材料,生态承载力与土地面积的总和相关,与土壤肥力、水资源数量无关。第 8题,根据材料分析,能够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措施,包括提高废水、废气处理率,实现达标排

6、放。围湖造田会降低生态承载力。保护野生动植物,推广生态农业,能提高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2019 5 3原创题)下表表示1962年和2016年某粮食主要输出地的粮食输出量及其输出流向变化对比。 读表,完成911题。输出地1962 年2016 年输出量/亿吨输出流向输出量/亿吨输出流向欧盟0.08主要为内部流通0.36欧盟内部、北非美国0.34西欧、印度、日本、巴西0.97墨西哥、日本、中国、韩国加拿大0.10西欧、中国、日本0.25西欧、美国、日本、中国阿根廷0.05西欧0.42巴西、越南、埃及巴西0.01古巴0.37伊朗、越南、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0.07西欧0.33中国、印尼、日本、韩国

7、9.主要粮食出地中()A.均为发达国家和地区8 .输出量增量最大的是巴西C.主要输往人口稠密地区D.输出量增幅最大的是美国解析:C 在粮食输出地中,巴西和阿根廷不是发达国家;输出量增量最大的是美国,输出量增幅最大的是巴西;粮食主要输往东亚、东南亚、欧洲西部等人口稠密地区。故选Co 10.加拿大粮食输出量增幅低的主要原因是()A. 土地面积小8 .国内粮食需求旺盛C.单产和商品率低D.宜耕土地面积小解析: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大部分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耕作业,后备宜耕土地面积小,粮食增产的潜力不如其他国家大,从而导致加拿大粮食输出量增幅低,故选D。11 .巴西粮食输出的主要运输

8、方式是()A.铁路B.公路C.海运D.空运解析:C 巴西粮食输出的国家和地区与巴西均相隔海洋,且巴西粮食出口量大,运距 长,适宜水运,则主要的运车方式应为海运,故选 C。、非选择题(共46分)12 . (2020安徽皖江名校联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一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但自20世

9、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 “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 质变化图。2040RO 10070605040(1)简析东北黑土地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6分)(2)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4分)(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8分)(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6分)大豆一一玉米轮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解析:(1)土壤腐殖质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

10、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2)可从成土母质的特点决定土壤的性状角度分析。(3)可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应从土壤肥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答案:(1)东北黑土地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 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 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2)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 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

11、颗粒较细且均匀。(3)黑土开垦后初期,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 趋于稳定。黑土地开垦初期农田作物代替了自然植被,作物被收获后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减 少,有机质消耗速度快于积累速度,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 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相应下降,再加上人类施用肥料,使积累和消耗趋于平衡,土壤有机 质含量保持稳定。(4)选择: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 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选择: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

12、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 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 蚀,减少黑土流失。13 . (2019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材料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 750人,其中70%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 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材料二 图甲为“某村等高线地形及立体农业示意图”,图乙为“某村土地利用结构图”。国甲圈乙(1)该村土地利用结构的主要特征有 。 (4分)(2)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

13、因。(6分)(3)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6分)(4)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为振兴该村经济可积极拓展的产业有 。 (6分)解析:考查土地利用结构、立体农业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问题以 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难度不大,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材料分析,并学会进行迁移运用,紧扣着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该村土地利用结构可以从土地利用的类型以及土地利用方式两方面去谈。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村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农林以及交通和村庄建设各占有一定的比重,其中园地和林地各占29.8%,耕地占的比重和他们基本持平,仅占 29.9%,因此耕地相对较少。第 (2)题,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的基本形式是在不同海拔发展不同的农业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松林和竹林可以有利减缓水土流失,在地势相对较低的缓坡处,茶园有利于排水。靠近河流地区,发展种植业,种植水稻。因此该空间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气候和水源。第 (3)题,由材料一可知,该村70%的人外出就业,大多数都为年轻人,人才流失比较严重,留存的人口36%以上为老年人,人口老龄化严重,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产业结构单一,总产值与收入具有下滑趋势,因此农业衰退,经济衰退。第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