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成果总结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条件的大专院校要以不同的方式进入企业或同企业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按照这一要求,从1999年起,我校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体情况如下:一、形成了我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我们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和整体上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教育与生产、科研相结合,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是高校服务社会
2、、培养创新性高质量人才、增强办学活力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化大生产、现代科学技术、现代高等教育的共同需要。美国威斯康星(Wisconsin)大学1905年就创立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办学模式,并迅速成为主导美国乃至世界大学改革与发展的最佳模式。日本从创办近代大学时开始,就致力于推进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结合是创新办学体制、促进学校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有效径之一。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更需要产学研结合。高工专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施以专业技术工作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并进行严格、规范化的工程实践训练,最终将学生培养成能迅速适应生产、建设、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工
3、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产学研“一体化”是培养这种人才的最有效途径。在深入研究与逐步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我校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围绕一条主线,以教学为主线,产学研一体化协调推进;建立一个体制,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真正融合、良性互动的办学体制;搭建一个平台,一个真正实现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坚实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将受教育者置于其上,传授知识,培养和训练能力;构建一个教学体系,一个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指导思想既符合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又符合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二、创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制,搭
4、建了强大的校内校外教学实践“双平台”1999年4月,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山东电力科学研究院,进行了合并重组,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立了校院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办学体制。山东电专与山东电力研究院作为一个产学研一体化整体,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校、院合一,教学系与工程研究所相统一,教研室与工程班组合一,教师与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育、科研、产业等多项任务。这样一种办学体制的确立,是山东电专探索特色教育,从根本上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尝试和实践。山东电专从体制整合入手,目的就是克服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弊端,建立起一个教学、科研、生产相融合,理论
5、教学与实践一体化,教育事业与企业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同共体。这一模式目前在全国尚属先例。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从办学体制看,校院合一,整体运作,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制,学校自身具备了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条件和基础;从机构看,教学系与工程研究所相统一,教研室与工程班组合一,保证了教学、科研与现场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从师资看,教学人员与科研人员、工程人员相统一,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资源看,教学实验室与专业实验室相统一,设施先进,资源共享;从产业看,自身高新产业和对外技术服务的迅速发展,便于从内部驱动,而不是仅由契约约束,形成产学研
6、三者之间的紧密结合。我校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直接面向电力生产建设和科研、科技开发,成立了电气工程、热能工程等五个研究所和锅炉压力容器检测、计量检测等六个山东电力研究中心。进行跨系、跨学科的校内横向联合,相继研发成功了带电作业机器人、瞬时液相扩散焊机、电站节能降耗、汽轮发电机振动诊断、复合绝缘SF6电流互感器、液体硅橡胶一次成型技术、环保脱硫、配网自动化及LN2000分散控制系统、电厂信息监控系统等一系列核心技术、核心产品,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主要的科研攻关课题,年度科研经费1500万元以上。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既为教学提供新知识
7、、新方法和生产一线的信息,也为学校兴办科技企业提供了条件,促进了学校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强大的校内教学实践平台。组建了鲁能科技集团,确立了以鲁能科技创业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以鲁能软件、鲁能节能、鲁能控制、鲁能智能、彼岸电力科技等11家企业为成员的集团化产业体系,加快了科技成果向产品的转化。学校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山东省经济建设和电力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注重强化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依靠强大的技术优势,服务山东电网,与全省17个供电公司、27个发电厂、1个超高压输变电公司签有技术监督服务和人才培养合同。电力基建调试形成了包括工程建设技术咨询、设备监造
8、、调试等技术服务产业链。建立了强大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和强大的电力技术监督服务、电力基建调试实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首先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优良的创新基地和工程能力实训基地,建立起了17个校内教学实训基地,13个研究型实验室,5个山东电力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科研、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对学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有直接促进作用,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提供了条件,近年来,依托优良的工程环境,学生的毕业设计结合科研课题、生产调试实
9、际工作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为企业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第二,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优秀人才引进,提供了优良平台。近年来,依托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优势,教师与工程人员共同承担教学、科研及生产任务,优势互补,相互渗透,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结构,培养造就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丰富现场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优良的教学、科研与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来校工作,1999年以来,引进博士11人,硕士70余人。第三,技术服务与产业公司的丰厚收入为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1999年
10、以来,每年投入的教学经费都在1500万元以上,用于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现代化教育技术等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广大师生的办公、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很好改善。建立起了涵盖电力生产全过程,具有工程性、科研性、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实施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流的物质设施保障。如校内电力仿真实训基地是国内唯一拥有 600MW(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300MW、135MW(配煤粉炉)、135MW(配循环流化床炉)发电仿真机及电网仿真系统、500kV 变电仿真系统的大型现代化电力仿真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发、供、配一体化模拟教学。依托电力行业背景,在长期办学、服务电力建设
11、的过程中,经过多年学科建设,我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有了根本性改善,形成了电气工程、动力工程、自动化、应用化学、环境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金属材料工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会计审计、旅游酒店管理等学科及22个人才培养专业。除了体制、机构等方面的组织保障外,还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制的有效运转。先后推行了专业技术和行政管理 “两条线”建设制度、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骨干选拔规定、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成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行政管理、专业技术、职业经理人三支队伍的框架体系。实现了专业技术资格评聘分离和岗位动态管理与考核。三、创建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
12、培养模式 我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体制,正是基于高工专人才培养目标而确立的,它为学校实现高工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我们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使这条主线始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既要接受教育和锻炼,又要对未来的就业环境有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为学生未来专业发展打好基础,从而构建起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CBE理论)思想和由产业界进行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进而提出教学要求的课程开发方法(DACUM方法),设计了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邀请企业、工程第一线的
13、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专业顾问委员会,进行专业工作分析和任务分析确定了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现场提供的能力目标,进行教学分析,将具有共同或相近性质的内容,即任务的步骤知识、技能、所需设施、环境等组合起来,按照教学规律和逻辑顺序形成教学模块,将相近的教学模块组成一个教学环节或一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最终形成整个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这打破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真正实现了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由一般基础理论、工程基础理论、工程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应用理论组成的框架结构,做到了专业培养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
14、握概念、加强应用为目的;专业理论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实践教学内容做到了自成体系,形成了实践“硬”线,实践教学周数占到教学活动总周数的40%以上,彻底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保证工程实践性教学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践训练与技术岗位对口,工程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三年不断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实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多次交叉配合,互为基础,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符合认识论规律。如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课与热力设备装配实习、电厂安检实习“一体化”教学;运行课内容与仿真机实习“一体化”教学等。教学与生产、科研一体化。充分运用产学
15、研一体化环境,实施立体化人才培养,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联合指导,推行双导师制,把学生带到生产、科研一线,让学生在企业管理和工程环境下参与电厂技术监督、基建调试及校内产业高科技产品研制开发、组装调试,接受规范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获得最直接、最有效的生产知识和经验。“双师型”教师也及时将生产现场应用的最新技术纳入课堂传授给学生,有些课程直接放到生产现场,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毕业设计结合生产、科研、调试等实际工作进行,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参与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做到了专业教学与生产现场“时空一体”,从而实现理论到实践、学校到社会、模拟岗位
16、到实际岗位的零距离。传授知识与训练能力一体化。我们着重抓了以综合应用能力考核为主的考试改革,强调能力(操作技能、智力技能)的测试。 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面,突破了以理论考试为主的传统的评价方式,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工程性教学环境,加大实验、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将实验课成绩按一定比例纳入每门课总成绩中,并加大了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考核力度。同时,进一步强化计算机和英语教学,突出作为“两翼”的人才培养特点,把该两门课程的考试纳入应用能力考试范围,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理论实践一体化、“讲、演、练”一体化、案例分析、目标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
17、学习潜力和主体作用,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加信息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四、产学研一体化取得了丰硕成果1.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毕业生备受青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专业培养与岗位工作零距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能够较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和专业工作需要,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强,在现场一线“下得去、留得住、上手快、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从1999年开始,我校毕业生不再统包统配,在专科毕业生就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由于我校学生质量高,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毕业生供不应求。2004年我校毕业生被一抢而空,未能满足鲁能集团、济宁
18、里彦电厂、淄博热电集团等比较有实力的单位的用人需求。通过对毕业生抽样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非常满意,综合评价很高,我校毕业生已成为电力生产的技术骨干,在安全经济运行、技术革新、节能改造等方面做出大量贡献,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社会声誉。在2003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评估中,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此次评估我校位列全省高校前二名)。历届计算机等级考试、专科英语水平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均名列同类高校前茅。历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名列同类高校前茅:电子设计竟赛1999年获二等奖2项,2000年获二等奖2项,
19、2002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2003年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2004年获一等奖1项;数学建模竞赛1999、2000、2002年分获全国二等奖1项,2003、2004年分获省级二等奖1项。2.培养了一支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专任教师293人中,“双师型”教师已占到77% 以上,高级职称占到71%,硕士及以上学历占47%。一批同志同时取得了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使教师能及时将新知识、新方法和生产一线的信息充实到教材和课堂中,自编产学研系列教材40余本,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青年教师孙树敏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荣获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山东
20、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李辛庚、周原冰入选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鲁守银同志荣获山东省青年五四奖章;张都清同志荣获“国家电网公司优秀青年”称号。有3名同志荣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5名同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取得了丰硕科研、教研成果1999年以来,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3项、山东电力科技进步奖122项。“锅炉承压部件检测机器人”与“变电站设备巡视机器人”两个项目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实现山东电力863计划零的突破。从99年至今,发表论文1000余篇,申请专利34项,其中授权专利达30项(发明2项,实用新型28项);编写产学研系列教材40余本;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2项,完成省部
21、级教学成果4项,局级、校级教学成果60余项;自行开发研制了500KV/220KV变电站仿真装置、300MW、135MW火电机组仿真机、电力系统静模仿真、CAD教学系统、水泵特性实验系统、远程教学培训集群系统等20余项实验、实习装置或系统。4.促进了技术服务与高新产业迅猛发展我校鲁能科技集团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骨干企业1家,省软件开发生产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拥有国家级火炬计划产品5个,省级火炬计划项目、软件产品、高新技术产品30多个,形成了以电力电子软硬件、控制系统、高效节能等产品为特色,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发展布局,成为山东省宣传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示范窗口。高新产业快速增长,总收入从1999年的6805.2万元发展到2003年的2.75亿元,预计2004年,将达到3亿多元。04年技术监督服务合同收费金额1.06亿元。2003年,完成了13厂20台330万千瓦机组调试,约占全国当年新投产机组容量的十分之一,调试合同额达4000余万元。高新产业、电力技术监督服务、电力基建调试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学校造血功能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良的工程实践场所和科研创新环境,增强了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基地建设基础和实力,为学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保障,充分显示了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的生机与活力。5.建成了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致员工家属中秋慰问信
- 2025年度XX污水厂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物业管理权转让合同示范3篇
- 2025年度装配式建筑瓦工班组劳务分包合作协议6篇
- 2025版卫生间整体家具定制翻新服务合同3篇
- 评价老师经典评语(5篇)
- 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要件
- 新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教学资料)
- 小学语教的未来趋势与创新方向研究
- 育婴师心得体会
- 压缩空气气体管道吹扫试压专项方案
- 生产车间工艺员年终总结
- 特色酒吧方案计划书
- 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和答案解析
-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课件
- 2024年滑雪用品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经方治疗脑梗塞的体会
- 新版DFMEA基础知识解析与运用-培训教材
- 制氮机操作安全规程
- 《探索微电影广告》课件
-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