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_第1页
春晖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_第2页
春晖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_第3页
春晖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_第4页
春晖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课程建设小组组长:白春荣2013年9月一、指导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秉承“多彩教育”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总体设计,整体优化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及平价策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生发展的多彩课程体系。二、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郑州市二七区春晖小学,位于二七区碧云路13号,始建于2005年,隶属于二七区的一所公办学校。学校现有33教学班,两千四百余名学生,七十多位教职工, 是二七区一所后起之秀。学校自建校以来,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提出了“国学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由此,“国学”教育成为学校的灵魂,成为学校的文化内核。春晖人

2、将“国学教育”的精髓继续传承,追求以“国学教育”为特色的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的育人效益。学校秉承“呕心育春苗,快乐做教育”的办学宗旨,致力于打造“国学教育”品牌。春晖的校训:感恩。春晖精神:崛起   博爱   精致。春晖人的追求:做一个睿智、负责任、永怀感恩之心的春晖人。“植养国学古韵 创建品牌校园”是春晖教育人追求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春晖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学校本着“阳光心态、强健体魄、渊博知识、快乐人生”的培养目标,坚持让每一个孩子都多元化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最好的自己,多彩活动改变了教师,发展了学生,教师、学生双方都受益,做到了互相尊

3、重、互相爱戴、共同提升。近年来,在二七“多彩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实施了“国学教育”、 “感恩教育”、“经典诵读”、“瘦身课堂”教学形态研究、 “乒乓球足球进课堂”、“茶韵飘香”校本课程开发等多个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发展。学校荣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验项目实验学校称号。学校还屡次荣获二七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二七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先进单位,经常代表二七区接待外地区参观交流、承办各级各类学术研讨活动,是二七区备受关注的一所学校,社会美誉度极高。三、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1. 基于学生的发展和二七多彩教育理念“多

4、彩教育”理念下的“四生”课堂尊重生命、以生为本、基于生活、生态发展,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为每位受教育者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多彩课程”建设,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和个性特长,追求学生的学业发展与生命质量,着眼学生的在校快乐与人生幸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多样化需求。 2. 基于学校国学特色的发展国学教育是二七区春晖小学的办学特色,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给了学校特色向纵深发展更大的空间。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开发富有春晖特色的校本课程,既让学生学好统编教材,又能将国学经典中的精华移植到学校课堂教学中,更好的凸显优秀传统文化

5、教育,让办学理念进课堂,“多彩课程”建设就是让“文化附体”和“灵魂落地”。 3基于郑州市道德课堂的建设郑州市教育局提出的道德课堂要求教育者秉承“合乎道,至于德”的准则,以“合乎道的途径,至于德之目标”,就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愉快和幸福,享受学业与身心全面发展的课程和课堂。“多彩课程”建设符合道德课堂特点基于人性和道德的发展。纵观以上分析,在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观念下,催生了学校课程总体规划。四、总体目标 1切实提高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推进基于标准的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课程审议及评价制

6、度,提升学校发展的专业品质和内涵质量。3.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能力,最终促进其专业成长,做最好的自己。4.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五、课程建设思路学校课程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平台。学校课程设置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开放的、动态的、生成的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人本性、多元性与综合性,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实践和成长。(一)设置原则 1.国家课程第一原则。国家课程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意志,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应遵循国家

7、课程第一原则,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课程要求。2.人才目标指向原则。学校坚持办学核心理念,在制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指导下,规定相应的教学任务,体现学生达到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所应学习的基本内容体系,有责任地赋予学生必备的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思想态度。3.课程内容现代原则。学校课程要求体现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全面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国学教育、实践能力系统、完整地融汇在课程结构中,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在学科体系中,让学生及时地了解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新成果。4.课程体系优化原则。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构成课程有机整体,让学生

8、的身心都沉浸在其中,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品质,构建融人文、国学、科学、艺体为一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生成性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二)课程分类 按课程性质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课程四类。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由国家组织专家开发的课程,全国各地各学校都要开设的课程。主要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市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课

9、程,体现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主要课程有:安全教育、国防教育、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3.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由学校因校制宜进行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具体分为学科拓展类、体育健康类、艺术发展类、国学特色类和综合活动类。学科拓展类课程: 绘本赏析、阅读、茶韵飘香等;体育健康类课程:足球、乒乓球、田径、跆拳道

10、、益智球、心理健康辅导等;艺术发展类课程:古筝、舞蹈、合唱、剪纸、纸艺、手工等;国学特色类课程:国学、经典诵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国画等;综合活动类课程:社区社会实践活动课、一年级入学体验课程、六年级毕业教育课程、感恩教育课程、礼仪教育课程、节日教育课程等。按课程形态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类。1.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它通常是指学校有计划的列入课程表内的所有课程,是以教学计划中所明确规定的各门学科为内容的课程。显性课程是以直接明显的方式呈现的、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这类课程是有意识的,学生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主要

11、是学术性的知识。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综合课程,均属于显性课程范畴。2.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中的校园生活、校风、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生参与这类课程通常是无意识地接受隐含于其中的经验,是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的。隐性课程虽然在学校的教学计划内并未显示,但教学计划外的校园文化与环境,往往给予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它一定程度上可以制约显性课程,起到一种社会控制职能,并由此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和学习的动力;隐性课程还可以作为思想教育的有力手段,使学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促使学生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学校深挖“国学教

12、育”文化内涵,力求“创新、发展、突破、超越”,追求高品位立意的“校园整体美,环境艺术美,人文和谐美”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建筑总体布局体现了“国学教育”的鲜明特征,校园景致风格营造了“温馨家园”的和谐氛围。学校在人文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有机统一中,形成独特的学校文化,以一流的教育环境、优秀的教师群体、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教育质量,精心打造“国学”教育品牌。创设优质丰富的学校课程文化,成为学校办学多样化的追求目标。深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文化精神内涵,拓宽学校教育发展空间,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开放合作的教育可以为学生成长创设多维环境,能促使学生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最重要的资源和

13、支点,将给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的机遇。因此,学校课程文化体系的构建可以使“阳光心态、强健体魄、渊博知识、快乐人生”核心理念得到更强有力的支撑和拓展的途径。六、 课程实施与评价(一)课程实施1.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把落实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作为课程建设第一要务。(1)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开设包括综合实践活动、音乐、美术、体育、品德、小学科学等在内的国家课程,加强课程管理,保证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在现有国家课程框架下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进行学校本位

14、的课程整合以及教材的校本化处理等,使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更具有适切性,更好地实现国家课程的目标。(2)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深入解读、解构课程标准、撰写学期(模块)课程纲要是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关键。依据课标、教情、学情,站在课程的角度整体规划教学,把课程标准转化为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目标、教学建议、评价等进行系统化梳理,整合课程资源,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要素撰写课程纲要,通过有效的教学保证课程的有序、高质量实施。(3)构建“瘦身课堂”的课堂形态,

15、提升学生学习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构建“瘦身课堂”的课堂形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在体验、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力。(4)以作业建设为重点探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评价策略。在开展“基于标准的教学”中,强调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注重加强评价机制、方案、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把作业建设作为探求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有效评价策略的突破口和重点,从优化教学环节的角度强化作业设计意识,以学习目标为依据,本着趣、活、精、实的原

16、则,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评价任务,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开发多元、特色的校本课程,努力达到学校能规划课程、教师能实施课程、学生能选择课程的课程建设效果,切实为学生的多元个性发展创造空间。1.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明确学校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在调查分析学校及学生发展需求和评估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制定涵盖需求评估、总体目标、课程结构与门类、实施与评价建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做到科学定位、规划先行。2.以多元主体和多元方式推进。依据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由教师个人、团队

17、或与校外机构合作等多元主体,通过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方式,推进校本课程开发。要编制校本课程课程纲要,陈述校本课程开发背景、条件,设制校本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校本课程内容,制定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策略。(二)课程评价1.完善审议和评价机制。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依据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对教师提交的校本课程纲要进行论证审议,确保教师所开发的课程与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一致性,确保校本课程内在要素的一致性。完善选课制度和评价制度,课程评审委员会将跟踪评价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时反馈评估信息,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落实。2.课程评价。在课程评价上,实行“自下而上”的策略,

18、即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课程进行评价,推动课程改革;倡导用学生的观点改变教师的观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眼的课程、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让家长对课程献言献策。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家校联谊会”,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现场听课,与教师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满意度”测评,制定科学的调查问卷,从教师言行、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等方面,让家长和学生提出宝贵的建议,并加以改进和完善。聘请教育专家对课程和课堂教学进行指导,引领学校深入开展课程改革。3.学生评价。实行“现场测评”与“纸笔测试”

19、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制定过程性评价方案,把学生的自评放在第一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并实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七、 课程制度和管理1.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开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保障教育教学工作有效进行。    2. 按课程规划,开足课时,认真上好每一门课。要切实按照课程计划安排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课程开设要做到三落实(课时落实、任课教师落实、教学内容落实),确保每门课程课时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安排。3. 逐步普及合作学习,积极开展“瘦身课堂”教学形态研究。    4. 认真落实好地方与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到身心健康。    5. 加强作业建设和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6. 切实转变观念,对所有课程一律按课程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