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4项1农作物秸秆_第1页
2018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4项1农作物秸秆_第2页
2018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综合技术4项1农作物秸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 1:2018 年种植业主推技术要点一)综合技术( 4 项)1.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有七项:1. 稻麦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在我省水稻 -大小麦、水稻 -油菜、水稻 -水稻等主要轮作 区,农作物秸秆通过机械化粉碎和旋耕机作业直接混埋还 田。通过机械将作物秸秆粉碎,翻入土壤,快速腐解秸秆, 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 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在我省粮食种植区,因夏、秋季接茬作物与秸秆还田后 水热条件等不同, 可将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分为大小麦 (油菜) -水稻秸秆还田与早稻 -晚稻秸秆还田两大类型。2. 大小麦免耕直播稻草覆盖还田技术 我省杭嘉湖

2、等地区的稻麦轮作区,特别是稻麦轮作季节 紧张的地区,在水稻收获前,套播大小麦;在水稻收获后, 将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已套播的大小麦上,通过 自然降雨、光照、土壤湿度和微生物菌作用以及施肥、调节 碳氮比、灌溉、中耕覆土、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使 秸秆充分分解腐熟为作物所利用。该技术具有作业质量好、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是大面积实现以地养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的有效途径之 一。水稻收割期天气要求晴好,如遇连续阴雨,田间泥泞, 则不适宜。3. 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技术 把新鲜的秸秆填入密闭的青贮窖内或秸秆打捆青贮包 膜,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达到长期保存其青绿多汁营养成 分之目的的一种秸

3、秆饲料化利用技术。根据青贮方式的不同,分为秸秆窖藏青贮和包膜青贮两 大类型。适宜于我省玉米、水稻、茭白、芦笋等农作物秸秆 资源丰富且交通便利易于收集地区。通过机械化设备完成秸 秆收贮运或青贮包膜,可常年保障肉牛、奶牛、湖羊等草食 动物对秸秆饲料的需求。4. 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化利用技术 秸秆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利用秸秆 中的木质素充当黏合剂将松散的秸秆等农林剩余物挤压成 颗粒、块状和棒状等成型燃料, 具有高效、 洁净、 点火容易、 二氧化碳零排放、便于贮运、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应 用等优点。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可为农村居民提供炊事用能,也可以 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粮食烘干)、设施农

4、业(温室、大棚增 温)等供热燃料,当前主要作为工业锅炉替代煤的燃料来使 用。5. 秸秆沼气生产技术 利用沼气设备,以秸秆和畜禽粪便为发酵原料,在严格 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厌 氧发酵获得沼气、沼液等产品的一种秸秆利用技术。秸秆沼气生产技术通过采用秸秆粉碎堆肥、残液厌氧发 酵、沼液肥水同灌、沼渣制作基质、沼气脱硫发电这五大工 艺,实现秸秆、残菜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消除了日 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保持和提高了耕地的土壤质量,解决了 农村的能源短缺,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业废 弃物处置向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方向发展。6. 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以麦秸、稻草等禾本科农

5、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与 其它原料混合或经高温发酵,配制而成草腐菌栽培基质,食 用菌采收结束后,菌糠再经高温堆肥处理后还田,是一种多 级循环利用技术。因秸秆来源不同、基质用途不同,各地区在选择运用秸 秆基质制备技术时,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秸 秆堆制工艺及配套设备、基质复配与调制所需要原料与复配 方法。秸秆种植食用菌技术,既可运用于一般农户生产,也 可运用于工厂化、产业化规模生产,操作方便。7. 秸秆材料化利用技术利用粉碎后的小麦、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或预处 理)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环保黏合剂,在高速搅拌机 中混合均匀,根据产品需求在秸秆原料成型机中压缩成型冷 却固化的过程

6、,最终获得秸秆成型制品的技术。秸秆材料化利用技术应用于工业托盘、家具、盆钵等各 种工业产品生产。秸秆固化成型板材可为工业载货托盘,也 可以在建筑行业中替代部分木料板材和各种金属板材来使 用。秸秆可降解花盆可应用于苗木的培育,秸秆降解后可作 为苗木肥料,又避免了塑料花盆带来的环境污染。2. 沼液高值化处理与综合利用生态技术 采用沼液浓缩、沼液调质与沉淀分离、沼液与多基料混 配加工等技术或技术组合对沼液进行高值处理,使其成为安 全无害、浓度和肥效相对提高、体积减少、固体化、便于贮 存、运输与施用的新型沼液肥料产品, 提高了沼液利用价值, 满足了多样化利用途径和方式的需求,以解决当前沼液利用 中遇到

7、的减量化施用、提高肥效、安全无害化等问题,并以 此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沼液利用新方式、新途径。3. 沼气集中供气能源生态技术通过先进厌氧发酵工艺将农业有机废弃物制取沼气并 净化,通过安全可靠的集中供气输配系统为一定规模的农村 集居人口提供日常燃用的优质清洁沼气。同时厌氧发酵剩余 物(沼液、污泥等)经处理后在附近的农业种植区、果园茶 园及林地等进行综合利用,形成以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的农 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源生态循环模式。4. 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技术 在确保排水沟渠排涝、排渍或防治土壤盐碱化等功能基 础上,通过在沟渠中设置节制闸坝、拦水坎、集泥井、透水 坝等辅助性工程设施以及采用植

8、生材料、配置植物群落等生 物措施,改善沟渠生境条件,重建和恢复沟渠生态系统,强 化沟渠对氮、磷等物质的拦截净化能力。(二)水稻主推技术( 9 项)1. 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是在吸收水稻强化栽培和水稻 精确定量栽培等高产技术原理和总结各地水稻高产攻关和 试验示范结果的基础上,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壮秆大穗为 主攻方向,以适宜苗穗数量构建高光效群体,通过肥水促控 挖掘个体生长潜能,以足穗大穗获取更高颖花量,以粗壮茎 秆为物质支撑获得更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其中,“两壮”即壮 苗、壮秆,“两高”即更高的群体总颖花量(亩有效穗数X每穗 总粒数)、更高的籽粒充实度(结实率、千粒重)。主要技

9、 术要点包括因地制宜选品种、基质叠盘育壮苗、稀植早发促 壮秆、三沟配套调水气、巧施穗肥保大穗、绿色综合防病虫 等六个方面。2. 水稻叠盘出苗技术 水稻叠盘出苗技术是指用播种流水线播种,将播种好的 秧盘先进行叠放,每叠 20-25 盘,集中放入能控温控湿的标 准育秧温室内或叠放在大棚内进行出苗, 待芽长 1cm 左右再 移入育秧棚或秧田进行秧苗培育的一种机插秧育秧技术。如果是标准温室育秧的,育秧温室温度控制在30-32 C,最高不能超过35 C,湿度控制在 90%以上。如果是放在大棚内 叠盘出苗的,每叠最上面要放上一盘装土但不播种的秧盘或 是空盘,再在外面盖上塑料薄膜或打湿的棉麻织物,将所有 秧

10、盘包住,进行保温保湿出苗。建议采用水稻专用育秧基质 育秧。播种时秧盘内加水一定要加足,但也不能过多造成积 水,加到基质全部变湿但盘底不滴水为好。叠盘时间以叠到 芽长 1cm 左右为标准, 不宜太短和太长。 标准温室育秧一般 叠盘出苗 48 小时左右, 其它方式叠盘出苗视气温高低而定, 一般 3-5 天。该项技术有利于提高机插秧出苗整齐度和出苗 率,秧苗健壮,可减少机插漏插率,为获取高产奠定基础。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现有育秧中心的供秧服务能力和供秧范 围,降低育苗成本。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是指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 平及目标产量, 用“叶龄模式”将生育进程在时间上精

11、确定量; 用群体质量指标理论将高产群体的空间结构和各生育阶段 的发展指标作精确定量;在栽培技术上,围绕构建高产群体 各生育阶段适宜的生长指标, 针对不同栽培条件, 对密、肥、 水等主要调控技术进行精确定量的一种水稻栽培技术。关键 技术定量方法:一是根据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伸长节间数和 播种期预计主要生育期叶龄期和日期。二是根据品种特性和 目标产量的穗粒重构成确定有效穗。三是根据种植品种预计主茎总叶片数和伸长节间数、有效穗数和移栽叶龄确定基本 苗。四是根据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氮能力确定总施 氮量。五是根据前氮后移原理和叶龄模式确定前后肥比例以 及氮肥施肥时期和数量。六是根据预计穗数及够苗期和

12、成穗 率确定搁田时苗数及其叶龄期。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以“适宜 的最少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物化技 术数量”,达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 综合目标。4. 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 早稻早播早栽促早增产技术是指根据当地早春回温情 况,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尽早播种,提早移栽,促进早稻提早 成熟,为连作晚稻争取生长季节的一种栽培技术。主要技术 要点:一是要适期早播。 机插栽培在 3月17 日至 4月 5日、 旱育秧栽培和抛秧栽培在3月下旬,日平均气温8C后尽早播种。二是培育壮秧。机插标准育秧播种量 120-125 克(芽 谷 150-160 克) /盘,旱育秧 10

13、0-125 克(芽谷 140-180 克) /川,抛秧塑盘育苗 50-60克(芽谷70-85克)/盘。每亩大 田用种量 3-4kg ,机插每亩用盘量 25-30 盘,旱育抛秧 60-70 盘。加强秧田管理,培育叶蘖同伸壮秧。三是小苗早栽。4月8日-4月18日,当秧苗叶龄 叶,苗高10-13 cm 时,要高度关注天气预报未来 7 天天气趋势,选择冷空气过 后的“冷尾暖头”抢连续晴天或温暖天气尽早移栽。早稻移栽 宜在 4 月 22 日前结束。四是开沟做畦。大田早翻耕,移栽前 1-2 天施好基肥,开沟做畦,整平畦面,待泥土稍沉实后 移栽。移栽时沟内灌满水,畦面无水层,以利浅插或摆栽, 提高移栽质量。

14、五是少本移栽。旱育秧栽培行株距为24 cm X14 cm;机插为30 cmX|1-12 cm,每亩丛数万。旱 育秧和抛秧栽培每丛 3-3.5 本,每亩基本苗 6-7 万;机插每 丛 3.5-4 本,每亩基本苗 6.5-8 万。六是精确施肥。根据水 稻品种类型、目标产量和土壤供肥能力确定施肥总量。一般 本田每亩施纯氮 10-14kg ,磷肥(P2O5) 4.5-5kg ,钾肥(K2O) 5-8kg 。氮化肥基蘖肥和穗肥的施用比例7:3。七是合理灌水。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湿润分蘖、及时搁田、浅水养穗、 干湿灌浆,防止断水过早。八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由于实 行短龄早栽,移栽初期苗体幼小娇嫩,对除草剂

15、比较敏感, 因此前期化学除草一定要选用对小苗无伤害的除草剂。根据 当地病虫害预报,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5. 水稻机插秧基质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基质育秧技术是利用新型育秧材料水 稻专用育秧基质作为育秧介质,以代替传统育秧的营养土或 泥浆的一种机插秧育秧技术。因水稻育秧基质是由工厂按水 稻秧苗生长所需要养分进行配方生产的,含有适量的肥料、 消毒药剂和微量的生长调节剂,在满足水稻秧苗生长营养需 求的同时,还能防止立枯病等病害发生,并且基质以有机质 为载体材料,通气性、保水性好,给秧苗出苗和生长创造了 有利的微环境,培育出的秧苗健壮,可为机插秧获得高产奠定基础。采用基质育秧可减少因取土对环境造成的破坏,

16、而 且可避免因配制营养土肥料、农药混配不当造成烂秧、出苗 不齐等问题,降低育秧风险,尤其是大型育供秧中心风险可 大幅降低。实际应用中, 关键是要选择质量可靠的育秧基质 因目前市场上基质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一定要选用大 厂生产的品牌育秧基质。6. 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技术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技术是指应用能缓慢释放主要养 料的水稻专用缓控释肥料,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总用 氮量的一种新型肥料应用技术。关键要点是根据作物产量目 标、土壤供肥能力和缓控释肥的含氮量来合理确定肥料用 量,并作为基肥在翻耕后耙平前一次性施入,混合在 10cm 土层内,在分蘖期或穗期,视水稻生长情况,再施一次尿素 等速

17、效肥,以满足水稻正常生长之需。7. 稻鱼(鳅、鳖、虾等)综合种养技术稻鱼(鳅、 鳖、虾等) 综合种养技术是指利用现有稻田, 根据鱼(鳅、鳖、虾等)养殖要求进行挖养殖沟等适当的改 造(纯养殖区面积占全田面积比例不能超过 10% ),种植水 稻和养鱼的综合种养技术。关键是要根据当地种养习惯,选 择合适的水稻品种和鱼类品种,采取稻鱼(鳅、鳖、虾等) 共生或轮作的模式,合理安排茬口,开展水稻种植和稻田养 鱼(鳅、鳖、虾等),使稻鱼互利互赢,水稻可吸收消化养 鱼产生废水中的营养物质,鱼类可吃掉稻田的害虫,减少水 稻生产的农药和化肥投入量,减少水产养殖的废水排放,稻 田又为鱼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在稳

18、定水稻产量的同 时,增加鱼类产出,增加稻田综合效益。8. 水稻机插秧与机直播技术 水稻机械化播栽技术是指采用机械方式移栽水稻或在 稻田直接播种的一种水稻栽种技术,包括机插秧和机直播。 机插秧技术的关键要点:一是要根据当地温光条件和种植制 度,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二是要配好营养土,或直接购买 水稻机插秧专用育秧基质,用于流水线播种;三是在保证机 插秧能成毯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稀播,培育壮秧。播前要做 好种子消毒,防止种传病害。秧龄长的,要播得稀,秧龄短 的可以播得稍密。四是加强秧田管理。早稻要放在小拱棚或 是大棚内保温育秧,单季稻或连晚可直接放在大田秧田育 秧,也可放在大棚内育秧。在棚内育秧的要注

19、意防止棚内温 度过高造成烧苗。温度控制在25-28 C最好。五是根据品种特性和秧苗质量,确定机插合理密度,调节机器取秧规格和 株距,提高栽插质量。机直播技术的要点:一是要使待播种 子达到“白、干、净”的要求。除做好种子处理、浸种消毒以 外,种子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以牙长不超过 2mm 为标准; 处理后的种子要晾干,以不粘手为标准,而且种子要干净, 不含任何杂质,以排种顺畅不堵塞为标准。二是田要软硬适 中,地表基本无残茬,有浅层有泥浆,上软下硬,而且要地 表平整,湿润无水塘、无高堆。建议使用反转灭茬机等秸秆 还田机具进行耕整,用水田驱动耙进行整平,有条件的,使 用水田平地机进行平整,田块的高低

20、落差要控制在 5cm 以 内。如果田块过干不能播种的,可灌“跑马水”湿润地表后再 播,此种情况下播种,播种质量反而会更好。9. 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 健身栽培: 选用抗(耐)性品种;冬季种植紫云英等 绿肥作物;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利用不同遗传背景 的水稻品种进行合理布局预防稻瘟病。2. 春季翻耕灌水杀蛹: 3 月下旬到 4 月中旬统一翻耕冬 闲田、绿肥田,并灌深水浸没稻桩 7-10 天,降低虫源基数。3. 隔离育秧: 工厂化育秧和防虫网育秧,错开白背飞虱 入侵期,预防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4. 生态调控: 种植显花植物, 5 月中下旬,田埂种植芝 麻、大豆、波斯菊或硫华菊等显花植

21、物,确保水稻生育期有 显花植物, 为天敌昆虫提供蜜源和栖境 ,保护和提高蜘蛛、 黑 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和缨小蜂、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种群 控害能力。5. 种植诱虫植物: 在稻田机耕路两侧种植诱虫植物香根 草,丛间距 3-5m ,诱集螟虫成虫产卵,减少螟虫基数 .6. 田埂留草: 在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 ,为天敌提供栖息 地。7.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 1520天的雏鸭放入 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8.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 4 月中下旬起,在各代次二化螟, 尤其是越冬代二化螟始蛾期,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通过群 集诱杀或干扰交配来控制害虫基数。选用持效期 2 个月以上 的诱芯

22、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 1 个,放置高度以 水稻分蘖期距地面 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 10cm为宜。 及时更换诱芯 ,确保全生育期有性诱剂。9. 天敌释放技术 :在水稻二化螟、 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 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 每代放蜂 2 3 次,间隔 3 5 天,每次放蜂 10000 头 /亩。每亩均匀放置 5 8 个点,放 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 5 20cm 、穗期低于植株 顶端 5 10cm 为适宜。10. 科学用药技术: 一是普及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技术。采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吡虫 啉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及飞

23、虱传播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条纹叶枯病 和黑条矮缩病等病毒病;赤?吲乙 ?芸苔、芸苔素内酯、毒氟磷种子处理或苗期喷雾,培育壮秧。秧苗带药移栽,预防螟 虫、稻瘟病、稻蓟马、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二是根据 试验示范结果和抗药性水平,选择适合本地的高效、生态友 好型药剂,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长 期、单一使用同一药剂。 三是注重施药技术, 提高防治效果。 应避开高温和强光照时段施药。用足水量,常量喷雾亩喷水量不少于15kg,水稻生长后期应加大用水量。四是严格按照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 全。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稻虾、

24、 稻鱼、稻蟹等农业生态种养区域和临近蚕桑养殖区域,需慎 重选用药剂;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 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禁止使用含拟 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慎重使用有机磷类农药。(三)旱粮主推技术( 7 项)1. 春季鲜食玉米、大豆分带间作秋季番薯轮作技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复种指数,采 用鲜食玉米、大豆带状复合间作种植模式。主要种植时间: 春季玉米于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直播或 移栽(提前 2 周左右育苗),大豆同时直播下种,春季用地 膜覆盖后播种(或移栽)可促苗防草,提前收获增加经济收 益。玉米鲜穗、大豆鲜荚于 6 月底至 7 月初收获上市

25、。收获 后尽早清除田间玉米、大豆秸秆,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粉碎还 田。秋季 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改种番薯。鲜食玉米应选择植 株较矮,株型紧凑,生育期较短的品种。鲜食大豆应选择耐 荫性较强, 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玉米、大豆行比以 2 比 2( 3) 为宜,即两行玉米间隔两 (三)行大豆, 玉米每畦种 2 行(起 畦种植时的畦宽 1.3-1.5m ),小行距 0.3-0.4m ,大行距 1.3-1.5m ,株距 20-25cm ,密度约 2000-2500 株 /亩(耐密 性不同的品种可适当增加或者减少密度)。大豆每畦种 2-3行,行株距均为 20cm 左右,每穴留苗 3 株,密度约 7500-8

26、000 株 /亩。秋季番薯选用心香、浙薯13 等品种,起垄栽培,单行垄距 70-80cm ,垄高 30cm; 大垄 1.4m ,垄高 40cm ,双行 种植,适宜密度 45005500株/亩,水平栽,34个节位 入土。2. 水果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技术 针对甜玉米上市期过于集中、效益不稳等问题,采用地 膜、小拱棚和大棚等设施开展水果甜玉米促早高效栽培。1. 选用优质早熟品种。选用黄白双色甜玉米品种“金银 208”、白色品种“雪甜7401 ”。2. 育苗。采用基质穴盘育苗方式, 大棚 +小拱棚和地膜覆 盖促早栽培在 1 月中旬至 2 月上旬播种,小拱棚 + 地膜覆盖 栽培 2 月中下旬播种,地膜覆

27、盖栽培在 3 月上旬播种。选用 50 孔或 72 孔的塑料穴盘。3. 移栽。整地前 667m 2 撒施商品有机肥 1000-2000kg ,深耕 20-25cm 、细耙,起畦,畦宽 100-120cm ,沟宽 20-30cm , 在畦中间开沟亩施三元复合肥 50kg ,并盖好地膜。当苗龄 22 25 天、三叶一心时,选择晴天移栽,每畦2 行,大棚促早栽培亩栽 2800-3200 株,其它栽培方式亩栽 3200 3500 株,移栽后浇定植水。4. 田间管理。 移栽的苗成活后, 苗龄在 4-5 叶时亩用 5kg 尿素溶于水浇施苗肥。 在 6-8 叶时,及时去除所有分蘖。 8-10 叶(喇叭口期)

28、亩穗肥 20-25kg 尿素。综合防治玉米纹枯病、小斑病、玉米螟和蚜虫等5. 适时米收。吐丝后 2025天及时米收上市3. 鲜食大豆免耕非覆膜节本增效早播栽培技术该技术以免耕、非覆膜、开沟点播、化学控草和机械采摘等为节本降耗关键措施。通过免耕、非覆膜每亩可节省物 化成本约200元,应用播后芽前化学控草和机械采荚每亩可 节省人力成本3-5个工。1. 以优质抗病品种、扩行距缩株距合理稀植和减肥少药等绿色防控举措为提质增效技术。一般通过抗病品种和合理稀植,全程只需种肥和花荚肥二次施肥及初花后一次用药预 防炭疽病。2. 以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拌种,预防早春田间低温高湿易发病害,为早播防护技术。一般浙南

29、3月初、浙北3月中 旬即可播种,比常规早播 15-20天,产品提早上市 4-7天。4. 马铃薯大棚基质覆盖栽培多次收获技术马铃薯大棚基质覆盖栽培多次收获技术是指在大棚内, 利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秧基质、双色地膜等材料进行 隔离和覆盖,实现多次收获的马铃薯新型栽培技术。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延长了播种和收获期,播 种期可从9月中旬到2月中旬,收获期从11月底到5月中 旬。简化了播种和收获环节,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 度,还可及时观察薯块生长情况并根据市场行情实行多次收获。1. 施肥整地。翻耕时每亩施入高浓度复合肥5075kg左右,整成1.2米宽畦。2. 铺网、摆种、盖基质和双色膜。将

30、防虫网(或3040g/m 2无纺布)铺在畦面上,按行距50cm、株距1520cm 将在防虫网上摆放2行种薯,种薯宜选用芽长0.52cm ,815g/个的小整薯,在基质上播种,再盖双色膜。3. 出苗及管理。分批破膜引苗,尽量使引苗孔最小,以 防透光产生青皮薯。4. 收获。出苗一个半月左右,一般即有薯块形成,可经常揭起地膜边缘查看薯块大小,待薯块长到鸽蛋大小时视市 场行情挑选大薯收获上市,小薯继续保留,收获后盖好地膜 边缘。实现多次收获而不影响植株生长,直到植株自然老化。5. 甘薯微型薯生产及育苗技术甘薯微型薯具有生产繁育和储运方便,亩用种量大幅度 降低,从常规的15-20kg降低到1-2kg,薯

31、苗素质与常规薯 育苗一致。1. 微型薯生产。8月下旬-9月上旬,露地或大棚内按连 沟120cm作畦,亩施复合肥 40kg,作为基肥,覆盖白色地 膜。从脱毒苗苗床剪取健康薯苗的顶苗,长度20-30cm,膜上扦插,株行距10-12cm ,密度2-3万株/亩。露地栽培的在 10月下旬开始可以覆盖小拱棚。11月上旬-12月中旬,露地 在初霜前,大棚在冰冻前收获,一般每株结束3-5条,每条3-25g 。2. 储藏。收获后室内晾干1-2天,装纸箱或无纺布袋,储藏于10-20 C的环境下。3. 育苗。育苗前在大棚内20-30 C催芽7-10天,芽长0.5-2cm可下地育苗。育苗宜采用条播,120cm宽连沟作

32、畦, 作畦时施入复合肥 60kg/亩,畦上开两沟,深度5-8cm,将微型薯头尾相接,2-3条并行排入,用商品有机复合肥覆盖 3cm,上覆泥土 2cm,再覆盖地膜。出苗后,苗长100cm以上,可按2-3节分段采苗,采苗 2-3次,每次采苗后补充 肥水。一般 8-10g/条微型薯可采苗30株左右,亩用种100-150 条。6. 鲜食迷你番薯双季栽培技术迷你番薯双季栽培是根据迷你番薯结薯早、生育期短等 特点提出的技术,近几年应用面积逐年扩大,效益成倍增加。第一季在2月下旬开始育苗,4月初移栽,6月下旬可上市。 第二季6-8月均可移栽,9-11月上市。双季栽培法亦可在第 一季番薯采收前,在畦边套插薯苗

33、,待第一季番薯采收时, 把挖掘的泥土壅盖在新插薯苗旁即可成畦为第二季番薯。种 薯应选浙薯132、心香、金玉、浙薯 6025等为宜。宜选择 土质疏松肥沃的壤土,首选土壤偏酸性的紫色土、黄泥沙土。选择无病种薯,排种前用80 % 402 ”000倍液浸种5分钟。在2月下旬开始育苗,也可适时早育。出苗前保持床土湿润, 床温28 C -30 C;出苗后控制床温在 25 C左右。苗长15cm以上,有5-7张大叶时,可以剪苗扦插。每剪一次苗,浇水 施肥一次。采用宽垄双行栽培,宽垄距110-120cm,垄高20-25cm然后做直、做平垄面。采用浅平插法,将4个节位水平插或斜插入土中,两叶一心露出地面,其余叶片

34、埋入土 中,每亩扦插4500株左右,扦插成活后立即进行查苗补苗。 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少施化肥,以确保其品质和食味。 收获时间要根据当地气候、品种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来确定, 一般扦插后90-100天即可收获,最迟收获期在降霜之前, 禁止在雨天收获。收获过程要轻挖、轻装、轻运、轻卸,防 止薯皮破损和薯块碰伤。7. 鲜食蚕豆春化高效栽培技术鲜食蚕豆春化栽培技术是指利用人工春化措施和大棚 保温栽培,促使鲜食蚕豆提早开花结荚,提早上市的技术。 一般9月中旬前后定植,采收期可从12月中下旬-3月上中旬。选择排水性较好的 8米大棚,做3畦6行,将经过春化 处理的芽或者幼苗,用 50穴或32穴的穴盘进行育苗

35、,于9月中下旬左右将4-5片叶大小的春化苗按株距45-50cm ,定植在大棚内,每亩约1200-1300株。在侧枝15cm左右喷施 12%烯唑醇1000-1200倍液;约15-20天之后,进入结荚期 前,视长势再喷施 12%烯唑醇800-1500倍液。定植后5-6 片叶时主枝摘心,促进侧枝发生。待有8-10个枝条发生后,选择粗壮的6-8个枝条,其余及早摘除,包括后续发生的侧 枝。在侧枝看到有结荚节位开始,留8-10个左右花序,将 侧枝打顶。棚内温度以 20-25 C为宜,温度高需通风,要先 内后外,先小棚后大棚的原则进行,同时可降低棚内湿度, 以防病虫害发生。(四)油菜主推技术(1项)油菜超稀

36、植栽培技术油菜超稀植栽培技术是利用油菜个体高产潜力的一种 技术。通过壮秧早栽,有利于促进油菜早发,增加低节位分 枝数,提高单株角果数从而获得高产。应选用分蘖力强、高 产高油双双低油菜浙油 50、浙油51等品种,9月中旬前后 播种,采用基质育苗,秧龄 35天左右,培育大壮苗,10月 下旬前后移栽,试验密度 3500株/亩左右,比面上亩移栽株 数减少一半左右,可大大减少移栽成本,同时田间通风透光 改善,病害发生减轻。(五)蔬菜主推技术(7项)1.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指采用穴盘、营养块、营养钵等育苗容器,配套专用育 苗基质,播种机、催芽室、温湿度调控等设施设备及综合管 理措施,进行集中工厂化专业化的

37、蔬菜育苗技术。该技术具 有操作简便、省工省力、节约种子、秧苗健壮等优点,是提 高育苗效率和抗灾能力,减少用工、节约成本,控制病害传 播、促进增产增收的现代化育苗技术。目前,该技术重点在 甘蓝、花椰菜、番茄、茄子、西甜瓜生产上推广应用。主要 技术要点包括基质消毒、 种子处理、 播种、苗期管理、 嫁接、 温湿度光照管理、炼苗等环节。穴盘育苗基质宜采用保水保 肥、透气性好的轻型基质,以直接选用商品化育苗基质较为 简便。穴盘的穴孔数,可根据作物幼苗大小情况来选择,通 常为 32、50 、72 、128 孔。2. 蔬菜微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 蔬菜微灌技术主要包括滴灌和微喷灌,具有投入产出比 高、一次投入多

38、年受益、能耗低等特点,可充分发挥省工节 本节水、提质增产增效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的是内镶式滴 灌管,其性价比高、出水均匀度达 95% 。滴灌适用于按行株 距栽种的作物,田间设置采用单畦单管或双管铺设法。微型 喷灌具有小范围、小喷量、小冲击力的灌溉特性,适合栽培 密度大、植株柔软细嫩的蔬菜,也可用于蔬菜育苗。山地可 采用微蓄微灌,即在地势较高处建造蓄水池,通过微灌实现 局部灌溉,在山区旱季缺水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不同瓜菜种类品种、目标产 量、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肥规律,制定平衡施肥方案,通 过施足基肥,追肥采用微滴灌等方式,与灌溉结合在一起, 借助压力灌溉系统,通过文丘里施

39、肥器、施肥泵、施肥桶等 不同施肥设施设备,定时定量、均匀准确地向瓜菜根系生长 区域输送不同氮、磷、钾等元素浓度配比的肥水,满足作物生长需要,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省力、高产高效。主要技术 要点包括铺设喷滴灌、制定施肥方案、调节肥水浓度配比、 滴灌追肥等环节。3. 菜稻轮作模式及配套技术 采用蔬菜与水稻轮作的种植模式,实现防病改土、互促 互利,提高土地利用率;配套应用优良品种、培育壮苗、合 理茬口搭配、节水灌溉、肥水一体化与肥水运筹,应用大棚 多层覆盖等越冬保温防寒,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措施,配套实用机械,提高瓜菜产量品质效益。我省已示范 应用的大棚蔬菜 -水稻轮作模式主要有大棚越冬茄子

40、-水稻、 大棚越冬番茄水稻、 大棚瓠瓜水稻、 大棚西甜瓜水稻、 大棚草莓水稻、西兰花(芥菜)水稻等。以大棚瓜菜 水稻为例,主要关键技术:一是合理安排茬口季节。大棚瓜 菜一般冬春季栽培,即从 10 月中下旬至翌年 6 月,水稻大 田栽培季节为 6 月下旬至 10 月。二是选好蔬菜品种。选择 耐寒性好的早熟、优质、抗病、适销对路的选择品种。三是 综合应用大棚保温防寒、肥水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 术及相关实用机械。四选好水稻品种,根据茬口安排宜选用 生育期短的品种。4. 蔬菜害虫诱杀技术一是昆虫性诱剂诱杀技术。诱芯内的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化合物缓释至田间,引诱雄蛾进入诱捕器内捕杀或造成迷向,从而破坏

41、其交配,最终达到防治的目。春秋季每 30-50 天更换诱芯一次,夏季每 20-40 天更换诱芯一次。昆虫性诱 剂具有高度专一性,许多还是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在 使用过程中不同的性诱剂要有一定的距离隔离(不同诱捕器间距 25-30 米 ),以防昆虫迷茫。二是色板诱杀技术。利用害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进行诱 杀。黄板用于保护地和露地诱杀粉虱、 斑潜蝇和蚜虫等害虫; 蓝板用于诱杀蓟马等。色板不仅可以杀死大量成虫,还可以 确定准确防治时间。每亩地均匀悬挂规格为25cm X30cm的诱虫板30片或25cm X20cm诱虫板40片。三是杀虫灯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 趋性等特性,近距离用光,

42、远距离用波,加以害虫本身产生 的性信息引诱成虫扑灯,再配以特制的高压电网触杀,使害 虫落入专用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频振式杀虫灯诱 杀的害虫主要有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一盏频振式诱杀灯 的有效防控面积约 30-50 亩。蔬菜生产上一般于 4 月中旬装 灯,10 月下旬撤灯。 杀虫灯应及时清洗, 尤其是夏秋高温季 节,以防虫体腐烂发臭。5. 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冬季蔬菜大棚增温防冻技术包括简易反扣式二道膜及 多层保温技术,以及木粉熏炉临时增温技术。简易反扣式二 道膜及多层保温技术,利用大棚骨架为支持,反扣一层农膜 形成二道膜覆盖,可在现有的中棚二道膜上增加一道覆盖层,或替代现有的中棚。

43、结合地膜、拱棚等多层覆盖保温技 术,基本保证冬春季节大棚蔬菜的正常生长。木粉熏炉临时 增温技术,可提高大棚温度3-4 C。其方法是在大棚中放置2-3个特制的熏炉,每个熏炉放入木粉1-2kg ,用木块抹平压 实待用。夜间使用时,可用纸片、炭粒或香棒点火,然后盖 上防水盖。利用香棒延时点火特性,可在傍晚点燃香棒,根 据香棒长短粗略控制木粉在后半夜点火防冻。木粉缓慢燃烧 后,产生一些热量;形成微小气流促进大棚内空气的内循环; 其烟雾弥漫在大棚上层空中,阻止热量向棚外辐射损失。根 据添加的木粉数量和压紧程度,以及大棚内水汽湿度情况不 同,一般可保持烟雾弥漫 5-8小时。木粉数量可根据天气情 况和增温要

44、求适当增减。另外,还可以通过在隔栏不同位置 添加不同数量的木粉来调整不同时段的发烟量,如上半夜放 少量木粉、发少量烟来维持大棚温度,后半夜放较多木粉、 加大发烟量来抵抗凌晨低温。与大棚点蜡烛方法相比,夜间 人工点火效率提高50倍以上,增温效果由于大棚点蜡烛。6. 蔬菜连作障碍综合防控技术蔬菜连作障碍的出现是由于常年连作,不合理施肥、施 药,导致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逐渐突出,土壤中病 菌大量积累,根系毒性分泌物浓度增大,土壤的微生态环境 遭到破坏,作物种植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影响了作物正 常的生长发育,病害多发,产量下降。蔬菜连作障碍的防控环节包括源头阻控、过程防控、产后整治,防控的关键

45、技术有基质育苗、嫁接栽培、合理轮作、土壤消毒、施用有机肥、土壤改良、清理病株等。7. 大棚草莓优质清洁栽培技术指通过集成应用土壤改良、健壮栽培、清洁管理与病虫 害绿色防控等措施,保障草莓产量、品质和质量安全的一种 草莓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一是土壤改良。采取淹水, 太阳热能或使用石灰氮、棉隆消毒,消减草莓地连作障碍; 增施有机肥、枯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肥,改良园地土壤。二 是健壮栽培。培育与采用无病壮苗;适时定植,前期施均衡 型肥,结果期施高钾型肥,合理打叶整枝、疏花疏果,保持 植株营养生长与开花结果平衡;放养蜜峰,科学调控棚内光 照、温湿度,提高果实品质与产量。三是清洁管理。保持园 区整洁,

46、集中深埋或装袋病老叶; 实施全园覆盖,降低湿度; 铺地膜后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保持地膜干净或坐果后畦两 边垫上白网,减少烂果,防止土壤污染果实。四是病虫害绿 色防控。定植后至开花前,仔细防治病虫害,降低病虫基数; 开花结果期使用黄板/蓝板、性诱剂,释放捕食螨、异色瓢虫 防治叶螨和蚜虫,必要时选用高效低毒农药, 对症适期防治, 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五是产品质量管控。采前进行自检或 委托检测,实施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适时采收,做到卫生采 摘、分级、包装。(六)水果主推技术(6项)1. 水果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水果生产中一项十分有效的新型实用技术,果树通过大 棚设施栽培技术,起到避雨、降低病害和水土流失、

47、减少裂 果、提早产期、提高果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作用,花期避雨 还能减少落花,提高坐果率。避雨栽培适合在我国南方多雨地 区推广,我省在葡萄栽培上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我省重 点在杨梅、枇杷上推广避雨设施栽培技术。杨梅避雨栽培技 术模式主要为避雨网室栽培(顶棚覆盖避雨棚加防虫网)、 避雨伞和大棚促成栽培三种类型,枇杷避雨栽培主要类型有 避雨棚、钢架单体棚和全圭寸闭保温避雨棚等。2. 水果套袋技术实施专用果袋套袋技术是提高果品质量和商品档次、生 产无公害水果的有效措施。套袋能改善果实外观,较好地防 止农药污染,市场售价高,经济效益明显。梨、桃、葡萄、 枇杷等生产中都推行套袋技术,不同果袋类型进行套袋

48、会对 果实外观产生不同的效果,生产中可根据产品要求,选择透 光、不透光等不同类型,绿皮梨、桃、葡萄选用透光袋,褐 皮梨、枇杷选用不透光果袋。操作技术上,套袋时间一般在 定果后进行,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避免碰落套好的幼果 套袋前需喷杀菌、杀虫剂 1-2次,喷药后及时套袋。果实适 期采收能克服套袋果糖度略有下降的缺陷。3. 葡萄控产提质技术 葡萄生产中优质化栽培技术之一,是提高果实品质的重 要技术,可有效解决葡萄产量过高导致品质下降的问题。葡 萄控产提质技术重点通过标准化花果管理措施,实施科学合 理的疏穗、疏果等技术来控制葡萄产量,中大粒品种每穗控 制 40-60 粒左右,小粒品种留 80 粒左

49、右,保证每穗葡萄的 颗粒数稳定、形状均匀、甜度提升、成熟期提前,从而达到 提升果品质量的目的。葡萄控产提质技术实施中,一般欧美 杂交 种 产量 控 制在 1000-1250kg 、 欧亚 种 产量 控 制在 1000-1500kg 左右为佳。4. 梨棚架栽培技术 梨棚架栽培技术是从日本引入的一种梨栽培技术模式, 具有树冠较低、田间操作方便、减轻风害、果实品质一致、 风味好、有利于标准化栽培等优点,在南方梨产区已有较大 面积应用。其主要技术要点:一是计划密植,利于提高前期 产量,封行后适当疏伐,成龄棚架园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株距 4-5 米,行距 5-6 米。二是搭建棚架,一般在种植后 2-3 年

50、搭建高 1.8 米的专用棚架。三是整形修剪,一般选用以 2 大 主枝或 4 大主枝树形,前期适当控制产量,加快树冠形成。 四是花果管理,结合人工授粉,达到稳产目的。成龄园留果 部位尽量控制在架面上,以提高果实品质。5. 柑桔完熟栽培技术完熟采收技术是在果实充分成熟,果面完全或基本转为 品种固有色泽时采收,此时果实充分成熟,品质优、化渣性 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 酸度低,风味浓郁。技术要点为: 一是品种上选择早熟温州蜜柑、瓯柑、胡柚、玉环柚、红玉 柑等,晚熟品种越冬完熟栽培应做好防冻措施,贮藏品种不 适于完熟栽培;二是选择坡向面南,土层中厚,不易受寒潮 影响的丘陵缓坡,树势略强或中庸的成龄桔园

51、;三是分批采 收而非全树留果延后采收,完熟栽培比普通采收期延后 15-30天,完熟一批采收一批;四是关键农艺措施:树体管 理以轻剪为主,去强留弱,多留较弱的侧枝,疏果比常规更 轻。先保花后疏果、改重施秋肥为注重夏肥、适当增加磷、 钙兀素供给等,有效地解决了完熟采收所带来的隔年结果、 树体抗逆性下降等问题,提高优质果率,经济效益显著。如 临海普遍采用柑桔完熟栽培技术。6. 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是指在果实采收后根据其商品性 进行预冷、清洗、分级、包装等,以提高果品的商品性和经 济效益。包装一般分为贮藏包装和销售包装,贮藏包装以抗 压、防潮为主;销售包装以精美、轻便、卫生为主,可根据

52、 果实特性增加避免果实碰伤的辅助包装,包装箱(盒)上应 注明产地、品种、重量以及采收期等信息。夏季成熟果实采 收后通过冷链物流,可保持果实较好的商品质量。七)蚕桑主推技术( 3 项)1. 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 主要通过集成小蚕高密度饲养、电器加温补湿、小蚕人 工饲料育等技术,选择少数养蚕能手将一定规模数量的小蚕 从补催青至 3 龄期(甚至 4 龄前中期)进行集中规模化、专 业化的桑叶育或人工饲料育,再分发或售卖给大部分养蚕农 户的一种小蚕饲养技术,可分人工饲料育和桑叶育两种饲育 模式。该技术可有效提高小蚕饲养水平,有利于消毒防病, 控制蚕病的发生;可充分利用房屋、劳力和物资,还能打破 家蚕自然饲

53、养的限制,具有省叶、省工、省劳力、省蚕室等 优点,实现小蚕集约化、规模化饲养,降本提质增收。一是人工饲料育模式:重点抓好选好粉体饲料或颗粒饲 料、选用对人工饲料适应性较好蚕品种、叠式饲育木框或塑 料框配置、 温湿度自动控制, 做好收蚁袋收蚁、 切料与给饵、 扩座与匀座、眠起处理、 3 龄饷食与分户饲养为主要内容的 高密度饲养关键环节。二是桑叶育模式:重点抓好专用桑园建设、选用现行主 推蚕品种、叠式饲育木框或塑料框配置、温湿度自动控制, 做好以加温补湿、良桑饱食、消毒防病为中心的高密度饲养 等关键环节。2. 大蚕条桑省力化饲养技术大蚕条桑育是指将着叶的桑枝条直接放在蚕座上, 让蚕 取食桑叶的饲养

54、方法。条桑育能够延长保持桑叶新鲜的时间,减少给桑回数,节约采叶劳力,此外,还能保持蚕座通 风干燥,因此,条桑育具有省工、省叶、降低劳动强度、提 高劳动生产率的优点。1. 选择枝条节间密且细直、 发芽率高、 耐剪伐的桑品种, 并在小蚕期尽量不采或少采叶。随伐随喂,贮桑应竖放。2.5 龄起蚕饷食后移至蚕床上,给条桑饲养,每天给桑2-3 次,桑枝平行并稍部与基部交替排列,粗细桑条相互搭 配。3. 地蚕条桑育,不除沙,在多湿环境下要撒新鲜石灰粉 和短稻草。蚕台条桑育,则在 5 龄中期要抽去下层枝条,除 去蚕沙。4. 饷食第 1 或 2 次和见熟前 1 天给片叶或芽叶, 撒新鲜 石灰等干燥材料,并结合使

55、用蜕皮激素,促使上蔟齐一。3.桑园立体循环种养技术在桑园内栽植桑树、生产桑叶养蚕为主的同时,在桑树 行间间套作蔬菜、生姜、中药材等或养殖如鸡、鸭、鹅、羊 等一种或几种畜禽,以及循环利用桑树叶片以外的枝条等器 官,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够改良桑园土壤,培肥地 力,提高桑叶产量和质量,产生较大的生态效益。目前在全 省成熟主推的技术模式是:一是“桑+菜”模式。主要是“桑叶养蚕桑园种菜菜根 肥桑”技术路线。重点抓好茬口安排,一般选择在晚秋、冬、 早春 3 季,即从 9 月下旬 (仅留上部叶片 )至翌年 4 月初桑树 开始发芽这段时间,可套种叶菜类作物。1. 重点抓好蔬菜品种选择、苗床准备、掌握播种

56、时间、 及时秧苗移栽、加强肥水管理、主要病虫害防治以及适时采 收等生产关键环节。2. “桑+禽”模式。主要以桑园为基础,注入养鸡、鹅等新 元素,即“栽桑养蚕园地养鸡蚕沙、鸡粪肥桑”的“桑 +禽” 技术路线。技术要点:重点抓好安排合理茬口、适宜树型养 成、建好四周围栏、选择畜禽品种、适宜套养密度、精心育 雏管理、加强散养管理、科学防病防疫等关键环节。3. “桑+菌”模式。主要是将桑枝条粉碎加工成食用菌栽培 基质原料,而后再将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 重新投入到桑园中,即“桑叶养蚕桑枝种菇菌棒肥桑”的 循环利用生态技术路线。 技术要点: 重点抓好安排合理茬口、 选择适宜菌种、做好配料拌料

57、、做好灭菌冷却、无菌作业接 种、择地养菌、刺孔催耳、排场、采收、病虫害防治等关键 环节。(八)茶叶主推技术( 3 项)1. 优质绿茶机采配套技术该项技术是省“五大”主推技术的核心内容, 也是“十三五” 期间全省茶叶生产重点示范推广技术。茶园农艺、加工工艺 和茶叶产品的标准化,是推进优质绿茶机采的基本路径。机 采茶园应选择平地、 15 度以下缓坡或等高梯地,长势良好的 条栽茶园。现有手采茶园通过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台 刈等系统修剪,待树冠形成与采茶机相适应的平整采摘面 后,才能实行机采。机采茶园应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标 准可参照上年鲜叶产量确定,按每 100kg 鲜叶年施纯氮 4kg 以上

58、,氮、磷、钾比例按 4:1:1 配施。如以一芽二、三叶及其 对夹叶为标准新梢, 即标准新梢达到 60%-80% 时,为机采适 期。一般春茶采 1-2次,夏茶采 1次,秋茶采 2-3次。机采鲜叶 含粗老茎梗较多、芽叶大小差异大。生产上应根据需要适当 增加分级、拣剔设备,并调整优化加工工艺。推荐使用专用 鲜叶分级机先进行分级,然后付制。同时在精制中增加色选 机等拣剔设备,以提高机采茶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机采 是规模化生产,应采用连续化生产线。就目前设备和技术而 言,机采鲜叶主要适合毛峰形、珠(卷实)形优质茶加工。 与手工采茶相比,机采可提高工效 5 倍以上,节省采茶成本 50%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提高 15% 以上。2. 名优茶连续化加工技术 该项技术是应对劳动力日益短缺、全面消除名茶加工过 程质量安全隐患、提高名茶规模化加工技术水平,加快我省 名茶加工标准化、 清洁化和连续化进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