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案一年级上期单位:班级:姓名:20122013 上学期教材分析内容变动1. 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 1) 把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为第一单元 准备课 II第一单元准备课 I 包括数一数、比多少两部分内容。是由实验教材中的第一、二单元合并而成的。数一数是原来的第一单元,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和经验。比多 少是原来第二单元比一比 I 的内容,而原来第二单元的匕高矮II 长短 II 与数学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被删去了。( 2) 将位置由一年级下册提前到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主要是认识下、前后、左右 I是从一下移过来的,而 原来一位置I

2、中 5 右的相对性I 以及用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I 则 删去了。2?降低了难度( 1)平面、立体图形的认识分散编排。认识图形原来包括: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主要是加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但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们反映:学生一下子接触的图形太多,认识辨别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因此现在本册先认识立体图形,一年级下册再认识平面图形。2)只认识整时。认识钟表I 原来包括:认识整时和半时,但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通反映:半时的认识比较困难,我们把仆时的认识移到了二年级上册。本册只认识一整时I二、编排特点1. 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这也是全套教材的一个特点。这册教材共九个单元,从内容上来看,

3、可以分为准备性知识(第一、二单元)、数与代数(第三、五、六、八单元)、图形与几何(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等内容。这些内容穿插安排,互相搭配。如数与代数一共有四个单元,都相隔一单元,使同一领域的内容从总体上有所变化,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不觉枯燥。并且每册第一单元尽可能安排内容比较少、活动性强的单元,给一定过渡时间,让玩了一 个假期的学生慢慢地恢复学习状态。2. 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多个知识点)后面都安排了一个*理和复习(1-5 增加了)。具体编排上,给出整理的线索,弓I 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如对所学计算的整理,每次都给出线索。数学一年级上册课时安本册教材为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

4、了60 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2、 位置( 2 课时)3、 1? 5 的认识和加减法(11 课时)1 1?5 的认识 课时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课时3 0的认识和有关0 的加减法 课时整理和复习 课时4、 认 识图形(一)(2 课时)5、 6?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20 课时)1 6、7 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2 8、9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时3 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6、 11? 20 各数的认识(5 课时)1 数11? 20 各数、读数和写数 课时2 .10 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课时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数

5、学乐园(1 课时)7、 认 识钟表(2 课时)8、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10 课时)1. 9加几 课时2. & 7、 6加几 课时3. 5、 4、 3、 2 加几 课时整理和复习 1 课时九、总复习 7 课时教学 进度 表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8.27 8.31准备课(2) 位置(2)429.3 9.71-5的认识和加减法(4)439.109.141-5的认识和加减法(4)449.17 9.211-5的认识和加减法(4)359.249.31认识图形()(2)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2)6610.1 10.70国庆节710.8 10.1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810.15

6、 10.19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910.22 10.2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4)41010.2911 .2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120各数的认识(3)41111.5 11.91120各数的认识(3)数学乐园(1)41211.12 11.16认识钟表(1) 20以内的进位加法(3)41311.19 11.2320以内的进位加法(3)41411.26 11.3020以内的进位加法(3)整理和复习(1)41512.3 12.7总复习(4)41612.10 12.14期末总复习41712.17 12.21期末总复习41812.2412.28期末总复习检测4第一单元准备课第一课时数一数总

7、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 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具准备1、 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 页学校开学图。2、 小 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 页 1? 10 的各数实物图。3、 1? 10 各数的数字卡片I 0 张。 教学过程3。饶1、 引入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 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2、 新授1、教学“学校开学图”。出示放大图。( 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 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 同桌之

8、间互相说一说。(2) 指明学生说一说。(3) 问:图上有几座房子? 有几面红旗?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问:找 1 件东西。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 的?(板书“ I”,全班同学读两遍。)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个?(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 (2同学 )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小结: 2 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 个同学在跳绳,2 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 2。( 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5 ) 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 的 ?小结: 3 个同学踢足球,3 朵红花,3 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样子。( 板书“3”,全班读两遍)(

9、6) 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7) 问:谁知道4 数完以后该数几?( 老师板书“5” )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 的 ?(8) 问 :谁能说出数5 以后是数几呢?(9) 师:空中有7 只飞鸟,就用7 表示。( 板书“7”,跟读两遍 )(10) 问 : 7 是在什么数的后面? ( 在 6 的后面 ) 数完 7 以后数几呢?( 板书“8” )(11) 师:数完8 后数什么数呢?( 板书“9”,跟读两遍)请找出表示9 的物体来。( 图上有 9 个女同学)(12) 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 板书“ 10 | 读两遍,齐读从1 数到10。 )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

10、10 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 3 页上, ( 打开书 ) 找一找课本的“2”,“ 3”在哪里?2、 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 1 10来表示。3、 10 个数字与图形搭配。4、 )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 8、 9、 10 及图形。(5 )小结:这10 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6) 巩固认数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三、课堂总结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 答问题好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比多少总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 使 学生初

11、步知道“同样多” “多” “少”的含义,会用一一 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 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教具准备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学具准备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三只小猪2、 新授1、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2、 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3、 教学“同样多”。(1) 有几只小猪? 几只小兔 ?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 只小兔搬

12、了几块砖? ( 出示兔子和砖一一一对应图)那 4 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 : 没有多余的兔子, 也没有多余的砖, 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2) 找一找 , 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 小组交流 , 指名反馈。4、 教学“多” “少”。(1) 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 并适机提问: 谁多?谁少?5、 刚 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 “多” “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 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3、 动手摆一摆(1) 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 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 )学生同桌互相说

13、: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 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 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4、 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3 题、第 4 题。5、 发散练习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石一看, 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 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位置第一课时认识上下和前后总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教具准备教材第 9 页例题的挂图。教学过程一、新授1 ?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什么?2 2) 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14、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卡车在轮船的()面。 轮船在火车的()面。 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 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 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 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 李林在王英的()面,王英在李林的()面。 张宁在李林的()面,王

15、英在张宁的()面。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 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1 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二、巩固练习1 ?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2 ?看图想一想,填一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左右总第 4 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教学过程一、 复习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新授二、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1. ?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这是哪只手? 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2. 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3. 小游戏: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再进行反口令训练,如: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