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_第1页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_第2页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_第3页
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郁郁葱葱的田野,明姗的阳光肆意流泄。在百丈乡大满村沿线公路旁的一大片马蹄m边, 我们见到了百丈乡鼎鼎有名的"种植能人"-韦启恒。27岁的韦启恒毕业于广西农校,因为毕业后没有工作分配,一直在杭州打工。2021年 夏天,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工厂不得不放假,揣着不安和困惑,他回到了老家百丈乡大满 屯鸾村。"打工虽然也有一些枳蓄,但坐吃山空,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天天闲在家里,心 里很不是滋味。”韦启恒说。于是,他每天都琢磨着找点事做,心想不能让自己这几年农校 白念了,他决誰学以致用,开始寻求从种植这一方而寻求突破,百丈乡尽管地处偏远,但

2、是 却交通便利,良田肥沃,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多方考察斟酌后,他决:k联合周边群众一 起种植甜玉米。由于毕业于农校,掌握着一是的农作物种值的知识;而且韦启恒本人谦虚好 学,他不厌其烦地向农校的种养专家请教,并向邻县的种植大户学习种植技术和经脸,多次 邀请读农校时的老师和专家到自家的基地去指导。通过多方学习和自己在实践中的不断摸索, 韦启恒很快学到了一整套适合种植甜玉米的本领。韦启恒种植的甜玉米由于个大粒饱满,营 养丰富,口感好,颇受市场青睐,一收获便引来老板大批量收购,1.4元/公斤,很快便销售 一空,没有了销路的后顾之忧,韦启恒第一次创业就赚了一个“满堂红"。“勺打工比超来,自己

3、创业比较辛苦,而且也有风险,但是现在政策那么好,政府帮我 办理了返乡农民工优恵证,创业有补贴,有了政府的支持,我相信,只要坚持,最终会获得 成功。"韦启恒信心十足地告诉笔考。现在,在乡、村干部的支持下,他贷款又扩大了种植 规模。在他的精心培冇下,他种植的120宙芋头前不久又获得了丰收,韦启恒主动走出去, 联系外地老板到百丈收购,2.4元/公斤,纯收入达十多万元。往日打工仔变成了家乡致富带头人,韦启恒通过种植鼓了自己的腰包,同时也带动周边 村民加入到种植行列中。今年夏天,韦启恒决楚租下大满小学旁的一片农田种植马蹄,由于 看到他通过种植富裕起来了,周边的群众也被带动起来了,群众也自发种了

4、三十多ra,对于 乡亲们的求教,韦启恒总是亳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经脸,进行技术指导。眼下,是马蹄进入 分篥生长的重要时期,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他在田间指导群众。预计今年所种的马蹄将达到 6000斤/宙,产值将达到5000元/宙。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二:与其他创业者相同的是“-的创业之路充满着艰辛与坎坷,与其他创业者有所不同的是 他的创业之路缘于高考落榜对他心灵上的那逍创伤。2000年7月对于来说是个黑色的七 月,十年寒窗,却仅以2分之差被拒之于心仪的高校大门之外,那种失落与痛苦是旁人难以 体会得到的,他也曾想到复读,但一想到父母那疲惫的身影,不由的放弃了,最终,他加入 了外岀打工的队伍,来到了天津一个

5、建筑工地上干活,从学校到工地,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 心理上对他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每天起早贪黑的干着粗重的力气活,真把他累坏了,最让 他难以接受的是工资是那样的微薄。在无数个夜晚,他问自己难道这一辈子就这样度过吗, 不行,我的努力去改变这一切。渐渐地,他发现同在一个工地上干活,电焊工的工资是他的 好几倍,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技术的含金量,就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说:我要学技术,我要 用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他辞掉了工地上的活,来到了一家农用机械厂做了一需学 徒工。白天,他跟着师傅边看边练,晩上,饿补焊工理论知识,这样的日子过了半年多,他 的焊接技术也学到了家,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识图、绘图、下料

6、等技术,但此时的他已不 再满定于做一名高薪焊工了,他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回家创业,为自己,为家乡,他选 择了这条路。回到家后,他并没有急于开始干,而是认真考察了家乡的市场,渐渐地他发现,随着农 民收入的提高,新房也盖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那盖新房总离不了门窗吧,所以新房多了 也就意味着门窗的需求量大了,门窗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干脆建一个门窗加工厂吧,既可以 发挥自己会焊接技术的优势,又用不了投资太多的钱,可行。他拿出了打工挣的工资,又从 朋友处借了一部分,临街租了两间门面,买了电焊机等一些必需的设备后便热火朝天地干起 来了。万事开头堆,这话一点都不假。虽说他的产品质量不错,但买家并不多,人们对

7、他还 不太认可,总觉得这个毛头小子能干出好活吗。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去让大家接受他和他的产品。工作中,他始终本着“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 不断提升产品质毎一次下料,每一处焊接,他都做到了细之又细,精之又精,生产出的 门窗个个是精品。另外,他在创新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不断去迎合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要, 为此,他跑適了北京、天津、郑州、洛阳等周边地区,去向同行取精。回家后,在借鉴同行 经脸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他设让出了一个又一个新式门窗,受到了大家的欢迎,销售量 自然有了很大的增长。经营的列一个环节-售后服务,他也做好了,做精了。他始终认为, 别人买了我

8、的产品,我就应该确保人家用的好,用的舒心,这是再简单不多的逍理了。所以, 平时只要谁家的门窗坏了,只要一个电话,再忙他也会立刻赶过去解决,门锁坏了,免费换 门锁,碰掉漆了,他免费给喷漆。有钱没钱,需要门窗那就先安上,这两年,他赊出去的门 窗就价值4万多元,他把方便给了别人,把难处留给了自己。有人问他这样做觉得亏不亏, 他总是玩笑似的说,我给了他们门窗,他们给了我市场。两年过去了,他也由当初的两间门而,发展成了一个固定资产达20多万元的一个乡镇 企业,并安置了 8名下岗职工进厂就业。事业发展了,自己富裕了,但他并没有忘记帮助和 支持过自己的父老乡亲,他暗自把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当成了一份责任装在

9、了心里。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三:童军,男,汉族,1954年3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富裕县,现任山东省青珞市双融篷布责 任有限公司总经理,青岛市诚信工艺品公司总经理撫董事长。董军年轻时就在生产队任过队长,在村小学当过民办教师、教导处主任。由于家庭人口 多,家境贫寒,在学校工资低,生活极为困难,他天性好强能吃苦耐劳,始终有一种不服输 的韧劲,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拼。1994年,董军一家来到了山东青 岛胶州李哥庄,最初是给单位或企业打零工,当过保安、包过医院食堂、开过饭店,什么活 都干。后来有很多家外企在这里落户办企,他又到企业找活干。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短 短的时间内就摸索出了做副食生

10、意的门道。经过几年的努力,个人手头上有了一些积蒂,通 过自筹,在XX年5月他开办了一处首饰加工厂,自己单独开始经营企业。经营的过程中, 他逐步摸出了两条制胜之道:一是注重商品质量,绝不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保证所售货物货 真价实;二是诚信经营、礼貌待人,从不坑蒙欺骗,坚持诚信第一的原则。由于他经营有方, 管理到位,商品货真价实,他的商品总是能赢得顾客的信赖,生意十分红火。随着生意的做 大,他又于XX年在山东青岛注册了诚信工艺品有限公司。而对全新的领域,他不断思考, 不断探索。他认为,开公司、办企业,就不能像以前开加工点那样,只要诚信经营,屣佣三、 四个人就行了。要把企业办好一宦要.貞正的会经营、会

11、管理。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管 理促发展。在注重借鉴传统管理经验的同时,他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实践中他摒弃了一些 旧的用人做法,坚持"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原则,全面推行多劳多得、工效挂钩 的工薪制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内容纳 入规范之中,全方位、高标准地规范全体员工的思想、道德和工作行为。他不惜重金,高薪 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实行聘任制,严格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操作。经过不 断磨合与充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量化考核,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管理链,使全体员工由他律 到自律,进而潜化为自觉的发展过程,主动参与管理之中,

12、形成了一种值得借鉴的企业管理 文化。创业的征程无疑是艰辛的,董军一步一步、坚定不移的迈向自己的奋斗目标。从XX年 创办企业开始,他在山东青岛已拥有2处固立资产达500万元的工艺品加工企业,在山东荷 泽一处。2021年,他在青岛胶州李哥庄又注册了青岛双融篷布责任有限公司。董军善于掌 握市场信息,虚心向同行学习,看准了篷布生产市场,大胆地干起了篷布加工企业。现如今, 生意红火,销售市场畅通,年平均效益可达200万元。短短几年之内,董军从一个打工仔发展到拥有几家公司的大企业家。取得这样的成就无 不与他的务实肯干、敢干敢闯、平易近人、秉公守法、诚实守信密不可分。无论是卖货还是 做企业,他始终坚持诚信经

13、营、依法纳税,从未借故不缴或少缴税款,更未弄虚作假,偷逃 税款。作为一个依靠自己双手先富的致富者,他始终不忘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始终惦记着 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爱护员工,关心他们的生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只要他 们遇到因难,他都及时去帮助解决。员工和老乡家中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只要他知道必 宦到场。在工作中理解员工的疾苦,在待遇上向苦、脏、累岗位倾斜,尽最大可能改善劳动 条件,营造和平共处工作环境,满足员工劳动保护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和全体员工 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员工中享有很高威望。董军的经营之路向人们昭示着一种经营管理理念的成熟和成功,也向人们证明了一个创 业者艰辛的奋斗

14、历程。对于56岁的董军而言,前行的路依然漫漫,荆棘与光明同在,机遇 和挑战共存,但是有理由相信,他会一步步走得更好、更平稳,从而在经营管理中取得更好 的发展,做的事业会像青松一样四季常青!农民工创业典型事迹四:到沿海打工,然后返回家乡创业。这是很多创业的农民工选择走的一条路,省劳模、怀化洪 江市洗马乡返乡农民工易安全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不同的是,易安全没有从事自己打工时 曾做过的工作,而是独辟蹊径,干起了红葛加工工作,最终成了一名响当当的"红薯王”。 高中未毕业便踏上南下打工之路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的易安全,看上去有些学究样。如果不是家境贫寒,父母无力负担学费, 他也许会成为一位文化人。

15、高中尚未毕业,易安全就被迫辍学,怀揣着从亲戚家借来的钱南 下广州,开始了他的打工之路,那一年他还不满20岁。易安全到达广州后,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一直没有找到稳立的工作,带去的钱所剩无几,一 度流落街头。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他得知东莞电子厂招工后,在厂门口苦苦等待了 3天, 每天仅靠白糖兑自来水充饥。最终,易安全的诚意打动了老板,答应让他去上班。对这份来 之不易的工作,他十分珍惜,每天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易安全还十分好学,常常利 用休息时间学习经营和管理方而的知识,勤奋好学的他很快便成长为厂里的中层管理干部。 回乡创业,品尝人生的成与败"金窝窝、银窝窝,不如家里的上窝窝。”199

16、8年底,易安做出一个对自己来说重大的决定: 辞职回家乡创业。回到家乡后的易安全开了一家小型作坊,专门加工茶叶。一开始,茶叶加工生意红红火火, 后来由于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生产技术不过关,经营逐渐惨淡,没多久就以失败告终,这次 创业让易安全亏了近3万元。这不仅给了他一记沉重的打击,也给他那充满激情的创业之心 泼了一盆冷水。但易安全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开始了新的探索。易安全用打工得来的800元买了一台机器,给别人加工红薯,做成淀粉。后来,由于淀粉销 不出去,他干脆把这些滞销的淀粉做成米粉销售。从小吃米粉长大的易安全似乎从中嗅到了 一丝商机,让他坚定了再次创业的信心。起初,易安全看到淑浦人在什么情况

17、下都将红薯粉当做一逍菜。于是,他选择了在淑浦做红 薯粉。上午,他在作坊里做红薯粉,下午推着板车上街卖,逐渐被消费者接受,生意做得还 不错。但易安全是个孝子,看到父母身体不好,需要照看,只好回到家乡照看父母,带小孩 在家读书。他的妻子则岀去打工。灵光闪现,找准创业方向终获成功在家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易安全决定在家乡做米粉加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打拼后,他的 米粉加工作坊运营终于泄上了正轨,盈利也有了显著的增加。但是,小型作坊满定不了易安 全的大志向。他始终想着怎样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事业。但农产品种类甚多,做哪一种农产 品加工着实让易安全范了愁。一天,家住城里的亲戚托易安全捎些家乡的红萼粉去,说洗马

18、乡的紫红薯不光好看、味甜, 营养成分也比一般红薯高,因此做出来的红薯粉味美有韧劲。听到这里,易安全顿时灵光一 闪,想到家乡人一直有种紫红薯的传统,毎年都会把收来的红薯送往外地卖,但是销售并不 紧俏也相当廉价,有时市场趋于饱和还会有大量的红薯积压,如果把这些堆积的红薯制作成 红萼粉、红薯片等食品不是既能赚钱又解决了乡亲们的难题吗?说I:就干,易安全拿出自己 所有的积蓄,并以房子做抵押,贷款近百万元购买机器设备,并以政府提供的中和村闲置的 小学教学楼作为厂房,"安全红萼粉厂"正式登记注册。之后,易安全到各村农户家中,挨家 挨户与乡亲们签订种植合同,并拟定最低保护价,年底时将农产

19、品全部回收进行深加工。这 样,易安全的举措不仅防止了原料的流失,也让加工厂的原料有了保障,乡亲们的收入比以 前更多,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会有大量的红薯堆积而造成经济损失了。易安全一边马不停蹄地组织工人培训,与多家加工厂签订合同,承揽加工业务等:一边和家 人到处打听厂商,联系大销售渠道和网点,还在深圳布吉租了两间门而。每天晚上,易安 全都扛着重达25公斤的红薯粉,沿街跑夜市和酒店。有时,因为太累了,他就睡在大街上。 这样销售了一个月时间,除去门面费等开支,他虽然没有赚钱但也没有亏本。回到洪江半年后,易安全的销售情况开始有了显著变化,一个个订货的电话打给了他。为了方便农户往工厂运送红薯,易安全实行定点

20、收购方案,在全乡共设5个集中点收购红萼 并进行淀粉加工,这样不但减少了农户们的劳动强度,更减低了其运输成本,从而间接增加 了他们的收入。有了大量订货单,易安全开始扩大加工规模。2021年,易安全又加大投入几十万元增开了 一条生产线。因为规模的扩大,原料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今,易安全的红萼粉厂共签了上 千ro的种植合约,红薯粉年产量高达800多吨。易安全成功了,荣誉也接踵而来。2021年,他被评为省劳模。促进当地"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就业易安全对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就业功不可没,特别是促进了当地“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 就业。在易安全的红萼粉厂上班的人中,40岁以上的妇女约占40%, 30岁至39岁的妇女约占50%, 20岁以上的女工约占10%,她们基本都是本地人。红萼粉厂实行计量工资和按劳计酬制,技术熟练的工人月收入1500元左右,一般工人月收 入:L000元以上。还有W多个60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她们白天要接送孙子孙女上学,还要 在家做饭做家务,无法左期定时来上班,厂里同意他们在自身条件允许下来工厂上班,附带 着挣钱。一些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被迫返乡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安全红薯粉加工厂”热心地接纳了 他们。听说厂里的工资不比沿海低,洗马乡很长一段时间还掀起了一股“返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