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年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第一套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1.“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2.世界上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 )。B.彼得麦克费尔4.下列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5.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 )。6.“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的说法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 )。7.下列
2、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将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8.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老师:“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蓝的呢?”这位教师很不满意地说:“你懂什么,听老师说就行了,你呀,经常在课堂上打岔,这是不礼貌的!今后不能这样。”这位学生听后心理鼓着气坐下了。这位教师违背了( )的教学原则。D.因材施教9.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1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1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 )。12.原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 )。13.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
3、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14.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15.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是(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三、简述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教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2.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哪些共同的发展趋势?3.如何理解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4.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四、论
4、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试分析说明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工作的要求。五、案例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1.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
5、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问题: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所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2.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么,我只得来一个“
6、杀一儆百”了。“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2.C 解析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1939年发表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
7、观点和方法14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是世界上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的首次尝试。3.B 解析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于70年代提出德育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4.D解析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的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在环境决定论的儿童发展观中,洛克的“教育万能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有着很大的影响。5.D解析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6.D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其次表现在对教育原则的运用
8、、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即教育有法,但教无定法。7.C 解析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作为教育科学的重要倡导者,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8.D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要求教师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而不能打击个别同学的积极性和独创性。9.A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白事理,分清是非,以提高道德认识的方法。这是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10.C解析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
9、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与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11.D解析“平行教育影响”是马卡连柯(前苏联杰出教育家和作家)的一个著名的教育方法:是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的教育方法,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12.C解析原
10、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先后发表了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等教育理论专著。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13.D解析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发展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具备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14.D解析活动课
11、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15.C解析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便称为义务教育。二、名词解释1.前景教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道
12、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3.分科课程:即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最基本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分科安排教学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的课程。同时也相应地编写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作为学科内容的基本依据。4.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拓展型课程常常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三、简答题1.参考答案(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
13、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2.参考答案(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3.参考答案小学教育是在幼儿教育的,基础上开展的在层次上属于初等教育阶段,在性质上具有基础性特点,为小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发展打好基础,为中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4.参考答案(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14、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四、论述题参考答案(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这要求教育者抓住时机,适时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这一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比如身体的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识记到意义识记,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感情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这要求
15、教育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可操之过急。(3)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表现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个阶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要求教育者按步骤、分阶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4)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同时这种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品质、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要
16、求教育者从整体出发,系统完整地进行教育,做到综合育人。(5)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发展水平的先后和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个体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水平、自主选择方向的差异等。这要求教育者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五、案例题1.参考答案(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西华师范大学《立体空间构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大学《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040公司概论期末试题答案
- 西北大学《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邮电大学《艺术人才创业指导》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课件】博爱家园项目财务管理
- 《海天调味品公司渠》课件
- 《东北铁路沿线地区》课件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课件
- 智研咨询-2025年中国抗抑郁药行业市场规模、行业集中度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幕墙施工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 年度成本管控的实施方案
- 国开(安徽)2024年秋《质量管理》形成新考核1-4答案
-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含答案
- 初中七年级主题班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课件)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一)
- 第12课 增进民生福祉
- 短途倒运运输合同模板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第七单元测试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