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1_第1页
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1_第2页
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1_第3页
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1_第4页
17年山东大学期末考试中医基础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1一、单项选择题1、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是 ( )A、张从正 B、刘完素 C、朱震亨 D、李杲2、阳偏胜形成 ( A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寒证 D、虚热证3、心病及肝是 (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相乘 D、相侮4、肝在体合 ( )A、筋 B、肌肉 C、皮毛 D、骨5、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脏是 ( C )A、心 B、肝 C、脾 D、肾6、宣发肃降是下列哪一脏腑的生理特性 ( C )A、心 B、胆 C、肺 D、膀胱7、“善行而数变”是下列哪一种邪气的致病特征 ( C )A、寒邪 B、燥邪 C、风邪 D、湿邪8、挟湿是下列哪一项邪气的致病特征 ( A )

2、A、暑邪 B、风邪 C、湿邪 D、寒邪9、足三阳经从头走 ( B )A、头 B、足 C、手 D、胸腹10、手少阴心经上接 ( )A、足阳明胃经 B、足太阴脾经 C、手阳明大肠经 D、手太阴肺经11、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 )A、心肝脾 B、心肺肾 C、脾肺肾 D、肝脾肾12、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13、下列哪项是七情的致病特点 ( )A、损伤阳气 B、耗气伤津 C、直接伤及内脏 D、易于流行14、最易伤肺的是哪一种邪气 ( )A、寒邪 B、湿邪 C、风邪 D、燥邪15、具有充养血脉功能的是 ( )A、精 B、津液 C、气 D、

3、血16、“所胜所不胜”关系是指五行的什么关系? A、相克关系 B、相生关系 C、相乘关系 D、相侮关系17、阴阳转化是一个什么过程 ( )A、消长过程 B、平衡过程 C、质变过程 D、量变过程18、下列属于内伤病因的是 ( )A、七情 B、瘀血 C、六淫 D、结石19、下列不属于瘀血共同病症特点的是 ( )A、肿块 B、出血血色紫黯 C、疼痛部位固定 D、舌淡白20、补阳法适用于下列什么证侯 ( )A、实热证 B、实寒证 C、虚热证 D、虚寒证二、填空题1、 肾在体合( 骨 )、其华在( 发 )。2、过劳,包括劳力过度、( 房劳过度 )、( 劳神过的 )三个方面。3、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4、( 伤肝 );喜则气缓)。4、在五行各自的特性中,木曰( 肝 );金曰( 肺 )。5、血的失常包括( 血虚 出血 )和( 血瘀 )。6、胃的主要生理特性是( 受纳与腐熟水谷 );( )。7、五行相侮,金侮( 火 );木侮( 金 )。8、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 手少阴心经 )和( 手厥阴心包经 )。9、奇经八脉中,被称为“阳脉之海”的是( 督脉 );被称为“阴脉之海”的是( 任脉 )。10、脏腑分阴阳,五脏属于( 阳 );六腑属于( 阴 )。三、名词术语解释1、异病同治,即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 2、阴

5、阳互根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又称阴阳“相成”。 阴阳互根,是说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3、奇恒之腑 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 而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4、血 ,是脉管中流动的红色液体,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所化生。由于血液仅存在于脉管之中,5、痰饮 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但又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继发其他各种病证,故亦应为致

6、病因素。 1.痰饮的概念和形成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或全身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常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有形的痰饮,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痰或饮而言;其中以浓度较大、黏稠的叫痰;以 浓度较小、清稀的叫饮。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 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所致病证,临床较为多见,故又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根据痰饮所在部位和性质不同,痰饮病的临床表现也不完全一样。临床常见的痰饮病证有寒痰、热痰、燥痰、风痰 、 湿痰、痰饮、溢饮、支饮、悬饮等6、气机 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7、奇经

7、八脉 奇经共有八条,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四、问答题1、试述气与血的关系。气与血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生成都需要水谷精微和肾中精气,经肺、脾、肾等脏器的功能活动而化生。气的功能以推动、温煦为主,血的功能以营养、滋润为主。概括它们的性质,则气属阳,血属阴。气与血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化生过程,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摄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

8、动变化。另外,精可以转化为血,亦需气的作用,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亦弱,甚则可导致血虚。故临床治疗血虚病证时,常于补血药中,配以补气药物以提高疗效,就是“气能生血”理论在临床的具体应用。(2)气能行血 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由此可见,血是在心、肺、肝三脏之气的协同作用下,运行不息,而流布于全身。故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别配合降气、理气或补气等药物。(3)气能摄血 摄血,即统血。就是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如果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可以导致各种出血病证,称为“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以达止血的目的。(4)血为气母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也概括为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方能存在于体内,气不能离开血液而自行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所以,血虚者,可以进一步引起气虚;血脱者,气亦随脱。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采用益气固脱之法,其机理亦在于此。2、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则是什么?治法是什么?以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抑强,扶弱 以相克规律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