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测评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测评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测评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测评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线文库 【学练考】2015-2016新高考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专题测评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测评一专题测评一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60 分,第卷 40 分, 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卷 (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 1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2在山东某地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亭”的著名景点(如下图)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游客们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A“仁政” B“民贵君轻,

2、社稷次之” C “克己复礼” D“万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 3 子路问: “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 敢问。 ”子曰: “求也退, 故进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材料反映了孔子( ) A以人为本 B因材施教 C启发引导 D教学相长 4 “我一边上网, 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 就是民之所忧, 我之所思; 民之所思, 我之所行。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 A尚同、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

3、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5下图是当代名画孔子问礼于老子 。有一组学生在讨论这一现象时,认为老子的回答最有可能是( ) A兼爱、非攻、尚力、节用 B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6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7 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

4、主要是 ( ) A实行仁政 B严刑苛法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8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9 “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10 “罢黜百

5、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11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 ) A主旨在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 B体现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与封建专制制度建立相适应 D反映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 12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A “人伦者,天理也” B “存天理,灭人欲

6、”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3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14“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此语最有可能出自( ) A二程 B朱熹 C王守仁 D董仲舒 15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 “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

7、的中国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 A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16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写道:“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钱乘旦教授评价的是( ) A法家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7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

8、世也。”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18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1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2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

9、主共和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度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11 2 12 3 13 4 14 5 15 6 16 7 17 8 18 9 19 10 20 总分 第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21(20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A B C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

10、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李贽藏书 材料四 “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后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 A 和人物 B 分别是谁?(4 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6 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3 分) (4)据材料四,汉代以后出现“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3 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

11、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4 分) 22(2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

12、,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3 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 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4 分)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3 分)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

13、什么认识?(4 分) 参考答案 测评卷参考答案 测评卷参考答案专题测评一专题测评一 1B 解析 柔能克刚、小国寡民是道家的思想主张。 2C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及生平。材料中“山东”“春秋年间”“大办教育”可以判断是孔子,因此找出孔子的思想即可,所以“克己复礼”符合题意。 3B 解析 依材料可知,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这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4B 解析 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诗句强调关注民生,而 B 项符合。 5B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B 项主张“无为”,是道家学说。 6B 解

14、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世异则事异”和所学史实,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7D 解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这种思想构成了封建法律的理论基础,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根据材料信息“霸王道杂之” “汉武帝以来”可知答案选 D。 8B 解析 由材料信息“感母恩”“减轻了处罚”可以体现出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以德为主,刑罚为辅,故正确答案为 B 项。 9D 解析 A 项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思想,B 项体现了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C项体现了董仲舒“三纲”思想,D 项体现了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思想。 10A 解析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

15、独尊儒术”建议,使思想上统一达到巩固政治上统一的需要,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11B 解析 本题很容易因理学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而误选 D。“三纲五常”实质上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A、C 不符合题意。 12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复归天理的本原。这是程朱理学思想。程朱理学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礼、义、仁、智的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故选择 B 项。A 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的本性、私欲的关系,而 A 项则是天理与人伦的关系;C、D 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故排除。 13A 解析 本题很容易因对材料理解不清

16、,而误选 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真知和未尝真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故应该是朱熹理学的方法论,强调通过实践获得感悟的格物致知。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A。 14C 解析 从材料看“灵明”出自“人心”,这符合明朝王守仁“心学”的基本含义。 15C 解析 根据题干中“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分析可知为 C 项。 16C 解析 从材料“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体现了其思想的博大精深,但“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则说明该思想束缚了人们的视野,带有一定的封闭性,表明是理学思想。 17A 解析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

17、经世致用等思想主张。题干材料认为“君子”“为学”最终目的是“救世”,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18 C 解析 黄宗羲的“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思想是否定君主专制, 而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是为当时的统治者更好地统治人民而服务,所以前者并非对后者的简单肯定。所以选 C 项更合适。 19C 解析 主要原因是两者所处时代不同造成的,前者是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时期,后者处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时期。 20C 解析 这位思想家是黄宗羲,他出任官吏是为了天下和百姓,不是为了一个姓氏的天下,显然是反对君主专制,因为中国古代皇帝都是世袭的。 21答案 (1)分别是孟子和荀子。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

18、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4)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5)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解析 第(1)问考查再现历史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 第(2)问中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信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第(3)(4)问结合教材与材料回答。 第(5)问比较简单, 态度是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22答案 (1)因素:民心。主张:仁政。 (2)主张: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目的:神化君权;警戒限制君权,巩固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关键:薄敛节俭。地位:南宋以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标准:百姓的忧乐。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 (5)理念共同之处:以民为本(或关注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