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1页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2页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3页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4页
温儒敏8月专访:“国学”盲热令人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温儒敏 8 月专访: “国学”盲热令人忧8 月 8 日, “现代中国文学学科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百家争鸣,余音绕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温儒敏发言:警惕“汉学心态”, “中文系没文气”,一针见血,语惊四座。而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 ,对于近年围绕中学语文改革“谁都在抱怨”的现象,温儒敏有什么话要说?因飞机晚点,7 日的采访从下午6 时等到晚上10 时才进行。眼前的温先生,温和、儒雅、敏锐。他言语平和,句子很短,柔里带刚。 “多年来养成习惯,从晚上 9 点,工作到凌晨1 点。 ”晚11: 30 结束采访,出差在外,不知温先生夜里是否能睡个 “早觉

2、” 。人物介绍温儒敏,1946 年出生。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出版专著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作) 、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 文学课堂 、 文学史的视野、 高等语文(主编) 、 语文课改与文学教育等。8月 7日人物温儒敏采写记者萧颍通讯员彭涛“汉学心态”令人担忧问:这次来华中师范大学是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出路把脉,您 会讲点什

3、么?温儒敏(以下称“温”):会讲一讲文学研究中的“汉学心态” 的问题。“汉学”本来是好东西,但把它当成我们的标准,要年轻 人刻意地去模仿,扼杀了学术的自主性和创新的能力,这就令人 担忧。问:前不久北大汤一介教授到武汉来,对“国学热”也曾表 示担忧。我不解的是,重读经典有什么不好?温:加上汤先生的,我就有了两个担忧。现在一讲传统、国 学,就笼统叫好,缺少批判分析,甚至认为能包治百病,就从五 四启蒙倒退,近乎迷信了。如论语 、孟子、庄子这 些经典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场面上”的显在东西。它们提出一个很高的标准,从古以来,普通人都很难身体力行的。 一两千年以来,真正制约、影响普通中国人生活

4、的,还有许多并 非“显在”而又始终流行于民间的东西。中国文化传统是很丰富 又很复杂的。问:举例呢?温:像清代增广贤文,以前蒙学就要读的。不光小孩读, 不认识字的人也会背,什么“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呀,“路遥知马力”等等,许多格言警句都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行为模式。这些 影响恐怕并不比论语、孟子小,可现在我们讲国学,对这方面缺少关注。问:我看到您曾给青年人开的书单:从论语、庄子,到 史记等,都是“场面上”的圣贤书。温:读书嘛,当然最基本的典籍要读。如说论语让人理 解人生,那庄子可让人超越和想象人生。问:您读圣贤书,也关心窗外事吗?温:自然要关心。比如超女,电视我也看过几场。不过我不 是谁的“粉丝”,

5、我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年轻人那么喜欢?它的形式 很新颖,一层一层地选,大众参与,社会娱乐化,有这种需求。 从社会学看,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其文化也必然分为不同的层级, 超女很巧妙地“制造”公民的层级,这是文化现象,不要轻易地 否定。承继“文脉”守正创新问:北大中文系藏龙卧虎,怪杰辈出。如不修边幅,蓬首垢 面,上课不带书,也不发讲义,看上去像个疯子的刘师培;称钱 玄同的音韵讲义是他的“一泡尿”、常拿胡适之开涮的黄侃您 做北大中文系的掌门人,想必别有滋味?温:像刘、黄这样的国学大师,现在不多(笑)。北大在中国 的位置很特殊,特别是中文系,在北大文科中被称为“老大哥”,在全国文科中影响也很大。历史上形成的

6、位置,即使现在不像从 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架子还在。问:您担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多年,盘活棋局的独创秘诀是什 么?温:没有独创,就是尽量给大家自由。不能因为极少数人比较懒,就定一个程序,把大家都管死了。学术单位不能这样。对学术之树来讲,自由就是空气、水分与土壤。问:现在全国大多数中文系都“翻牌”称“学院”了,可你们没动?温:说到“翻牌”,这其中当然也有发展的需要。按说以北大中文系现有的规模,也不是一个小学院的格局了,至今没 “翻牌” ,因为我们很看重 “北京大学中文系”这个名字连在一起的 “文脉” 。我们讲文脉,讲传统,不是摆先前阔,而是要让文脉来滋养我们当前的教学研究,我提出了“守正创新

7、”。现在,人文学科越来越受到挤压,北大中文系还能取得一点成绩,在全国同一学科仍能整体领先,我想还是靠 “老本钱”, 在 “守正” 上下了些功夫,所谓创新仍然是要有“守正”作为基础的。为学为人皆要敬畏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作者,现代名家中,您最欣赏谁?温:鲁迅。记得(上世纪)80 年代,我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套鲁迅全集,至今是我翻阅最多的书。鲁迅让人永远与现实保持一种犀利的批判眼光,让人清醒。问:鲁迅先生说他只为三种人写作:一是“孤独而疾驰的斗士” ,二是“还在做美梦的青年”,三是他的敌人。您写作为哪些人?温:我愿意为平民、农民研究和写作。这好像是大话空话,但我常想,我们这些人衣食无忧,条件都

8、很好了,但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艰难的,他们没有话语权,没地方发牢骚。就拿教育来说,现在两极分化是严重的。贫寒子弟要考上好的大学非常难,因为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受条件限制,享有教育资源存在很多不公平。教育部现在转向重视投入基础教育,是对的。国家发展了,税收多了,教育投入如果还是达不到法定的4, 我看问题就很大。现在讲和谐社会,我很赞同,社会要有一定的公平性才能和谐。问:鲁迅说, “人在白天都是要戴假面具的,惟有夜深人静,闭门独处时,才能卸下伪装,赤裸裸面对自己。 ”我很好奇,您也说场面上的话吗?温:可能因为我是教授,所以说话比较自由吧。我白天晚上说的话都差不多,尽量说些真话。问:说真话可能就得罪人?温

9、:能不得罪人吗?比如对高等教育“大跃进”和教学质量滑坡的问题,对研究生博士生培养粗制滥造问题,对学术管理粗放量化的问题,对当代文学“粗鄙化”问题,对经典“恶搞”成风的问题等等,我都有过很多批评,肯定不会都是让人高兴的事情。我是基督家庭里长大的,从小熟悉圣经。看到高龄而又病重的母亲每天都要坚持吃力地用放大镜读上几页,我看到信仰的力量。读这部书不等于要信教,它也许能激发我们对生命,对未知世界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做人要敬畏,做学问也要敬畏。文盲减少语文有功问:您有一个身份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您肩上的担子挑起的可是我们国家未来的 “文气” 呀。温:言重了,担当不起。不过语文教育改革

10、是我这几年关注的课题。作为“课标组”的召集人,位置特殊,不便说话,我说话只能代表我自己。问:有作家就主张以“文学代替语文”,您觉得可行吗?温:不可行。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但不是“文人教育”。基础教育包括语文教育,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不能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文人。刚在光明日报上看到有著名作家写文章说现在中学生作文不好, “说明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失败的。 ”这是以偏概全的武断。问:大家抱怨普遍语文水平下降并不是空穴来风?温:有问题,这才需要改革,但改革不是颠覆以前成绩。现在的孩子可能错别字较多,但他们上网阅读的速度很快,收集信息能力很强,那也是一种语文能力呀。最近十多年,中国扫除文盲 4600 万,成人文盲率已经从以前的22。 2下降为9。 08%,这不也是语文教育的巨大成绩?问: “观千剑而识器”。因为课业负担,许多孩子平时除了读教科书和教辅书,很少有时间课外阅读。现在的语文教材为什么不是增厚,而是减薄?温:这倒可以探讨。就拿高中语文课改来说,现在主张分两部分,其中必修占1。 25 学年,课本是薄了,但还有选修是1。 75学年,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但这可能带有理想色彩,实际上多数学校难于做到。必修课上完之后,马上转向高考复习了,选修也就流于形式了。问:问题症结还是在应试教育和高考上?答:教育的问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根子也不简单是一个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