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_第1页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_第2页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_第3页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_第4页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规范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细菌菌种资源描述的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细菌菌种资源的描述。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2、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国务院令第424号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自然科技资源共性描述规范(试行)      科技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联合管理办公室文件微生物资源分类编码体系(试行)。3术语和定义      本规范采用下列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3.1   

3、   细菌 bacterium,复数bacteria      本规范采用广义的细菌概念,指Woese 1990 泛生命树所界定的细菌域中的所有分类群。细菌是一类种类繁多,无处不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其基本形态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有些放线菌则形成菌丝体,菌体宽度一般为 0.5-2 微米。大多数细菌具有含肽聚糖的细胞壁。细菌通常是以二分裂法进行增殖,间或出现一些不等分裂和出芽的种类。有一部分细菌还形成芽孢。细菌的遗传结构可通过突变、接合、转导或转化发生改变。

4、其营养要求各不相同,代谢方式也各具其特征。4要求4.1描述要求描述内容应清楚、准确,力求完整。要充分考虑该菌株的最新研究进展;能被微生物专业人员理解。4.2描述要素      描述要素分为2类 M:必备要素,必须描述的要素。 O:可选要素,其描述与否视具体菌株而定5细菌菌种资源共性描述信息5.1要求      要求将本章所列条文的内容逐项记入附录表1中。5.2基本信息1. 平台资源号(O)2. 菌株保藏编号(M)  

5、    应指明该菌株在保存机构的保藏编号,由前缀和菌株编号两部分组成。前缀,即保藏机构英文名称的缩写,遵照中国菌种目录第一和第二版的有关规定。前缀和菌株编号之间应留空格。3. 拉丁学名(M)      应指明该菌株的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及定名人、定名时间。4. 中文名称(M)      应指明该菌株的中文名称(如有别名,应在括号中注明)。尚无中文译名时,可暂时空缺。5. 分类学地位(M) 

6、60;    应指明该菌株所属的界、门、纲、目及科。如有可能,可指明该菌株的变种、亚种、专化型、融合种名称及生理小种类型等。6. 资源归类编码(M)      应指明该微生物菌种资源在自然科技资源平台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标准中的编码。参照微生物菌种资源分级归类与编码表。7. 收藏时间(M)      应指明保藏机构收集、保存该菌株的时间。(XXXX年XX月)8. 模式菌株(M)  

7、0;   应指明该菌株是否为模式菌株。9. 来源历史(O)      得到该菌株的途径。如菌株转移经过多个保藏机构,则保藏机构之间用一个左指向的箭头()连接。10. 其他保藏单位编号(O)      该菌株在其他菌种保藏机构中的菌株保藏编号。每个其他编号均由等号开头,如编号不止一个时,中间也用等号连接。11. 原产国或地区(M)      菌种的分离基物采集

8、地所在国家、地区的名称,ISO 国家代码。12. 原始编号(M)      该菌株的最初分离编号。13. 鉴定人(O)      应指明该菌株的鉴定人姓名。14. 鉴定人所在单位(O)      应指明该菌株的鉴定人所在的单位。15. 分离人(O)      该菌株的最原始分离人的姓名。16. 分离

9、时间(O)      该菌株的最初分离时间。17. 分离基物(O)      该菌株的分离源,宜指明具体的分离物质。18. 寄主中文名称(O)      菌种寄生宿主的中文名称。19. 寄主拉丁名称(O)      菌种寄生宿主的拉丁文名称。20. 采集地区(O)    

10、0; 分离基物采集地的行政区划,详细到县,GB 行政区划代码按GB T2260-1999中规定进行。21. 采集地生境(O)      分离基物采集具体地点的生态环境描述。22. 培养基编号 (M)      应参照中国菌种目录指明该菌株的培养基编号,如中国菌种目录没有收录该培养基,应给出配方及制作方法。23. 生物安全等级 (M)     

11、60;该菌株的生物安全等级归类,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4. 致病对象(O)      病原菌种的具体致病对象类群。应指明是人类、动物、植物或微生物。25. 致病名称(O)      主要指引起疾病的名称及感染的组织部位。26. 传播途径与感染方式(O)      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食物传播、水传播以及血液、体液传播等;感染方式包括细胞内感染、细胞外感染

12、。27. 具体用途(M)      指所描述菌株的具体用途。如模式菌株、能产生某些特殊的次生代谢产物等。28. 质粒/基因元件(O)      菌株所携带的特定用途的质粒、基因片断的名称。5.3收藏单位信息及共享方式29. 收藏单位名称30. 资源类型31. 保存方法(M)      菌种资源长期保存采用的技术方法。以下几种方法可供选择: 液氮超低温冻结&#

13、160;-80冰箱冻结 真空冷冻干燥 石蜡油斜面 斜面 其他32. 共享方式(O)      宜从表1所列9种方式中选取单项或多项。33. 提供形式(M)      提供菌种的形式如下: 斜面培养物 冻干物 其他34. 获取途径(M)      获得微生物菌种资源的途径包括下列方式: 邮寄 自取&#

14、160;其他6细菌菌株特征特性描述信息6.1要求      要求将本章所列条文的内容逐项记入附录表2中。6.2表型信息35. 个体形态特征(M)      细菌描述中常用的个体形态特征有:形状、大小、排列方式、运动性、鞭毛、芽孢、荚膜、抗酸染色,革兰氏染色反应、细胞内含物及贮藏物的存在与否等。上述形态特征具体到某一分类单元,可以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描述。 36. 培养特征(M)      

15、;细菌培养特征主要应包括固体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的穿刺生长情况、液体培养情况、水溶性色素和非水溶性色素的产生情况。37. 生理生化特征(M)      在细菌分类中常用的生理生化特征的有:营养类型;氧的需求;对温度、pH的需求及耐受性;对盐的耐受性;利用各种碳源、氮源、硫源及其他特殊化合物的能力;对生长因子及其他特殊化合物及营养的需求;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固氮能力;代谢产物;各种代谢反应,如:糖、醇的发酵等;酶反应。38. 血清反应 (O)39. 细胞化学组分特征(M)

16、60;     细胞化学成分特征主要包括:细胞脂肪酸组分分析、醌组分分析、枝菌酸、细胞壁氨基酸、细胞壁糖型、磷酸类脂等。 6.3基因型信息(O)40. DNA 碱基组成(G+C mol%)(O)41. 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在GenBank中的注册号(O)6.4其他描述信息 (O)42. 图像信息 (O)      菌种的菌落形态和个体形态特征图像。43. 参考文献 (O

17、)      宜列出与该菌株有关的参考文献。                 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细菌菌种资源描述表描述日期:     年      月     日    

18、;基本信息学名 中文名称 资源归类编码 菌株保藏编号 其它保藏机构编号 来源历史 分离人 分离时间 原始编号 鉴定人 鉴定人所在单位 收藏时间 原产国或地区 采集地区 分离基物 采集地生境 生物危害等级 培养基 模式菌株 分类地位 特征特性信息表型信息 个体形态特征 形状, 大小, 排列 培养特征 菌落形态、大小、质地、颜色等 运动性, 鞭毛 液体培养情况 芽孢, 荚膜 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的穿刺生长情况 革兰氏染色反应 明胶穿刺培养情况 细胞内含物及贮存物 荧光色素的产生 繁殖方式 其他培养特征 抗酸染色 其他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营养类型 各种代谢反

19、应如:糖、醇的发酵,牛奶反应等 氧的需求, 对光照的需求 各种酶反应如:接触酶,氧化酶等 对温度、pH的需求及耐受性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对盐的耐受性 固氮能力 对生长因子及其他营养的需求 免疫特征 利用各种碳源、氮源及其他化合物的能力 血清反应 其他生理生化特征 细 成胞 分化 特学 征 细胞脂肪酸 基因型信息 DNA 碱基组成(G+C mol% ) 醌 枝菌酸 细胞壁氨基酸 16S rRNA基因序列(GenBank注册号) 细胞壁糖型 磷酸类脂 其他描述信息图象信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鄂永昌等译。1997。生物学词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1425.(日,山田常雄等,岩波生物学辞典,第三版,1983)。2 刘志恒,姜成林主编。2004年。放线菌现代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353。3 王祖农主编。1990年。微生物学词典。北京:科学出版社。1-48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