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对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研究研 究 报 告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幼儿园一、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特教事业的发展,融合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特殊幼儿有了到普通教育机构就读的机会,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机构为他们提供的教育也越来越具有针对性,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学龄前阶段是特殊幼儿的康复和教育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效果会较好,也有助于特殊幼儿尽早康复,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分司厅幼儿园始建于1925年,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现有8个教学班,240名幼儿。近年来,我园在东城区实施优质均衡发展战略,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背景下,提出了“为每个幼儿健康发展服务,为家长
2、多元需求服务”的办园理念,坚持教育公平,向社区散居儿童、特殊幼儿敞开园门,探讨多种随班就读方法,在全市有一定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办园特色。为了使园所得到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我园共有特殊幼儿12名,其中自闭症患儿4名,脑损伤患儿5名,发育迟缓患儿2名,多动倾向患儿1名。他们在我园以不同的安置方式,和正常幼儿一起愉快的生活着。通过三年多的研究与探讨,探索出在普通幼儿园特殊幼儿的多种安置形式,以及在随班就读中对特殊幼儿的指导方法与策略,从而打造一支有一定特教知识的幼儿教师团队。 二、理论依据1特教相关理论: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
3、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幼儿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特殊教育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幼儿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融合教育是将特教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受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这一观点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感觉到与他人的平等,是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全纳教育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际特殊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思想和做法。教育要满足所有儿童 的需要,在普通教育机构接收所在地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少年,并为其提供适应其需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在
4、一切可能情况下,所有儿童应一起学习。 2国内外特教研究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北欧国家特殊教育界首先提出正常化的教育思想,倡导改革残障儿童的教养机构隔离的、封闭的传统做法,将被特殊群体安置到正常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学习。这种做法得到各国的普遍认同。根据国情,中国政府制定了在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进行随班就读作为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从1987 年开始,中国政府在全国的15 个县、市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随班就读的实验研究,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儿童“ 回归主流”之路。中国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我国在学前系统现有特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可能
5、满足数量巨大的残疾儿童的入学要求,国家现阶段的财力和物力又不允许大量新建和扩建特殊教育幼儿园,号召普通教育机构招收残疾儿童就近入园、随班就读。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 目标1.根据特殊幼儿不同特点,采取适合的随班就读方式,促进特殊幼儿适应社会与发展。2.能够应对随班就读工作的问题,研究适宜的解决策略。3.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个性化指导能力以及教育反思能力,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二) 内容1探索特殊幼儿随班就读的途径与方法2在随班就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策略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一)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等。 行动研究:随班就读教师针对各班
6、随读幼儿的病情及发展现状开展研究,通过对随读幼儿家长的访谈;有针对性的施教过程;借助同伴资源加以引导等方式,使幼儿在参与生活活动、教育活动、亲子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在随班就读活动中发展。观察法:通过观察特殊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表现,及违背常规的反常行为,对他们进行心理和身体的分析,制定和调整教育方法,改善幼儿行为。个案研究:为每个特殊幼儿建立个人档案,通过测查、确立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制定可行性计划等,促进幼儿在园发展。(二)步骤本课题于2007年6月开始研究,于2010年4月结束。1组织实施过程阶段园所层面班级层面教师层面起始阶段2007年6月至2007年12月1、确定研究重点,撰写开题
7、报告。2、召开全园大会,解读开题报告。3、制定相关制度,确定各班接纳特殊儿童的数量。1、学习开题报告,领会课题的核心内容。2、根据班级接纳特殊幼儿的数量及残障程度,为随班就读幼儿创设适宜发展的环境。1、进一步领会课题的核心内容,根据个人情况开展相关研究。2、对随班就读幼儿进行日常观察。执行阶段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1、定期开展研究与交流,随时积累经验。2、召开阶段性总结会,提升教育经验。3、聘请专家、参加市区培训,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导。1、开展班级环境创设。2、建立特殊幼儿成长档案。3、制定特殊幼儿发展计划。1、在日常工作中探索特殊幼儿随班就读方法。2、撰写专题总结。3、交流随班就读
8、工作经验。4、撰写特殊幼儿观察记录。结束阶段2010年3月1、 完成研究报告。2、 编辑特教研究书目。3、 组织展示活动整理特殊幼儿成长档案。完成个人专题论文。2研究步骤起始阶段(2007.62007.12):学习理论知识,确定研究方向。 学习特教理论,理解全纳教育、融合教育的实质,根据全纳教育和融合教育理论制定研究计划,成立研究小组,在研讨碰撞的过程中确立“对学前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方式的研究”,撰写开题报告。研究阶段(2008.12009.12):开展行动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随班就读教育实践研究,探索为随班就读幼儿创设班级环境;研究随班就读幼儿的指导策略;尝试不同残障幼儿
9、的安置方式;开展有效的家长工作。结题阶段(2010.12010.3):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办园品质。整理随班就读幼儿教育计划及个案案例;开展特教教具展评活动,召开结题大会,面向市、区展示研究成果。随班要求人员安排培训工作制定制度 资源教室完全随班部分随班探索方法实践研讨制订实施计划了解现状成立小组学习理论 五、课题研究成果(一)根据特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采取适宜的安置方式我园是以普通幼儿为主体,兼顾特殊幼儿实施融合教育的幼教机构,在开展随班就读的工作中我们本着既不能影响普通幼儿,又要促进特殊幼儿发展的原则,使特殊幼儿最大限度的与普通幼儿接触,实现融合教育的最大化效益。 1完全随班就读,促使轻度
10、智障幼儿尽早适应社会完全随班就读是指在一天中除个训时间外,其他日常活动都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游戏,成为班级的普通一员,他们是班级的在编儿童。一般轻度智障的幼儿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老师在设计每日计划时,要对这些幼儿有专门的施教内容。完全随班就读,为轻度智障幼儿尽早适应社会奠定了基础,他们在与普通幼儿游戏交往过程中,自理能力、交往能力、模仿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普通幼儿在接纳特殊幼儿的过程中,学会了关爱与包容,学会了示范与带头。孩子们在一起没有歧视的言行,没有孤立的现象,有的是和谐宽松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特殊幼儿得到了最大的发展。2部分随班就读,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11、部分随班就读又分为“生活”随班就读,和“活动”随班就读,“生活”随班就读是指除集体活动外的其它环节,如:游戏、进餐、喝水等环节,与普通幼儿在一起,学习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感受普通班级环境,为他们进入完全随班就读做准备。例如,确诊为严重多动症者和中度智障的幼儿采取生活随班就读的方式。由于这样的幼儿智障程度较重,有时会影响到普通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因此,他们采取生活活动随班就读,既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又不影响普通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也能使普通幼儿有机会关爱、帮助特殊幼儿,达到教育的双赢效果。“活动”随班就读有两种方式。其一,为听力障碍幼儿提供安静的学习场所,为他们学习语言、学习听得懂他人
12、说话做准备。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先天失聪幼儿通过人工耳蜗,可以恢复听觉功能,但需要专业的训练。为了检验训练结果,我们每天为听力障碍儿童,提供20分钟普通班级活动,让他们与普通班级的幼儿一起学习。他们在学习语言时,需要在极其安静的环境中,区别语音、理解语意。这种“上课”方式,既保证他们能够听懂教师和同伴的提问和回答,也增加了听力障碍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交流。其二,增加中重度残障幼儿与普通幼儿的接触。中重度残障幼儿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身体或智力原因,影响到普通儿童的活动,为了增加他们与普通幼儿的接触,我们安排有组织的活动使普通幼儿与特殊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活动。加强交流与互动,促进特殊幼
13、儿发展。部分随班就读不仅为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接触搭建了平台,同时也把特殊幼儿做为一种教育资源,使普通幼儿学会接纳包容特殊幼儿。如特殊幼儿韩某某在中班采取生活随班就读,随着他对班级环境的熟悉与适应,常常故意做出一些违规的行为,如扯掉教师创设的墙饰、经常将自己的鞋子,脱下向上抛等,以此引起教师关注。每当遇到这些问题,我都会与班上的老师进行沟通,利用我的所学,一起出谋划策,制定随班就读计划,共同处理孩子们出现的行为问题。3资源教室随班就读,为幼儿康复训练提供保障 资源教室随班就读是指幼儿在资源教室接受训练与康复,教师利用康复器械、专门的玩具材料以及个别训练等方式,使幼儿的某种机能得到改善和康复。在市
14、区教委的支持帮助下,我园于2005年建立了北京市第一个资源教室。为幼儿准备的康复器械有十余种,认知、娱乐、角色等各类玩具百余件。为特殊幼儿康复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为了使学前资源教室更符合幼儿学习特点,我们重视创设温馨、富有童趣的康复训练环境,增加幼儿训练的兴趣。同时注意环境的半开放性和半隐蔽性,既有相对安静、色彩淡雅的精细动作训练区,使孩子们感到很安全温馨,又有像大自然一样的感统运动区,每当孩子们大运动训练时,就会身临其境,有进入大森林的感觉,各种可爱的动物、卡通形象,好像在为他们呐喊助威,又像在与他们一起运动、游戏,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不断得到干预、矫正,在快乐的游戏中实现了康复训练的目的。 拓展
15、资源教室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广泛宣传融合教育,资源教室不仅为1-3岁幼儿提供活动场所,还吸纳社区散居特殊幼儿,让他们在资源教室接受训练。采取教师指导家长,家长训练孩子的方式,对特殊幼儿的肢体和心理进行训练与康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资源教室随班就读的过程中,这些特殊幼儿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语障幼儿在训练半年后,用嘶哑的声音叫出了“老师好”,孤独症幼儿有了拥抱老师情感动作,大运动障碍幼儿第一次学会小兔跳,随班就读加速了他们的发展,相信通过不同的随班就读方式,一定会促进特殊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二)创设适宜特殊幼儿发展的无障碍环境环境对幼儿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注重创设适宜特殊幼儿的无
16、障碍环境。1创设特殊幼儿熟悉、喜爱的班级环境,使他们成为班级一员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在创设班级环境时,我们本着既满足特殊幼儿当前发展需要,又促进他们长远发展的教育原则,在班级环境中既有他们参与活动的身影,又为他们留有展示的空间,使他们在随班就读的过程中,在与班级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到终身和谐的发展。“快乐一角”是专门为随班就读幼儿提供的展示平台,在这里有他们康复的玩具与教具,墙面上有他们熟悉的家人和同伴,还有一些生活必需品。这个环境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经常来到这里寻找心里上的安慰,体验同伴的关怀,这里记录了他们在班级中的发展轨迹,是他们在园生活的快乐港湾。为了体现有教无类,我们
17、运用全纳教育理论,在环境创设中引导特殊幼儿积极参与,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特殊幼儿在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尽管他们的动作并不协调,作品也不优美,但他们表达了自己的一种心里的感受,他们的参与不仅证明了他们是班级的普通一员,而且是班级中重要的一分子,正是有了他们的参与我们的班级环境还会更加光彩。2营造全园接纳的氛围,尊重特殊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良好的精神氛围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积极因素,我们注意在同伴间、教师间、幼儿园与家长间营造平等和谐的精神环境。首先,在随班就读的普通班级,注意营造无歧视的平等关爱环境。在老师的引导下,正常儿童逐步学会了接纳他们,愿意与他们交往,一起玩游戏,帮助他们穿衣服
18、、系鞋带,使特殊幼儿体味亲情,感受温暖,形成了同情、关爱的班级氛围。其次,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和宣传工作,使全纳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提出“三要三不要”:要安抚特殊儿童,稳定他们的情绪;要鼓励特殊儿童,增强他们的自信;要接纳特殊儿童,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勉强特殊儿童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当着外人对特殊儿童指指点点;不要过多的包办代替,尽最大可能的为特殊幼儿营造温馨、安全的氛围。现在,连我们的门卫师傅,每天都以亲切的微笑来迎接特殊孩子的到来。另外,引导不同家长接纳特殊孩子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记得刚接纳特殊儿童时,正常儿童的家长对此很不理解,曾经有两名幼儿家长,因班级有一位唐氏综合
19、症患儿而转园。一度患儿家长也总是感觉很自卑、沮丧。为了扭转家长的态度,同时给患儿家长建立自信,我们利用各种机会与家长交流,如通过亲子活动促进正常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之间的沟通与理解,激发家长的信心与勇气。同时,我们把特殊需要儿童当成一种关爱教育的资源,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让普通家长认识到自己孩子能慢慢学会关心别人了,家长的观念也逐渐改变了。后来,一位家长特地要求他的孩子与自闭症患儿坐在一起,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宽容和理解。还有一位家长,听说我园接纳特殊儿童,特意把孩子从其他幼儿园转来,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她说:“老师们能对残障孩子有耐心和爱心,就一定是师德好的老师,我相信你们的老
20、师对普通孩子也一定会很好,同时也愿意让我的孩子会关心别人”。家长的一翻话,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三) 建立健全随班就读工作运行机制 1建章立制,为更好的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制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我园在随班就读管理、随班就读工作方法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如完全随班儿童管理制度中,有对随班就读人数的限定,对完全随班就的幼儿状况的描述以及完全随班就读幼儿的计划制定等等,使随班就读工作有章可循,为深入开展此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以工作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为出台制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如,我们发现,残障幼儿动作慢,速度跟不上其他普通幼儿,老师为了不耽误下一
21、活动的正常进行,经常会直接给孩子喂饭、穿衣等,这就使特殊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生活自理能力的机会。为此,我们经过与老师探讨研究,制定出生活随班幼儿管理制度,要求老师要给这些孩子锻炼的机会,保障他们自己照顾自己的权利,如培养孩子自己吃饭、穿衣等。2保教人员培训与配置为了使随班就读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们并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培养教师。对教师进行短期及中长期培训,收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师德教育,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特殊幼儿需要教师给予特殊的关爱,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我园一方面组织教师加强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师中开展以“爱”为主题的师德征文比赛,青年教师的演讲比赛等活动,活动
22、中青年教师吴爽、李颖然、刘绰娜分别获得前三名。2009年刘绰娜老师的演讲稿“爱让我成长”,在东城区学前系统“我与祖国共成长”师德演讲中获得一等奖,并作为幼教届的唯一代表参加了2010年北京市政府举办的元宵节的团拜会。另外,我们还鼓励教师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构建和谐社区奉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免费下社区送教,到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家中,传播幼教知识的同时,也送去了分幼人的一片爱心。(2)参与特教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特教专业水平,我们采取名师帮带、课题引领、承担任务、展示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尽快成长。与此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园本培训。聘请中央教科所王
23、书荃教授、原北京市教委特教处处长李慧聆、特教学院院长许家成等专家,到园进行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同时,带领教师到特教学校、专业康复机构考察学习、定期研讨,使教师们逐步掌握必要的教育技能;选派多名教师参加中央教科所特教师资培训、市区教委及研修中心组织的特教培训班、市残联组织的康复培训等。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教师们既系统的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提高了实践能力,学会了运用评估量表对发育迟缓幼儿进行筛查与诊断、制定个性化的幼儿发展计划、不断挖掘“六九”学具的使用功能等等。 随班就读幼儿通常在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和智力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的落后于同龄正常幼儿,他们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智慧和师
24、德修养。因此,每学年初,我们均要对班级教师进行调整:凡是有随班就读幼儿的班级,都要配备至少一名市、区或园级骨干教师,并配备经验丰富的保育员。班组人员的最佳搭配,保证了孩子发展的最大可能性,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充分信任。 (1)深入访谈,倾听养育过程是做好家长工作的开始每个特殊幼儿都有着一段辛酸的成长历史,他们出生时家长的喜悦与痛苦并存,他们承受着正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要想了解他们我们就要用我们的真心去帮助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苦衷,为此,每当孩子入园时老师们都会与家长真诚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家长的养育过程。王某某患有唐氏综合症,明显的外形特点,使家长非常自卑,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更不愿与普通
25、幼儿家长接触,接送孩子时也总是低头沉默。经过了解得知,孩子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当孩子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唐氏综合症时,孩子的父母几乎崩溃了,妈妈就此消沉,不愿管理孩子的生活,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爸爸一人身上,爸爸很无奈。心中的苦闷清晰的写在了脸上,看到家长的样子,我们也感到很辛酸,为了与他进行深入沟通,我们采用了避让法,与他进行深入沟通,利用大部分孩子来园之前和多数孩子离园之后的时间与他反馈孩子的表现与进步,帮助家长树立信心通过与家长深入访谈,深入了解孩子的行为特点,走进家长的内心世界,与家长零距离沟通,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家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研读幼儿,主动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由于
26、孩子的与众不同,家长的担心往往高于普通幼儿,一方面怕孩子惹事被人嫌弃,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的不良行为加重,为了使他们放心,我们利用家访、电话沟通、网上交流、联系便条等形式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信任与配合。李某某是一名患有自闭倾向的幼儿,他喜欢流动的水,经常趁老师不注意就来到水池前,打开水龙头用手抓水,体验水无形的自由与乐趣。有时还会去放饮水桶的水,做比较。由于冬天气温底,保育员老师打的水温较高,我们非常担心他的安全问题,怕他被水烫着。他也喜欢听冲马桶的“哗哗”声,经常跑到卫生间冲马桶,或在入厕幼儿旁边等候,当小朋友大小便后,他立即帮助他们冲马桶。开始我很不理解,也不知该如何制止他地这一行为。后来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请教特教教师后才得知,这是自闭患儿的共性问题,他们喜欢无形的物体如:水、沙、泥等,这些无形的物品可以使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可行性报告】2024年碳化硅陶瓷材料行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插件机刀具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丝印移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力安防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电力熔断器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责任与处理建议
- 知识产法技术革新背后的支持力量
- 2025年度长途包车合同协议书样本
- 医院装修合同终止协议
- 2025年中国特大仿古浮雕花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3年高中音乐课件阳关三叠(琴歌)
-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
- 公司资产情况说明范文百度
- 医疗器械中有害残留物检验技术
- 2015-2022年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过程特殊特性初始清单(示例)
- 两篇古典英文版成语故事塞翁失马
-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课件(中)13第五编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文学
- GB/T 14643.4-2009工业循环冷却水中菌藻的测定方法第4部分:土壤真菌的测定平皿计数法
- DL-T 5190.1-202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土建结构工程(附条文说明)
- GA/T 914-2010听力障碍的法医学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