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毕业论文_第1页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毕业论文_第2页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毕业论文_第3页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毕业论文_第4页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毕业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摘 要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对于双方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农产品贸易由来已久。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然而,在自由贸易区建立的过程中,在扩大双方贸易和合作规模、提高整体竞争能力的同时,也给双方的经济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尤其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因而有必要对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作较为详细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的贸易情况,为制定针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及为中国现有农产品贸易政策的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因素,对农产品贸

2、易实践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农产品贸易,贸易互补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分析农业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双方也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贸易区。从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到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经历了7年多的时间。双方经贸在框架协议和早期收获计划的推动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涵盖了11个国家,成员国人口总数达到19亿,占到全世界总人口的近30。因此,双方从框架协议签订初期就高度关注农业和农产品贸易领域。无论从早期收获计划,还是到货物贸易协议和争端解决机制协议,双方在农业和农产

3、品贸易的合作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与同期WTO在此领域上步履维艰的谈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国内农业的发展,而且还与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不断推进,双边贸易突飞猛进,目前,东盟在我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排名第 2位(占比14.6%) ,在我农产品进口市场中排名第 3位(占比15.2%)。2010年前9个月,我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853亿美元,同比增长29.8%。出口33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5%,进口513.1亿美元,同比增长35.1%。其中,我国对东盟出口50.6亿美元

4、,我国对东盟进口76.6亿美元。双边贸易的快速增长为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在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一、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现状与特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对双方经贸产生重大的影响。从洽商开始,农产品贸易一直都是关键性的问题。近几年来,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同类产品竞争等问题。(一)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迅速发展自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一直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东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与东盟

5、的农产品贸易也增长较快。双边农产品贸易额从1995年的37.48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41.28亿美元,年均增长7.4%,其中中国对东盟出口农产品从1995年的16.92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53.60亿美元。年均增长2.6%,中国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从1995年的20.55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87.68亿美元,年均增长4.8%。特别是2001年以来,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速明显加快,20012009年,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增速平均值为20.47%,其中,出口增速平均为16.57%,进口增速平均为24.89%。从2003年起,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成为常态,2009年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

6、逆差为34.08亿美元。2010年前八个月,我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 112 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4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3%,进口6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5%。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我农产品进出口整体增幅 2.2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逆差 2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 (21.5亿美元) 增长14.2%。 (二)双边农产品贸易集中度增加从出口情况来看,20世纪,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出口品种比较分散,蔬菜、水果、畜产品等的出口额和所占比例都不大。1997年以来,谷物及粮食制品所占比例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出口额在5亿美元左右上下波动。进入21世纪,随着双边

7、农产品贸易额的增加,蔬菜、水果、水产品、谷物及粮食制品的出口额和在农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值逐渐增大。2009年,这四大类农产品的出口额分别达到13.53亿美元、10.85亿美元、7.71亿美元和2.66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份额分别为25.25%、20.23%、14.39%和4.95%(表1)。 表 1 2009年中国东盟主要农产品进出口量值 (单位:万美元,t)中国对东盟出口中国从东盟进口出口额出口量进口额进口量农产品535 9846 515 686农产品876 784.1219 164 381蔬菜135 353 1 953 122植物油465 102.107 078 297水果108 4521

8、 926 408水果92 994.981 931 712水产品77 122356 620薯类88 877.666 107 207粮食制品22 331401 972水产品23 095.18282 656畜产品18 369103 663粮食制品27 067.19845 405 糖料及糖18 318240 894谷物23 366.56457 431油籽16 756165 254糖料及糖8 127.69767 173饼粕14 124410 976饼粕3 043.25397 877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从进口情况来看,植物油是中国从东盟进口的传统农产品,谷物也一直保持一定数量的进口。随着双边农产品

9、贸易的发展。最近几年,水果、薯类和水产品的进口额和所占比例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2009年,植物油、水果和薯类的进口额分别为46.51亿美元、9.30亿美元和8.89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额的比值分别为53.05%、10.61%、10.14%。(三)中国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农产品贸易以逆差为主从农产品出口情况来看,2009年中同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值排在前6位的国家依次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菲律宾和新加坡,出口值分别为12.28亿美元、10.5亿美元、9.46亿美元、8.58亿美元、7.26亿美元和4.46亿美元(表2);从进口情况来看,中国从东盟的农产品进口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10、亚和泰国,进口值分别为30.71亿美元、22.80亿美元和18.01亿美元(表2),上述3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东盟10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0%以上。此外中国从越南、新加坡、菲律宾和缅甸也有少量的进口。 表 2 2009年中国与东盟各国农产品贸易情况 (单位:万美元,%)国 家出口进口贸易差额出口值占比进口值占比东盟535 984100.00876 784100.00-340 801马来西亚122 82022.91307 05235.02-184 233印度尼西亚105 09719.61228 01626.01-122 919泰国85 81816.01180 05420.54-94 23

11、5越南94 60917.6574 9018.5419 709新加坡44 6108.3242 8944.891 717菲律宾72 59213.5423 3942.6749 198缅甸7 6481.4316 8891.93-9 241老挝6280.122 9390.34-2 311柬埔寨1 4260.276400.07785文莱7350.1460.00730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规模不大但仍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由于中国和东盟分别处于不同气候带,多数农产品具有互补性,贸易合作的基础广泛。而现在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与各自对全球贸易规模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并不大。2

12、010年前 8 个月,我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 112 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其中,出口43.7 亿美元,同比增长 38.3%,占我国同期农产品出口额的9.8%;进口68.3 亿美元,同比增长 28.5%。占我国同期农产品进口贸易额的12.3%。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增长速度高于我农产品进出口整体增幅 2.2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逆差 2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 (21.5亿美元) 增长14.2%。由此易见,东盟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的比例还比较小。所以,双方贸易发展仍具有较大的潜力和空间。二、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SWOT分析SWOT分析由Learned等人在1965年提出,广泛运用在战略管理

13、领域。SWOT分析分成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分别由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遇)和T代表threat(威胁)组成。S和W属于内部因素,O和T属于外部因素。四个方面组成结构化的平衡系统分析体系,从而使分析问题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以下就这四个因素对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开展分析。(一)优势因素分析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的不同,中国的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具有资源互补性优势;技术发展水品也影响双边农产品的比较优势。1资源互补性特征有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由于农业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朝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方向发展。相对东盟

14、而言,我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东盟国家则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上具有明显优势。我国现有农业资源不能很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农产品,特别是对粮食的需求还将大量增加。泰国和越南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国。作为我国粮食主要进口市场,缅甸、老挝和柬埔寨都有发展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我国每年从东盟进口大量谷物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从农产品生产种类来看,东盟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以生产和出口热带和亚热带的农产品为主,而我国则以生产温带农产品为主,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水果产量占世界的13%,蔬菜产量连续5年排名世界第一。东盟国家每年需要进口

15、大量的温带水果及蔬菜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鲜苹果、梨、胡萝卜、蒜头、干蔬菜、玉米和小麦等,而东盟则对中国出口棕榈油及分离品、热带水果等,产品种类充分体现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资源互补性。有利于双方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条件,促进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2双边在农产品贸易中具有不同比较优势农产品比较优势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是显性比较优势法。它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来对比分析各国农产品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表达了一国总出口中某类商品的出口所占比例相对于世界贸易总额中该商品贸易所占比例的大小;大于1,说明该国该类商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小于1,则相反。中国在

16、肉类及其制品具有优势比较。由于中国的养殖业的生产方式是以家庭小规模经营为主,缺乏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质量安全保证,致使中国在肉类产品生产中劳动力资源的相对优势日渐下降,使得肉类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不断下降。我国肉类产品出口的值由20世纪90年代初的1以上下降到近年的0.5左右,丧失了国际比较优势。而中国的肉类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中国肉类制品出口的值上升到了2左右。在肉类及其制品出口方面均表现出比较劣势。东盟国家果蔬及蔬菜制品具有比较优势。东盟国家中泰国、越南、缅甸和菲律宾4国果蔬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这4国果蔬的值均达到1.6以上。泰国的蔬菜制品出口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蔬菜

17、制品的值为3.2左右。总体来说,东盟国家具有果蔬及其制品的竞争优势。 (二)劣势因素分析农产品贸易在中国与东盟之间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表现出双边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等问题,而造成不良现象的不利因素有贸易逆差扩大、产品相似度高以及产品附加值低等。1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与产品竞争能力的变化有关,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农产品竞争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巴拉萨(BBlassa)于l965年提出的,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是国产品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国产品的出口额;是国产品的总出口额;是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额;是世界市场上所有产品的总出

18、口额。当> 1时,说明该国该类产品的出口相对集中,该国在这类产品上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当< 1时,则情况相反。近5年来,中国农产品的小于1,且呈不断下降趋势,农产品出口整体上已丧失国际比较优势。下面表3列示了20052010年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从整体上说,中国农产品相对于东盟各国农产品在出口上已丧失了国际比较优势。这是由于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比重的上升速度快于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额比重的上升速度所引起的。近5年来,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却一直保持在3%左右。东

19、盟各国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农产品的大于1,在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中表现出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双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差异是形成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东盟国家中,柬埔寨、老挝属于传统农业国家,其农业就业人口在总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达50%以上。由于经济实力差、农业投资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其农产品竞争能力整体呈下降趋势。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和越南在农业生产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这些国家的土地密集型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对中国的农产品贸易中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如菲律宾农产品的竞争力自2005年来持续下降,影响了对中国的出口;由于新加坡和文莱受经

20、济发展水平、国内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资源约束,因此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保持持续顺差。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贸易长期逆差,影响双边健康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持久发展和扩大。 表 3 20052010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年份中国马来西亚印尼泰国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文莱老挝柬埔寨20050.4950.9311.1511.7421.9950.6560.3290.0071.3170.24020060.4601.1471.5801.7711.4690.6040.3120.0070.6940.30120070.4511.1121.5941.7321.3350.5490.3100

21、.0070.7250.29420080.4331.1301.6151.7041.0170.5220.3070.0070.7860.31220090.4211.1451.6301.7311.0240.5010.3020.0060.8100.32420100.4351.2101.6421.7481.1020.4870.2960.0070.8050.361数据来源:根据商务部网站、世界粮农组织网站的数据计算得出2同类产品出口在国际中竞争力低产品相似性指数是用来衡量任意两国在第三国或世界市场上出口产品的相似性。指数的取值区间是0100。如两国某种商品在第三国或世界市场上出口分布完全相同,则该指数为10

22、0;反之,如完全不相同,则为0。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和东盟农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相似度指数一直保持在60左右,说明二者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而农产品的高相似度,不利于中国与东盟双方农产品出口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表 4 20002008年我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指数62.8465.9965.0763.6859.5362.5160.7157.2450.13数据来源:东盟秘书处、商务部、中国海关、中国国家统计局的各年统计 3产品附加值低 农业和农产品贸易发展依赖与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投入。1999年以后,我

23、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1.5亿公顷左右。在我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还占主要地位,全国平均每户每人只有2.16亩经营耕地。土地分户经营直接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经营。不能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导致我国农产品贸易集中到附加价值比较低的环节。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出口前三位商品是水产品及海产品;蔬菜、水果和坚果等和实用蔬菜。这些产品是农业的直接作物。而同期进口前三位产品是油料、工业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和饲料、动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和其他农产品,主要集中在农业中的二次加工产品。(三)机遇因素分析目前全球贸易市场发生变化和地区间经济往来趋势加强的大环境,给中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提供有利发展契机。1贸易

24、转移效应扩大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后,逐渐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越来越受到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绿色壁垒对我国和东盟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负面的影响。2009年我国对欧盟25国农产品出口下降了9.9%,对美国下降了8.2%,而对东盟则增加了16.9%。2008年东盟出口到美国农产品下降了20.7%,对我国出口则增长了28.3%。这反映出双方经过前一阶段降低关税后,在外部出口市场不景气的压力下,区域外贸易向内部转移。并且从目前来看,世界的经济复苏首先将会出现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这将继续加大这种贸易转移效应。2中国与东盟之间的

25、经济往来加强首先,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东盟各国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而且中国投资的软硬环境要比大部分东盟国家好,投资中国要比投资东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国在吸引外资的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位置。其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将使中国农业企业赴东盟投资更加便利,既可享受到区内的农产品关税优惠政策,又可规避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农产品设置的部分贸易壁垒所带来的出口风险,从而扩大对国际市场出口。3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通过与东盟互补商品贸易的发展

26、,将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决定了我国粮食一定程度上需要进口。泰国和越南都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大米输出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也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可以成为我国今后粮食进口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我国除了东南部分省区具有与东盟相近的自然条件以外,多数省份地处温带,因此在农产品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我国是水果和蔬菜生产大国,其水果产量占据世界的13%,且连续10年产量位居世界之冠;蔬菜产量连续5年排行世界第一。而泰国等东盟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温带蔬菜和粮食,如胡萝卜、辣椒,大蒜、玉米、小麦等。因此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将会增多,从

27、而进一步优化我国农业生产和贸易结构。(四)威胁因素分析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周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都对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长久健康发展产生威胁。1人民币持续升值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平衡发展对我国的农业来说,人民币升值后,一方面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价格可能会相应提高,不利于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国外农产品将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进入我国,在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农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而对东盟来讲,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东盟农产品出口。所以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会加大中国农产贸易逆差,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平衡发展。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影响双边农产品贸易出口当世界经济出现波动,

28、加上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体系并不完善,各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的利益产业,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反补贴和绿色贸易壁垒是最常用的手段。东盟各成员国出于本国利益考虑,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干预双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导致我国相关农产品领域及行业出口受影响。三、推动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建议在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受有利条件影响的同时,诸多不利因素也阻碍着双边贸易更深层次的发展,针对以上有利条件和各种问题,对以后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提高双边农产品的竞争力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呈农产品资源禀赋互补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地扶持、指导,针对东盟的不同国家也可以采取

29、相应差别化的措施,继续充分利用双方国家农产品生产和需求上的互补性,加强和深化双方的农业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速了双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发挥,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增长,农产品贸易结构也开始朝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方向调整。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具有相对优势,而东盟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虽然中国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总体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但是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上依然保持着贸易顺差。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呈快速增长。这表明双方农产品贸易结构正在逐步调整,补偿性在逐渐提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能够发挥各国的区域优势,通过

30、贸易增进双方的国民福利。创立自主品牌,增强农产品出口企业竞争力。(二)缩小贸易逆差、开拓差别化经营、提高产品附加值对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中表现出来的长期逆差,双方通过优势比较分析,努力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优化双方农产品出口结构,抑制中国对东盟贸易的长期逆差,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差别策略将是十分有效的竞争手段。除了对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要注意形成差异性之外,开拓农产品差异化经营的前景也非常广阔,我们更应努力在销售环节创造产品差异,开展对外贸易应积极地介入到销售领域,从而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增强差异性,发展差异产品贸易,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这不仅可以避免开

31、放市场带来的利益冲突、竞争加剧,还可以提高双边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主要是一般贸易,而附加值相对高的加工贸易在2009年只占到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18.74%。相对于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走出去”战略的合作,可以为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且能够引导资本投入到企业的技术创新中。(三)抓住历史机遇、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利用国际经济形势,加强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与东盟的发展,使区域外贸易向内部转移,扩大贸易转移效果。创造良好环境,推行“走出去”战略政府和相关中介组织通过提供信息、融资的支持,介绍投资环境和合作项

32、目,制定促进出口和国际化发展的法律法规,举办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研讨会、展销会、洽谈会、招商会、论坛,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商务信息和中介服务等方式,鼓励农业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利用中国农产品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国家的自然资源优势相结合,到东盟的某些国家去承包果园、菜园、湖泊,开垦新的土地,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使双边农产品贸易迈上新台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后,针对我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一方面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温带果品、蔬菜、谷物、水产品、特色产品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产业,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中国农产品

33、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则应该在同东盟协商的基础上,建立农业产业协作体系,根据区域内的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原则,加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产业上的协作,在更大范围优化双方之间的生产要素及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业产业与经济融合,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和区域性农产品国际竞争能力。 (四)警惕威胁因素、保证双边农产贸易顺利发展目前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形势不稳定,世界各国纷纷出现高通胀率景象,并且现阶段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东盟国家也出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这些不利因素得不到解决,将会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顺利发展。特别在零关税后,中国与东盟双方贸易规模扩大后,共同抵御外部风险尤为重要。一是采取相应的政策,及时应对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双边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如对受到冲击的农民给予补偿,统一调控、调整与优化;促进和加强与东盟国家在经济安全与风险防范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同时加强对自身产业、贸易与金融结构的监控、调整与优化,提高抗外部冲击能力。二是分析研究有关技术标准体系,做好应对零关税后各种非关税壁垒准备。零关税后,东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