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艺术活动教案_第1页
四上艺术活动教案_第2页
四上艺术活动教案_第3页
四上艺术活动教案_第4页
四上艺术活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我们的田野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欣赏美丽的田野图片,在学习合唱歌曲我们的田野过程中,能和同伴自由交流,表达对田野的感受。 2、能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剪贴、绘画、等表达自己对田野的热爱和向往。 3、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善于合作,在描绘过程中融入有创意的构思,合唱时把握歌曲的稳定感和层次感。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善于合作。教学难点在描绘过程中融入有创意的构思,合唱时把握歌曲的稳定感和层

2、次感。教具准备有关田野、村庄的风景画教学方法演唱法、绘画法教  学  过  程一、 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 开展活动。活动一:那一片一片的金黄。 1、在我们的田野音乐声中引导学生欣赏单元页,那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油菜花,带给我们对田野的无限憧憬,在那希望的田野上,人们播种的幸福,播种着希望。 2、欣赏各种风光的图片或绘画作品(有老师准备的,也有同学自己收集或拍摄的如山间流水、油菜花地,开满野花的山坡、勤劳朴实的老农、快乐顽皮的孩子),漫谈从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农村孩子可以到室外山坡上去观察美丽的田野

3、,山清水秀,轻风不时送来阵阵泥土的气息,闭上眼睛闻一闻。城市孩子可以利用春游、秋游的时间或节假日到乡间去体验田野的美、发现田野的乐趣,与农家孩子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用日记的形式记下自己的感受。 活动二:田野上飘来的歌。 1、结合图片用美术摄影作品的欣赏,反复唱歌曲我们的田野。提示:在这首优美的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内容,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出心中的感受。 2、用废旧画报纸剪贴一幅(美丽的村庄),了解基本构图要领,用前后遮挡关系及近大远小的原理表现构图中的远、中、近景的层次感及韵律感,并结合体会我们的田野的合唱效果,理解艺术的通识、通感、如虚实、

4、层次、对比、均衡等。 教学评价建议:1、学生是否能积极参加讨论、主动搜集资料并积极合作地参与艺术活动。 2、描绘过程中学生是否有创意。 3、合唱时学生是否能相互相聆听、互相配合,声音是否圆润。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结束活动。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农家孩子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自由表达作为一个农家孩子的快乐,欣赏舞蹈丰收之歌并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能富有情感地歌唱山娃娃音乐会。 2、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如能用表演、绘画的方法表现快乐的农家孩子。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5、0;  教学重点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教学难点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田野劳动的动作。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表演法、绘画法教  学  过  程一、 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 开展活动。活动一:丰收的旋律。 1、丰收了,让我们来听听丰收时的旋律。听赏丹麦歌曲丰收之歌,画面呈现出农家孩子上学、放牛、打柴、游泳、爬树等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情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回味、分享农家孩子的快乐生活并能有感情地歌唱。 2、师生讨论:作为一个孩子,感到快乐的事还有哪些?喜欢自

6、己生活的环境吗? 3、用田野中的材料来进行艺术创造,发现身边许多常见的材料都可以通过我们灵巧的双手把它变成艺术作品。如用稻草进行捆扎。用树叶进行粘贴等。 活动二:学唱快乐的歌曲并用自制乐器伴奏。 1、自编歌曲山娃娃音会,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唱准八度音程的跳进。 2、自编动作进行表演。 3、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乡村学校因条件有限,上艺术课没有那么多的打击乐器,可发挥乡村孩子的聪明才智,相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件打击乐器。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自由地表达农家孩子的快乐之情。 2、学生能自如地歌唱并表演山娃娃音乐会歌曲的内容。 教学思路拓展:在各种艺术表现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体验

7、艺术活动带给人们的快乐。 九、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祖国,您好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了解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及历史,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七子之歌。 2、学唱歌曲祖国有多美,在演唱中注意情感的表达。 3、在音乐和美术作品欣赏中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相关的表现形式。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学唱歌曲七子之歌、祖国有多美。 教学难点在音乐和美术作品欣赏中能够把握作品的主题和相关的表现形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朗诵法等教

8、0; 学  过  程一、 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 开展活动。活动一:深情演唱七子之歌。 1、观赏香港、澳门回归的电电视录像资料,讲述歌曲七子之歌创作时的背景资料,结合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情景表演,将海外游了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来。 2、听赏歌曲七子之歌朗读歌词并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对歌词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歌唱练习,老师引导学生的感情地进行演唱和朗诵,初步感受多声部合唱歌曲的表现形式。回顾和复习第四、五、六册曾经学习过的音乐技能要素,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将歌曲的片段进行二声部练习,在听觉能力和音准、音高方面进行把握。活动二

9、:颂歌献给我的祖国。 1、 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国庆节的资料。 集体朗诵母亲的生日: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从五湖四海把家归。一家人亲亲热热炕上坐,为了你的美丽举起杯,祝你繁荣昌盛,祝你荣华富贵。母亲啊,你为什么这样美,今天是你的生日,儿女们紧紧把你依偎,轻轻擦去脸上的热泪。你显得伟大更无私更雄伟,我们儿女更加吐气扬眉,祝你前程似锦。 2、 采用接龙式的活动,用语言描述自己对祖国生日的祝福,可采用句子尾字做句首字的接龙形式,每个同学说一句,看谁接得最好、最生动。还可以请去过北京的同学或参观过的天安门升国旗讲述自己的感受,分别进行总结。 3、学唱歌曲祖国有多美。先朗读歌词,体会

10、其中的含义,然后以听唱的方法进行学唱。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青海湖边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 学唱青海民歌四季调,并与花儿与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欣赏。 2、尝试利用身边的材料、情境或音乐,根椐需要进行即兴创作、表演、创作情境,培养学生和参与意识和艺术实践能力。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学唱青海民歌四季调,并与花儿与少年进行对比分析、欣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和参与意识和艺术实践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比较法教  

11、;学  过  程一、 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 开展活动。活动一:青海湖的故事。 1、大家轮流做“主持人”导游“或”解说员,并将自己熟悉的、收集的有关青海的资料,如传说、民歌、舞蹈、青海少数的服装、饰品、民风、民俗、鸟的颜色、特征、神态、种态及青海的地理环境、特有的民族、江河源头等表达、模仿、表演出来,师生进行评价交流。 2、根椐资料、音像和学生的讲述确定一个“主题”或“情境”,进行即兴创作或“配景”表演,比如“花儿会”“青海湖赛马会”配乐诗朗诵“我是青海湖的一只鸟”“江河之源”等。 3、让学生地图上找到“江河源头”或找歌唱我国江河的歌和诗,充分发挥和挖

12、掘学生的想像力,在学生已有生活积累、艺术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导演、策划、合作、表演的体验。4、可选择一个好的“创意”在即兴表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创作一个小品或其他节目,修改完善,使之成为班里师生共同创作的具有西北风格的节目(哪怕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或一组简单的舞蹈动作)。 活动二:舞蹈花儿与少年。 1、欣赏花儿与少年的器乐曲、舞蹈和原生态民歌四季调。 2、轻声哼唱、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民歌曲调,体验其风格和知高原上唱歌的感受。 3、体验西北少数民歌舞蹈和歌曲的风格特点;学习花儿与少年舞蹈中舞动扇子的手法及舞步搓步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节奏变化和舞蹈脚步的变化关系。 4、还可以观察扇子的形

13、状、结构、在课前或表演前与学生共同进行画、折、制作扇子的活动和练习。 教学评价建议:1、关注并引导学生的评价,鼓励、表扬每一个学生,将有创意和创新的想法、动作设计及自己编演的节目、作品等记录拍摄下来,存入艺术挡案夹。 2、开展同学间相互评价歌曲、舞蹈的动作,互评、他评有进行、创意的同学。 3、表扬课后主动练习记唱歌曲和舞蹈动作的同学。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黄土高坡鼓喧天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介绍欣赏陕北地区的民俗、风貌、地域特点及民间艺术。 2、感受安塞锣鼓的热烈气氛,体验安塞锣鼓粗犷、豪放的气氛和情绪,初

14、步学习安塞锣鼓的基本步伐、敲击方法和锣鼓经。 3、听赏、学唱歌曲领唱秧歌信天游和陕北民歌打黄羊调拥护八路军。 4、练习剪纸、秧歌及速写。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听赏、学唱歌曲领唱秧歌信天游和陕北民歌打黄羊调拥护八路军。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安塞锣鼓的基本步伐、敲击方法和锣鼓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比较法教  学  过  程一、 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 开展活动。活动一:威风的锣鼓。 查找关于“安塞锣鼓”的资料,讲一讲关于鼓的传说故事和“安塞锣鼓”的由来

15、,并欣赏安塞锣鼓的表演图片或录像,同时听赏、学唱信天游,引导学生的探究、表演热情。 活动二:鼓声咚咚。 、制作腰鼓,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和节奏(鼓点的)敲法。可用硬卡纸画出或制作出与实物大小一般的“腰鼓”(每人制作一个,两头穿绳挂在腰间,鼓锤子也可先画出再剪下)。 2、引导学生用白毛巾做鼓手的头巾,在享受制作成功体验的同时,模仿学习腰鼓的基本步伐、节奏等,合作、互动活动中反复进行练习和创作。 3、学会唱陕北歌曲领唱秧歌和拥护八路军,学习基本步伐;即兴编词跳秧歌。 4、用速写的方法结合自己学习路秧歌的动作,画一画跳秧歌的同学。 活动三:我创作的鼓乐真好听。 1、 取乐曲中或本地民间特有的喜庆锣鼓、

16、秧歌与安塞锣鼓(陕北秧歌)进行对比欣赏,学习练习并熟记一两首锣鼓经,在学校的庆典活动中实际运用。2、还可根椐已学习和熟悉的节奏及音乐知识,进行锣鼓经的简单记谱、编词创作和表演。活动四:我们的心愿。 在教师指导下收集,整理陕西及西北的民间艺术,开展剪纸、民俗、服饰的制作展示活动日或活动周。教学思路拓展: 1、可由安塞锣鼓引申介绍陕西省的其他民间艺术,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大西北。 2、走出学校、访问民间艺人或观看民间艺人的表演,加深印象、进行一次民俗或民间艺术表演活动,扩展学生的实践场所,形成弘扬民族文化的氖围。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

17、时1课题大嘴先生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对有关青蛙知识的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良好品质。 2、通过艺术课的学习,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材料进行青蛙造型艺术的表现。 3、结合歌曲学习巩固二声部的知识和技能,尝试运用表演、舞蹈等艺术手段进行青蛙题材的艺术表现,陶冶情操,激发对艺术学习的兴趣。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尝试运用表演、舞蹈等艺术手段进行青蛙题材的艺术表现。教学难点结合歌曲学习巩固二声部的知识和技能。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绘画法教  学 

18、;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小青蛙跳呀跳。 1、通过观察、讨论,使我们认识到青蛙是自然与人类的好朋友,它们不但保护自然,造福人类,而且它们奇特的生理特征也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进一步了解和爱护小青蛙。 2、借助相关乐曲或录音资料重新给同学们创设一个自然中的小溪蛙鸣的听觉氛围、使同学们在轻松、自然、和谐的气氛自由地进行方法表现。教师根椐同学们的不同需要,建议性地同学们介绍几种有关青蛙造型的方法如撕纸、剪纸、折纸等。 活动二:池塘里的小歌手(学唱歌曲)。 1、谜语:小时穿黑衣,长大着绿袍。走路蹦又跳,雨后呱呱叫。(青蛙) 2、通过猜活动引出

19、有关小青蛙的讨论。想一想,青蛙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性?怎样繁殖?与大自然的关系如何?说一说,你都见过哪些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自然界中的青蛙是怎样生活的。 3、结合教学内容给同学们播放青蛙的影视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看一看自然界的青蛙是怎样生活的。在对青蛙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同学重新欣赏有关表现青蛙的艺术作品。让同学们初步了解拟人手法在艺术表现运用。 4、组织学生唱表现青蛙的四川民歌数蛤蟆和山东民歌花蛤蟆。对比两个不同地区的蛤蟆歌曲,说一说各自的音乐形象、旋律特点、调式特点并加以分析,然后根椐内容进行表演。

20、5、欣赏马来西亚歌曲青蛙跳啊跳,了解外国小朋友对青蛙的喜爱之情。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竹海漫步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竹秀美、挺拔的自然美,有赏竹、爱大自然的情趣,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及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2、从日常生活常曲子竹器中感受造型和结构美,体验竹工艺的奇妙和情趣,尝试手工编织的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物品。 3、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尝试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

21、160;教学重点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歌唱,尝试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教学难点尝试自编动作进行歌舞表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表演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竹林深深。 1、在教学创设“竹林”的意境(可用各种废旧挂历纸或其他剪成竹叶缠绵在教室的柱诚头上、窗沿上或盆景上)让学生在身临竹海的情境中赏竹、谈竹、论竹、品竹。 2、展示资料、交流对竹的体验。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和展示或小组收集的竹的资料,表达对竹的情感。 3、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悠扬的笛声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画面或自制的课

22、件、图片,师生一起感受竹景的色彩、形态、意境等,激发学生对赏竹的兴趣和爱竹的情感。 4、欣赏和感受童谣翠竹儿体验其情感,并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童谣。 活动二: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理解歌词内容,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引导学生熟悉和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激发学生用手拍手、拍肩、跺脚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按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4)用“柯达依手势”练习唱歌,唱到歌曲每一乐句的最后一长音时用手势表现音乐的高低。 3、

23、请学生乐器的同学为歌曲伴奏或录音,学生边唱边用自己喜欢的身体动作即兴舞蹈。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竹韵传情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喜欢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体验笛子、芦笙、箫音乐和竹竿舞、芦笙舞表现的情绪。 2、了解不同竹乐器(笛子、芦笙、箫等)的造型、演奏特点、音色及旋律风格,想像音乐表现的内容。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体验笛子、芦笙、箫音乐和竹竿舞、芦笙舞表现的情绪。教学难点体验笛子、芦笙、箫音乐和竹竿舞、芦笙舞表现的情绪。教具准备多媒体课

24、件教学方法表演法、听赏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竹乐悠悠。 1、欣赏竹乐器,激发热爱民族乐器和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笛、笙、箫三种乐器的实物或看图片、课外,并知道它们的名称,了解其吹奏方法。 2、分别欣赏笛、笙、箫所演奏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音色与风格,体验音乐的情绪。 (1)欣赏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感受笛声悠扬、悦耳的美感和欢快的节奏与情绪。 (2)欣赏芦笙演奏的赛马乐曲,感受芦笙音乐明亮、清脆、优美及丰满。 活动二:欢快竹竿、芦笙舞。 1、欣赏竹竿舞、芦笙舞录像或图片,引导学

25、生通过视听感受竹笙舞台、芦笙舞音乐和舞蹈节奏、风格及欢快情绪。 2、欣赏和熟悉黎明竹竿舞蹈音乐,启发学生用拍手、拍肩、拍腿、踏步等不同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笛子、芦笙、箫等几种竹乐器的造型特点、演奏形式、音色、旋律风格、音乐情绪的感受和评价意见。 2、学生能大胆地参与跳竹竿及芦笙舞、有舞蹈节奏感,会跳基本步伐、能够与同学相互合作跳舞。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 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幸福时刻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回顾时刻,欣赏记录这一时刻的照片,听赏好日子这首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

26、。 2、从生活中体会情感,体会通过画、做、唱、演等带来的愉悦感受。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体会情感,体会通过画、做、唱、演等带来的愉悦感受。教学难点从生活中体会情感,体会通过画、做、唱、演等带来的愉悦感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听赏法、表演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童年趣事。 请学生搜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玩具、游戏等,将自己小时候发生的有趣的事,给同学讲述并表演。还可以邀请同学组成“临时家庭”,各自选择不同的角

27、色,根椐不同的内容创编并表演。 活动二:美丽的相框。 1、搜集各种不同的相框或其相关图、彩笔、作业纸、制作相框甩用的材料。 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同的相框所带给人的不同的感觉(形状、制作的材料不同、颜色的不同),并说一说自己所喜欢的相框的特点。 3、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相框的制作方法,将自己的设计构思用彩笔绘制出来。 4、启发学生选择多种材料来设计装饰相框(如用贝壳、通心粉、方便面等材料装饰制作相框)。 活动三:欣赏与感受。 1、欣赏能激发人们愉悦情绪的乐曲或歌曲。如好日子幸福快车幸福谣等。 2、学生“接力式”谈感受,用肢体语言或舞蹈动作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及时点拨与引导)。

28、3、通过“幸福转转转”这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类似于击鼓传花的形式),被点到的同学说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在座的同学,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从而产生幸福的感觉。 活动四:幸福时刻我来画。 1、通过各种颜色的观察、感受、感悟色彩与人的面部表情的密切联系(例如,生活中的颜色,大自然中的颜色,喜庆节日的颜色等)。 2、由色彩感悟而引发的各种情绪感受,用面部表情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合作表演并通过角色的不同表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3、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和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自己制作的相框加以装饰。 4、班级“幸福时刻展示台”(用展示学生作品)。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29、0;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留给未来的回忆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通过视觉的旅行、制作照片成长档案夹,来感悟生活中成长留下的足迹,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设想。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设想。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未来的成长设想。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想象法、观察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我家的照相机。 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在父母的指导下尝试拍照,了解照相机的简

30、单使用方法,休验科技的发展和摄影的乐趣。 2、教师出示照相机,引导学生共同观察照相机的构造镜头、快门、闪光灯、暗盒等。 3、将自己家的照相机带到学校向同学展示并交流使用方法,比较不同型号的相机其外形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并将自己创作摄影作品的体会与大家交流。活动中要随时提醒学生爱护相机。不用手触摸镜头。 4、我们一起合个影,师生共同合影留念。如果没有条件。可进行绘画。 活动二:听赏童年的回忆。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听赏乐曲童年的回忆,感受动听,迷人的旋律。展开丰富的联想。 2、搜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观察照片的时间、人物、景物、色彩对比。为什么自己喜欢这种风格特点的照片? 3、将自己从出生到现

31、在的照片做成一个“我的成长足迹”档案册。加以简单的文学说明,从制作、欣赏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中成长留下的足迹、并留给未来一个美好的回忆。 4、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童年最难忘的事,回忆童年时自己常做的游戏的印象最深的歌谣。 活动三:留下回忆。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带着照相机到户外或校园抓拍有意义的瞬间,并把自己的作品通过“校园一瞥”摄影展进行同学间的交流,同时选拔更加优秀的作品推荐投搞。激发同学争当“小小摄影师”。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 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小兵的歌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学生欣赏有关的电影剧照,了解故事情节和内

32、容,感受战争年代小兵们的英雄气概,在生活中学习他们的勇敢、机智。 2、演唱歌曲红星歌,学生研究制作纸浮雕五角星、了解五角星的比例,感受和谐的比例关系。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星歌。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红星歌。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欣赏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看剧照讲故事。 1、播放学生搜集电影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红孩子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照。(1)学生观察回答:这是什么时候的故事?照片上的人物

33、你都认识吗?(2)讲一讲这个电影的故事。(3)教师出示电影的几幅代表性和照片、请学生看一看、讲一讲。教师在学生讲故事时连续播放红星歌。 2、为学生播放电影小兵张嘎和闪闪的红星红孩子鸡毛信的精彩片段。学生谈谈观后感。 3、学生有感情地讲述并表演其中故事片段。 活动二:学唱歌曲红星歌。 1、欣赏红星歌,谈一谈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2、欣赏歌曲唱一唱,并请学生模仿小兵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所展现的内容和情绪。 3、教师可以播放红星歌的录像,请学生和录像中的人物一起演唱、表演。 教学评价建议:1、能准确地歌唱红星歌,并体会出歌曲所包含的情感。 2、能运用纸制材料,并运用工具制作半浮雕塑的五角星。 3、能比较

34、完整地介绍小兵的故事。 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 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瞧这三和尚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有兴趣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三个和尚的故事,比较主要角色的造型特点,能在表演活动中再现三个和尚神采。 2、学生交流其中主要角色的神采和造型特点,能通过歌唱、表演、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美术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它以完美结合后带来的不同特点,引发学生哲理性思考。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有兴趣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三个和尚的故事。教学难点能

35、在表演活动中再现三个和尚神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表演法、比较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三和尚的故事。 1、学生欣赏美术动画片三个和尚的片段。观察比较三个和尚在造型和音乐形象表现上的特点高个儿瘦和尚、矮个儿胖和尚和小和尚引发学生关注三个和尚间将要发生的故事。 2、三个和尚故事。学生观赏动画片,了解他们的故事,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3、交流与感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和小伙伴一起进行故事内容片段的表演。在尝试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理,用不同的体态、

36、音色、语音等表现的同时,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三个和尚。采用听唱法进行学习,巩固正确的歌唱方法。在第一、二句的休止拍上,学生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的简单的伴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及学生演唱兴趣。注意培养学生在音乐中稳定的速度、八分节奏的准确掌握,增强合作意识。 5、交流与赏析。学生分组表演,相互观摩。通过观察、评析达到合作与艺术表演能力的提高。 活动二:有趣的三和尚。 1、有趣的音乐人物形象。学生分别赏描写三个和尚主题音乐,了解乐器的使用与音乐形象的密切联系。引发学生对音乐形象描述的兴趣。 2、创编三个和尚的形象。 播放教师课前剪辑的描写三个和尚的音乐片段,通过欣赏比较,学生用美

37、术的方式表现三个和尚的形象。可以组内交流合作进行,突出人物的不同特点。 3、欣赏动画片三个和尚。通过欣赏剪辑后的动画片,学生在分析、研讨活动中,了解动画片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音乐的在其中的表现力与烘托故事氛围的作用。 4、有趣的三个和尚。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把故事的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表现出来。如美术造型角色的形体语言、音色、语调、语速等。在课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肯定学生和创作,鼓励学生的合作。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遗失的乐谱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有兴趣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的童年生活。 2、学唱歌

38、曲摇篮曲,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难点学唱歌曲摇篮曲,感受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演唱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春天的故事。 1、安排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音乐家莫扎特的生平故事,特别是关于他童年的故事和传说等,分别讲述给大家听,听赏莫扎特的作品渴望春天,感受和熟悉旋律,体会6/8拍欢快的特点,为学唱歌曲摇篮曲打下基础。 2、看图或用多媒体形

39、式请学生感受莫扎特儿时的生活片段,引入老师讲述莫扎特童年的故事,了解音乐莫扎特。提问和讲述你从莫扎特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莫扎特的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写出来,在班级里及黑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活动二:妈妈怀抱最温暖。 1、学唱歌曲摇篮曲。聆听音乐,感受6/8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通过聆听音乐的旋律和对节奏的感受,自由律动,感受歌曲的音乐形象。 2、跟琴听唱,在听唱中培养学生自学歌曲的能力和音乐的记忆力、注意力。请学生根椐自己的理解,把过去学习过的强弱记号标在歌曲中,再认真唱一唱,感受歌曲的表现力。分小组讨论,对歌曲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复习曾经学习过的知识,培养一种自我处理歌曲的能力

40、。3、对比第二册学过的舒伯特的摇篮曲,谈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活动三:心跟梦想一起飞。 1、根椐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形态特别的摇篮。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2、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各种材料,编一个小摇篮。(废旧纸材,如小纸船穿上两根绳就成了小摇篮了。 3、动手实践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调动;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成就感,在活动中逐渐锻炼和获得。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 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人民音乐家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从冼星海的故事片里感受生活的魅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

41、的乐趣。 2、学生能感受卡农式的音乐表现手段,从而对音乐学习的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学生能感受卡农式的音乐表现手段,从而对音乐学习的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难点能从故事片里感受生活的魅力,加深对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初步理解,体验生活的乐趣。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游戏里的哆来咪。 1、这些东西真奇妙。本课教学前安排学生从家里自带玻璃杯2只,4个一组,大家在老师的带领下用不同

42、器皿进行加水处理,组合成为有乐音高的器物。 2、分小组请学生先自由地敲一敲不同音高的器皿,感受一下音乐的语言,再敲自己熟悉的旋律(歌曲)。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的问题的意识,在生动活泼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探索生活的乐趣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 3、活动中引出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生活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活艰苦,创作条件极其简陋,没有现在的钢琴、电脑合成器等创作设备。但冼星海发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运用自己身边生活中的物品和材料进行音乐创作。在一次吃饭当中,他正在思考着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边吃边思考。饭后,他意识地边走边用手中的筷子敲打着空碗,突然

43、间一段旋律从敲击中的流出,冼星海马上返回厨房,我来很多锅碗瓢盆,经过挑选和处理,组成一个特殊的“交响乐队”,冼星海既是创作者,又是指挥者和演奏者。久经不衰的黄河大合唱就这样在锅碗瓢盆的闪响声中诞生了。 活动二:黄河的交响诗。 1、听赏歌曲保卫黄河。说一说,你听了这首歌曲后的感受,它和我们平时或以前曾经学习或听过的合唱曲目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歌曲表达什么样的情境和思想? 2、配合播放有关影像资料,为学生提供创作和演出的背景材料如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的有关片段,加强学生对历史的了解。 3、用相同的节奏型进行“卡农”式的练习,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并感受歌曲中“卡农”的表现形式。 4、

44、试着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5、节选歌曲旋律片段。边听边敲节奏并哼唱,活动三: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 1、聆听女声独唱摇篮曲和保卫黄河齐唱部分,说一说演唱形式的什么不同,并谈一谈听后的感受。 2、分小组讨论以前学过和听过的歌曲,哪些是宁静抒情的,哪些是雄壮有力的? 3、根椐摇篮曲或保卫黄河中的某个情节,创编一段小品,演一演。三、活动小结,安全教育,活动结束。教学后记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课时1课题轻歌曼舞樱花谣第 1 课时课型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樱花,欣赏钢琴曲樱花,学习扇舞,伞舞。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 2、学生了解日本动画片的卡通形象,并学习其主题歌,

45、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学习水平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     教学重点感受日本音乐,舞蹈的民族特点。教学难点唱好樱花和小机灵的歌,表现出其独特的民族风格。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听唱法、表演法教  学  过  程一、组织活动,师生问好。二、开展活动。活动一:谈话。师:樱花,花如云朵似彩霞,芳香无比美如画。同学们,你们知道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吗?(生讨论得日本) 师:日本是东方经济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尽管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毁灭性的破

46、坏,但它仍然以相当快的速度再次崛起。现在,日本在许多领域已经超过欧美许多国家。今天,就让同学们和老师乘上旅游巴士,一起走进日本,我们去看樱花。 播放课件:日本的樱花及日本的建筑和服饰等。 师:欣赏完日本的风情,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感受。 (生各抒己见) 师总结: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它和富士山都是日本的象征和骄傲。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朴质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奋,勇敢的象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歌曲樱花。 (播放课件歌曲樱花) 师:说说欣赏完歌曲后的感受。 (生:旋律优美,歌词朴质,带给人无限的美感) 活动二:学习新歌。 1、跟着老师的钢琴轻声的把旋律唱一唱(分声部练唱) 师强调声音的柔美与轻晰。 2、两个声部合起来。 (注意声部的和谐与美感)3、填入歌词。 4、歌曲处理。 师:怎样唱才能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呢? 生分小组讨论:力度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